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數量分析所(1)
- 一網打盡:貝佐斯與亞馬遜時代
- (美)布拉德·斯通
- 4665字
- 2015-11-30 17:36:18
在自稱是地球上最大的書店或超級網購商店前,關于創建亞馬遜網站的想法一直在紐約一家辦事處里醞釀。那時,這家辦事處還是華爾街一家不同尋常的公司:蕭氏公司(D.E.Shaw &;Co.)。
這是一家定量對沖基金公司,員工們都親切地稱其為DESCO。它始建于1988年,創始人是戴維·E·蕭(David E.Shaw),他是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的一位教授。像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和都鐸投資公司(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那些同時代具有開拓性意義的數量分析所的開創者一樣,戴維開創性地拓展了計算機的用途以及復雜的數學公式,用在全球金融市場的不規則運作中。例如,當歐洲的一只股票價格略高于美國的同一只股票時,電腦操盤手會變身為DESCO的華爾街勇士,編寫幾款軟件,用來完成快速交易,以此來賺取差價。
金融界對戴維本人知之甚少,而這位博學的創始人也安享這份“不為人知”的寧靜。公司喜歡暗箱操作,動用從投資巨賈那里募集的私人資金,如擁有億萬資產的金融家唐納德·薩斯曼(Donald Sussman)和蒂施家族(the Tisch Family),并在競爭對手那里進行自營交易。戴維堅持認為,如果DESCO是一家能夠引導新投資方式的公司,若想保持其領先地位,就不能公開這些想法,不能讓其他競爭者獲取這項基于計算機技術的尖端科技。
戴維成年時恰逢新型超級計算機問世。1980年,他于斯坦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然后來到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任教。20世紀80年代早期,高科技公司試圖勸說他加盟私人企業。發明家丹尼·希利斯(Danny Hillis)創辦了思考機器公司(Thinking Machines Corporation),并從事超級計算機的生產。他后來成為貝佐斯的摯友,而當初他差點說服戴維來為他設計并行計算機。戴維暫時接受了這項工作,后來又改了主意。他告訴希利斯,他想做更賺錢的生意,等有錢了以后可以隨時回到超級計算機領域。希利斯對此頗有異議,認為即使他發財了——似乎不太可能——也不會重操舊業。(確實如此,在戴維成為億萬富翁以后,他把公司的日常管理交給了其他人。)希利斯說:“兩個算盤我都打錯了?!?
1986年,摩根士丹利投資公司把戴維從學術圈挖到自己的陣營中,并把他安排在很有聲譽的工作組中,主要從事統計套利軟件的開發,以迎接新一輪的自動交易浪潮。但戴維希望憑借自身實力去創業,因此,他于1988年離開了摩根士丹利,帶著從唐納德·薩斯曼那里得到的2800萬美元的創業基金,在曼哈頓西村創辦了自己的商店,這家商店曾經專營共產主義讀物。
經過精心設計,戴維·E·蕭成就了華爾街一家與眾不同的公司。戴維沒有招募金融家加盟,而是吸納了許多科學家和數學家——這些人都有過人的智慧和非凡的經歷,有很深厚的學術背景,但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在公司遷往派克南大街的一棟閣樓以后,鮑勃·格爾豐德(Bob Gelfond)加盟了DESCO,他說:“戴維想用科學方法把科技和計算機的強大功能運用到金融領域”,而且“他效仿高盛銀行,想成為華爾街的標志性企業”。
在公司管理方面,戴維使出渾身解數,盡量做到嚴格且不失人情味。他經常向員工發函,讓員工用特定的方式來拼讀公司名——在D和E之間留出空格。他還命令所有員工用統一的標準來描述公司的使命:即“交易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和其他各種金融工具”——一定要按照這種順序來描述。戴維的嚴厲風格還擴展到其他許多事情上,例如,他手下的計算機專家可以提出任何有關交易的想法,但必須通過嚴格的科學監管和統計測試,以證明其有效性。
1991年,蕭氏公司迅速壯大,公司遷到了離時代廣場僅一街區之遙的曼哈頓中心城區,在一幢摩天大樓的頂層辦公。公司的設計風格鮮明,裝飾簡潔,由建筑師斯蒂文·霍爾(Steven Holl)擔綱設計。這里有兩層會客室,冷光直射進這面寬大白墻的接縫處。那年秋天,戴維設宴款待總統候選人比爾·克林頓的籌款人,一張入場券1000美元,像杰奎琳·奧納西斯(Jacqueline Onassis)這樣的大人物也出現在宴會中。舉辦晚會前,所有員工都要離開辦公室。杰夫·貝佐斯當時是公司最年輕的副總裁之一,他去和同事打排球了,但他離開前,先和未來的總統合了張影。
那時貝佐斯剛滿29歲,身高5.8英尺,已開始謝頂,面色蒼白,不修邊幅,是個典型的工作狂。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7年,給每個認識他的人都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才智過人,擁有無窮的信心。1986年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后,貝佐斯就職于Fitel公司,為兩位哥倫比亞大學的教授工作,致力于為股票交易者開發一款跨越大西洋的私人電腦網絡。格雷希拉·齊齊爾尼斯基(Graciela Chichilnisky)身為合伙人之一和貝佐斯的老板,夸獎他是一個能干且樂觀的員工,工作起來不知疲倦,能夠同時負責倫敦和東京地區的業務管理。齊齊爾尼斯基說:“他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當你給他一個棘手難題時,他會用心琢磨,然后把它搞定?!?
