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多疑——精神上無形的枷鎖
- 一生要避開的26個心靈陷阱
- 肖悅
- 14190字
- 2015-12-28 11:25:18
古語有云:“長相知,不相疑”,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說,不相疑,才能長相知。但是猜疑是人性的弱點之一,也一直都是害人害己的禍根。
多疑會讓人們對身邊的每件事情習(xí)慣性地往壞和消極方面想,一個人一旦掉入猜疑的陷阱中,就容易對每件事神經(jīng)過敏,讓別人對自己也產(chǎn)生疑慮,這對正常的人際關(guān)系是不利的,而且疑心最終也會使自己陷入緊張和焦慮之中。所以與其懷疑身邊的每件事每個人,不如拓寬我們的胸懷,加強對別人的信任,排除疑心這種不良心理。必要的時候可以把疑慮公之于眾,這樣做比相互猜測好得多,否則,多疑既會傷害別人,又有可能讓自己裹足不前。
是誰錯了
一位正在等火車的先生突然感覺很餓,于是他急匆匆地到附近餃子館要了一盤餃子和一碟小菜。正在他準(zhǔn)備吃的時候,電話響了起來,店內(nèi)人聲嘈雜,他不得不去外面接電話。他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對面的位置上坐著一個看上去穿著很考究的淑女。他看了看店內(nèi)確實因為人多有陌生人擠在一起,也沒有說什么。可是在他剛開始夾起第一個餃子的時候,那位淑女突然開始惡狠狠地盯著他,好像他是個十惡不赦的人物,之后,讓人驚訝的事情發(fā)生了:這個看上去很淑女的人居然把筷子慢慢地伸向他的盤子里,從中夾了一個餃子放到自己嘴里……這令他憤怒到了極點,剛才那個第一眼看上去安詳而有教養(yǎng)的淑女變成了一個不懂禮數(shù)的瘋子,他也不甘示弱,拿起筷子來快速地吃餃子,在這樣的氣氛中,他們很快就吃完了一盤餃子。直到那個女人起身離開的時候,這位先生的心臟還因為惱怒而狂跳不止——居然在餐館中遇到了一個無所顧忌地從陌生人盤中吃東西的無禮女人。
可是就在站起身來想長出一口氣時,他突然發(fā)現(xiàn)后面的桌子上有一盤已經(jīng)冷卻的餃子,還有一碟小菜,當(dāng)他回頭看桌上吃剩下的小菜時,才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他要的小菜。原來匆忙之中,他坐錯了位置,那個無禮之人居然是他!
在我們開始確定自己是被害人的時候,就極容易從別人的臉上捕捉到不快的情緒,從而把對方原本的無心當(dāng)成有意,也正是因為我們這種思維模式,才讓自己更加懷疑對方對我們不利。其實在生活中,有些時候我們就像那位等著上火車的先生,我們的惱怒和狂躁只不過是因為自己錯誤地把自己放在了被他人刻意侵犯的受害者的位置上,而且比那位先生還可憐的是,你一直沒機會發(fā)現(xiàn)后面才是你的餐桌,無從意識到因為自己錯誤的疑心和判斷讓自己和他人都難過。
所以當(dāng)我們開始懷疑別人的行為時,不妨先回頭看看后面的桌子,也許那個作怪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另外,即使對方真是那個從你的盤子中取走食物的人,也不要輕易就判斷他是故意想侵犯你的地盤,也許他和你一樣,只是忘了自己的位置而已。
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
戰(zhàn)國時期,齊國曾經(jīng)很強大,他們多次打敗周邊的國家。于是,齊湣王開始蠻橫自大、目中無人了。
燕國曾經(jīng)在國喪時遭到了齊國的攻擊,甚至連他們的祖廟都被破壞了。燕昭王的時候,他發(fā)誓要報這個仇,滅掉齊國。但是戰(zhàn)國七雄以燕國和韓國最弱小,而且齊國是當(dāng)時最強盛的國家。于是昭王聽了郭隗的計謀,用千金買馬骨以示自己求賢若渴。樂毅是位軍事天才,他的到來讓昭王得到了報仇的好機會。
