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 萇楚齋四筆
- (清)劉體信
- 4154字
- 2015-11-10 11:17:06
閩十子。亦有去林鴻者。林鴻字子羽,福清人。官禮部員外郎,撰《鳴盛集》四卷。王恭字安中,號皆山樵者,閩縣人。官翰林典籍。撰《白云樵唱》卷、《鳳臺清嘯》卷、《草澤狂歌》卷。王偁字孟揚,永福人。洪武庚午舉人,官國史檢討。撰《虛舟集》五卷。高廷禮初名棅,字彥恢,長樂人。官翰林典籍。撰《嘯臺集》廿卷、《木天清氣集》十四卷。陳亮字景明,長樂人,撰《儲玉齋集》卷。鄭定字孟宣,閩縣人。官國子助教,撰《澹齋集》卷。王襃字中美,閩縣人。洪武癸酉舉人,官漢府紀善。撰《養靜集》卷。唐泰字亨仲,閩縣人。洪武甲戌進士,官陜西副使。撰《善鳴集》卷。周元字微之,閩縣人,林鴻弟子。官禮部員外郎,撰《宜秋集》卷。黃元字立之,侯官人,林鴻弟子,官泉州訓導。
景泰十才子劉溥字原博,長洲人。官太醫院吏目,撰《草窗集》二卷。湯胤績字公讓,濠梁人。官參將,戰歿。撰《東谷集》十卷。蘇平字秉衡,海寧人。舉賢良方正,撰《雪溪漁唱》卷。蘇正字秉貞,平弟,撰《云壑集》卷。沈愚字通理,號崆峒生,昆山人。撰《篔籟》、《吳歈》二集卷。晏鐸字振之,富順人。永樂戊戌進士,官監察御史。撰《青云集》卷。王淮字柏原,慈溪人,撰《大塊稿》卷。鄒亮字克明,長洲人。官南監察御史,撰《鳴珂》、《漱芳》等集卷。蔣主忠字存恕,儀真人。王貞慶字善甫,定遠人,撰《茗艼集》卷。
宏治十才子。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又號七子。李夢陽字獻吉,慶陽人。宏治癸丑進士,官江西提學副使,追謚景文。撰《空同集》六十卷。何景明字仲默,信陽人。宏治壬戌進士,官陜西提學副使。撰《大復集》三十八卷。徐禎卿字昌谷,常熟人。宏治乙丑進士,官大理寺左丞副。撰《迪功集》卷。邊貢字廷實,歷城人。宏治丙辰進士,官戶部尚書。撰《華泉集》十四卷。朱應登字升之,寶應人。宏治己未進士,官云南布政司右參議。撰《凌溪集》十七卷。顧璘字華玉,上元人。宏治丙辰進士,官刑部尚書。撰《浮湘》、《山中》、《憑幾》、《歸田》、《息園》、《緩慟》等集卷。陳沂字魯南,上元人。正德丁丑進士,官太仆寺卿。撰《遂初齋》、《拘墟館》二集卷。鄭善夫字繼之,閩縣人。宏治乙丑進士,官吏部郎中。撰《少谷山人集》廿五卷。康海字德涵,武功人。宏治壬戌進士,官翰林院修撰。撰《對山集》四十四卷。王九思字敬夫,鄠縣人。宏治丙辰進士,官吏部郎中。撰《渼陂集》十六卷、《續集》三卷。王廷相字子衡,儀封人。宏治壬戌進士,官兵部尚書、太子太保,謚肅敏。撰《家藏集》五十六卷、《內臺集》七卷。
海岱詩社捌人,撰《海岱會集》十二卷。石存禮字敬夫,益都人。宏治庚戌進士,官紹興府知府。藍田馮裕字伯順,臨昫人。正德戊辰進士,官云南按察副使。劉澄甫字子靜,壽光人。正德戊辰進士,官山西參議。撰《山泉集》卷。陳經字伯常,益都人。正德甲戌進士,官兵部尚書。黃卿字時庸,益都人。正德戊辰進士,官江西布政使。撰《編苕集》卷。劉淵甫字子宏,澄甫弟。正德庚午舉人,官漢陽府知府。撰《海岱稿》卷。楊應奎字文煥,益都人。正德辛未進士,官南陽府知府。撰《澠谷集》卷。
金陵三俊顧璘已見前陳沂已見前王韋字欽佩,上元人。宏治乙丑進士,官南太仆寺少卿。撰《南原集》七卷。小瀛洲社拾人朱樸字元素,海鹽人,布衣,撰《西村集》三卷。陳鑒字用明,海鹽人,布衣,撰《句溪集》卷。錢琦字公良,海鹽人。正德戊辰進士,官思南府知府。撰《東畬集》十四卷。吳昂字德翼,海鹽人。宏治乙丑進士,官福建布政使。撰《南溪集》卷。徐泰字子元,海鹽人。宏治甲子舉人,官光澤縣知縣。撰《玉池稿》卷。徐咸字子正,泰弟。正德辛未進士,官襄陽府知府。撰《東濱三稿》卷。鍾梁字彥材,海鹽人。正德甲戌進士,官南昌府知府。撰《西皋集》卷。陳瀛字古崖,海鹽人。監生,官龍巖縣知縣。劉銳字蓄之,人。官海寧指揮使,撰《海村集》卷。釋永瑛字石林。
