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大乘密嚴(yán)經(jīng)分別觀行品
- 大乘密嚴(yán)經(jīng)-地婆訶羅
- (唐)地婆訶羅
- 1021字
- 2015-11-10 17:44:20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fù)告大眾。諸仁者。譬如有人在空閑地。以泥瓦草木葺之成宇。既而諦觀一一物中無舍可得。又如多指共合成拳。離指求拳即無所有。軍徒車乘城邑山林。瓶衣等物一切皆是和合所成。智者觀之悉如夢事。凡夫身宅亦復(fù)如是。諸界積集。譬如高山危脆不安同于朽屋。不生不滅非自非他。如乾闥婆城。如影如云如陽焰如繢像。雖可現(xiàn)睹性常清凈。遠(yuǎn)離一切有無分別。如盲與跛相假而行無決定性。乃至分析至于微塵。但有空名都無實物。若諸定者作是思惟。即于色聲等法不生覺念。誰覺念已心得休息。泰然解脫不受諸有。常樂修行甚深禪定。諸天仙等端正女人而來供養(yǎng)。如觀夢事不生染著。身雖在此。諸仙外道持咒之人。乃至梵天不能見頂。是人不久生摩尼寶藏宮殿之中。游戲神通具諸功德。此觀行法是大心者所行境界。仁應(yīng)速發(fā)廣大之心。大心之人疾得生于光明宮殿。離諸貪欲嗔恚愚癡。乃至當(dāng)詣密嚴(yán)佛土。此土廣博微妙寂靜。無諸老死衰惱之患。遠(yuǎn)離眾相非識所行。妄計之人所不能得。諸仁者。此土清凈觀行所居。若懷希仰當(dāng)勤修習(xí)。斷貪嗔癡離我我所。何以故。貪等煩惱取諸境界。若取于境即三覺生。如有女人端正可喜。有多欲者見已生著欲心迷亂。若行若坐飲食睡眠。專想思惟更無余念。彼女容相常現(xiàn)于心。此心即為境界淤泥之所濁亂。是故于境不應(yīng)貪著。諸仁者。譬如有人見牛鹿山羊有角之獸。即于彪兔生無角解。若使不見牛等有角。于彪兔等決定不生無角之見。世間妄見悉亦如是。妄有所得起有分別。后求其體不可得故。便言諸法決定是無。乃至未離分別之心。常生如是不平等覺。諸仁者。應(yīng)以智慧審諦觀察。心之所行一切境界。皆如妄計見牛兔等。若諸佛子作如是觀。隨其意樂或生人中為轉(zhuǎn)輪王。有大威力騰空來往。或生日月星宿之宮。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乃至自在天主摩尼藏殿。或生色界梵身等天。修行定者十梵之處。無煩無熱善見善現(xiàn)阿迦尼吒。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住于彼已漸除貪欲。從此而生清凈佛土。常游妙定至真解脫。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訶薩。復(fù)說偈言。
如因瓶破 而成于瓦 剎那各別
恒是無常 因種生芽 芽生種壞
又如陶匠 以泥作瓶 泥是奢摩
瓶如其色 若復(fù)兼用 余色泥作
火燒熟已 各雜色生 箭竹生蔥
角生于蒜 不凈之處 蠅生于蟲
世間之中 有果似因 或有諸物
不似因者 皆因變壞 而有果生
微塵等因 體不變壞 不應(yīng)妄作
如是分別 無能作我 內(nèi)我勝我
亦無我意 境界諸根 和合為因
而生于識 智者方便 善知眾境
破煩惱等 一切諸魔 世有貪愛
如淡得蜜 貪愛若除 眾縛悉解
如蛇螫物 嗔毒亦然 生死趣中
多所惱害 諸仁若欲 令彼除盡
宜各勤心 修于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