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海的白俄(2)
- 我在中國的二十五年
- (美)約翰·本杰明·鮑威爾
- 3537字
- 2015-12-22 17:21:36
中國官員的辦事效率極其低下,北京政府早已將遣送德國人回本土的指令下達,地方官員卻遲遲不肯執行。鑒于此,德國人將他們的所有行李搬出租界,寄存到租界之外的中國其他地方,在那里開始了新的生活。這種事情發生的緣由是:中國的地方官員壓根兒不聽從北京政府的指揮。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那時在上海居住的人,尤其是中國人,并不贊成北京政府將德國人趕走的做法。于是,直至一戰結束又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德國人才離開中國,返回本土。一戰結束后,德國人被趕出中國,對此德國人憤憤不平,甚是難受,德國人在上海創辦的刊物和德國本土的報紙雜志都刊登了許多關于他們這種心境的文章。那時,在德國有幾本暢銷書受到人們的追捧,它們都是依據此種貌似不合乎常情的遣送所寫的,其中包括一本小說。德國人對遣送事件的不滿情結造成了嚴重的后果,致使二戰爆發后,作為日本盟國的納粹德國在上海惡意報復,橫行一時。
當時,中國政府很不樂意對德宣戰。然而,在這之后不久,中國政府驚奇地發現:對德宣戰是大有裨益的,北京政府不僅可以收回德國享有的治外法權,還可以沒收德國財產及德國人經營的公司、行號和各種不動產,其中德國財產包括幾家金融機構。中國政府接受了外灘的德國俱樂部和銀行,分別交給中國銀行和中國交通銀行管理。此外,法國人搶占了德國置辦的位于法租界的一大塊土地——它是德國人用來新修鄉村俱樂部的——并將它交由法國俱樂部經營。在南京路上,有一家有名的德國藥房,美國的德拉威公司將其搶來,變為美國公司。從那時開始,美國國旗便飄蕩在這家藥店門口。不過,里面的藥品依然按照原先的樣子布置,人手也是原來的,并未做任何調整。聽人們說,這可是一位機靈的美國律師的創舉。
然而,在上海的國際圈子里最精彩的一面,不是跟德國人交涉,而是與美國人之前的一個盟邦的交往。在1918年或1919年冬天的某天,有一個消息傳來,揚子江口外來了幾艘神奇的輪船——數英里之外便是上海。聽到這個消息,我立即租了一艘游船,開往揚子江口。那著實是一個神奇的艦隊,艦隊的船只用油漆涂得烏黑,從小型戰艦到拖船,無所不包,大大小小加起來大約有30至40艘,其中包括兩只破冰船,它們體積頗大,功率也很大。
看到如此壯觀的艦隊,我興奮極了。于是,我向船長說,將我們的游船靠近一艘大型戰艦。船長按我的吩咐,靠近了一艘大型戰艦。就在這時,船上的一位軍將看見了我,于是他走到船尾,用俄語與我交流。我聽不懂他說的是什么意思,只好跟他打手語,表明我想上他的船。幾經周折,他終于搞清楚了我的意思,并答應了我的請求。在水手的幫助下,我先上了跳板,而后經由梯子抵達那艘戰艦。當時,江風很大,揚子江的洪波巨浪一陣兒接著一陣兒,非常兇險,令人膽戰心驚。
我來到戰艦上,四處走動。與此艦隊本身相比,我認為艦隊上的景觀更讓我覺得奇特。只見艦隊的甲板上堆砌了各種各樣的家庭用品,小到鍋碗瓢勺,大到嬰兒床,無所不有。比較搞笑的是,這時一位俄國母親將孩子的尿布拿到炮筒上去晾,這個炮筒直徑為五英寸。后來,一輛美國汽車進入我的視線,它差不多是新的。據說,汽車的主人是一位美國人,不幸的是,他于西伯利亞探險的途中遇難了。
過了好一會兒,此艘軍艦的船長給我找來了一位懂點兒英語的官兵,從他那里我了解到斯達科指揮著這支艦隊。這位官兵還說,斯達科是海軍上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被沙皇任命為司令,指揮著俄國的遠東艦隊。就在此時,船長插嘴說道:從海參崴航行時,我們帶了大量的食品;如今,那些食品已經快沒了,我們急需補給品。我與官兵的談話因此中斷。船長補充說:“我們從海參崴起航時,恰逢布爾什維克政黨攻占海參崴的前夕?!碑斘覇柤按蠟楹螘腥绱硕嗟膵D女兒童時,他解釋說:“他們大多是官兵的家眷,為了遠離布爾什維克政黨的殘酷統治,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這些平民才背井離鄉,隨軍遠行?!睋f,途經上海時,斯達科海軍上將本來打算將大部分平民送上岸,并把它們安頓在那里。悲慘的是,上海市政府拒絕了他的請求。不過,事情發展到后來,這些俄國平民大都趁夜悄悄登陸到了上海。