嘉靖八才子李開先字伯華,章邱人。嘉靖己丑進士,官太常寺少卿。撰《中麓閑居集》十二卷。王慎中字道思,晉江人。嘉靖丙戌進士,官河南參議。撰《遵巖集》四十卷。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嘉靖己丑進士,官僉都御史,謚文襄。撰《荊川先生集》十二卷。陳束字約之,鄞縣人。嘉靖己丑進士,官河南提學副使。撰《后岡集》二卷。趙時春字景仁,平涼人。嘉靖丙戌進士,官右僉都御史。撰《浚谷集》十七卷。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己丑進士,官春坊司直。撰《忠齋集》卷。熊過字叔仁,富順人。嘉靖己丑進士,官禮部郎中。撰《南沙集》八卷。呂高字山甫,丹徒人。嘉靖己丑進士,官太仆寺少卿。撰《江峯漫稿》卷。
嘉靖后七子李攀龍字于鱗,歷城人。嘉靖甲辰進士,官河南按察使。撰《滄溟集》三十卷。王世貞字符美,太倉人。嘉靖丁未進士,官刑部尚書。撰《葊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七卷。謝榛字茂秦,號四溟山人,一號脫屣老人,臨清人。撰《四溟集》三十卷。梁有譽字公實,順德人。嘉靖庚戌進士,官刑部主事。撰《蘭汀存稿》八卷。宗臣字子相,興化人。嘉靖癸丑進士,官福建提學副使。撰《子相集》十五卷。徐中行字子與,長興人。嘉靖庚戌進士,官江西布政使。撰《天目先生集》廿卷。吳國倫字明卿,興國人。嘉靖庚戌進士,官河南參政。撰《甔甀洞稿》五十四卷、《續稿》廿七卷。
嘉靖后五子張九一字助甫,新蔡人。嘉靖癸丑進士,官右僉都御史。撰《綠波樓文集》五卷、《詩集》十四卷。張佳胤字肖甫,銅梁人。嘉靖庚戌進士,官兵部尚書,謚襄敏。撰《崌崍山房集》六十五卷。汪道昆字伯玉,歙縣人。官兵部侍郎,撰《太函集》一百廿卷。余曰德初名應舉,字德甫,南昌人。嘉靖庚戌進士,官福建按察副使。撰《德甫集》十四卷。魏裳字順甫,蒲圻人。嘉靖庚戌進士,官山西副使。撰《云山堂集》六卷。嘉靖廣五子盧字少楩,一字次楩,又字子木,浚縣人。監生,撰《蠛蠓集》五卷。歐大任字楨伯,順德人。諸生,官戶部郎中。撰《虞部集》廿二卷。俞允文字仲蔚,昆山人。諸生,撰《仲蔚集》廿四卷。李先芳字伯承,濮州人。嘉靖丁未進士,官尚寶少卿。撰《東岱山房稿》三十卷。吳維岳字峻伯,孝豐人。嘉靖戊戌進士,官右僉都御史。撰《天目山齋歲編》廿四卷。
嘉靖續五子黎民表字維敬,從化人。嘉靖甲午舉人,官河南參議。撰《瑤石山人稿》十六卷。王道行字明甫,陽曲人。嘉靖庚戌進士,官四川布政使。撰《桂子園稿》卷。石星字拱辰,東明人。嘉靖乙未進士,官戶部尚書。趙用賢字汝師,常熟人。隆慶辛未進士,官吏部侍郎,謚文毅。撰《松石齋文集》三十卷、《詩集》六卷。朱多煃字用晦,豫章人。嘉靖末五子。或有去魏允中、趙用賢,加吳旦、李時行者。趙用賢已見前。屠隆字長卿,鄞縣人。萬歷丁丑進士,官禮部員外郎。撰《由拳集》廿三卷、《白榆集》廿卷、《棲真館集》三十卷。胡應麟字符瑞,蘭溪人。萬歷丙子舉人,撰《少室山房類稿》一百二十卷。魏允中字懋權,南樂人。萬歷庚辰進士,官吏部主事。撰《仲子集》八卷。利瓦伊楨字本寧,京山人。隆慶戊辰進士,官禮部尚書。撰《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李時行字少偕,番禺人。嘉靖辛丑進士,官南兵部主事。撰《青霞》前后集卷。吳旦字而待,南海人。嘉靖丁酉舉人,官歸州知州。撰《蘭皋集》卷。南園后五子梁有譽、黎民表、歐大任、李時行、吳旦,均已見前。
