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太太,住在茫茫青山之間的一個角落。她之所以選擇這樣一個住處,為的是躲避街坊和鄰居,以求得安靜而又平和的快樂時光。在夏季的一天,有個陌生人路過老太太那里,想討一杯水喝,便敲響了老太太家的門。老太太問他從哪里來。陌生人說,他是從波士頓城過來的。聽他這么一說,老太太頓時驚訝地叫起來:“天啊,您住的地方,那么遙遠,不會感到很孤獨嗎?”
在老太太的觀念中,與她的小木屋相比,波士頓就是一片原始落后的地區。她的小木屋雖然總是經歷風吹雨打,卻是她心中的天堂,甚至是宇宙的中心。與她的想法一樣,人世間的大部分人莫不如此。
正如那位老太太,我們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每個人傾向于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一切。而其他人正確、明智與否,在我們看來,唯一的判斷方法就是,看他們對我們是否惟命是從,與我們的意見或想法是否完全一致。這時候,就自身所持的評判尺度和思維模式而言,或許很蠻橫、專制和狹隘,但是我們一點也不在乎。
在中國,人們在冬季穿棉衣,夏季穿單衣。一年四季,人們隨著季節的交替而不斷更換服飾。他們很少有不按時節換衣服的時候,其做法相當刻板、機械。還有,他們會遵照某一個人的意志,在一個特殊的日子里,共同更換衣服。諸如此類的做法,還有很多。對此,我們不但感到可笑,而且對其冷嘲熱諷。然而,只要去美洲或者歐洲轉一圈,就不難發現,那里有很多貴婦人或盲目或刻意地追求新奇的服飾。盡管自稱很有修養,但是在“時尚”外衣的追捧下,她們所做出的極端行為,與中國人的習慣相比,其實沒有什么兩樣。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么,兩者之中,誰的做法更為理智一些呢?
在您做出一個合理的判斷之前,可以仔細看一看,歐美婦女們曾經自然而又優雅的線條,現在變成了怎樣一種奇形怪狀的輪廓。當然,您也可以思考下面的一些情況:
在歐洲和美國,占人口總數一半的婦女,競相追逐一種奇特的服飾,而這種衣服很有可能發源于巴黎或者倫敦的貧民窟。與她們不同,中國人遵照某一個人的意志,在季節交替的時候,在同一個時間里集體換服裝。歐美人和中國人對比,誰對誰錯呢?
當然,在評判他人的時候,我們應該盡量少一些偏見和有失公允的論斷,而努力做到全面了解他人。不用說,如果我們能時時處處反思自己,并用一種別人看待我們的眼光來重新打量一下自己,那么情況就會比現在好很多。如果我們還可以立足更高遠的境界——一個更為準確的視角,使用一種更加理性、標準的人的眼光,審視和評判我們自己和他人的時候,那么情況就會變得比剛才所說的還要好。只有拓寬視野,我們才能獲得更為準確而合理的判斷。也唯有如此,人們彼此才會更加寬容和友愛,也才能更好地相處。只有達到這個程度,人們才會真正認識到人之所以為人的偉大價值。然而,現實的情況卻不是這個樣子。
與全面、正確地了解中國人相比,批判和指責中國人,明顯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不管是東方也好,西方也罷,彼此之間接觸太少;對于雙方的歷史,彼此都知之甚少。目前我們所擁有的關于中國的知識,不是從事實中求得的,而是從想象和猜測中得來的。鑒于此,我們很容易會對中國人產生誤解。不過,他們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民族。在中國人眼里,與任何虛幻的臆造和猜想相比,現實生活是如此妙趣橫生和豐富多彩。有一些矢志不渝的研究者,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認真地研究著中國人。然而,吸引他們這樣做的,是中國人的真實生活,還有他們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和社會習俗,而不是被一般人所歪曲丑化且為人所知的中國人的愚蠢笨拙,盡管他們的那一套政治、經濟和文化制度等已經延續了幾千年,且有些迂腐落后。
寫作本書的目的,既不是為了道歉或者懺悔,也不是為了辯護,更不是為了批判,或者與之相反的大肆鼓吹贊歌。我曾經在中國居住過很長一段時間,也同他們各個角落、各社會階層的人們打過交道,并與其中一部分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這期間,我接觸和了解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并有一定的認識和體會。這本書所寫的,正是我的感悟和心得。這本書的寫作,完全建立在事實基礎之上,而不是我個人的主觀臆斷。我在書中描寫和論述的一些現象,是中國人社會生活中很重要而又奇特的一部分。之所以要向讀者展示這些,是為了說明為什么在西方人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某些特定的思維模式和風俗習慣,而在中國人看來卻是如此稀疏平常,甚至是理所當然的。總而言之,這本書所展現的是真正的中國人。它所使用的勾勒手法,是一種獨特的大視角和粗線條。
為了使得書中所描述的內容,更加貼近生活,生動有趣,也為了讓讀者更易于接受和理解,我們在每一個章節安排了很多小插曲。每一個小插曲,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沒有一點夸大其詞的成分。在必要的時候,作者本人可以將每一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涉及的相關人物,做一番細致的羅列。
中國人身上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優秀的道德品質和性格特點,令人欽佩,也值得我們學習。他們身上的優勢和短處,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相互襯托,顯得很有趣味。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東西必然會發生變化,并不斷地保留下去。它們的變化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迅速,盡管它們不乏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不管是誰,只要對中國人有了一個全面而又深刻的了解,就會明白: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中,這個國家有著光輝燦爛的歷史,這個民族終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何天爵
1895年1月寫于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