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林黛玉自那日死后,一點靈魂離了大觀園瀟湘館,悠悠蕩蕩,忽然聽見迎面似有鼓樂之聲。睜眼看時,只見繡幢翠蓋飄揚而來,又有女童數(shù)輩上前囗稱:“迎接瀟湘妃子。”黛玉忽覺身坐轎中,低頭一看,只見自己華冠繡服并非家常打扮,心下正在驚疑不定。少頃,忽進一垂花門,只見兩旁游廊、層欄、曲榭。下了轎時,又有許多仙女攙入正房中坐下,兩旁十數(shù)個仙女上來參見磕頭。黛玉立起身來看時,內中卻有兩個人甚是面熟,只是一時又想不起他是誰來,因問道:“你們兩個叫什么名字?”那二人回道:“我是晴雯,我是金釧,怎么姑娘倒忘記了我們,都認不得了么?”因一齊說道:“請姑娘安。“便重新要跪下去,黛玉忙拉起兩人道:“我說怎么這么面熟呢,原來是晴雯姐姐、金釧姐姐喲!你們怎么得在一塊兒的,都來了好些時了么?”晴雯道:“金釧兒來的早些。這里頭一個是東府里小蓉大奶奶,后來就是瑞珠兒、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元妃娘娘,他們通在這里。小蓉大奶奶、瑞珠兒在一處住,尤二姑娘、尤三姑娘在一處住,元妃娘娘在一處住。我們兩個是這里服侍姑娘的,這里叫絳珠宮,姑娘原是瀟湘妃子,絳珠宮的主人。”黛玉道:“這會子我心里越發(fā)糊涂了,這里可是陰間不是?”晴雯道:“我初來也不知道什么,過了些時才明白了。這里叫做太虛幻境,有個警幻仙姑總理這里的事,說我們都是這里冊子上有名的人,故此歸根兒都要到這兒來的。總算是仙境的地方兒就是了。姑娘明兒少不得要到警幻仙姑那里去的,再細問他一問就知道了。這會子我們講的也不能十分清楚。”黛玉點頭道:“據(jù)你們這么說起來,這里還有這么些人,明兒自然要到各處去走走,請安問好也少不了的。但是今兒初到,這會子我實在乏了,天也晚了,早些躺躺兒歇息歇息罷。“于是晴雯、金釧服侍黛玉睡下,便也各自歸寢。
到了次日,一早起來。梳洗已畢,黛玉便叫晴雯引他到警幻仙姑處去。晴雯便與金釧同眾仙女圍隨著黛玉,步行前去,向東轉北,不多一時,早到了警幻仙姑門首。進得宮門,早見警幻仙姑帶領著癡夢仙姑、鐘情大士、引愁金女、度恨菩提一群仙子迎接出來。黛玉連忙上前施禮道:“弟子下界凡愚,深閨弱質,偶因一念癡情,遂爾頓捐身命。仰求仙姑指示迷途,三生有幸。”警幻連忙攜手相攙,笑道:“賢妹不必過謙,你我原系姊妹,因你有一段因緣,故爾謫降塵寰,了此宿債。今日緣滿歸來,且請坐下,等我慢慢兒的告訴你便明白了。”
于是,步入正房賓東主西一齊坐定,仙女獻上茶來。茶罷,黛玉欠身問道:“適蒙仙姑慨允賜教,請指迷津以開茅塞,不勝欣幸。”警幻笑道:“說來話長,此地名為離恨天、灌愁海、放春山、遣香洞,又名為太虛幻境,又名為芙蓉城。這賈寶玉的前身乃是女媧氏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頑石,多年得道成人,曾為赤霞宮神瑛侍者。那時賢妹乃靈河岸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名曰絳珠草,因雨露愆期,日漸蔫萎。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澆灌,故復潤澤蔥菁。這絳珠仙草后來得受日月精華,秉了山川靈氣,乃能轉化為人。因欲酬甘露之德,竟將一世眼淚償還。故你與寶玉生前繾綣,死后纏綿,也不過是以情補情而已。”黛玉又道:“弟子與寶玉既是以情補情,如何他又有負心之事呢?”警幻笑道:“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致者,命也。我且給你瞧一個東西。”因叫女童到“薄命司”櫥內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副冊子,一總拿到這里來。那女童去不多時,早抱著一摞冊子,笑嘻嘻的走進來,放在中間小炕桌兒上。
黛玉便將“金陵十二釵”的正冊揭開看時,只見頭一頁上畫著兩株枯木,掛著一條玉帶,下面畫著一堆雪,雪里一股金簪。后面一首五言絕句道:
