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第七
酒炙上行,鹽炙下潤。忌鐵。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太陽膀胱。瀉無根之腎火,療有汗之骨蒸,止虛勞之熱嗽,治久瘧之寒熱。止渴潤燥,清金泄肺。敗脾胃,泄大腸。大便不實者忌之。
生河內川谷,花葉如韭,二八月采。
嵌甲腫痛,燒研摻之。(驗方第一。)紫癜汗斑,醋合搽之。(第二。)子煩不得臥,棗肉丸彈大,參湯下。(第三。)妊娠腹痛如欲產,蜜丸豆大,粥飲下。(第四。)久嗽氣急,同杏仁煎服,繼用萊菔子、杏仁丸服。(第五。)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粳米 炙草治傷寒脈滑而厥,里有熱者。脈洪加參。又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痹面垢,譫語遺尿,有汗者。(諸方第一。)桂枝白虎 白虎原方加桂枝。
治溫瘧脈如平,無寒但熱,骨節煩痛,或嘔者。(第二。)棗仁湯 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治虛勞虛煩不眠。(第三。)大補陰丸 知母 黃柏 熟地 龜板蜜丸。治骨蒸盜汗,肺痿咳血。(第四。)虎潛丸 龜板 黃柏 知母 熟地 牛膝 白芍 鎖陽 虎骨 當歸 陳皮 羊肉搗丸。治筋骨痿軟,不能履步,腎陰不足也。(第五。)滋腎丸 知母 黃柏 肉桂水丸服。治小便閉,不渴,熱在下焦也。(第六。)
天麻第八
酒浸焙用,鮮明者良。甘,平,微溫,無毒。入厥陰肝。治諸風濕痹,四肢拘攣,療風熱麻痹,語言不遂。風癇驚悸良劑,眩暈頭痛靈丹。血液衰少及類中風者忌用。
生平澤。莖似馬鞭草,節節生紫花,花中有子如葙子。與御風草相似,只是莖葉不同。
根莖斑,葉背部有青點者,御風草也。
眼黑頭旋,同川芎服。(驗方第一。)腰腳痛,同半夏、細辛,絹盛蒸熱熨之。(第二。)消風化痰,清頭目,同川芎丸服。(第三。)肝虛不足,同川芎服。(第四。)
白術第九
陳壁土炒用。甘,溫,苦,平,無毒。入脾胃二經。燥濕補脾,溫中和胃,生津止渴,已嘔住瀉。進飲食,祛勞倦,消痰水,除肌熱。君黃芩而安胎,佐枳實以消痞。血燥無濕者禁用,瘡瘍潰后忌之,以能生膿作痛也。
處處有之,以茅山、嵩山、蔣山、白山者為良。今生杭、越、舒、宣諸州山崗上。葉葉相對,上有毛。方莖,莖端有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大塊紫花,根如云頭者佳。蓋古方所用,皆白術也。又古方蒼白不分是也。今市人多以米粉涂令白,非自然矣,宜刮去之。
齒牙日長,名髓溢。水煎漱服,用生的。(驗方第一。)妊娠束胎,同枳殼丸服。胎瘦易產也。(第二。)腸風積年,同生地丸服。(第三。)小兒久瀉、不化食,同半夏、公丁、姜汁丸服。(第四。)老人常瀉,同蒼術丸服。(第五。)老少滑瀉,同山藥丸服。(第六。)七。)濕瀉暑瀉,同車前子共末,湯下二錢。(第八。)脾虛脹滿,同陳皮丸服。(第九。)心下堅如盤,同枳實煎服。(第十。)胸脅滿悶,無火者,末服。(十一。)心下有水,同澤瀉煎服。(十二。)四肢腫滿,姜引,水煎頻服。(十三。)中風口噤,煎服二錢。