齊湣王的自大和蠻橫很快就遭到了天怒人怨,燕昭王趁機發(fā)動其余五國一起討伐齊國,出任上將軍的就是樂毅。樂毅果真沒有辜負昭王和其余五國的信任,他奇跡般地連續(xù)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強大的齊國居然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到了滅亡的邊緣。
本來有些傲慢和懶散的齊國人終于開始同仇敵愾了,他們抱成一團一心死守著菅和即墨這最后的兩座城池,樂毅用了好長時間也沒攻下這兩座城池。燕國一時流言四起,很多人都對昭王進言說樂毅對這兩座城圍而不攻是收買人心,他一定是想自己做齊王。但是昭王并沒有聽信謠言,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對樂毅極為信任,他罵退向他進言的人,并決意親封樂毅為齊王,以表彰他的赫赫戰(zhàn)功。樂毅對此感激涕零,可是對齊王的封號堅辭不受,而且他越發(fā)努力攻打齊國的最后兩座城池。
也許是天不滅齊國,雄才大略的明君燕昭王突然病故,繼位的惠王卻因聽信讒言開始懷疑樂毅的動機,居然下命令讓別人頂替樂毅并動了殺機。樂毅在驚懼之余,只好逃亡到趙國。樂毅逃亡后不久,齊國的將士在田單的帶領(lǐng)下用火牛陣打敗了燕軍,迅速復(fù)國了。
燕國的兩代國君,一位善于用人、信人,所以創(chuàng)下了以弱攻強的奇跡;另一位猜疑心過重,以至于功敗垂成、前功盡棄。其中的差別值得人深思細省。
感情經(jīng)不起猜疑的傷害
猜疑常常是從某一假設(shè)開始的,最后又回到假設(shè)目標(biāo),就像一個循環(huán),只是在循環(huán)過程中,假設(sh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在一個小鎮(zhèn)上,有對雙胞胎兄弟一直相處得十分愉快。這對兄弟長大后合伙經(jīng)營了一個商店,利潤平分。
生活就這樣一天天地繼續(xù)著,直到有一天丟失了10美元之后,他們的關(guān)系開始發(fā)生變化了。哥哥將10美元放到錢箱里,就匆忙和客戶外出辦事,當(dāng)他回到店里以后,卻發(fā)現(xiàn)錢箱子里的10美元不見了。于是他問弟弟:“你看到箱子里的錢了嗎?我剛剛放在那里的。”弟弟回答說:“我沒有啊。”雖然只是10美元,但哥哥一直耿耿于懷,咄咄逼人地追問,懷疑是弟弟把錢拿走了。哥哥說:“錢不會長腿跑掉的,是不是你拿走了。”他用強烈的語氣質(zhì)問弟弟,弟弟心里的怨恨由此產(chǎn)生,兄弟間漸漸地出現(xiàn)了嚴重的隔閡。開始是不說話,后來決定分開居住,他們在商店中間砌起了一道墻,從此手足之情也就斷了。
這件事過去了很多年,雙方的敵意絲毫沒有減少,尷尬的氣氛感染了他們各自的家庭。后來,一位開著豪華轎車的男子在哥哥的店門口停了下來。他走進店里問哥哥:“你在這個店里工作多長時間了?”哥哥說:“我是這個商店的老板,一輩子都在這個店里上班。”這名男子說:“我有件事不得不告訴你,20年前,我還是個不務(wù)正業(yè)的流浪漢,來到這個鎮(zhèn)的時候,我有好幾天沒吃東西了,于是我偷偷地從你商店的錢箱子里拿走了10美元。雖然過去很多年了,但我一直無法忘懷。10美元雖然很少,但是我覺得良心上過意不去,我必須回來向你道歉。”這名男子說完后,他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位店主已經(jīng)熱淚盈眶。然后他哽咽著請求:“你可以到隔壁把這件事再說一遍嗎?”當(dāng)這個陌生男子到隔壁重復(fù)了這個故事后,他驚愕地發(fā)現(xiàn)兩個面貌相像的中年男子在商店門口相擁而泣,淚流滿面。
猜疑往往就是從小得可憐的事情開始的,人們的感情是脆弱的,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的傷害,我們應(yīng)該注意呵護好自己和周圍人群的關(guān)系,避免猜疑的產(chǎn)生。
疑心過重反而對自己不利
疑心太重的人,不會輕易受到他人的欺騙,這是積極的一方面。可是,疑心過重的人得不到其他人的幫助,甚至?xí)ケ緛碓敢鈳椭娜恕?