堪嘆停機德,誰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林黛玉念了兩遍,早已明白,笑問警幻道:“細玩此詩,不過是藏著我們兩個人的名姓而已,還是另有何說呢?”警幻道:“你只細玩這個‘嘆’字‘憐’字,就可以明白了。”黛玉道:“原來就在這兩個字上頭分別,且如弟子算得薄命,原該可嘆可憐。若說寶姐姐,他如今婚姻如意,夫唱婦隨,有何可嘆可憐的呢?”警幻道:“人之薄命,遭際各有不同,未可一概而論。”因將冊子又揭了一頁,指與他看道:“這是你元春姐姐,這是你迎春姐姐,他兩個一個是貴妃娘娘,一個是誥命夫人,怎么算得薄命呢?只因富貴不長,榮華不久,所以也就謂之薄命了。如今你元妃姐姐現(xiàn)在東邊赤霞宮居住著呢。其余姊妹各人有各人的薄命處,豈能相同。你往后逐頁看去,自然知道了。“黛玉聞言,便將三本冊子逐一看了一遍,內中也有一看便知道的,也有參詳而解悟的,也有不大明白的。遂將冊子合上,笑道:“一時也難以深究其奧,只是寶姐姐的薄命,弟子到底不能無疑。”警幻笑道:“未來天機不便泄漏,你既然疑惑你寶姐姐,我有寶鏡一面,你可拿去,到三更人靜之時,休看正面,只將鏡子背面一照,便知分曉。”因向女童們道:“把‘風月寶鑒’取來。”女童應聲而去,不一時拿了一面鏡子出來,遞與黛玉。黛玉接來掀開套兒,只見這鏡子正面背面皆可照人,便遞與晴雯收好。
警幻道:“寶玉與賢妹未投胎之前,寶玉在人世于宋朝為石曼卿,游戲人寰,姓不離石,死后仍歸于此為芙蓉城主。后因賢妹降謫人世,故石頭又轉為寶玉,以了情緣。將來芙蓉城主自有歸還之日,而賢妹終有會面之期也。”黛玉立起身來道:“弟子還未到赤霞宮謁見元妃,明日再來領教罷。”警幻道:“有勞賢妹玉趾先施,恕愚姊今日不能回拜了。”于是,二人攜手相送出門而別。黛玉率領眾仙女到赤霞宮來,行不數(shù)步,只見迎面一群麗人冉冉而來,忙問道:“這來的是誰啊?”金釧兒仔細一瞧,道:“這就是咱們東府里的小蓉大奶奶帶著瑞珠兒同尤二姑娘、尤三姑娘來了。”說著,只見秦可卿等已到面前。可卿笑容可掬的道:“我今兒聽見姑娘的駕到了,趕著帶了瑞珠兒,約會了尤二姨兒、尤三姨兒給姑娘請安來了。姑娘這會子要到那里去呢?”黛玉拉了秦氏的手,笑道:“大奶奶好!”又向尤氏姊妹道:“二姐姐好!三姐姐好!我們可好幾年沒見了,才剛兒謁見過警幻仙姑,這會子去謁見元妃姐姐,回來就到大奶奶同二姐姐、三姐姐家拜望拜望,說說話兒。”秦氏道:“這么著,咱們就陪姑娘到赤霞宮去,等見過了元妃娘娘,再同到姑娘府上請安去,好不好?”黛玉道:“很好,就是我還沒過來,怎么倒先勞駕呢?”尤三姐道:“什么話呢,這有什么先后了,咱們明兒是天天要見的呢!”黛玉道:“這么說,我遵命就是了。”因叫晴雯將“風月寶鑒”好生送回去收著,“我同蓉大奶奶們到赤霞宮去,回來在我們那里吃飯。你先回去,就吩咐他們預備著”。晴雯答應去了。
這里黛玉、秦可卿、尤氏姊妹帶領眾仙女,到赤霞宮里去謁見過了元妃,便一同回到絳珠宮里來。大家坐下,瑞珠兒過來給黛玉磕頭,黛玉連忙攙起,因其殉主而死,現(xiàn)在秦氏已認為義女,便著實獎慰了一番。秦可卿問道:“老太太如今可還康健,二位老爺、二位太太都好么?”黛玉答道:“老太太、舅舅、舅母們俱各康健。”可卿又道:“我們東府里大老爺,不知怎么服了金丹升仙去了?如今我公公、婆婆可好不好?”黛玉道:“大哥哥、大嫂子他們都好。”可卿道:“你蓉大侄兒如今續(xù)了弦了,聽見說是胡家的姑娘,可還好么?”黛玉道:“這胡氏新大奶奶的模樣兒、性格兒,雖然不及大奶奶,也還不差大事兒,都很好的。”尤二姐問道:“璉二奶奶可好?”黛玉道:“鳳姐姐的為人聰明太過了,二姐姐你的性格也忒和厚了些,故此就吃了他的虧了。”尤二姐道:“我自從到了這里,曉得自己是‘薄命司’的人,命該如此。警幻仙姑又告訴我說,是這里冊子上的人,總要歸到這里來的,都是因緣分定,自然而然的道理。故此,我如今倒也不計較他了。”可卿又問道:“姑娘們可都好么?”黛玉道:“他們也都好。二姐姐是給了孫家了,聽見說二姐夫為人脾氣乖張,二姐姐如今很不得意。三妹妹許了周統(tǒng)制的公子了,還沒過門。四妹妹是還沒有人家呢。”可卿道:“前兒元妃娘娘到時,我去請安的時候,娘娘向我說迎姑娘不久也要來呢。”黛玉道:“才剛兒元妃姐姐也是這么說,說現(xiàn)在給他修理住房呢,不過早晚就要來了。可憐二姐姐,一輩子的老實懦弱,也還是這么薄命。”眾人聽了,皆點頭嗟嘆。金釧兒上來回說:“請姑娘示下,擺飯罷。“黛玉點頭,于是,大家坐下吃飯。飯后,眾人略坐了一會子,也就散了。
黛玉送出眾人,回到上房問晴雯:“那鏡子代放在那里了?”晴雯道:“擱在里邊書架子上呢,姑娘要,我就去拿來。“黛玉道:“隨他擱在那里罷,我不過問一聲兒,天也不早了,你們都去睡罷。”晴雯等眾人退出。黛玉一人坐在房內,等人靜時,取出“風月寶鑒”一看,不知這鏡內到底是什么故事,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