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1979深圳元年(2)

調查工作完成后,袁庚執筆起草了一份文件,經交通部黨組討論后于10月9日上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

3天后,1978年10月12日,中央幾位主要領導人圈閱了交通部的《請示》。

不無巧合的是,125年前的1872年12月23日,李鴻章向清廷呈奏《試辦招商輪船折》,同治皇帝也是在3天后恩準的。

對此,有人開玩笑說:假設當年同治皇帝的太監把李鴻章的奏章打入冷宮,后來國務院的秘書也把交通部的報告塞進抽屜了事,那么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袁庚聽了這個玩笑后,順口說出“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后來與“時間就是金錢”合在一起被樹在了蛇口。

袁庚起草的這份《請示》,摒棄了“一無外債,二無內債”的傳統觀念,突破了“不用西方世界資金”的思想禁區,鄭重提出“多方吸引港澳與海外游資”等大膽設想。“面向海外”、“沖破束縛”、“來料加工”、“跨國經營”、“適應國際市場特點”、“走出門去做買賣”等提法,在當時都是陌生的,既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觸目驚心。

袁庚的請示之所以批示得如此之快,是因為它迎合了當時中央的思路。1978年年初,谷牧副總理帶隊的新中國第一個赴西歐經濟考察團對歐洲做了一個月的考察,國務院正在研究發展對外經濟合作的問題。

這樣,袁庚就當上了招商局第29代掌門人。

到了香港,袁庚感覺無法大展手腳。

當時香港繁華地帶的地價僅次于日本東京銀座,一平方英尺1.5萬元港幣,郊區工業用地每平方英尺的地價也在500元港幣以上。

袁庚迅速把目光看向隔水相望的寶安縣。為什么不能利用寶安縣的土地呢?袁庚到廣州去見東江縱隊的戰友劉田夫。時任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的劉田夫對袁庚的想法堅決支持。袁庚馬上驅車趕到自己的家鄉大鵬,但這里道路不平,水源匱乏,電力有限,發展工業限制很多。

最終,袁庚選中了南山半島的最南端蛇口。11月下旬,葉飛訪歐回來,袁庚請他在香港逗留3天,向他匯報了創辦蛇口工業區的設想。

1979年1月6日,廣東省革委會和交通部聯名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我駐香港招商局在廣東寶安建立工業區的報告》。

二十多天以后,袁庚接到通知,立刻飛赴北京,向李先念和谷牧當面匯報。

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長彭德清進了中南海李先念的辦公室。

這次會見,確定了蛇口工業區的命運,也為袁庚留下了終生的遺憾。

袁庚說:我們準備先行一步,請中央在蛇口劃出一塊土地,創辦招商局工業區。

李先念說:給你一塊也可以,就給你這個半島吧!

袁庚簡直不敢相信映入自己眼睛的圖像:李先念手中的紅鉛筆,在寶安縣地圖上整個南頭半島一帶,輕輕地劃了一個圓弧。一向反應敏捷的袁庚,竟沒有隨口接住李先念劃出的這片土地。

事后,袁庚承認,那一剎那,他的確有過一陣強烈的思想沖突。

一、劃出一塊地盤,搞“面向海外”的工業區,是中國史無前例的一場試驗,一旦出現閃失,勢必對隨之而來的改革開放形勢造成不利影響。

二、開發蛇口工業區,國家不給投資,資金全靠自籌,找米下鍋,何其難矣,而地方越大,困難越多。

三、高雄、巴丹、裕廊等較為成功的工業區,面積均不過有限的幾平方公里而已,這些地方的基礎條件,又都比蛇口優越許多。

后來,蛇口工業區實際確定的范圍為蛇口鎮冰廠以西至五灣,約占荒田1000畝;同意將赤灣片區劃給招商局做旅游區,面積另算。

10年后的1989年3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青年學者丁寧寧,在成都舉辦的一次經濟研討會上批評說,袁庚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李先念給他整個南頭半島,他不要,所以造成現在的被動。所謂被動,是指后來與深圳的土地之爭——此乃后話。

1979年7月2日,蛇口工業區炸山填海,打通五灣、六灣之間的通道。蛇口工業區的這一聲炮響,也具有歷史意義,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聲“開山炮”。

“馬太”陳惠娟隱隱察覺到了歷史的決策過程,感覺到了蛇口開發的機會,因此多年后她說:“當年我之所以來蛇口,其實和早年許多來蛇口的人一樣,是跟著袁庚來的。”

吳炯聲找港商國慶天安門觀禮臺上李嘉誠的出現,感到了風向的變化,讓人們深圳的一個汽車司機開始向來來往往的偷渡客打探起尋找“資本家”投資的事來。

鄧小平、袁庚和廣東的吳南生,都是“文化大革命”后復出的老干部,歷史的轉變讓他們爆發出一種發展經濟、改變國家貧窮面貌的沖動,讓他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探向深圳,希望從這個偏僻的南國小鎮打開歷史的突破口。

如果說上面這些都是大人物,深圳的那些小人物也開始覺察到社會的變化。

深圳邊上有一個白藤湖,駐守著一支部隊,有一個叫吳炯聲的營長。1978年國慶典禮,部隊是要求組織收看轉播的,當時每個連隊都配備了一臺電視機。突然,吳炯聲一愣,他看到畫面上一大堆穿中山裝的干部當中有一個人像深圳人經常談起的香港大資本家李嘉誠,他感覺有點不太相信。這是怎么了,香港的大資本家怎么成了國慶典禮的貴賓?

