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地輿類(9)

  • 安溪縣志
  • 林有年
  • 2500字
  • 2015-11-06 11:03:02

紙張 弘治十五年、十六年,銀五兩七錢六分;正德四年,少者二兩二分;十三年,多至一十八兩一錢九分;嘉靖二年,六兩六分;七年,征三錢二分。

紵絲線羅 正德十一年,銀六十九兩三錢五分;嘉靖三年,少者三十八兩三錢,多至七十八兩九錢九分。

荒絲 正德三年,征銀少者二錢;八年,多至一兩一錢;嘉靖八年,征銀一百三十二兩三錢八分零。

翠毛 弘治間無征。正德八年,少者銀三錢一分;十四年,多至銀七兩七錢二分;嘉靖年間無征。

生鐵 弘治間無征;正德十三年,征銀四錢二分;嘉靖三年,征銀五錢九分四厘。

鐵線 弘治九年,少者六錢三分,多至四十五兩五錢;嘉靖五年,征銀四十六兩二錢一分。

木炭 正德八年,少者二兩八錢三分,多至六十六兩九錢四分;嘉靖元年,八兩七錢;三年,三十二兩四錢二分。

里甲綱銀 國初,應役之費,唯以里甲直日者自辦。正德十五年,沈御史議將通縣費用分正雜二辦,以丁四糧六法則科派。嘉靖十六年,御史李鳳翔再議,刊定賦役冊儲庫,其銀兩用度各有定則,但額外之費尚多,原派之數未足,蓋未能奉行如法云。

