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總報告(3)

四是要推進團組織在青年社會參與中發揮樞紐作用的有益探索。所謂樞紐型組織,是基于對社會的整合和社會組織的凝聚,在不斷鞏固和加強團在青年社會組織和青年中的影響力、凝聚力的過程中,發揮團組織的樞紐作用。共青團構建樞紐型組織具有自身的優勢,其優勢在于完善的組織資源和強大的社會動員能力。組織資源體現在共青團各層級的組織體系和非層級的組織化力量,社會動員能力來自于共青團90多年來的光榮傳統以及由此形成的活動品牌和社會功能。一些省市團組織積極利用這些優勢,進行了有益探索。北京團市委作為北京市確定的27家樞紐型組織之一,開展對全市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上海團市委從2007年就開始探索樞紐型組織建設,并取得了積極成果。廣東團省委開展了“好社會·親青匯”廣東青年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計劃,著力打造樞紐型組織。從各地目前的實踐來看,探索構建樞紐型組織的做法不盡相同,路徑也有差別,他們大都通過建立孵化基地、整合終端基地、凝聚青年社會組織人才、推進協同治理、開展青年社會組織團建等方式加強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聯系、服務和凝聚。當前,要不斷總結各地團組織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有益探索,推動好經驗、好做法的復制推廣,全面提升全團在青年社會參與中的樞紐作用。

2. 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資源服務

提供具體服務是形成共青團與青年社會組織良性互動的重要方式。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很多青年社會組織由于沒有政府機構的支持,在登記、人才、資金、場地等方面存在困難,他們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服務。共青團組織通過長期的工作積累,形成了一定的政治資源和社會資源優勢,尤其在黨政資源、社會資源和自身資源等各個方面,團組織都有工作渠道和基礎。要充分發揮籌集和分配政府資源、社會資源、團自身資源的比較優勢,在對青年社會組織的資源供給上占據核心地位。要及時發現青年組建社會組織的意愿,探索設立孵化基地和孵化基金,在醞釀期就與青年社會組織建立聯系、提供服務、解決障礙,推動形成一批功能明確、運轉高效的青年社會組織。要為青年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場地支持、業務指導、教育培訓、資金扶助等方面的幫助,以資源支持作為共青團與其聯系的牢固紐帶。要鼓勵青年社會組織積極承辦團的工作項目,通過項目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地服務特殊青少年群體,讓廣大青少年感受到團組織的現實存在。

3. 搭建青年社會組織綜合服務平臺

有形化陣地是共青團十分寶貴的資源,是共青團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團的十七屆二中全會和《五年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構建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這是共青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適應人口聚集趨勢、實現青年工作社會化的必然選擇,是延伸共青團工作手臂、增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地積極推動開展了社區青年匯、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親青家園、新市民學校、青年中心等建設,形成了有一定影響的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陣地。青年社會組織作為在基層有重要影響力的青年團體,它既是綜合服務平臺的受益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要通過綜合服務平臺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擴大合作交流的渠道,調查顯示,超過六成(60.4%)的青年社會組織最希望共青團組織給他們提供的幫助是“提供擴大交流的渠道”。很多青年社會組織由于受制于地域空間和資源的不足,常??鄲烙跊]有交流合作的平臺。尤其是青年社會組織在剛剛成立之初,都有對外擴張的沖動,但是往往沒有場地和相應資源不足。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綜合服務平臺,為青年社會組織提供人員培訓、制度建設、績效評估、場地后勤等基礎性服務,這樣就能爭取工作的主動權。要把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使用同青年社會組織的優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青年社會組織的專業化優勢,結合綜合服務平臺的空間資源,針對轄區的青年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青年社會組織的帶動,真正使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基層樞紐型服務機構。