梁王非常喜歡吃水果,他給全國各地下命令,把最美味的水果進獻給他。即使這樣,他還怕自己有什么奇珍異果吃不到,于是派人四處明察暗訪,發(fā)現(xiàn)私藏水果的就斬首。
在梁王嘗遍了自己國內(nèi)的水果后,就派人到吳國去找自己沒吃過的水果。派去的使者到了吳國以后,吳國的外交大臣接待了他,大臣告訴使者吳國最美味的水果是橘子。那位使者自然不相信這么普通的水果是他們國家最好吃的,他擔(dān)心自己這樣回去交不了差。于是,吳國的大臣就派人陪著使者在吳國各地明察暗訪。凡是使者到過的地方,問起當(dāng)?shù)氐娜耸裁此詈贸詴r,吳國人都回答是橘子。
后來,使者就從吳國帶上橘子獻給梁王了。梁王吃過吳國的橘子后,發(fā)現(xiàn)它真的比自己國家的橘子好吃得多,他一邊吃一邊說:“吳國的橘子酸酸甜甜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吳國居然有這么可口的水果,我想他們一定還藏著比這更好吃的東西,只是他們不愿意拿出來給寡人吃罷了。”于是,梁王又讓這位使者到吳國去找更好吃的水果。
使者再次來到吳國后,到了上次沒有察訪過的地方,他在那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柑子,嘗過之后感覺味道很好,他馬上帶回國獻給梁王。梁王吃后,感覺柑子的味道比橘子還要好,就更對吳國有疑心了,這么好的水果居然沒在第一次暗訪時獻給他!于是梁王立刻又讓使者再去吳國察訪。
那位使者走遍了整個吳國,都沒再發(fā)現(xiàn)更好吃的水果。正在他打算回國交差的時候,他在集市上發(fā)現(xiàn)當(dāng)?shù)厝苏趽屬徱环N水果。他大老遠就聞到一股誘人的香味從水果攤上飄了過來,以前他從來沒有聞過這么清香的味道,于是急忙過去看那種水果。
那種水果是黃顏色的,外表看上去亮晶晶的,好像寶石一樣光彩奪目。他從沒見過這種水果,感覺非常新奇,于是他向搶購的人們打聽了一下。當(dāng)?shù)厝烁嬖V使者,這水果叫香櫞,是不能吃的,是專門放在屋子里聞香味的。使者聽了人們的解釋后并不相信,于是,他帶著這個消息回到自己國家去了。回國之后,他就匆忙告知梁王:“我在吳國又找到一種奇珍異果,它比橘子、柑子更香甜、更漂亮,但是那里的人說它不能吃,是專門用來聞香味的。”
梁王聽后,生氣地拍著桌子怒氣沖沖地說:“哼!我想的果真沒錯,吳國分明是不愿意把最好的水果獻給寡人,還欺騙我們說那水果是專門用來聞香味的,寡人吃了那么多種水果,還沒聽說哪種是專門聞味用的!”于是,他再次派出正式的使者,通過正式的外交手續(xù),到吳國去求香櫞。
沒多久,使者就非常順利地把香櫞帶回來了。梁王看到與眾不同的香櫞,再加上早就聽說它的“美味”,而且聞起來確實非常香,他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來就用力地啃了一大口。可是香櫞才一入口,梁王就痛苦地“呀”了一聲,之后就把香櫞吐出來了,他眼睛、鼻子和嘴巴都皺成一團,用僵直的舌頭含糊不清地大罵:“太酸了、太苦了,這東西又澀又麻,吳國居然如此戲弄我,真是太不像話了。”他的侍者急忙端過水來讓梁王漱口。梁王一邊漱口,一邊訓(xùn)斥了使者一頓。
使者在梁王這兒受了窩囊氣,出門就去責(zé)問吳國的使者:“兩國相交,講究的是信用,而你們國家卻把最難吃的水果獻給梁王,戲弄國君,也太不像話了!”吳國使者回答:“我們已經(jīng)把最好吃的水果——橘子和柑子都獻給梁王了,可是你們不信,現(xiàn)在鬧出笑話來,不能怪我們吧!”梁王的使臣聽后啞口無言,只能在心底暗自抱怨:“梁王呀梁王,只能怪你自己疑心太重,才會嘗到苦頭。”
我們沒有那么多敵人