吳炯聲找人到香港去打聽,李嘉誠是不是參加了國慶典禮。附近村里就有不少偷渡客——所謂偷渡客也是兩邊常來常往,這邊農忙的時候,也回家來幫一下手,有偷渡客說:“沒錯,香港的報紙都說李嘉誠參加國慶了。”

再打聽,潮汕那邊有人說,李嘉誠回家來建房了,建了14棟“群眾公寓”,送給當地人住。他可是11歲離開家,40年后第一次回鄉。潮汕人對家鄉出了這樣一個大資本家感到很光榮。兩年后,“群眾公寓”建成,搬進去的人在門上寫了一幅對聯:“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李嘉誠。”

世道真的要變了。吳炯聲正好要轉業,他要求轉到深圳。

1979年,吳炯聲轉業到深圳,當時的深圳交通十分落后。吳炯聲向領導申請建一個深圳市小汽車出租公司。領導說,哪里有錢搞小汽車公司?吳炯聲說我去想錢的辦法。他一頭扎進附近的村子里,還是找那些偷渡客,讓他們過去打聽有沒有人過來到深圳投資,一起建一個小汽車公司。

“這能行嗎?”領導對利用香港的資金建小汽車出租公司心里不踏實。

“大資本家李嘉誠都請回來了,怕啥?”吳炯聲說。

果然,不久就有香港人騎自行車過來,找到吳炯聲,說愿意投錢辦小汽車出租公司。公司就這么悄悄辦了起來。10年后,吳炯聲的小汽車出租公司,發展成以一業為主,運輸和工貿結合的外向、綜合型企業。小汽車出租公司已有10個車隊,350多輛車,除出租小汽車外,還開設了兩條公共小巴專線,香港至深圳的直通大巴和高級小轎車專線。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善于理車的吳炯聲的知名度也越來越高。他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被授予“全國優秀經營管理者”、省特等勞模等光榮稱號。1992年,深圳評選“首屆商界風云人物”,10個候選人,吳炯聲是其中之一。

1979年8月,六十多歲的湯年被指派為東湖賓館的籌建人。他出生在廣東郁南縣,1948年隨解放軍南下的炮場遷徙到深圳,12歲起在煙廠打工。1950年,擔任寶安聯煙廠主任,他“一分錢不貪,一分錢不亂花”的敬業品行被政府看中,曾被評為縣特等勞模。

正是湯年的敬業精神,讓他六十多歲還被委以重任。東湖賓館由香港嘉年公司出資,深圳出土地合資興建,合資辦企業建賓館沒有經驗,中方要有好形象,湯年成了最佳人選。條件艱苦不要緊,但熱情不能沒有。為了迎接香港老板,六十多歲的湯年親自騎自行車到羅湖橋頭把老板接過來,沿著泥濘的小路馱到賓館的籌建地。

當時,港方經理的工資為8000元,港方部門經理的工資為6000元,而湯年作為中方經理,工資只有100元。但湯年仍為大陸員工定下三條規矩:不利用職權謀私利,不接受旅客的禮物,不占賓館的便宜。

由于管理有方,湯年贏得了港方的信任,聘請他擔任賓館總經理,港方人員不再擔任這一職務。深圳政府對湯年更是信任有加,1985年,銀湖賓館經營出現困難,政府又委派近70歲的湯年披掛上陣。由于銀湖賓館也很快走出困境,湯年贏得了“兩湖總督”的美名。

深圳元年【城市日志·1979年】

3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廣東寶安縣改為深圳市。

3月27日,廣東省華僑農場管理局與香港港華電子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光明電子廠(康佳集團前身)。

3月,光明華僑畜牧場與香港豆品有限公司簽約,以補償貿易形式發展奶牛生產和鮮奶出口。

4月,畔湖鴨場籌辦簽約出口香港活鴨。

4月1日,招商局成立蛇口工業區指揮部。

5月,深圳珠寶廠與香港燦美寶石廠簽訂了寶石來料加工的合同,生產珠寶項鏈和裝飾品。其前身是制作竹織產品和打棉胎的作坊。

6月,深圳五金機械廠與香港家樂貿易公司合作經營中雅床具家私廠。

7月2日,蛇口炸山填海,打通五灣、六灣間通道,此舉被視為中國改革開放第一聲開山炮。

8月,蛇口工業區碼頭動工興建。

8月,香港嘉年集團與深圳合資籌建東湖賓館。

9月5日,招商局輪船股份公司與香港宏德機器鐵工廠聯合成立中宏制氧廠有限公司。

12月9日,電子工業部投資愛華電子廠。

12月12日,招商局與瑞士大昌洋行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瑞機械工程有限公司。

第1章1980騎著單車過河來1980年7月27日上午10點,一陣豪雨,不到兩個小時,深圳羅湖一帶變成一片汪洋澤國。新園招待所水深齊腰,來自香港的游客挽起褲腿,趟過浮著糞便沒過大腿的污水,走向火車站。

誰是第一個到大陸投資的香港人?