4. 凝聚培養青年社會組織人才

在青年社會組織中,青年社會組織領袖和人才就是“火車頭”。抓住了“火車頭”,就能把握和引導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的方向。一方面,要為青年社會組織人才搭建培訓和交流的平臺,定期開展青年社會組織骨干人員培訓,在培訓的基礎上建立青年社會組織骨干數據庫,聚攏一批青年社會組織。另一方面,重視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激勵和舉薦,推薦青年社會組織中的優秀青年集體和個人納入青年五四獎章、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團內榮譽獎項。各級青聯要增設青年社會組織界別,吸納一批積極向上、影響力強的骨干人才進入青聯委員隊伍,積極吸納社會功能強的青年社會組織成為青企協、青科協、青年志愿者協會等組織的會員單位,使之成為團組織可覆蓋、可影響、可協調的正能量。

5. 推動與青年社會組織的協同治理

共青團既要聯系凝聚青年社會組織,更要讓其發揮優勢,施展作用。一方面,在共青團參與社會治理的過程中,青年社會組織完全可以成為重要的工作載體。鼓勵青年社會組織承接團的工作項目,發揮青年社會組織活力強、工作方式靈活和特定領域專長的優勢,建立完善團的項目“分包”機制。例如,上海團市委在世博會期間,任命23名青年社會組織領袖為世博城市文明志愿服務項目官,共同開展“繪就世博印象”千名車友大行動、“圓夢·接力看世博”“知聞世博”“世博及天涯”等社會動員項目,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功能。廣東團省委2012年利用植樹節的契機,聯合深圳帕客低碳生活促進中心、東莞綠羊羊志愿服務總隊等30多家民間環保組織開展“保護母親河”粵桂港澳青少年植樹護綠行動。這些協同治理的活動既調動了青年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又發揮了共青團的樞紐作用,起到了積極的社會效果。另一方面,共青團組織可以通過青年社會組織來激發基層團組織的活力?;鶎訄F組織是團組織系統中最為薄弱的環節,青年社會組織完全可以成為基層團組織的一種新型資源。鄉鎮、街道團組織如果能夠整合青年社會組織與所屬的基層團支部合作,每年就可以開展多項青年感興趣的活動,激活基層團組織的活力。因此,基層團組織和青年社會組織的有效整合,可以相互彌補不足、資源共享,進而激發基層團組織的活力,推動基層團組織工作創新。

人是群居的動物,在廣泛的社會交往和社會生活中,為了長遠或短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目的,往往會公開或秘密地結成不同功能的各類組織,以尋求共識、表達訴求、實現愿望。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市場機制的完善、公民意識的覺醒、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我國加入WTO后與世界經濟的深度接軌,對外開放力度空前加大,國際交往日益增多,觸發了新的社會需求、社會價值和社會結構,使得青年群體成為最適應和最主動的參與者,青年的“再組織化”現象日益顯現,并逐漸構成社會組織主體成員,從而催動青年社會組織快速增長。探究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現狀與走勢,分析青年社會組織的公共問題,有利于當代中國社會建設中的協同治理。

一、中國社會組織發展的契機:市場經濟,政府轉型,互聯網與全球化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通過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和國家壟斷的計劃經濟體制,把社會按部門、分層級固化為一個個國營單位、集體單位以及人民公社、生產隊,使社會個體成為高度“組織人”。同時,又通過黨組織和其他官方組織對工農兵學商各行各業進行組織化連接,黨支部遍布社會基層的各個神經末梢。這樣,自近代以來一盤散沙式的社會迅速成為一個高度組織化的社會,從而實現了執政黨對經濟事務、社會事務有效而統一的管理。國家以政治掛帥、階級斗爭為指導原則,推行“一大二公”的理念,社會民眾形成對黨和政府的路徑依賴,導致集體無意識,公民幾乎沒有什么私人空間。1965年,中國全國性社會團體僅有近百家,地方性社團約6000多個,基本上都是官辦或者有官方背景,進入“文化大革命”后基本上都停止了活動。