漢尼在上高中的時候認識了老富蘭克林,那時漢尼不過是個14歲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做什么,那段時間他簡直就是在混日子。漢尼留著小胡子,整天穿著臟兮兮的長褲和藍色條絨外套,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經(jīng)常搞惡作劇,他曾給班上一個叫朱麗亞的女孩送過兩只活的變色龍當(dāng)生日禮物。
漢尼唯一的心愿就是加入到校籃球隊和托姆高中籃球隊好好打上一場比賽。因為他實在看不慣托姆高中籃球隊那群歪帶帽子的孩子。漢尼非常想加入到籃球隊,自從有了這個想法,他每天都用大量的時間鍛煉身體,以至于在老師帶著同學(xué)們?nèi)ヒ巴饣顒拥臅r候,他借口對花粉過敏而在籃球場上繼續(xù)鍛煉。
那時他有個“死對頭”——同年級的比利,當(dāng)然也許對方并沒在意他的存在。比利比漢尼差不多高一頭,他也非常想進入籃球隊。每次漢尼在籃球場上都會看到比利在練習(xí),漢尼心想:比利一定是我進入籃球隊的最大障礙。這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擴散開來,以至于想把比利干掉。
于是,漢尼開始他卑鄙的做法。他窺視著比利的所作所為,想盡各種辦法讓比利在各個方面受挫,他想讓比利身敗名裂,成為同學(xué)們都討厭的人。后來漢尼想到去圖書館找一些如何使用陰謀詭計的書來研究。
漢尼找到圖書管理員老富蘭克林的時候他正在看書,看到漢尼來了,他把手中的書放下,拿起漢尼的借書單仔細看了看,有些好奇地從書堆中抽出一本,好像自言自語地說:“找到了,我還以為這本書早就被我扔掉了。”他指著書背面的借書日期說:“你看,上次借出還是1962年,那時候你還沒來到這個世上。這個借書的人叫拉瑞爾,他好像高中沒畢業(yè)就自殺了。”說完,他看了看非常尷尬的漢尼,說:“你實在不該看這類書,除非你想和拉瑞爾一樣。”一邊說,老富蘭克林一邊把手中的書扔到一個抽屜中,然后拿出一本《三個火槍手》放到漢尼面前:“我小時候就看這本書,如果你有興趣的話也可以看。至于那本書,我想它會在世界上消失。”
漢尼把《三個火槍手》還給老富蘭克林的時候,他們進行了一次長談。“你為什么想干掉比利呢?”“我想加入籃球隊。”“照你的說法,假如你沒能干掉比利,籃球隊就不能收你?”漢尼低頭想了一下,他輕輕地點了點頭。因為老富蘭克林的連續(xù)追問,漢尼開始非常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了,他生怕自己對問題的回答不符合自己的本意。“假如你能干掉比利,那么你可以保證自己能干掉托姆高中的孩子嗎?”漢尼否認了這個說法。“那么比利并不是你的對手,托姆高中才是你真正的對手,而比利只是你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你是不是想勝利?既然你不能確保自己會戰(zhàn)勝托姆高中的孩子,那么不如把比利加上,你們一起努力干掉托姆高中,這樣做至少要比你一個人去拼更有把握一些。”漢尼終于想通了,他和比利的目的是相同的,他們都想?yún)⒓颖荣惔驍κ帧W詈罄细惶m克林說了一句讓漢尼受益終生的話:“你想做將軍嗎?那就去和將軍一同作戰(zhàn),直到他先戰(zhàn)死,而不是在他身后開一槍。”直至高中畢業(yè)的時候,漢尼才意識到自己當(dāng)時想干掉比利的想法是多么可笑。
疑心會讓自己進入一種妄想的狀態(tài),即使只有一點小的誘因,也會把自己帶到一個思想的籠子中無法逃出去。就拿漢尼來說,也許比利從來都不知道漢尼曾經(jīng)對他有這樣的想法,而漢尼自己卻為這個“假想敵”寢食難安了好長時間。許多時候,我們所面對的任何痛苦和困難都不是對手強加給我們的,而是自己的錯誤造成的,有時也許對手并不存在,是假想造就了煩惱,真正的對手往往是自己。如果把一個人當(dāng)成“對手”看待,我們的心靈會痛苦,而且對方一旦有所感知,也許雙方真的會形成敵對關(guān)系;而伸出雙手接納“對手”,便會多一個朋友。
