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 大乘義章
  • 慧遠
  • 4914字
  • 2015-11-10 17:21:22

義法聚中此五門(十七因義 十一空義 十二因緣義 十八空義 二十二根義)。

十因義七門分別(列名解相一 十因生法二 對二因分別三 對六因分別四 對緣分別五 對果分別六 對人辨異七)

第一門中先列十名。后辨其相。十義。出地持論。能生曰因。因義不同。一門說十。十名是何。一隨說因。二以有因。三種殖因。四者生因。五者攝因。六者長因。七自種因。八共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名字如是。隨說因者。是名不足。若具應言隨名隨想隨說因也。其義云何。廢名息想。去其言說。以求諸法。諸法體同。猶如幻化。因緣虛集。非有非無。無一定相可以自別。賴名藉想。假于言說。設施彼法。法隨名等方有種種事相差別。事相所隨名相言說。是則法因。名隨說因。故論說言。彼一切法名名已。想想已。說此諸法名想言說。名隨說因。此因最寬。諸法差別。皆由名故。以有因者。諸法相望。迭相由藉。以有此故。得有彼法。名以有因。于中有二。一相順以有。如論中說。以有手故。有所作等。二相違以有。如論中說。以有饑渴。求飲食等。此因寬長。所生之果。亦寬亦長。遍一切處。無不有故。種植因者。如彼世間種植之事。人功水土種子和合。名為種植。以此種植與彼芽莖乃至果實以為因故。名種植因。此因亦寬。時分最促。所生極長。以此因中具攝種子人功水土故。名為寬。但取一運和合之時。說為種植。故為促。所生之果。始從芽莖乃至成。故名為長。言生因者。直取種子。親能生芽。故名生因。是因狹促。所生亦促。以此生因局在種子。不通水土。故名為狹。芽生已前。說為生因。不通于后。故稱為促。所生之果。局在于芽。所以不長。斯乃且就外事為言。若據染法。至果長通后。當辨之。言攝因者。水土潤澤。攝生于芽故名攝因。是因狹促。所生亦促。偏取水土。不收種子。故名為狹。局在芽前。不通于后。故名為促。所生之果。局在于芽。故說為短。言長因者。芽莖已后。次第增長。是名長因。是因狹長。所生亦長。以是因中不攝水土故。名為狹。從芽已后。乃至成熟。皆是長因。故名為長。若就內法。因增向果。亦有長義。所生之果。亦統始終。故名為長。自種因者。還就種子。望后芽莖乃至成熟同類相起。簡別異類。故名自種。如麥生麥谷生谷芽。是因狹促。與生因同。所生是長。從芽至熟。皆是自種所生果。故共事因者。如論釋言。從以有因乃至自種。名共事因。此等和合。共成世間因種事。故名為共事。前隨說因。以何義故不名共事。以彼言說但可別法。不能生長故非共事。是因寬長。無不在故。果無別體。不可論之。相違因者。有為之法。有成有壞。相違之法。違害前事。令其滅壞障礙于生。名相違因。如彼論說。相違有六。此中唯取生相違法。為相違因。不相違者。相順之法。助成前事。名不相違。何者是乎。若別論之。牙生已后。所依水土。是不相違。通以論之。種殖已后。所依水土。皆名不違。此之十因。統通諸法。今且就彼因種之事。以顯其相。

第二明其十因生法。如論中說。十因具生染凈無記一切諸法。先明無記。就無記中。有內有外。外謂非情。內謂眾生。外中十因。釋不異前。內中有四。一是報生。二是威儀。三是工巧。四是變化。報生一門。從染因起。攝屬染法。余之三種。論中不說。今宜辨之。能變化心。經論之中。或說為善。或名無記。今此且就無記。以說因相。如何名想。言說辨宣威儀工巧變化。名隨說因。以有所須及有所為。起此三事。名以有因。方便之心。對緣初起。能生于后。名種殖因。初心方便。能生于后。名為生因。外緣生攝因。次第漸增。名為長因。當分相起。名自種因。從以有因乃至自種。名共事因。與此相違。名相違因。順起不乖。名不相違因。無記如是(此一門竟)。

