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朝鮮賦
  • 董越
  • 2876字
  • 2015-11-11 10:07:41

大同既渡,山漸崔嵬。生陽 (館名) 載臨,路更迂回。遺營壘于松陰,若古冢之累累。 (相傳為唐時征高麗時營壘,然參差大小無序,絕類冀州者。予初道冀時嘗疑焉,詢一老卒,云是唐王征東時謊糧堆,謂其下皆著土,上以米覆之,如檀道濟唱籌量沙之類。意此地之營壘亦此類也。) 望波濤于海上,識洪量之恢恢。 (地屬黃海道,其北皆山,其南際海。) 成佛 (嶺名) 雄關,棄石磊磊。北接慈悲, (嶺名) 南臨渤澥。在前元則畫此為界,至國朝乃示以無外也。 (成佛嶺北枕山,南枕海。山巔睥睨,高出云表。一關口棄舊時所伐甃城方石數堆。詢之一通事,云:其北即慈悲嶺,元時畫此為界,此即其關口。若然則自鴨緑江東抵平壤皆為內地,而朝鮮所統之八道已去其一道余矣。我圣祖則盡以畀之,宜其恭順秉禮,視古有聞也。嶺屬黃州。)

延津 (江名) 劍水, (館名) 鳳山 (州名) 龍泉。 (館名) 環翠翚飛, (環翠,樓名,在鳳山州館內。) 蔥秀云連。 (山壁立,臨水,舊名蔥秀,予為易今名。嘗為作記。) 寶山瑞騰,金巖溜穿。 (寶山、金巖皆館名,屬平山府。) 圣居松岳,天魔樸淵。 (圣居、松岳、天魔皆山名,樸淵山湫名,松岳即其鎮山。圣居、天魔來自東北,有五峯,皆插碧其中。三峯如人并座,而中一峯尤高,左右二峯稍卻而低,如侍者狀。常護煙霞,殊為可愛,予嘗有詩。) 開城戾止,留都在焉。有威鳳遺基,棄乎北麓。 (威鳳,樓名,王建前門。) 有蟠龍舊隴,出乎東阡。 (東有陵墓,即今國王李氏先隴。) 蟄神物于靈湫,掛瀑布于長川。 (山頂有龍湫瀑布。相傳王氏都此時遇旱,王自往禱,不應。有道術者檄龍出水面,啟王杖之,去其數鱗,仍收其國庫中。通事李義,開城人,嘗為予道此,且欲啟王出鱗予觀。予以為無益,遂止之。) 閭閻萬井,禾稼百廛。官署亦限堂屬之尊卑,廟學亦嚴像設于圣賢。 (今郡學即王氏時成均館。圣賢皆塑像,與平壤同。其候館即王氏時太平館,所以視他館為獨軒敞雄偉。) 芹浮香于泮水,蕓辟蠧于遺編。春風酒斾,夜月管弦。其民物庶蕃,固非諸州之可儗;而風氣固密,亦非西京之可肩。蓋王氏王此者踰四百年,至瑤昏迷;始權知國事于李氏,而名「高麗」。統此者易三四姓,及旦得國,乃請復舊號于朝鮮也。 (本朝洪武廿五年,高麗國王王瑤昏迷多殺,失眾心,國人乃共推門下侍郎李成桂權知國事。遣其國知密直司事趙胖來請命。后成桂更名旦,且以易國號上請。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最美且久」,詔改曰「朝鮮」。既得命,遂遷都今漢城府,以此為留都云。)

臨津濟渡, (臨津,江名,屬長湍府。) 坡州爰止。遙瞻漢城,高騰佳氣。乃經碧蹄, (館名) 乃躡弘濟。 (樓名) 是為王京,屹立東鄙。奠以三角之嵯峨, (三角山,即王京之鎮山,勢最高。王宮在其山腰,山巔睥睨,望之〈山上集下〉嶪如鋸齒。) 蔭以萬松之蒼翠。北聯千仞,勢豈止壓千軍?西望一關,路止可容一騎。 (自弘濟東行不半里, (「自弘濟東行不半里」,「弘濟」原作「洪樓」,據青四庫全書本改。) 天造一關,北接三角,南接南山,中通一騎,險莫加焉。) 山圍郭外,矯然翔鳳之覽輝; (東望諸山,勢皆環拱。) 沙積松根,皜乎積雪之初霽。 (自三角至南山,山色皆白而微頳,望之如雪。) 慕華館設于坤麓,崇禮門正乎離位。 (慕華館去城八里,中為殿,前為門,凡詔至,王則出迎道左。崇禮,王國南門也。) 一以憩周爰之皇華,一以迓會同之文軌。詔至也王則袞冕郊迎,臣則簪裾鵠侍。巷陌盡為耄倪所擁塞,樓臺盡為文繡所衣被。 (街巷人家,皆如頒降禮制,設彩掛畫。) 樂聲也若緩以啴,虛設也亦華以麗。沈檀噴曉日之煙霧,桃李艷東風之羅綺。駢闐動車馬之音,曼衍出魚龍之戲。 (以下皆書陳百戲迎詔。) 鰲戴山擁蓬瀛海日, (光化門外東西列鰲山二座、高與門等,極其工巧。) 猿抱子飲巫山峽水。 (人兩肩立二童子舞。) 翻筋斗不數相國之熊,嘶長風何有鹽車之驥?沿百索輕若凌波仙子,躡獨蹻驚見跳梁山鬼。飾獅象盡蒙解剝之馬皮,舞鹓鸞更簇參差之雉尾。蓋自黃海、西京兩見其陳率舞,而皆不若此之善且美也。 (平壤、黃州皆設鰲山棚,陳百戲迎詔,而惟王京為勝。)

