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 大乘義章
  • 慧遠
  • 4354字
  • 2015-11-10 17:21:22

次辨如去不如去等。于中有四。一者如去。二不如去。三亦如去亦不如去。四非不如去。言如去者。如從前世來生此間。去向后世亦復如是。故云如去。不如去者。有人說言。如從前世來生此間。死后斷滅不如前。去名不如去。言亦如去不如去者。有人說言。身之與神合以為人。如從前來。死后神去身不如去。言非如去非不如去者。有人見彼去與不去斯皆有過。故說非去及非不去。雖唯說不去及非不去。不能舍神(此三門竟)。

次辨身神一異之義。于中有二。一身與神一。二身與神異。所言一者。有人說言。身即是神。所以者何。分折此身。更別求神。不可得故。又受苦樂。皆是其身。是故得知身即是神。所言異者。有人說言。身與神異。身相粗現(xiàn)。神即微細。五情不得。散心凡夫不能得見。攝清凈禪定之人。乃能見之。故知。是異。若不異者。身死之時。神即隨滅。以其異故。身滅神在。十四難義。略之云爾。

十六神我義

十六神我。出大品經(jīng)。神謂神主。我謂我人。神我不同。略說十六。名字是何。一名為我。二名眾生。三名壽者。四名命者。五名生者。六名養(yǎng)育。七名眾數(shù)。八名為人。九名作者。十使作者。十一起者。十二使起者。十三受者。十四使受者。十五知者。十六見者。此等皆是我之別名。初言我者。論自釋言。于五陰中。起我我所。故名為我。何者是我。何者我所。是義不定。若異五陰別計有我。則名五陰。以為我所。若取五陰。以為我人。于五陰中。隨取何陰。以之為我。即名為我。余陰為所。言眾生者。計有我人依于五陰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問曰。佛法亦說五陰集成眾生。與彼何異。釋言。佛法說生。假名無其體實。彼說有體。是故不同。所言壽者。計有我人命根成就住有分限故名壽者。所言命者。即如向說。我眾生壽等命根成就故名命者。所言生者。計有我人能起眾事如父母生子故名生者。言養(yǎng)育者。計有我人假藉衣食而得增長故名養(yǎng)育。言眾數(shù)者。從彼我人有陰界等眾法之數(shù)故名眾數(shù)。又取我人為陰界等諸法之數(shù)。如說諸陰以為我所。所言人者。諸有神主能行人法故名為人。所言作者。計有我人用手足等能作眾事故名作者。言使作者。計有我人能使役他名使作者。所言起者。計有我人能起罪福故名起者。言使起者。計有我人能使役他起罪福業(yè)。名使起者。所言受者。計有我人后身受報故名受者。言使受者。計有我人能令他人受苦樂果名使受者。所言見者。計有我人用眼見色故名見者。所言知者。計有我人用余五情知余五塵故名知者。問曰。神我局唯十六為更有乎。論自釋言。略說十六。廣則無量。十六神我。略之云爾。

六十二見義

六十二見。出長阿含梵動經(jīng)中。彼經(jīng)所說本劫本見有十八見。末劫末見有四十四。是故通合有六十二。言本劫者。過去時也。言本見者。于彼過去起常見也。言末劫者。未來時也。言末見者。于未來世。起斷見也。相狀如何。如彼經(jīng)說。本劫見中常論有四。常無常論有四。邊無邊論有四。種種論有四。無因而有論有二。是故通合有十八見。常論四者。有人入定憶識過去二十劫事。便作是言。我入定意見過去世二十劫中成劫壞劫。其中眾生不增不減。常聚不散。故知是常。唯此為實。余皆妄語。是為初見。或復有人。三昧定意憶識過去四十劫事。便作是言。我入定意見過去世四十劫中成劫壞劫。其中眾生。常聚不散。故知是常。唯此為實。余皆妄語。是為二見。或復有人。三昧定意憶識過去八十劫事。便作是言。我以定意見過去世八十劫中成劫壞劫。其中眾生。常聚不散。故知是常。唯此為實。余皆妄語。是為三見。或復有人。以捷疾智善能觀察。作是說言。我及世間皆悉是常。是為四見。問曰。此四攝常盡不。答言。不盡。今此且言見二十劫四十八十。以實論之。或有眾生。見于一切乃至八萬。今略不論(此一門竟)。