染法因者。如論中說。十二因緣。隨言分異。名隨說因。以有因者。釋有三義。一者通就十二因緣。相望以釋。以有前支。后支得生。名以有因。二就因果相對分別。以有過因。現果得生。以有今因。來報得起。名以有因。三就受生強者。以說三有受生。皆由于愛。故論說言。唯愛能令諸有相續。以有愛故。諸有支生。名以有因。論依后釋。故言。顧念味著。諸有支生。名為以有。味猶愛也。種殖因者。釋有兩義。一業煩惱相對分別。業為正種。煩惱緣助。是二和合。名種殖因。二就內外相對分別。結業為種。惡友邪法六塵境界。以之為緣。因緣和合。能生于后。名為種殖。論依后釋故。論說言。無明等法現法種子。生余生死。名種殖因。言攝因者。訓釋有二。一業煩惱相對分別。業為正種。煩惱緣助。煩惱之緣。潤彼業種。攝生后果。名為攝因。二就內外相對分別。業與煩惱。合為正種。惡友邪法六塵境界。以之為緣。攝無明行。令生后果。名為攝因。論依后釋故。論說言。于現在世。不近善友。不聞正法。習不正思。無明等生。名為攝因。惡友邪法。如似水土。習近聽受。不正思惟。如似人功。由是力故。令無明行生后果報。是故名為無明等。生此生。皆由惡友邪法不正思惟。是故名彼以為攝因。言生因者。訓釋有二。一業煩惱相對分別。業為正因。煩惱為緣。業之正因能生后果。故名生因。二者內外相對分別。煩惱與業同為正因。惡友邪法。以之為緣。因能生果。故名生因。論依后釋言長因者。無明行等。漸漸增長。至未來世生死果報。是名長因。故論說言。無明至后有。增進相求。至余生死。名為長因。準前世間種殖之事。應從生后增向老死以為長因。但今論。因增向果。亦名為長。何故如是。后據內心。心有漸習趣果之義。增長義顯故說為長。彼前外種非是心法。無有漸習向果之義。增長不顯。故不名長。若互相從。皆得無傷。自種因者。六道種子。當分生果名自種因。故論說言。各各種子無明等生名為自種。六道因別故云各各。彼彼因中。皆悉從于無明行等。生后果報。是故說為無明等生。共事因者。始從以有乃至自種。共成一種因緣之事。故云共事。隨說因者。但能別法。不能生長故不說共。相違因者。無漏道品。能違染法。名相違因。不相違者。猶是向前以有等事相故來。染因如是(此二門竟)。

次辨凈因。如論中說。始從種性乃至涅槃。隨說故別名隨說因。以有生死。樂求凈法。名以有因。種殖因者。種性地中所成善法。如似種子。善友正說。如似水土。解行之初。依先種子。對緣始習。能生于后。名種殖因。近善知識。聽受正法。堪能攝起出世道品。名為攝因。地前所修。能生出世無漏道品。以為生因。言長因者。若類世間種殖之事。初地已上。運運增長。趣順菩提。名為長因。若類染法。種性已去。乃至佛果漸次增長。皆名長因。三乘種子。當分生果。名自種因。從以有因乃至自種。名共事因。共成一種修道事。故染法違凈名相違因。凈緣順凈名不相違。故論說言。染法相違。是凈法因。凈法相違。是染法因。生法如是。

第三約對二因分別。言二因者。如地持說。一是生因。二方便因。親而起體名為生因。疏而助發名方便因。二因如是。今對十因辨明其相。如論中說。種子于芽。是名生因。余名方便。然此非謂唯取十中第四生因以為生因。于十因中。但使種子能生芽。義皆屬生因。余名方便。總相雖然。別猶難解。今宜辨之。就外無記。十因之中生因一種。唯是生因。隨說因攝因長因相違因不相違因。此之五因。唯是方便。隨說因者。以言別法不生法故。非是生因。攝據外緣故非生因。如地持說。芽莖已后。方名為長。故非生因。若就心法。不同此釋。相違因者。但能滅法。與彼滅法以為方便。不能生法。故非生因。不相違者。與攝因同。故非生因。自余四因。義有兩兼。以有因中。通其緣正。以有種子。令芽得生。是其生因。以有水土。令芽得生。是方便因。種殖因中。亦通緣正。種子于芽。是其正因。水土于芽。是方便因。自種因中。種子于芽。以說自種。判屬生因。種子望彼莖葉等事。以為自種判屬方便。非親生故。共事因中。亦其二因。生及方便。相同以有乃至自種。總攝彼等。為共事因(此一門竟)。

今次就彼內無記因。攝以為二。生因一種。唯是生因。自分生故。隨說因攝因相違因不相違因。此之四種。是方便因。以有因中。具有二因。以有最初起無記心。能生于后。判屬生因。以有外境。能生于心。是方便因。種殖之中。亦具二因。相同以有。長因之中。具攝二因。最初種子次第增長。生初威儀工巧變化。是其生因。余名方便。自種因中。亦具二因。以方便心。望初威儀工巧變化。以說自種。如是自種。即是生因。望后威儀工巧變化。以說自種。是方便因。非親生故。共事因中。亦具二因。同前以有乃至自種。總攝彼等。為共事故(此二門竟)。