十五、水利

陂塘之筑,池堰之修,皆為旱澇之備,實農作所系,國賦所關,良有司所當加意者也。志《水利》。

塘陂

產坑陂 在永安里。長一百九十三丈,闊六尺,深六尺,溉田三頃十畝。

上 塘 在永安里。長四十余丈,闊三十余丈,深四尺,溉田一頃三十畝。

可 塘 在永安里。方圓一十四丈,今為田。

陳 塘 在永安里。闊六十余丈,深五丈。初龍津有放生池,宋縣令陳宓乃移于此,葺亭于上,名曰“流惠亭”。

周 塘 在長泰里。洪武以后分地方,今屬永安里。長六十余丈,闊三丈,深五尺,儲水溉田二頃二十畝。

蘇 塘 在長泰里。七十丈,深三丈,溉田二頃二十畝。

上洋塘 在長泰里。長二十丈,闊十丈,深三尺,溉田二十畝。

黃潭塘 在長泰里。長六丈三尺,闊四丈五尺,深三尺,溉田一頃一十畝。

楊柳塘 在依仁里。長四十余丈,深四丈,圳水沿流一里許,溉田一頃九十畝。

烏德陂 在依仁里。長五十丈,闊三丈,深五尺,溉田三頃八十畝。

烏鎮陂 在依仁里。長一千六百丈,深五尺,溉田三頃五十畝。

洋塘 在依仁里。方圓二百五十余丈,深三尺,溉田三頃二十畝。鄉官詹源請產懇田。

石蛇陂 在新溪里。長五百余丈,闊四尺,深二尺,溉田一頃八十畝。

洪巖陂 在新溪里。長三十余丈,闊六尺,自大巖山之南而來,溉田三頃四十畝。

洪巖洪山陂 在新溪里。二大陂也,水來自大巖山之南者為洪巖陂,來自大巖山之北者為洪山陂。

二陂共長三千余丈,闊六丈,溉田五十頃九十畝。

黃新塘 在新溪里。方圓四十余丈,溉田二頃一十畝。

洪 塘 在新溪里白沙亭十里許。長二十余丈,闊一丈,深八尺,溉田一頃八十畝。

鄭巖陂 在新康里。屈曲二十余里,闊二丈,深三尺,溉田二十頃一十畝。

卓元東洋陂 在新康里。屈曲二十余里,闊八尺,深三尺,溉田三頃八畝。

高 陂 在崇善里。長一千六百一十一丈,闊五尺,深三尺,溉田一十頃一十畝。

亭前陂 在崇善里蓬萊山下。長一百二十七丈,闊十余丈,深五尺,溉田八頃十畝。

西門陂 在崇信里。舊與亭前陂為一,今各長一百二十七丈,闊一十余丈,深五尺,溉田二頃。

源口堵瓏洋塘 在龍興里。長五十丈,闊十丈,深四尺,溉田二頃十畝。

西 陂 在崇善里。長一千一百九十五丈,闊六尺,深七尺,溉田一頃八十畝。

石鼓陂 在崇善里。長九百三十二丈,闊一十丈,深二尺,溉田二頃二十畝。

山洋陂 在崇善里。長五百七十三丈,闊五尺,深五尺,溉田一頃九十畝。

前山坑陂 在感化里。長三百余丈,闊九尺,溉田五十余頃九十畝有余。

陂烏陂 在來蘇里鱟山下。長一千一百九十九丈,闊七丈,深七尺。陂下又有大官圳,長五百九十四丈,闊一丈二尺,深五尺,溉田二百八十頃二十畝零。

蘆汀兩塘陂 在還集里。長二十余丈,闊七丈,深八尺,土下兩大塘,溉田五頃七十畝。

十六、井泉

先王祭五祀,井居其一。《易》曰:“井洌寒泉食”。又曰:“井養而不窮”。蓋井泉之有利于人也大矣。書其大者,余不悉焉。志《井泉》。

歐宅井 在縣治鳳山之麓,主山之泉。正統間,里人共浚之,泉愈清冽,又呼為“后田井”,有古石盂在焉。

縣庭前井 在縣治中東廊下。宋紹興間,知縣龔時可鑿,有《新井銘》,今廢。

縣內井 在縣治東廊下。國朝天順間,知縣楊紀鑿,以便汲水,且防火患。

下市井 在縣治南路旁。舊因婦溺,眾填塞作小屋,其上供泗洲佛。成化八年,里人拆屋浚之,味清甘,雖旱不竭,今堙塞。

曹主簿井 在縣治東,地名“下尾”。宋熙寧五年,主簿曹緯鑿,右闌有“主簿曹公”四字,今堙塞。

蔡公井 在縣治宣化坊之旁,石闌有“眾緣修蔡公井”六字,后堙塞。永樂十八年復浚。

宮后井 在四圣宮邊路旁。

后園井 在縣治西路房后,堙塞。國朝天順間復浚,今在民家花園之后,故名“后園井”。

蘇家井 在縣治后,泉甘冽,汲之者眾。

縣前井 在縣治興賢坊,味甚甘,清冽,

活邊巷內井 今廢。

陳復齋井 在鳳池橋頭復齋祠內。今祠廢而井存。

佛泉井 在新溪里。相傳宋昭應禪師經過,值溽暑渴甚,無井可汲。有一老嫗汲澗水飲之。禪師感其意,以杖錫卓地,泉出,民遂甃為井,味亦甘美。

圣泉 在縣治東隘門外。泉涌道旁山石間,砌池潴之,冬夏不竭,石刻“圣泉”二字。

甘泉 在永安里折柳亭前。味甚甘,可以蠲煩拆酲。

瀑布泉 在永安里產坑山。雨后潺湲琤琮,奔瀉直下,如瀑布狀,故得名。

真覺院泉 在光德里。山前寒聲鳴玉,可以洗心清耳,最為可愛。

湯泉 在龍興里溪邊。

十七、坊市

凡邑里,民居所聚之處為坊,而貨物貿易之地為市。坊則系之以名,表厥宅里,市則治之以官,平其物價。蓋周制矣。安溪雖小,而遠近坊市亦有可觀。志《坊市》。

牧愛坊 在縣鼓樓前,舊名“敏政”。國朝正順間,知縣楊紀立。正德十六年,知縣龔穎改名“承宣”。嘉靖八年,知縣黃懌改名“撫字”,歲久圯壞。嘉靖三十年,知縣汪瑀拆建,改今名。

省元坊 在縣治東街。宋淳祐間,縣令汪愈為庚戍禮闈第一人陳應雷立,今廢。

中和坊 在縣東街。宋寶慶間,縣令顏振仲立,今廢。

梯云坊 在東街,初名“攀鱗”。宋嘉定間,縣令孫昭先立,改“梯云”,今廢。

美政坊 在縣西街,初名“濟川”。宋縣令林徹改“美政”,后改“亨衢”。縣令吳內重立,復名“美政”,今廢。

仰朱坊 在縣西街,舊曰:“新堤”,以西通仰朱堂故名,今廢。

興仁、和義二坊 宋嘉定辛未,縣前東西新辟一字路,立二表,東曰“興仁”,西曰“和義”。紹定間,知縣劉龐立坊,今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乌拉特后旗| 祁阳县| 中卫市| 佛冈县| 布拖县| 莫力| 开鲁县| 荆门市| 万源市| 同德县| 隆尧县| 搜索| 井陉县| 双柏县| 青海省| 沙雅县| 鹤庆县| 武定县| 泉州市| 广安市| 溧阳市| 威宁| 澎湖县| 博湖县| 泾阳县| 同德县| 太谷县| 大洼县| 新田县| 辽宁省| 佛教| 合作市| 深圳市| 手游| 当雄县| 湖州市| 宾川县| 藁城市| 南漳县|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