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給董良塤的信
(1949年7月17日)
良塤侄:
來信閱悉!獻之、良潤、良焱等都有信來。因事忙,前日才復了獻之信,他去漢故寄至他的女婿王佑章家轉交。良潤信未復。昨日復了良焱一信,信中略談了一點革命的道理,并要他看了后再給你也看看。家中諸人生活狀況,他們信中都有敘述,大家都很艱難。為把生活艱難看成一個較普遍的現(xiàn)象,而不是我家獨有或特有的現(xiàn)象,我們就用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這類的問題。革命勝利以后不是別的,就是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特權打倒,中國人民在發(fā)展生產的基礎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特權統(tǒng)治下生產是無法發(fā)展的),較易取得謀生的機會。良焱來信想到武漢行政界去工作,我卻勸他好好在鄉(xiāng)村辦小學,把小學辦得適合于當?shù)剞r民的需要,過去沒有可能,現(xiàn)在大有可能。過去當小學教師只是為了飯碗或首先是為了飯碗,現(xiàn)在當小學教師首先是為人民服務,也因而解決著個人的生活問題。我們社會上有一種很陳腐的甚至很壞的舊觀念就是鄙視勞動,認為不勞動而能生活、生活得比勞動者還好才算享福。革命了,必須糾正過來,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不勞動除了疾病老弱不勝者外,就不得食。現(xiàn)在還做不到,逐漸是要這樣做的。從革命隊伍里面來工作的一般還是供給制
,做行政工作也是一樣,做行政工作并不是作官。這些革命的觀點要有較長期的熏陶才能培養(yǎng)出來。你看了這信也可以轉給良焱看,兩信互相補充,你們容易明了一點。
承你母親、各嬸母和你們弟兄的好意,希望我和妻、小孩們回家來看一下,短時期內怕沒有這個可能,我負有地方政府工作責任,交通又不便利。只好把我們的像片共三張寄回來你們看一下吧!我去年病過幾次,今年很好。你嬸母生了三個小孩,產后沒有休養(yǎng),身體很差了。小孩們都好,大、二都在初小讀書,小的在家中。
你母親和各嬸母都好!你們都好!良篪很早有一信自信陽寄來,說他已失業(yè),我復了一信,并說有人去找他,以后就無消息了。你既失業(yè),我寫一信,你如果找得到川資,就到武漢去找一下李主席
,請他派個你能做的事,你必須注意那只能有飯吃。順問
近好!
必武
七月十七日
【品讀】
1949年春夏,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漢、杭州、南昌及西安等地,解放戰(zhàn)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這種形勢下,時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收到家鄉(xiāng)人民寫來的賀信,一些家鄉(xiāng)人也提出了要他幫助安排工作或調動的要求。這是董必武在接到侄子董良塤請求安排工作的信后,于7月17日寫的回信。
當1948年董必武擔任華北人民政府主席后,家鄉(xiāng)的親友都認為,他已經(jīng)當了大官,肯定是享福了。董必武在這封信中告訴他們:“從革命隊伍里面來工作的一般還是供給制”,并不是親友想象中的“享福”。對親友們信中提出的生活艱難的情況,他從社會現(xiàn)實出發(fā),客觀而理智地告訴他們:在現(xiàn)實情況下,生活艱難是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而不是我家獨有或特有的現(xiàn)象”,并且共產黨人是“用革命的方法來解決這類的問題”。對于社會上存在的不勞而獲的陳腐觀念,他提出了嚴肅的批評,教育侄子“應該以勞動生活為光榮”。因此,他鼓勵堂侄董良焱好好在家鄉(xiāng)辦小學,為人民服務。
董良塤讀過伯父的這封信后,到湖北省軍區(qū)后勤部所屬的群勤油米廠找了份工作。油米廠實行供給制,直接由政府供給最基本的生活資料,沒有工資。
后來,董必武的一個侄女要求他介紹進北京的某學院上學,有的親戚請求他批給供銷物資,有的老朋友的親屬提出幫助將其從邊疆調回內地等等。對于這些要求,董必武一概拒絕,并耐心教育他們說:“革命不是做官”。他說:“我受黨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參加國家領導,是各項政策制定的參加者,也是維護者,決不能濫用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