論香奩體詩
仁和譚仲修明府獻《懷佩軒詩序》中有云:「獻于朋好,獨許百原為可以怨,世其以我為知言哉。或曰君詩每出風懷,類傷儇薄,是又不然。昔信陵君遭時放廢,飲醇酒,近婦人,以遣壯懷。君既以不羈之才與世抵牾,身又貧賤,無所用其豪舉,于是發憤。謂當世不足與莊語,姑托為男女贈答離別之作,以攄怨思,此亦美人香草,不得已之心也。」云云。語見《復堂文續》。聲木謹案:常熟錢牧齋尚書謙益《有學集》中,有《讀吳梅村艷體詩有感書后》四首并序云:「余觀楊孟載論李義山《無題》,以為音韻清婉,雖極濃麗,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因以深悟風人之旨。若韓致光遭唐末造,流離閩越,縱浪香奩,蓋亦起興比物,申寫托寄,非猶夫小夫浪子沈湎流連之云也。頃讀梅村艷體詩,見其聲律妍秀,風懷愴惻,于歌禾賦麥之時,為題柳看桃之作,旁皇吟賞,竊有義山、致光之遺憾焉。雨窗無聊,援筆屬和。」云云。竊謂尚書與明府之言良允。香奩體之為詩,雖托志帷房,實則睠懷身世,抱地老天荒之恨,敘海枯石爛之情。近規溫李,遠法楚詞,本皆始于獨哀孤憤,別有懷抱,無可告訴,而一腔熱血不能制止。其托于美人香草,務使回曲其詞,迂折其旨,寓意深遠,猝難索解,須于牝牡驪黃之外求之。若膠柱鼓瑟,刻舟求劍,指為確有是事,確有是人,則穿鑿附會,何施而不可,殊失忠臣義士之用心矣。
國朝藏書宏富補錄二家
國朝藏書最富者約得四家,余已錄入《續筆》卷一矣,不謂仍有與之相埒者。聲木謹案:同邑吳蘭軒京卿廷香《吳征士遺集》二卷,其詩集中有《贈汪菊舲二尹》詩,前有小引云:「菊舲家杭州,承合肥撫軍檄來廬江,日夕過從,詢以揚州殘破情狀,菊舲為于邑者久之。菊舲家素封,藏書肆拾萬卷,城陷后俱灰燼。其夫人何氏,難后卒于某所,母老子幼,蕭然一官。投以詩,以菊舲愛我,非能為菊舲遣也。」云云。是二尹家中藏書,至肆拾萬卷,亦藏書家所希有,且未見他人著錄,予已錄入《藏書紀事詩補遺》中。又聞烏程劉翰怡京卿承干嘉業堂藏書,亦多至叁拾伍萬卷。我朝三百年藏書之富,無逾此數家矣。
太湖趙氏四世翰林
安徽太湖趙氏四世詞林,聞者傳為嘉話,未有知其詳者,茲略述崖略于此。趙氏系出宋裔,世居太湖縣北鄉望天山村。傳至趙文楷,以嘉慶丙辰一甲一名進士,授職修撰。庚申,充冊封琉球國王正使,官至山西雁平道署按察使。生子畇,道光辛丑,二甲十七名進士,甲辰散館,授編修,官至廣東惠潮嘉道署按察使。次女蓮兒,于歸合肥李文忠鴻章為繼配。生子繼元,同治戊辰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辛未散館,改知縣,后官江蘇候補道。長女喜官,于歸文忠從子仲軒制府經羲為原配。生子曾重,光緒丙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官編修。以上均見趙蕓譜觀察畇撰《遂翁自撰年譜》中。聲木謹案:太湖趙氏,以讀書崛起,一脈相承,四代詞館,先后僅捌拾年,兩女均為一品夫人,可謂極盛矣。
魯晉連弒二君等事
春秋時,魯之慶父連弒二君,晉之里克亦連弒二君。魯之叔孫僑如通于魯宣公夫人成公之母穆姜,又通于齊頃公夫人靈公之母聲孟子,皆國君夫人,且為國君之母。似此元惡巨憝,亦千古罕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