所言亦常亦無常者。如經(jīng)中說。有諸沙門婆羅門等。起如是論。我及世間半常半無常。入四見中。齊見不過。何者四見。如此世界劫初成時。大梵已還空無眾生。彼光音天有一天子。光音天中福命將盡。生于初禪大梵天中。彼天生已。便于是處生愛著心。作是念言。愿余眾生。共我生此。時光音天有諸天子。福命將盡。生此天中。彼先生者。便作是念。我于此處。最尊最貴。為眾生父。自然而有。無造我者。我福是常。余皆我作。我所化生。皆是無常。后生諸梵。亦生是心。是諸梵中。有命終者。來生人間。后修定意。憶識往事。便作是言。彼大梵王自然而有。無造作者。一向是常。后生諸梵。為他造作一向無常。是故世間亦常無常。此實余虛。是為初見。第二見者。如向后生諸梵之中。或有戲笑放逸懈怠。以戲笑故身體疲極。便失定意。以失意故。命終下生。后修定意。憶識往事。便作是言。彼不戲者。常住彼天。永無遷變。彼是其常。我等戲故。致此無常。是故定知。我及世間亦常無常。是為二見。第三見者。如向后生諸梵眾中。或著相者。生欲染心。便失定意。以失意故。命終下生。后修定意。憶識往事。便作是念。彼梵眾中。不相著者。常住彼天。我等相著。致此無常。流轉(zhuǎn)生死。是故定知。我及世間。亦常無常。是為三見。第四見者。或有眾生。以捷疾智分別思量。我及世間亦常無常。此實余虛。是為四見(此二門竟)。

邊無邊中四種見者。一有邊見。二無邊見。三亦有邊亦無邊見。四非有邊非無邊見。言有邊者。有人入定觀察世間。齊己所見生有邊想。便言。世間一向有邊。是為初見。言無邊者。有人入定觀察世間。生無邊想。便作是言。世間無邊。是為二見。言亦有邊亦無邊者。有人入定。觀察世間上下有邊四方無邊。四方有邊上下無邊。便言。世間亦有邊亦無邊。是為三見。言非有邊非無邊者。或復有人。以捷疾智觀察世間。為非有邊及無邊。便言。世間非邊無邊。此義如前十四難中具廣分別。是為四見(此三門竟)。

捷種種論中四種見者。有人念言。我于善惡業(yè)報之中。不知不見。若有聰明多智之人。來問我者。我不能答。羞愧于彼。以羞彼故。于其善惡業(yè)果之中。隨我意解。彼設問者當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事是實。此事不實。此事是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等。是為初論。或復有人。作如是見。我實不知。為有他世。為無他世。若有沙門婆羅門等。實有天眼及他心智能知遠事。彼來問我。我若答之。則為妄語。畏妄語故。即用彼人所知之者。以為歸依。彼設問者。取彼所見。當如是答。此事如是。此不如是。此事是異。此事不異。此事非異非不異等。是為二論。或復有人。作如是論。我實不知。何者是善。何者不善。我若宣說此法是善此法不善。則有所愛。若有所愛。則有所恚。若有愛恚。則有受生。畏受生故。用此非善非不善義。以為所歸。彼設問者。用此非善非惡答之。此事如是。此事是實。此事是異。此事不異。是為三論。此事異者。異于善惡。此不異者。與彼虛空相似不異。或復有人。愚癡闇鈍。一切法中。自無所知。他有問者。隨他言答。取他世人所立諸見。用以答之。此事如是。此不如是。此異不異。是為四論(此四門竟)。

無因見中二種見者。有人先生無想天中。后生人間。修習禪定。憶識往事。便言無因而有世間。是為初見。或復有人。以捷疾智分別觀察說言。世間無因而有。是為二見。上來十八。于本劫中起常見也(此本見竟)。

末劫末見四十四者。有想之論有十六見。無想論中有其八見。非有想非無想論亦有八見。斷滅論中有其七見。現(xiàn)在泥洹有其五見。是故通合有四十四。有想論中十六種者。以想對色。有其四句。對邊無邊。復有四句。對苦對樂亦有四句。多少相對復有四句。對色四者。我此終后有色有想。是為初見。無色有想是為二見。亦有色亦無色有想。是為三見。非有色非無色有想。是為四見。邊中四者。我此終后有邊有想。是為初見。無邊有想。是為二見。亦有邊亦無邊有想。是為三見。非有邊非無邊有想。是為四見。苦樂等中四種見者。我此終后有苦有想。是為初見。有樂有想。是為二見。有苦有樂有想。是為三見。非有苦非有樂有想。是為四見。多少四者。我此終后有其一想。是為初見。有若干想。是為二見。眾多非一。故名若干。有其小想。是為三見。緣境狹故。稱之為小。有無量想。是為四見。緣境寬故。說為無量(此一門竟)。

