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分別業品(一百三十一頌)

世別由業生  思及思所作

思即是意業  所作謂身語

此身語二業  俱表無表性

身表許別形  非行動為體

以諸有為法  有剎那盡故

應無無因故  生因應能滅

形亦非實有  應二根取故

無別極微故  語表許言聲

說三無漏色  增非作等故

此能造大種  異于表所依

欲后念無表  依過大種生

有漏自地衣  無漏隨生處

無表無執受  亦等流情數

散依等流性  有受異大生

定生依長養  無受無異大

表唯等流性  屬身有執受

無表記余三  不善唯在欲

無表遍欲色  表唯有伺二

欲無有覆表  以無等起故

勝義善解脫  自性慚愧根

相應彼相應  等起色業等

翻此名不善  勝無記二常

等起有二種  因及彼剎那

如次第應知  名轉名隨轉

見斷識唯轉  唯隨轉五識

修斷意通三  無漏異熟非

于轉善等性  隨轉各容三

牟尼善必同  無記隨或善

無表三律儀  不律儀非二

律儀別解脫  靜慮及道生

初律儀八種  實體唯有四

形轉名異故  各別不相違

受離五十八  一切所應離

立近事近住  勤策及苾芻

俱得名尸羅  妙行業律儀

唯初表無表  名別解業道

八成別解脫  得靜慮圣者

成靜慮道生  后二隨心轉

未至九無間  俱生二名斷

正知正念合  名意根律儀

住別解無表  未舍恒成現

剎那后成過  不律儀亦然

得靜慮律儀  恒成就過未

圣初除過去  住定道成中

住中有無表  初成中后二

住律不律儀  起染凈無表

初成中后二  至染凈勢終

表正作成中  后成過非未

有覆及無覆  唯成就現在

惡行惡戒業  業道不律儀

成表非無表  住中劣思作

舍未生表圣  成無表非表

定生得定地  彼圣得道生

別解脫律儀  得由他教等

別解脫律儀  盡壽或晝夜

惡戒無晝夜  謂非如善受

近住于晨旦  下座從師受

隨教說具支  離嚴飾晝夜

戒不逸禁支  四一三如次

為防諸性罪  失念及憍逸

近住余亦有  不受三歸無

稱近事發戒  說如苾芻等

若皆具律儀  何言一分等

謂約能持說  下中上隨心

歸依成佛僧  無學二種法

及涅槃擇滅  是說具三歸

邪行最可訶  易離得不作

得律儀如誓  非總于相續

以開虛誑語  便越諸學處

遮中唯離酒  為護余律儀

從一切二現  得欲界律儀

從根本恒時  得靜慮無漏

律從諸有情  支因說不定

不律從一切  有情支非因

諸得不律儀  由作及誓受

得所余無表  由田受重行

舍別解調伏  由故舍命終

及二形俱生  斷善根夜晝

有說由犯重  余說由法滅

迦濕彌羅說  犯二如負財

舍定生善法  由易地退等

舍圣由得果  練根及退失

舍惡戒由死  得戒二形生

舍中由受勢  作事壽根斷

舍欲非色善  由根斷上生

由對治道生  舍諸非色染

惡戒人除北  二黃門二形

律儀亦在天  唯人俱三種

生欲天色界  有靜慮律儀

無漏并無色  除中定無想

安不安非業  名善惡無記

福非福不動  欲善業名福

不善名非福  上界善不勤

約自地處所  業果無動故

順樂苦非二  善至三順樂

諸不善順苦  上善順非二

余說下亦有  由中招異熟

又許此三業  非前后熟故

順受總有五  謂自性相應

及所緣異熟  現前差別故

此有定不定  定三順現等

或說業有五  余師說四句

四善容俱作  引同分唯三

諸處造四種  地獄善除現

堅于離染地  異生不造生

圣不造生后  并欲有頂退

欲中有能造  二十二種業

皆順現受攝  類同分一故

由重惑凈心  及是恒所造

于功德田起  害父母業定

由田意殊勝  及定招異熟

得永離地業  定招現法果

于佛上首僧  及滅定無諍

慈見修道出  損益業即受

諸善無尋業  許唯感心受

惡唯感身受  是感受業異

心狂唯意識  由業異熟生

及怖害違憂  除北洲在欲

說曲穢濁業  依諂嗔貪生

依黑黑等殊  所說四種業

惡色欲界善  能盡彼無漏

應知如次第  名黑白俱非

四法忍離欲  前八無間俱

十二無漏思  唯盡純黑業

離欲四靜慮  第九無間思

一盡雜純黑  四令純白盡

有說地獄受  余欲業黑雜

有說欲見滅  余欲業黑俱

無學身語業  即意三牟尼

三清凈應知  即諸三妙行

惡身語意業  說名三惡行

及貪嗔邪見  三妙行翻此

所說十業道  攝惡妙行中

粗品為其性  如應成善惡

惡六定無表  彼自作淫二

善七受生二  定生唯無表

加行定有表  無表或有無

后起此相違  加行三根起

彼無問生故  貪等三根生