歷史總是由“第一”創造的。當時毫無覺察、微不足道的行動,卻有可能因書寫出“第一”的紀錄而被載入歷史。

李嘉誠無疑是“文革”后第一個被當做貴賓請回國內的港商。1978年的國慶節,他被請上天安門廣場國慶典禮的觀禮臺。這個有點瘦弱的潮州人12歲離開大陸,到香港闖蕩創業,40年后已經是赫赫有名的華人富豪,在大陸被稱做“萬惡的資本家”,在香港卻被奉為創業的楷模和經營之神,被稱為“李超人”。

1979年以前的深圳,那些逃港客每次回來,津津有味地講述河對岸的見聞,總是講到“李超人”。因為李嘉誠也是廣東的一個逃港客。

1939年,抗日戰爭期間,李嘉誠隨著父親從老家廣東潮安逃到香港。讀了兩年書之后,小學沒畢業,因太平洋戰爭,香港淪陷,第二年他的父親重病去世,身為長子的李嘉誠只好輟學挑起家擔。1945年他結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工作3年后,他在20歲那年被提拔為總經理,兩年后他把所有的積蓄7000元港幣拿出來創業,設立一家小型的塑膠廠,叫做“長江實業公司”。

1958年因為長江廠房的房東要提高租金,李嘉誠在北角買了一塊地,自蓋廠房。1960年年初塑膠花業不景氣,1967年香港房價暴跌,李嘉誠趁機低價大肆收購土地。1972年香港股市大漲,長江實業上市并趁機吸收大眾的資金購買土地,他在1958年蓋好第一棟廠房后的10年間,持有的房地產面積達到59.4萬平方米以上,增加了50倍。

打拼了40年,說到創業的成功,李嘉誠說:“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100%是靠雙手的勤勞;20~30歲之間,事業已有些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奮得來;30歲之后,機會占的比率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差不多要占三至四成了。”

為了參加那次國慶典禮,李嘉誠做了精心準備,脫掉了標志商人形象的西裝革履,穿上一身緊身藍色中山裝。在一大堆穿著同樣顏色中山裝的中央大干部的身邊,這位叱咤商場的商界名流顯得局促不安。

李嘉誠接到鄧小平參加國慶典禮的邀請后,到大陸之前給自己定了“八字定律”——“少出風頭,不談政治”。

回香港之后,李嘉誠只是回到家鄉潮州捐建了14棟“群眾公寓”,并沒有立即到大陸投資。

從時間上來看,與李嘉誠差不多同一個重量級的霍英東應該是第一個到大陸投資的港商。

1979年1月,56歲的霍英東開始與廣東省政府接觸,提出要在廣州的珠江邊上蓋一座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霍英東投資1350萬美元,再由白天鵝賓館向銀行貸款3631萬美元,合作期為15年,這是建國后國內第一家外合資的高級酒店,也是國內第一家五星級酒店。

霍英東之所以在廣州投資建賓館是因為他祖籍廣州番禺,而且當時廣州是大城市,是華南的經濟文化中心。

“在香港的富豪里面,我想我的出身是最苦的。”霍英東曾多次這樣表示。從他的祖父開始,全家就離開了陸地,長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稱為“舢板客”。1923年5月出生的霍英東,7歲喪父,12歲入讀香港皇仁英文書院至中三,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輟學。其后他當過渡輪加煤工、機場苦力、修車學徒、鉚工等。

20世紀40年代末,歷經二戰戰火蹂躪的香港百業蕭條,當時的香港只有一種生意好做,就是處理戰后的大量物資和沉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搜索| 麻城市| 丘北县| 五原县| 乌鲁木齐市| 富顺县| 玉环县| 西宁市| 珠海市| 凤台县| 五家渠市| 溧水县| 遂宁市| 钟祥市| 龙山县| 新郑市| 吉水县| 宁武县| 乐清市| 松溪县| 汶上县| 阆中市| 祥云县| 甘肃省| 营口市| 武宁县| 蒙阴县| 南丹县| 定西市| 陕西省| 宁强县| 慈溪市| 禄劝| 清镇市| 万荣县| 突泉县| 新竹市| 乌拉特前旗| 镇江市| 蚌埠市| 宜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