(十四。)產后冷直口噤,同澤瀉、生姜煎服。(十五。)頭忽眩暈,食無味,術同曲丸服。(十六。)中濕骨痛,酒煎服。(十七。)婦人血虛肌熱,同茯苓、白芍、甘草為末,姜棗下。(十八。)小兒蒸熱,瘦不食。方同上。(十九。)風瘙癮疹,為末,酒服。(二十。)面多 ,苦酒漬之,頻拭。(二十一。)自汗不止,末服。(二十二。)虛汗,同小麥煮干,去麥,末服。(二十三。)產后但嘔,同生姜,酒水溫煎服。(二十四。)桂附去桂加白湯 甘草 生姜 大棗 附子 白術治身體煩痛,大便堅,小便自利者。(諸方第一。)越婢加術湯 麻黃 甘草 石膏 姜 棗 白術治一身黃腫,小便不利而渴者,里水也。(第二。)麻黃加術湯 麻黃 杏仁 炙草 桂枝 白術治一身煩痛,或小水不利。(第三。)理中丸 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治霍亂寒多不用水者。(第四。)白術散 白術 川椒 川芎 牡蠣妊娠養胎。(第五。)茯苓飲 茯苓 人參 陳皮 白術 枳實 生姜治心胸有痰飲宿水。(第六。)桂苓甘術湯 桂枝 茯苓 白術 甘草治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有目眩。又治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第七。)臺參 白術 當歸 砂仁 山藥 白芍 熟地 甘草 陳皮 大棗水煎。截瘧愈后補養之劑。(第八。)木香丸 木香 青皮 白術 姜黃 豆蔻 阿魏(等分)醋丸豆大,每二十丸,姜湯下。治單腹脹。(第九。)白術 臺參 云苓 炙 麥冬 歸身治子癇暈倒口噤,須臾而蘇。(第十。)
蒼術第十
米泔浸炒用。甘,苦,辛,溫,無毒。入脾胃二經。燥濕補土,升陽散郁,逐痰水留飲,止嘔吐泄瀉。
最辟惡氣,兼攻飲囊。發汗解表最驗,強胃療痿良效。燥結者無用,以性燥也;汗多者無用,以性走也。
處處山中有之,茅山者良。其葉抱莖而生,梢間葉似棠梨,其腳下葉有三、五,皆有鋸齒。
秋月采者佳,春產者虛軟。
脅下飲囊,或作痛或吐水,同麻油搗合丸服。(驗方第一。)烏發駐顏,壯筋明目,除風潤肌,同茯苓蜜丸服。(第二。)內外目障,酒、醋、糯泔、童尿各浸,同芝麻炒,酒丸服。(第三。)遺精白濁,赤白崩漏,以川椒、故紙、茴香、食鹽、楝肉各同炒幾分,取凈術同當歸、茯苓丸服。(第四。)眼昏澀,同木賊末服。(第五。)青盲雀眼,為末,摻豬肝內煮熟,先熏后食。(第六。)補虛明目,同熟地丸服。(第七。)腸風下血,皂角汁浸,焙末丸服。(第八。)濕氣身痛,熬膏點服。每秋即發。(第九。)暑月暴瀉,同神曲丸服。(第十。)水瀉,水谷不化,腹痛甚,同白芍煎服。(十一。)不能食、食不化,瘦弱,同神曲丸服。(十二。)好食生米,丸服。(十三。)小兒癖疾,為末,摻羊肝內煮服。(十四。)面黃食少,佐以熟地、炮姜丸服。(十五。)生精強骨,米泔漂,澄取底,芝麻研爛,同拌曬干,酒下三錢。真仙方也。(十六。)添補精髓,通利耳目,米泔浸六七日,逐日換水,棗肉丸,服五錢。(十七。)眼 熱癢,有針灸指南正部一部,可頻頻觀手,則一身風氣郁結之病,可以悉除,永不再生。