無想八者。對色有四。對邊無邊。復有四種。故有八也。對色四者。我此終后有色無想。是為初見。無色無想。是為二見。亦有色無色無想。是為三見。非有色非無色無想。是為四見。對邊四者。我此終后有邊無想。是為初見。無邊無想。是為二見。亦有邊亦無邊無想。是為三見。非有邊非無邊無想。是為四見。以無想故。不可說為苦樂等四。苦樂等四。在心法故。又無想。故不可說為一與若干小與無量(此二門竟)。

非有想非無想中八者。對色有四。對邊無邊。復有四種。故有八也。色中四者。我此終后有色非有想非無想。是為初見。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是為二見。亦有色亦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是為三見。非有色非無色非有想非無想。是為四見。邊中四者。我此終后。有邊非有想非無想。是為初見。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是為二見。亦有邊亦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是為三見。非有邊非無邊非有想非無想。是為四見。以其非有非無想故。不可說為苦樂等四。又以非想非無想故。不可說為一與若干小與無量。問曰。何故不說亦有亦無想乎。理實應有。若更說之。不異前二。所以不說。若說亦有不異初門。若說亦無不異第二。是故不論(此三門竟)。

斷滅七者。有人說言。我今此身四大六入。父母所生。乳餔所養(yǎng)。衣食所成。摩捫擁護。然是無常終歸斷滅。是為初見。復有人言。我今此身不得滅盡。至欲界天。斷滅無余。是為二見。復有人言。欲界天身。不得滅盡。色界地身。諸根具足。彼報盡竟。斷滅無余。是為三見。復有人言。色界地中。不得滅盡。空處報盡斷滅無余。是為四見。復有人言。空處地中。不得滅盡。識處報盡。斷滅無余。是為五見。復有人言。識處地中。不得斷滅。無處有盡斷滅無余。是為六見。復有人言。無所有處不得滅盡。非想報盡斷滅無余。是為七見(此四門竟)。

現(xiàn)在泥洹五種見者。有人說言。我今此身即是泥洹。所以者何。我于現(xiàn)在五欲。自恣受于快樂。是故此身即是泥洹。過是更無。是為初見。復有人言。此現(xiàn)在身。非是泥洹。更有泥洹。微妙第一。我獨知之。余人不達。如我斷滅欲惡不善。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初禪行。齊是名為現(xiàn)在泥洹。過是更無。是為二見。復有人言。更有泥洹。微妙第一。我獨知之。余人不達。如我現(xiàn)在。滅離覺觀。內(nèi)凈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二禪行。齊是名為現(xiàn)在泥洹。過是更無。是為三見。復有人言。更有泥洹。微妙第一。唯我獨知。余人不達。如我除喜行舍。憶念安慧受樂入三禪行。齊是名為現(xiàn)在泥洹。過是更無。是為四見。復有人言。更有泥洹。第一微妙。唯我獨知。余人不達。如我現(xiàn)在斷苦斷樂。先滅憂喜。不苦不樂舍念清凈。入第四禪。齊是名為現(xiàn)在泥洹。過是更無。是為五見。問曰。何故不說四空以為泥洹。理亦應說。略不論之。六十二見。辨之粗爾。

八萬四千煩惱義

八萬四千諸煩惱者。經(jīng)但有數(shù)。不列其名。何由可識。當應翻彼八萬四千諸度法門即為八萬四千煩惱。其猶六弊翻對六度即為六弊。此亦如是。所對八萬四千度門。后當別論。煩惱門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庆安县| 洞口县| 应城市| 连州市| 临沧市| 利川市| 海阳市| 河津市| 浦江县| 环江| 洛川县| 德昌县| 沛县| 淮滨县| 惠安县| 蓝田县| 常州市| 正安县| 紫金县| 呼伦贝尔市| 剑河县| 天水市| 仙居县| 尤溪县| 黄骅市| 南召县| 闵行区| 白玉县| 平远县| 和平县| 四平市| 包头市| 泸定县| 涡阳县| 文登市| 武义县| 潞城市| 漠河县| 泽普县|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