貝佐斯于1988年來到美國信孚銀行(Bankers Trust),但他對刻板制度給公司造成的阻力頗有微詞,于是他打定主意去尋找創業的機會。1989年到1990年,他利用工作間歇,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運籌創業,他的合作伙伴是一名美林集團(Merrill Lynch)的年輕員工,名叫哈爾?!っ准{(Halsey Minor),他后來創辦了在線新聞網CNET。當美林集團撤出當初所承諾的資金時,這家羽翼尚未豐滿的企業破產了,當初它原打算通過傳真機向用戶發送顧客定制的業務通訊。但即便如此,貝佐斯還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據米納回憶,當時貝佐斯仔細研究了幾位商業巨賈的情況,他非常崇拜來自于弗吉尼亞州的一位創業者弗蘭克·米克斯(Frank Meeks),他曾經因為擁有多米諾比薩特許經營權而發了大財。貝佐斯還非常敬重計算機領域的先驅科學家艾倫·凱(Alan Kay),時常引用他的觀點,認為“好點子能抵80分智商數值”——這意味著用新的視角看待問題能提高人的理解力。米納說:“他在校期間得到了每個人的幫助,我想杰夫只要能從對方身上學到東西,他不會錯過任何一次機會?!?
當一家獵頭公司勸說貝佐斯與另一家有不凡背景的金融公司的高管見面時,他正準備離開華爾街。貝佐斯后來說,他發現了一位心心相印的工作伙伴,他就是戴維·蕭。——“這是我認識的為數不多的擁有發達的左腦,同時擁有發達的右腦的人。”[1]
在DESCO公司,貝佐斯展示出許多特質,后來,亞馬遜的員工通過觀察也得到了印證。他自律且嚴謹,經常隨身攜帶筆記本,用來記下自己的想法,似乎不記下來,那些想法就會馬上逃離大腦。當有更好的方案呈現出來時,他會隨時拋棄舊觀點,接受新想法。他展現出孩子興奮時的天真表情,也會在談話中放聲大笑,日后這將會展現在世人面前。
貝佐斯對任何事情都秉承認真分析的態度,包括社會環境。他單身的時候,曾經進修舞蹈,因為他盤算著這會增加他遇到優秀女孩的概率。后來他坦言,一直在想如何增加“和更多的女孩交往的機會”。[2]杰夫·霍爾頓(Jeff Holden)在蕭氏公司時就在貝佐斯手下工作,后來在亞馬遜也追隨著他,霍爾登對貝佐斯的評價是:“他是我見過的最善于反省的人。他對生活中的很多事都有自己的處理方法。”
蕭氏公司沒有華爾街上其他公司那樣的繁文縟節,至少在處事風格上類似于硅谷的創業公司。員工上班時身著牛仔褲或卡其褲,不需要著正裝,沒有等級制度(雖然有關交易規則的主要信息需要嚴格把關)。貝佐斯似乎非常喜歡連軸轉,他的辦公室里有一個卷起來的睡袋,窗臺上放著一些紙板箱里的泡沫板,以備必要的時候打地鋪。尼古拉斯·拉夫喬伊(Nicholas Lovejoy)后來加盟了亞馬遜,他認為這個睡袋“確實派上了用場”。當他們下班后,貝佐斯經常和他的DESCO同事一起通宵達旦地玩雙陸棋和橋牌,而且經常是賭錢的。
當公司不斷成長時,戴維開始考慮如何擴充他的人才庫。他把目光鎖定在搞數學和科學的奇才身上,并把他們稱為通才,他們都是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班里一流的學生,并且在某學科領域表現出超凡的能力。公司還把富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獲得者、知名院校的優等生名單一一過目,主動向他們發出邀請函,推介自己的公司,并宣稱:“毫不謙虛地說,我們招募的人才都是頂尖級的?!?