風氣之病過多,七竅中一切痔漏,與夫頭、目、耳、齒諸甚痛,腰腿、心腹、脅肋諸甚痛,用藥有效者風也;不效者氣也;有小效者,風去而氣猶留也。朱文公解終風詩云∶風寒人氣足也,凡有血氣,畜牲亦有血氣,只受風而無氣也,以無人氣故也。(十八。)平胃散 蒼術 陳皮 濃樸 炙草為散。治腹中滿痞膈,或有積飲,食不消化。(諸方第一。)越鞠湯、丸 蒼術 香附 山梔 撫芎 神曲治一切濕痰食火氣血諸郁。(第二。)萬靈丹 蒼術(八兩) 麻黃 羌活 荊芥 防風 細辛 川烏 草烏 川芎 石斛全蝎當歸 甘草 天麻 首烏(各一兩) 雄黃(六錢)煉蜜丸彈大,朱砂為衣,酒下或蔥湯下。治一切風寒癰疽,筋骨諸病。(第三。)流精湯 蒼術(二錢) 山藥(五錢) 茱萸肉(二錢) 車前子(三錢) 云苓(三錢)內無痛者加蠣粉。(第四。)萬應丸(即痧藥) 蒼術(三兩,焙) 丁香(六錢,公母俱可) 麝香(三分)蟾酥(一兩) 甘草(三兩) 川軍(六兩,焙) 明天麻(三兩) 麻黃(三兩) 明雄黃(三兩) 辰砂(三兩。)為末丸之,辰砂為衣。治一切痧氣,腹內諸痛,嘔瀉感冒,急驚風等癥。慢驚不可服。丸如秫粒大,每服十粒。(第五。)
狗脊十一
去凈花,酒浸焙用。萆 為使,惡敗醬。熬膏良苦,平,甘,溫,無毒。強腰腳,壯筋骨,除風虛,利關節。病后足腫,煎洗最宜,老輩腰而治膝痛,止失溺而補腎虛。
生常山川谷,二八月采。今太行、淄、溫、眉州亦有之。有二種,有黑色如狗脊骨者,有金黃毛如狗形者。與蓽茇、萆相似。其苗葉恰似貫眾。
貫眾十二
味苦,微寒,有毒。主諸血,殺三蟲,解熱毒,兼愈骨哽,止金瘡,亦療漆瘡。
生玄山及冤句少室,多生山陰近水處。莖葉如鳳尾,其根一本而眾枝貫之。根同黑狗脊,故鼻血不止,末服立止。(驗方第一。)諸下血,焙熟,醋丸服。(第二。)崩血,焙末半兩,酒下立止。(第三。)產后亡血,心腹痛,醋炙香,每米飲下三錢效。(第四。)積年赤白帶,諸藥不瘳者,方同上。(第五。)久咳膿血,同蘇木、生姜煎服。(第六。)痘出不快,同赤芍、升麻、甘草、竹葉煎服。(第七。)漆瘡作癢,為末,香油合敷。(第八。)禿瘡,同白芷、香油合敷。(第九。)禿瘡,燒末,油合敷。(第十。)雞魚骨哽,同砂仁、甘草為末,綿包含咽汁,久隨涎出。(十一。)血痢不止,酒煎服。(十二。)便毒腫痛,酒服二錢。(十三。)解輕粉毒,牙縫出血,同黃連煎漱。(十四。)
遠志十三
去心,用甘草水浸干。畏真珠、藜蘆,得茯苓、冬葵、龍骨良。苦、辛,微溫,無毒。足少陰腎經藥也。強志益腎,補精壯陽,除健忘,安魂魄,長肌肉,治奔豚。聰耳明目良劑,通腎安心靈丹。
生泰山及兗州濟陰,狀似麻黃而青,四月采。苗名小草,古方通用,今醫但用遠志,罕用小一切癰疽,為末,酒煎澄服,以渣敷之。(驗方第一。)吹乳腫痛。同上。(第二。)腦風頭痛不可忍,以末入鼻中。(第三。)喉痹作痛,以末吹之出涎。(第四。)心孔昏塞,多忘,丁酉日密自至市中買遠志,著巾角中,末服,勿令人知。(第五。)赤濁,同甘草、茯神、益智酒丸服。(第六。)
淫羊藿十四
羊脂拌炒,得酒良,山藥為使。甘,平,無毒。入手、足陽明、三焦、命門。強健筋骨,除關節拘攣之急,驅逐風寒,療皮膚麻木之痹。陽痿不起,男宜久服,陰絕不產,女宜常用。
生上郡陽山山谷,今江東、陜西、泰山、漢中、湖湘皆有之。一根數莖,莖粗如線,一莖三椏,一椏三葉,如杏葉甚薄而細,齒有微刺。
皮膚麻木浸酒常服。(驗方第一。)陽痿,腰膝冷。同上。(第二。)病后青盲,日近者,同豆豉服。(第三。)痘瘡入目,同靈仙末服。(第四。)牙虛痛,粗末煎漱大效。(第五。)三焦咳,腹滿不食,氣不順,同覆盆、五味丸服。(第六。)