隨斯達科海軍上將遠征抵達上海的俄國官兵及其家眷,成為相繼而來的俄國人的帶頭人。在他們之后,大批的俄國人涌入上海;這些人來自俄國各個地方,最西至莫斯科和列寧格勒。與一些保守的城市相比,上海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城市,前來的外國人不需要擁有護照和簽證,因此大批俄國人蜂擁而至,幾年以來都是如此。對此,政府束手無策。這些前來上海的俄國人或坐火車,或乘輪船,不過大多身無分文。那時,從俄國到上海的火車很多,輪船也比比皆是,俄國人可以坐任何一趟火車,搭乘任何一條從北邊來的輪船前往上海。這些前來上海的俄國人,貧賤至吉卜賽乞丐,高貴至沙皇貴族,囊括了俄國社會各個層面的人物。流浪時,那些富裕的俄國人攜帶了各種珠寶,這些珠寶是他們將財產變賣換來的。抵達上海后,這些人入駐豪華的旅館,在那里坐吃山空,過著奢靡的生活。珠寶在上海當鋪比比皆是,常常有愛好珠寶的人將這些稀有的珠寶以低價買進。這些珠寶中不乏俄國的本地貨,其中既有珍稀的品種,又有略遜一籌的寶石,這種寶石源于享有盛名的烏拉山寶石礦。
對于到底有多少俄國亡命徒抵達上海這個問題,沒人知道確切的答案。然而,如果按一般的算法統計,大約在25000~50000人之間。大部分俄國亡命徒均是身無分文,難免時常忍凍挨餓。為了避免悲劇事件的發生,上海的慈善機構大發慈悲,在部分市區廣泛地設立施粥廠。如此,這些俄國亡命徒不至于因長期忍凍挨餓而喪命。
俄國亡命徒中不乏軍人,大多是哥薩克人,他們曾在沙皇軍隊中服兵役。不論是從前,還是現在,這些軍人始終對沙皇忠心耿耿。他們多數攜帶父母妻兒,一路倉皇而逃,從俄國到蒙古,最終逃到東北。俄國逃亡者既包括俄國鄉下人和小城鎮的居民,也包括曾經的大地主和大商人,不過前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后者只是零星的幾個。由大地主、大商人到難民,可謂是身價大跌。由于俄共的緣故,俄國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寄居他國,倚仗外國人的接濟過活。因此,這些俄國人不分尊卑,不分資歷,無一例外都痛恨俄國共產黨。先前,上海只有五六家人是俄國人,大批俄國逃亡者的前來改變了這種局面。那五六家俄國人除茶葉公司的老板外,就是與俄國亞洲銀行有關的人士。不過,這些茶葉公司的老板是主流,他們都很富裕。俄國亞洲銀行在上海外灘設立了一家分行,在其設立的眾多亞洲分行中,上海分行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大樓。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蜂擁而至的俄國逃亡者并沒有長期成為上海市的負擔。相反,他們在上海有了立足之地,而且迅速站穩了腳跟。這些哥薩克軍人要么成為保鏢,要么成為門衛。那時,中國的大商人相當有錢,敲詐和謀害大商人的事時有發生。鑒于此,大商人紛紛雇傭哥薩克軍人作保鏢。因為諸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上海的金融機構、公司也聘用哥薩克軍人作夜間門衛。后來,公共租界干脆組織了一個俄國志愿兵團,這個兵團成為國際志愿兵團的有機組成部分,旨在維護上海治安。
那時,在有關方面的幫助下,數以百計的俄國婦人開起了時裝店、女帽店和美容店。許多雜貨店在上海出現,商品琳瑯滿目,小到針線,大到嬰兒車,無所不包。這些雜貨店由俄國人經營,其祖先大多是猶太人。當時,俄國飯館遍布大街小巷,每條街上至少有一兩家。值得一提的是,法租界的俄國飯館最為密集。在俄國飯館開設后,俄國菜開始出現在上海。不久之后,俄國菜便在中國人和其他外國人之間流行起來。在俄國亡命徒的努力下,他們的地位也發生了變化,上海的西方白領和中國人無不對他們刮目相看。
上海的男人向來居多,不能不說上海是男人的天下。這些居住于上海的外國人多數是單身,于是數不勝數的戀愛在此醞釀,由此無數的國際聯姻誕生了。那時,美國海軍陸戰隊駐扎上海,其官兵也參與了國際聯姻。一次,我與陸戰隊的牧師聊天,當我問及他這些異國戀人過得是否開心,他說:“如同別的婚姻一樣,官兵們的婚姻生活很美滿?!睆恼f話的語調判斷,他說得很牽強。
后來,俄語受到上海人和其他外國人的歡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非常流行。由此看來,當時俄國人在上海影響頗大,以至于上海的俄國人想用這種影響力來制造聲勢,從而干涉上海事務。我剛到上海之時,在上海是尋不到俄國教堂的蹤影的。誰也不會想到,10年之后,即大量的俄國人逃到上海后,屹立于上海的俄國教堂已達到12座,其中不乏宏偉壯觀的;這些教堂專為俄國希臘正教信徒設立。如此多的教堂設立之后,我意識到俄國人是虔誠的宗教信徒,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我曾訪問過好多俄國家庭,無一例外,所有的家庭每個屋里都懸掛著圣像,掛像前是香爐,香爐里的油燈永遠明晃晃的。每逢圣誕節和復活節,俄國人都要舉行禮拜,形式多種多樣,場面非常壯觀。那時,上海的多數外國人都會前去圍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