善于三位中  皆三善根起

殺粗語嗔恚  究竟皆由嗔

盜邪行及貪  皆由貪究竟

邪見癡究竟  許所余由三

有情具名色  名身等處起

俱死及前死  無根依別故

軍等若同事  皆成如作者

殺生由故思  他想不誤殺

不與取他物  力竊取屬己

欲邪行四種  行所不應行

染異想發言  解義虛誑語

由眼耳意識  并余三所證

如次第名為  所見聞知覺

染心壞他語  說名離間語

非愛粗惡語  諸染雜穢語

余說異三染  佞歌邪論等

惡欲他財貪  增有情嗔恚

撥善惡等見  名邪見業道

此中三唯道  七業亦道故

唯邪見斷善  所斷欲生得

撥因果一切  漸斷二俱舍

人三洲男女  見行斷非得

續善疑有見  頓現除逆者

業道思俱轉  不善一至八

善總開至十  別遮一八五

不善地獄中  粗雜嗔通二

貪邪見成就  北洲成后三

雜語通現成  余欲十通二

善于一切處  后三通現成

無色無想天  前七唯成就

余處通成現  除地獄北洲

皆能招異熟  等流增上果

此令他受苦  斷命壞威故

貪生身語業  邪命難除故

執命資貪生  違經故非理

斷道有漏業  具足有五果

無漏業有四  謂唯除異熟

余有漏善惡  亦四除離系

余無漏無記  三除前所除

善等于善等  初有四二三

中有二三四  后二三三果

過于三各四  現于未亦爾

現于現二果  未于未果三

同地有四果  異地二或三

學于三各三  無學一三二

非學非無學  有二二五果

見所斷業等  一一各于三

初有三四一  中二四三果

后有一二四  皆如次應知

染業不應作  有說亦壞軌

應作業翻此  俱相違第三

一業引一生  多業能圓滿

二無心定得  不能引余通

三障無間業  及數行煩惱

并一切惡趣  北洲無想天

三洲有無間  非余扇搋等

少恩少羞恥  余障通五趣

此五無間中  四身一語業

三殺一誑語  一殺生加行

僧破不和合  心不相應行

無覆無記性  所破僧所成

能破者唯成  此虛誑語罪

無間一劫熟  隨罪增苦增

苾芻見凈行  破異處愚夫

忍異師道時  名破不經宿

贍部洲九等  方破法輪僧

唯破羯磨僧  通三洲八等

初后皰雙前  佛滅未結界

于如是六位  無破法輪僧

棄壞恩德田  轉形亦成逆

母謂因彼血  誤等無或有

打心出佛血  害后無學無

造逆定加行  無離染得果

破僧虛誑語  于罪中最大

感第一有思  世善中大果

污母無學尼  殺住定菩薩

及有學圣者  奪僧和合緣

破壞窣堵波  是無間同類

將得忍不還  無學業為障

從修妙相業  菩薩得定名

生善趣貴家  具男念堅固

贍部男對佛  佛思思所成

余百劫方修  各百福嚴飾

于三無數劫  各供養七萬

又如次供養  五六七千佛

三無數劫滿  逆次逢勝觀

然燈寶髻佛  初釋迦牟尼

但由悲普施  被析身無忿

贊嘆底沙佛  次無上菩提

六波羅蜜多  于如是四位

一二又一二  如次修圓滿

施戒修三類  各隨其所應

受福業事名  差別如業道

由此舍名施  謂為供為益

身語及能發  此招大富果

為益自他俱  不為二行施

由主財田異  故施果差別

主異由信等  行敬重等施

得尊重廣愛  應時難奪果

財異由色等  得妙色好名

眾愛柔軟身  有隨時樂觸

田異由趣苦  恩德有差別

脫于脫菩薩  第八施最勝

父母病法師  最后身菩薩

設非證圣者  施果亦無量

后起田根本  加行思意樂

由此下上故  業成下上品

由審思圓滿  無惡作對治

有伴異熟故  此業名增長

制多舍類福  如慈等無受

惡田有愛果  種果無倒故

離犯戒及遮  名戒各有二

非犯戒因壞  依治滅凈等

等引善名修  極能熏心故

戒修勝如次  感生天解脫

感劫生天等  為一梵福量

法施謂如實  無染辯經等

順福順解脫  順決擇分三

感愛果涅槃  圣道善如次

諸如理所起  三業并能發

如次為書印  算文數自體

善無漏名妙  染有罪覆劣

善有為應習  解脫名無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永靖县| 江口县| 封开县| 驻马店市| 六盘水市| 邹城市| 南华县| 潍坊市| 仪陇县| 长治市| 中西区| 都匀市| 房产| 泊头市| 长丰县| 海盐县| 沙洋县| 阿合奇县| 九龙坡区| 湘乡市| 高邮市| 扶绥县| 广平县| 积石山| 大庆市| 长兴县| 榆社县| 望奎县| 肥西县| 乐安县| 凤城市| 大洼县| 甘孜县| 新昌县| 砚山县| 鲁山县| 龙门县| 武乡县| 龙门县|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