巴戟天十五
去心,酒浸焙用。盆子為使,惡雷丸、丹參。辛,甘,微溫,無毒。入足少陰腎。諸風悉療,五勞并補。強筋骨而起陽痿,除疝氣而止精生蜀川及下邳山谷。二八月采。今建平、宜都、江淮、河東亦有之,但不及蜀川者佳。
今方家多以紫色者為佳。蜀人云∶并無紫色者,采時或用黑豆同煮,欲其色紫,殊失氣味,尤宜辨之。又有一種山 根,正似巴戟而色白。土人采得,以醋煮之,乃以雜巴戟,莫能辨也。
但擊破視之,中紫而鮮潔者偽也;中雖紫又有微白,糝有粉色,而理少暗者真也。
肉蓯蓉十六
酒洗去咸蒸曬用。草蓯蓉功同而劣。甘,酸,咸,微溫。足少陰藥也。強益精髓,潤滋臟腑。男子痿陰,婦女絕陰,腰膝冷痛皆療,崩帶遺精悉醫。最滑大腸。便結者宜之。
生河西山谷及代郡雁門。春月采。一云乃野馬精所生,或曰自有種類爾。今人多以金蓮根用鹽盆制而偽之,又以草蓯蓉充之,用者詳之。近時以嫩松梢鹽潤偽之,恰相似。蓋肉蓯蓉乃罕得之物也。
勞傷精敗,面黑,為末,同羊肉,下五味煮食。(驗方第一。)老人虛人便秘,有汗,同麻仁丸服。(第二。)中消易饑,同山茱萸、五味丸服。(第三。)
鎖陽十七
酒洗用。功同肉蓯蓉,而功力過之。甘,溫,無毒。潤燥養筋,治痿弱,益精氣。與蓯蓉同功。大便滑者忌之。
出肅州。乃野馬與蛟龍遺精所生,發起如筍,上豐下儉,鱗甲櫛比,筋脈聯系,絕類男陽。
里之淫婦,就而合之,一得陰氣,勃然怒長。又曰此自有種類。
元參十八
蒸熟曬干用。忌銅器,惡黃 、干姜、大棗、山茱萸,反藜蘆。苦、咸,微寒。入足少陰腎。壯水瀉火,益精明目,通利溲便,清潤咽喉。同丹皮治溫熱,佐升麻除陽斑。懊 不遺,煩渴悉效。瘰 結核之毒,癰疽鼠 之 。大便滑者忌之。
生河間及兗州山谷,今近道處處有之。苗葉似芝麻對生,七月開花,八月結子黑色。花有紫白二種,根色黑而氣腥。
鼻中瘡,為末敷之,或水浸塞之。(驗方第一。)三焦積熱,同大黃、黃連丸服。(第二。)急喉痹,同大力子末服。(第三。)發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第四。)赤脈貫睛,為末,以米泔煮豬肝蘸食。(第五。)年久瘰 ,元參、蠣粉、貝母等分,蜜丸每三錢。(第六。)神祟忽睛,痛莫忍,元參、知母、黃芩、炒梔、大黃、桔梗、元明粉。熱甚加生地、歸尾,湯散均可。(第七。)鼠 ,酒漬常服。(第八。)小腸疝氣,丸服,酒下出汗效。(此方不妥。第九。)燒香治勞,元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一斤和勻,入瓶中封閉,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炭末六兩,煉蜜六兩,同合入瓶,更窨五日取出。燒之,常令聞香,病自愈已。又甘松六兩,元參一斤,每日焚之。(第十。)肺癰,咳唾膿血,胸內痛,脈數實,元參、川貝、桔梗、甘草、葶藶、薏米、凈花,服后更吐,繼加白芨、阿膠、蒲黃。(十一。)溫熱癥,表俱飲水,元參、麥冬、丹皮、黃芩、酒芍、甘草。(十二。)
地榆十九
得發良,惡麥冬。苦、酸,微寒。性澀而沉,下焦藥也。療一切失血,兼除血中之熱。虛寒瀉痢者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