無端的疑心是禍根
在一棵大樹上有個鳥巢,里面住了兩只鳥,它們是一對夫妻。本來甜美的日子因為一件小事而發(fā)生了變化。
冬天要來了,兩只鳥兒為了儲存過冬的糧食,每天都會采來許多水果,沒多長時間,它們的巢里堆得滿滿的都是水果。
有一天,陽光非常強,有些水果被曬得脫水了,體積變得比以前小了不少。這只公鳥從外面采回水果時,看見原來滿滿的一巢水果突然變少了,就對妻子說:“我們一起辛辛苦苦采回來的水果,你為什么偷偷地吃了卻不告訴我呢!”妻子辯解道:“我沒有偷吃,我們可是一起出去的,而且我也是剛回來。”公鳥說:“可是水果明明少了很多,你怎么說自己沒偷吃呢?一定是你中途回來吃了!”母鳥生氣且委屈地說:“可是我真的沒那么做。”說完它就飛走了。
過了些日子,公鳥才發(fā)現(xiàn)自己住在巢里的時候水果有時候也會變少,它這才意識到自己錯怪了妻子。于是它開始想念母鳥,它晝夜不停地鳴叫,可是再也沒看到母鳥的蹤跡。
一個被猜疑占據(jù)心靈的人是很容易傷害到別人的,而且也很容易讓自己遺憾。在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遇到一些疑心非常重的人,他們整日疑神疑鬼、無中生有,覺得別人都不可信、不可交。比如,平時看到有人背著他說話,就懷疑對方是在說他壞話;有時朋友對他的態(tài)度冷淡一些,就認為朋友對他有了看法等。總之,他們總是認為別人會對自己做出不利的行為。喜歡無端猜疑的人很注意留心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即使別人隨口說出的一句話,他們也會猜上半天,努力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潛臺詞”,而這些“潛臺詞”多數(shù)是對自己不利的。這樣他們就不能與人輕松自如地交往,時間長了,不僅會影響到人際關(guān)系,而且他本人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兒去。
比不上枯木的鉆石
一位商人和他的朋友一起去了一座城市。這位商人說:“你知道嗎,很多年前,這座城市里的一個人曾經(jīng)救過我的命。那年,我路過這里,突發(fā)急病,而且身邊沒有隨從,我昏倒在路邊,是一位善良的人把我送到醫(yī)院的,這座城市中醫(yī)術(shù)最高明的醫(yī)生治愈了我的病。可是我并不知道我的救命恩人到底是誰,因為他沒有留下姓名。不久后,我就離開了這座城市,后來隨著財富的增加,我越來越想念這座城市和我的救命恩人,我想報答他們。”
他的朋友問:“那么,你想為這座城市做些什么呢?”
商人說:“我準(zhǔn)備把最珍貴的2顆鉆石送給這里的有緣人。”
于是,他們在這座城市找了家旅店住了下來。第二天,商人在旅店的門口擺了一個招牌:“我想把這2顆珍貴的鉆石無償送給這里善良的人。”在牌子底下,擺著那2顆閃閃發(fā)亮的鉆石。可是路過的人只是駐足觀賞一下鉆石,就又各走各的路去了。
過了整整一天,這2顆鉆石都無人問津。
第二天,這2顆鉆石依然被冷落。
過了3天,商人的這2顆鉆石還沒送出去。商人大惑不解。他的朋友笑著說:“不如讓我來做個試驗吧,也許你馬上就會知道原因。”于是,朋友找來一根枯木,并把它裝在一個精致的玻璃盒子里,盒子里還鋪上了紅色的絲絨布,在盒子外放著一張標(biāo)簽:“一根枯木,售價2萬元。”
這一舉動馬上引起了轟動,人們爭先恐后地前來詢問枯木有什么非凡來歷。商人的朋友告訴人們,這根枯木是某國的君主所贈的,是皇室中的傳家之物,它能保佑主人一生榮華富貴。
后來,這根枯木被一位富人買走了,其他人十分懊悔。
2顆熠熠發(fā)光的鉆石依然在商人手中,只是人們把它當(dāng)成假貨,當(dāng)成哄小孩兒的東西。而一根隨便撿來的枯木卻賣了上好的價錢。事后,朋友對商人說:“人們對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往往心存懷疑,即使拿了去也不珍惜,而對難以得到的東西卻垂涎三尺,總以為它就是最好的東西,哪怕它只是一根枯木。”