響應者紛紛涌至紐約,參加令人備受煎熬的整整一天的面試。這些應聘者中有的看起來非常優秀,有的GPA(平均成績點數)和水平測試成績很高。公司面試官非常喜歡問他們一些很隨意的問題,諸如:“美國有多少臺傳真機?”目的是考查這些應聘者解決難題的能力。面試后,參加招聘過程的面試官們要聚在一起,就每一位應聘者,從以下4種雇用意向中選出其一:強烈不建議雇用;建議不雇用;建議雇用;強烈建議雇用。只要有一票“否決票”,應聘者即出局。
貝佐斯在創辦亞馬遜后仍沿用了這一流程,也對蕭氏公司的其他一些管理技巧進行了沿襲。直至今日,亞馬遜依舊使用這種方式來招募有潛力的新員工。
DESCO公司在應聘程序和面試流程上傾注了大量精力,這對貝佐斯有深刻的影響;在應聘大軍中,其中一位應聘者后來成了貝佐斯的終身伴侶。她就是麥凱奇·塔特爾(Mackenzie Tuttle)。她于1992年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專業是英語,和作家托妮·莫里森(Toni Morrison)同窗。起初她在一家套保基金公司作管理助理,后來成為貝佐斯的下屬。拉夫喬伊還記得,貝佐斯有一天晚上租了一輛豪華座駕,然后帶一幫同事去一家夜總會消遣。他說:“看起來,他是在款待大家,但明顯是沖著麥凱奇來的。”
麥凱奇后來說,是她先看中的貝佐斯。2012年,她對《時尚》雜志說:“我的辦公室緊鄰他的辦公室,我整天都能聽到他的開懷大笑。那種笑聲的魅力無法抵擋?!彼_始向他發動攻勢,提議共進午餐,貝佐斯欣然答應。開始約會的3個月后,兩人就訂婚了;又過了3個月,他們步入了婚姻殿堂。[3]他們于1993年在西棕櫚海灘的浪花酒店舉行了婚禮,婚禮很有特色,為成年來賓準備了各種游戲,還有在泳池邊舉辦的晚會。鮑勃·格爾豐德和一位名叫湯姆·卡爾茲(Tom Karzes)的計算機程序員特意從蕭氏公司趕過來。
與此同時,DESCO正在迅速壯大,但管理上的問題也越來越多。那時的幾位員工回憶說,戴維請來了一位顧問,開展一項針對所有管理層員工的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測試(the Myers-Briggs Personality test)。不出所料,每個人的測試結果都是內向型性格。最外向的當屬杰夫·貝佐斯。20世紀90年代早期,貝佐斯是蕭氏公司外向型性格的代表。
貝佐斯是DESCO公司天生的領導者。到1993年,他開始遠程管理公司在芝加哥的期權交易團隊,然后高調進軍第三市場業務,這是一種場外交易,允許散戶投資人做股票交易,并且不用向紐約證券交易所交納傭金。[4]后來加盟亞馬遜的程序員布萊恩·瑪希(Brian Marsh)說:“在第三市場業務中,貝佐斯擁有超凡的魅力和說服力。從那時起,他就展現出了領導才能?!比欢?,貝佐斯的部門不斷遇到新的挑戰。這個領域的大贏家是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龐氏騙局的策劃人,龐氏集團于2008年解散)。麥道夫的第三市場部開發了這項業務,并一直處于行業的領先地位。貝佐斯和他的團隊可以透過摩天大樓的窗戶看到麥道夫的辦公室,它位于東邊的利普斯迪克大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