次攝染因。以之為二。十因之中。生因自種。此之二因。唯是生因。問曰。向前無記法中自種因者。亦是生因。亦方便因。今此何故唯既生因。釋言。有以。無記法中。種子望芽。亦是自種。望余莖等。唯是自種。而非生因。故兼兩義。今此染中結業。望生乃至老死。皆是自種悉是生因。是故自種唯是生因。何故如是。染法力強。一因堪能親生多果。故望生死是生因。無記力弱。一種不能親生多果。故望唯莖等。不名生因。若使染中通望老死為生因者。何故論言種子于芽是名生因。彼乃且就無記言耳。隨說攝因違不違因。此之四種。唯是方便。義同前釋。余之四因。義有兩兼。于四因中。正因生果。齊是生因。緣因起報。悉是方便。如以有中。以有結業。生于后果。判屬生因。以有外緣。起于后報。判屬方便。種植因中。云何具二。種植因者。內外和合。方名種殖。就種植中。分取結業生于后果。判屬生因。外緣生果。判屬方便。長因之中。云何具二。如論中說。從無明行乃至老死。漸次增長。是名長因。就此生果增長之中。因增至果。判屬生因。因因自增果。果自長判屬方便。問曰。何故因增至果得非生因。因因自增果。果自長說為方便。釋言。有以。從因生果。因果位別。因滅果興生相顯現。故說生因。因還望因。果還望果。無如是義。故不名生。但名方便。若通說生。理亦無傷。共事因中。云何具二。若更分別。不異以有乃至自種。總說彼等。為共事故。染法如是(此三門竟)。

次攝凈因。以之為二。十因之中生因一種。唯是生因。隨說攝因違不違因。唯是方便。隨說攝因及不相違。成之方便。相違因者。退之方便。自余五因。義有兩兼。以有因中。通其內外。以有最初道品種子。生后道品。判屬生因。以有外緣。能生出道。判屬方便。種殖亦爾。內外和合。名為種殖。于中分取道品種子能生于后。判為生因。分取外緣能生于后。說為方便。長因之中。從道向道。漸次增長。是其生因。增長向滅。是方便因。問曰。何故染法之中。從因向果名為生因。凈法向果乃名方便。釋言。有以。染法之果所謂生死。生死有為。可生法故。長因向彼。是其生因。凈法之果。所謂涅槃。涅槃無為。非可生法。是故長因增長。向彼但名方便。問曰。向前染法之因。因因相起但名方便。何故凈中道。道增長說為生因。釋言。染粗從因向果。生相顯現。故名生因良以對彼粗顯生故。因因相起。生相不顯。不名生因。凈法是細道增向滅。一向非生。良以對彼非生法故。說道相起以為生因。自種因中以道望道宣說自種。是其生因。以道望滅。宣說自種。是方便因。共事因中。亦具二因。若更分別。不異以有乃至自種。總攝彼六為共事故二因如是。

第四門中約對六因。具相收攝六因之義。如阿毗曇大智論中亦具分別。六名是何。一所作因。謂法起時。諸法彼不障。名所作因。大智論中。名無障因。二共有因。諸法起時。共有之法。生住滅等共相助成。名共有因。三自分因。一切諸法。同類相生。名自分因。大智論中。名自種因。四者遍因。十一遍使增長一切染污之法。名之遍因。何者十一。苦下五見疑及無明。為七。集下二見邪見見取疑及無明。即以為四。通前十一。五相應因。諸心心法相應造境。名相應因。前共有因。相依體立。此相應因。相依有用。六者報因。諸業煩惱。得苦樂報名為報因。此義廣釋如六因章。今對十因。共相攝。于中先對外無記因。攝之為六。就此十中。除相違因余九是其三因所攝。就余九中。隨說攝因及不相違。此之三種是所作因。生因長因及自種因。此之三種是自分因。同類之法。自相起故。以有因中。具有三因。一所作因。以有水土。牙莖等生。名以有中所作因也。二共有因。謂外色中生等四相。與彼外色。相扶體立。名共有因。三自分因。以有前色生后色故。名自分因。種殖因中。具有二因。謂自分因及所作因。種子與彼水土。和合名為種殖。種望牙等。是自分因。水土潤澤。望彼牙等名所作因。共事因者。具有三種。謂所作因自分因共有因。若更分別。不異以有乃至自種。總攝彼六為共事故(此一門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港市| 苏尼特右旗| 精河县| 彭泽县| 社旗县| 洪泽县| 惠安县| 朝阳县| 苍南县| 逊克县| 河间市| 镇江市| 桐柏县| 江西省| 怀远县| 冀州市| 六枝特区| 鄂伦春自治旗| 崇州市| 咸宁市| 桃园市| 弥勒县| 尉犁县| 麻城市| 滨海县| 八宿县| 靖远县| 新乡市| 长宁县| 兴安盟| 沐川县| 望奎县| 永定县| 湖南省| 旬邑县| 云霄县| 凤台县| 行唐县| 读书| 兴城市| 宣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