人們常常被自己的疑心所蒙蔽,它往往讓人們錯失重要的東西,而選擇那些無用的東西。0第一章 勤于節(jié),敗于奢
“揮金如土”、“揮霍無度”、“窮奢極侈”、“一擲百萬”、“驕奢淫逸”等等,這些成語無不說明一個道理,浪費是最大的犯罪,而且是通向死亡的道路。如果你浪費時間,那是在消耗生命;如果你浪費金錢,那么,你就走在通往滅亡的道路上。
奢侈是一種毒藥,一旦沾染,就會不斷蔓延開來,而且傳播速度很快,波及范圍很廣,一個人開始追求奢侈的生活,那么,周圍的人很快就會奢侈起來。
富翁兒子的奢侈
在楊氏家族史中,記載著一個代代相傳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也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年。在這個家族中,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即6歲的孩子必須學(xué)習(xí)家譜,以便繼承祖上的光榮傳統(tǒng)。
對于祖上的家譜,別說是6歲的孩子,就是對大人來說也沒什么興趣可言。父母大概知道孩子的心思,于是,學(xué)習(xí)家譜也就成了一種形式。但是,每當(dāng)家長向孩子們講述祖先的故事時,他們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其中,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關(guān)于祖先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祖先居住的村莊,有一個富人,一個窮人和一個乞丐,而且這三個人是鄰居。
乞丐是光棍一條,從小父母雙亡,一直靠乞討為生。長大之后,也不曾學(xué)一門維持生計的手藝,所以,沒有人愿意嫁給他,于是,他斷子絕孫了。
窮人雖然沒有錢,但是,有幸娶上一位丑姑娘為妻,俗話說得好:“有福落在丑人邊。”可是,這句話在這位丑姑娘身上卻沒有得到良好的印證,雖然她生了很多孩子,但是,最終只有一個兒子活了下來。
富人與乞丐、窮人不同,他娶了一位貌美如花的妻子,而且還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長大后,因為繼承了父親的良好基因,所以,也成了富人,而且個個都很優(yōu)秀,女兒也嫁給一位富人為妻,這三個孩子可謂是人中之龍。
無巧不成書,三個鄰居——乞丐、窮人、富人相繼在一個月內(nèi)去世了。
乞丐是最先去世的,他死在去外鄉(xiāng)乞討的路上,因為無兒無女,沒有人給他收尸。但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心人,這位好心人用破舊的草席卷起了乞丐的尸體,然后扔在了野地當(dāng)中,只是簡單地埋了一下,真是“溝死溝埋,路死路埋”。不巧的是,幾天后,乞丐的墳頭被饑餓的野狗扒開了。一時間,野狗、老鷹以及眾多不知名的飛禽走獸一擁而上,吃了乞丐腐爛的尸體,最終只剩下一堆白骨……
接著死去的是窮人,他唯一的兒子在他死去之后,四處求告親友,最終按照村里的習(xí)俗,將他埋了,雖然只砌了一座再簡陋不過的土墳,但是,也算安葬了父親。
最后死去的是富人,在他去世之后,三個兒子無比悲哀,因為他們都是富人,所以非常講究臉面,為了表示最后的孝敬,三個兒子最終商議決定,在父親的葬禮上要請和尚以及風(fēng)水先生等人,決定辦一場全鎮(zhèn)場面最大的葬禮。
在富人的葬禮上,從四面八方涌來了眾多前來吊念的親朋好友。該鎮(zhèn)的父母官感嘆道:“這樣盛大的葬禮,恐怕是百年難遇吧!”