總報告2中國青年社會組織發展的背景、現狀、困境與趨勢

1. 改革開放后國家權力給社會松綁,市場經濟助推社會組織的發展

當計劃體制失去其合理性基礎,變得機械、僵化而成為經濟社會活力的阻礙時,民間力量就試圖突破舊體制的束縛。當執政黨高層意識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民間的正能量,并開啟改革開放的大門之后,國家權力開始給社會松綁。放權經濟領域,就刺激了國有企業,催生了民營經濟;放權社會領域,就激活了官辦社團,催生了民間組織。到1989年全國性社團驟增至1600個,地方性社團達到20多萬家。同時,隨著行政體制的改革,經濟領域中的政府職能成建制讓度給行業協會。1986年省市二級公司的撤銷和1988年的中央國家機關的機構改革,促使一大批地方行業協會取代了二級公司,部分工業部委專業司局撤并、人員精簡后,也成立了若干全國性行業協會。1990—1991年,政府重點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非法牟利的社科、文藝類社團進行整頓,社會團體的數目有所減少。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民政部隨即召開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全國社會團體管理工作會議。1993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后,政府職能進一步轉變,騰出一些不太重要的空間。于是,90年代前半期民間組織呈現爆炸式增長(1996年注冊的全國性民間組織達到18.5萬),各種形式的商會、行業協會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逐漸發展起來,同時在教育、衛生、科研、文化、社會福利等許多領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民辦社會工作機構(后統稱為民辦非企業單位)。1996下半年開始,政府進行了為期3年多的清理整頓,核心是實行掛靠單位、業務主管部門與登記管理雙重負責制度。1998年力度空前的政府機構改革,放松某些領域的政府審批與管制,再一次讓度出一些權力。雖然當時社會組織沒有能夠很好地承接,但為以后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2001年國務院撤銷9個國家局,它們所聯系和管理的256家行業協會由15個國家經貿委直管的協會代管。為了避免行業協會變為“二政府”,2003年國家經貿委撤銷后,行業協會開始了民間化之路。在市場機制逐步健全完善的過程中,這些行業協會,通過提供政策咨詢,反映合理訴求,平衡各方利益,調解貿易糾紛,加強市場交流,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產業升級,抗衡反傾銷浪潮等方式,已經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2. 政府“二次轉型”拓展了社會組織的擴張空間

如果把20世紀90年代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稱為第一次政府轉型,那么, 2002年開始的從注重經濟建設到重視公共服務就是第二次政府轉型。2003年突如其來的SARS危機,暴露出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不足,當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的關鍵仍是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雖然仍受一些法律和法規的限制,但從2002年起,各種社會組織照樣急劇增加,這表明在政府“二次轉型”的鼓舞下,民間力量的發展空間愈來愈大。從政府購買服務的實踐來看,2000年,上海市盧灣等6個區的12個街道率先在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時提出并推行政府購買服務;2003年,南京市鼓樓區開始推出政府購買服務、民間組織運作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為獨居老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2005年,無錫市開始在文化、旅游、水利等6個部門開始試點政府購買服務;2006年,上海浦東新區有關部門委托社會組織承接公共服務項目的資金近6000萬元,8個政府部門和13個社會組織集中簽訂購買服務合同;2007年,深圳市培育了鵬星社會工作服務社等三家社會工作機構,在社區建設、社會福利與救助、青少年教育等領域推進政府購買社工服務的試點;2009年9月,天津市開發區成立泰達社會服務中心,政府實施購買服務、合同外包和項目委托;2010年7月,北京出資1億多元向社會組織購買民生領域300項服務。2012年12月,民政部印發《2013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與社會服務項目實施方案》,2013年12月又印發2014年實施方案,體現了中央財政對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的認可和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邹城市| 建昌县| 九龙县| 开封县| 青铜峡市| 罗源县| 瓮安县| 新民市| 盐山县| 宣武区| 商都县| 侯马市| 扬州市| 巴东县| 扶风县| 通河县| 南漳县| 岳阳县| 临澧县| 开化县| 富裕县| 湄潭县| 旬阳县| 江永县| 上饶市| 扎赉特旗| 巢湖市| 浙江省| 禄丰县| 武冈市| 定州市| 合阳县| 桑日县| 临泽县| 无棣县| 板桥市| 婺源县| 阳江市| 昆山市| 梧州市| 油尖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