太平有館, (在崇禮門內,中為殿,前為重門,后有樓,東西有廊廡,所以待天使者。) 鐘鼓有樓。 (在城內四達之沖,甚高大。) 仡仡國中,言言道周。以宴以息,以遨以游。臥榻則環以八面幃屏, (國俗少掛畫,凡公館四壁皆列以幃屏,上畫山水竹石或草書,高二三尺,臥榻亦然。) 疏簾則加以半卷香鉤。雞鳴則候問安之使, (每日早,王遣其國一宰相、一承旨問安。) 騎出則鳴夾道之騶。有緝御以給使令,有楮墨以供唱酬。蓋敬主必及乎使,而為禮不得不優也。

宮室之制,與華亦同。其涂皆丹, (國無銀,朱以丹代之。桐油亦無。) 其覆皆〈同瓦〉。 (門廡便殿皆用〈同瓦〉瓦,如中華公署所覆者。) 門三重則殺杯螺之焜耀, (前門曰「光化」,二門曰「弘禮」,三門曰「勤政」,止用金釘及環。) 殿居中乃有琉璃之青蔥。 (惟正殿曰「勤政」者用緑琉璃,余皆不用。) 堂戺嚴七級之等差, (級皆粗麻,石甃勢甚陡,上以席覆之。) 綺疏準八窗之玲瓏。 (殿東西壁皆設腰隔子,拜詔時皆以鉤懸掛之也。) 或限隔以高山,則別構乎離宮。 (勤政、仁政二殿皆各為門以入,以為山所限隔故也。) 大抵皆不擇乎平壙以為基,而惟視氣勢以為雄也。詔至殿廷,王則傴僂。世子陪臣,左右夾輔。展軒縣于階墀,列障幕于庭宇。 (殿前及墀內皆設白布幕,以色尚白故也。) 仗齊一于干鹵盾, (「仗齊一于干鹵」,「干鹵」原作「于盾」,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樂作止于柷圉。齊三聲于虎拜嵩呼,率兩班于鳳儀獸舞。雖音聲之不可通,而禮儀亦在所取。 (禮一準于華,加三上香、三叩頭,山呼時則侍衛皆拱手應。) 闕庭既撤,賜物亦予。乃序東西,乃分賓主。 (宣詔畢,引禮引天使降自中階,東至幕次,俟王易服,乃引天使由中階東升殿,引王由中階西升殿。天使居東,西向;王居西,東向,再拜序坐。王之位對副使,稍下半席。) 方交拜以成禮,遂假譯以傳語。謂藩垣實小國之所宜,而渙汗辱洪恩之覃溥。罄涓埃而莫報,雖殞越其何補?惟日歌天保之周詩,冀遙祝日升之皇祜。載詠隰桑之喜見,載誦春秋之禮序。謂列國皆先乎王人,矧清光日近乎當寧也邪! (勤政殿序坐,既歠人參湯一盞。畢,王起身向前,顧譯者張有誠、李承旨傳言,云:「小國之臣,尊事朝廷禮當,而蒙敕書獎予如此,洪恩難報。」予二人乃答云:「朝廷以東國素秉忠敬,故恩典視他國不同。」又舉手加額連稱「難報」。語畢,送予二人出弘禮門乘轎,乃退。予二人歸至太平館,諸陪臣以次見畢,王隨來設宴。侯于館門外,立東向不入。執事者報,予二人出迎,乃揖讓入。至庭交揖序坐, (「至庭交揖序坐」,「坐」原作「立」,據清四庫全書本改。) 舉酒獻酬。將卒爵,乃頷二譯者使言曰:「詩經有云:『隰桑有阿,其葉有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我得見二位大人,心中歡喜不盡。」予二人亦稱其賢,且敘謝其途次燕接之厚。將即席,復與之禮讓。乃云:「春秋之禮,王人雖微列于諸侯之上,矧二位大人是何等地位?皆天子近臣。今日遠臨小邦,豈敢不讓?」又微笑謂二譯者曰:「汝不曉『近臣』謂何,乃是皇帝跟前行走的。」予二人亦笑答譯者云:「素聞王讀書好禮,今得見果然。」又拱手連稱「惶恐,惶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区| 保山市| 阜宁县| 家居| 新泰市| 丹阳市| 鄂尔多斯市| 正阳县| 吕梁市| 佳木斯市| 娄烦县| 信阳市| 图木舒克市| 肇州县| 威信县| 微山县| 志丹县| 东乌| 垣曲县| 温泉县| 侯马市| 双江| 杭锦旗| 武冈市| 石林| 密山市| 神池县| 边坝县| 兴山县| 肃宁县| 昌都县| 门头沟区| 澄迈县| 清涧县| 磴口县| 来安县| 江山市| 房产| 辉南县| 田东县| 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