三個兒子為了表達孝心,特意從外鄉(xiāng)請來了工匠師傅,為父親定制了一副棺材,而且還請石匠師傅,為父親打造了一座堅硬無比,富麗堂皇的墳?zāi)梗⑶以趬災(zāi)沟闹車€修建了亭臺樓閣。三位兒子認為,這樣的墳?zāi)共拍芘c他們家的身份地位符合。
這場喪事轟動了整個小鎮(zhèn),就連數(shù)百里之外的強盜都聞風(fēng)趕來,就在辦完喪事一個月后的一天晚上,一伙強盜撐著火把,騎著高頭大馬沖進了村中,把富人的莊院洗劫一空,而且連死人的墳?zāi)挂矝]有放過,他們挖掘了老富人的墳?zāi)梗訆Z了里面的金銀珠寶,以及各種陪葬品,最為可氣的是,還把周圍的亭臺樓閣一把火燒光了。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那伙強盜還把老富人的尸體拖走,并且,扔到數(shù)十里之外的荒郊野嶺,直到7天之后,三個兒子才找到了富人破碎不堪的衣衫,此時,富人的尸體也像乞丐一樣,被野狗、老鷹吞光了,只剩下一具白骨和衣服的碎片。
經(jīng)歷若干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乞丐和富人的殘骸早就不知所蹤了,但是,至今那個窮人的墳?zāi)惯€在,雖然它還是那么不起眼,卻成了楊氏最古老的祖先,并且每年都有眾多子孫前去拜祭他。
乞丐不勞而獲,是一個游手好閑的無產(chǎn)階級;窮人沒有實力,只能老老實實地干活,求得一個溫飽的家庭;富人有經(jīng)商的經(jīng)驗,而且還繼承了父業(yè),所以能夠衣食無憂。
乞丐死于道路上,本是意料之中的事;窮人死在家里,有兒子為他養(yǎng)老送終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至于富人死后被拋尸,則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富人之所以被拋尸,奢侈糜爛則是罪魁禍?zhǔn)住K詿o論財富是怎樣積聚得到的,當(dāng)用者,一定要用;不該用者,應(yīng)精打細算,更不能說是為了講究排場,鋪張浪費了。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有些人為了掙足面子或是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總是將過多的資金用來“裝修”臉面,不是大肆鋪張浪費,就是講究排場。凡事只求貴,不求好,“一炮打響”是他們最渴望的事情。這些人希望得到他人的贊譽,特別是對他“財大氣粗”的仰慕,這能夠極大地滿足他們的虛榮心理。
在他人的贊譽聲中,這些富人往往會裝大、裝強,將更多的資金揮灑在“壯臉面”的事情上,直到他們貧困潦倒時才會后悔當(dāng)初奢華無度的生活,但那時為時已晚了。
人都有這樣的習(xí)慣,從貧苦的日子過渡到富足的生活都比較容易接受;反之,如果由富足的生活轉(zhuǎn)變到苦難的日子,大多很難適應(yīng)。因此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生活習(xí)慣,對每個人來講都非常重要。
北宋末年,金兵大舉南侵,從四面八方包圍了京城,將城內(nèi)城外圍得水泄不通,所以,城內(nèi)許多人都因糧食不足飽受饑餓之苦。有一家大財主也遭受了斷糧之苦,于是,他只好領(lǐng)著兒子到一座寺廟中尋找吃的。于是,一個小和尚就領(lǐng)著他們來到了寺廟后面的小倉庫中,這里面有一座小山似的米堆。
于是,財主懇求小和尚借給他們一些糧食以渡過眼前的困境,此時,小和尚回答道:“你搬走這些糧食吧,你家人口那么多,再者,這些糧食本來就是你的,這下可以物歸原主了!”
財主對此感到很疑惑,于是,就向小和尚請教其中的原委。原來,這戶財主以前仗著自己財大氣粗,總是揮霍浪費,而且從來不吃剩菜剩飯,每頓都扔掉許多白米飯。有一次,這個小和尚曾到財主家化緣,財主為了顯示自己雄厚的經(jīng)濟實力,不僅給了小和尚很多香油錢,而且還贈送了一些柴米。正當(dāng)小和尚謝過財主的施舍時,他看到仆人正將一些剩下的白米倒入溝中,于是,小和尚就勸慰財主不要如此浪費,對此,財主卻不以為然,而且還說他“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無奈之下,小和尚走出了財主的家門,在回寺廟的路上,他一直在想往日師傅對他的教誨——“一絲一縷當(dāng)思物力維艱,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于是,小和尚又原路返回財主的家門口,把白米飯從溝里撈出來晾干,就這樣,日積月累,出現(xiàn)了這座小米山。
財主聽過小和尚的講述后感到羞愧難當(dāng),于是,就當(dāng)著小和尚的面,發(fā)誓今后一定要節(jié)約糧食,再也不鋪張浪費了。
很多人之所以貧窮,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習(xí)慣了鋪張浪費,這也是富人變窮的原因之一;而那些有錢有智慧的人則非常節(jié)儉,所以他們才會越來越有錢。
無獨有偶。李嘉誠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多年來一直穩(wěn)坐華人首富的位置。
有一次,他從賓館出來準(zhǔn)備乘車去辦事,不小心將一枚硬幣掉落到地上,而這枚硬幣又恰好滾落到了車子下,于是,他便立刻彎下腰準(zhǔn)備伸手去撿,此時,站在一旁的服務(wù)生眼疾手快替他找回了硬幣。
當(dāng)服務(wù)生將這枚硬幣交給李嘉誠時,他說:“這枚硬幣送給你吧!”為了表示對服務(wù)生的感謝,李嘉誠又遞給了他100元港幣。事后有人問李嘉誠:“區(qū)區(qū)一枚硬幣,值得你彎腰去撿嗎?而且撿回來你并沒有要,反而花去了更多的錢。”就此,李嘉誠回答道:“如果我不去撿,它就會被車子或是行人踢進下水道中,那么,這枚硬幣就浪費了,同時,制造這枚硬幣的金屬也被浪費了。我一貫認為,錢可以花掉,但不能被浪費,如果你將它送給別人,別人還可以繼續(xù)讓它發(fā)揮價值。”
任何生活資源都是來之不易的,不能輕易浪費,只要在平時生活中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量入為出的習(xí)慣,再加上足夠的智慧,窮人就會變成富人,富人則會更加富有。
總統(tǒng)的百姓生活
我們的先人孔老夫子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奢侈顯得驕傲,節(jié)儉顯得寒傖。與其驕傲,寧可寒傖。”孔子作為禮教的宣傳者,向來就十分重視禮節(jié)和排場,但是卻對奢侈和節(jié)儉的看法作了精辟的評論,很顯然,孔子反對形式主義的排場,反對鋪張浪費,他所強調(diào)的是一種更符合實際的禮儀。
然而目睹如今的社會風(fēng)氣,奢侈浪費之風(fēng)卻是愈演愈烈,這不是與孔圣人的要求相反嗎?
結(jié)婚是人生大喜之事,親朋好友前來祝賀,辦上幾桌酒席,熱鬧一番,也是人之常情。可是攀比之風(fēng)大大助長了人們的虛榮心,不論是有條件的還是沒條件的,無論是有能力的還是沒能力的,都要在結(jié)婚這個形式上擺出個闊場來:結(jié)婚用車,由原來兩輛普通的車,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六輛甚至八輛高檔的名牌車,煙酒的標(biāo)準(zhǔn)也提高了幾倍,喜宴也由原來的每桌一百多元發(fā)展到三五百元,有的高達千元,客人們僅能吃掉1/3,剩下的也就浪費掉了。這闊場是擺出來了,臉面上也光彩,可是隨之而來的卻是人們所承受的越來越重的負擔(dān)。
結(jié)婚“喜事”的鋪張浪費只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個縮影,一個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然而,在另一個領(lǐng)域中,這種鋪張浪費之風(fēng)我們是不能熟視無睹的,那就是政府的鋪張浪費,官員們的鋪張浪費。這一點,中國的官員和外國的官員有著天壤之別。
2007年的8月29日,德國的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結(jié)束了對南京的訪問。作為東道主,中國理所當(dāng)然為其準(zhǔn)備了酒店頂層400多平方米的總統(tǒng)套間,可是作為國家領(lǐng)導(dǎo)人的默克爾總理并沒有入住,而是與普通的商務(wù)客人一樣住進了70多平方米的普通套房。原來早在一個多月前,德國方面就已經(jīng)來此酒店考察過了,但是總理認為,帶有雙臥室、客廳、書房、會議室和干蒸設(shè)施衛(wèi)生間的總統(tǒng)套房太過奢華,普通套房設(shè)施已經(jīng)很完善了,完全可以滿足需要。
早餐時,默克爾總理也婉言謝絕了專門為其準(zhǔn)備的私密性強的索菲特會所的邀請,而是與一般住店的客人一樣到7樓的西餐廳用餐,也沒有進VIP包間,而是與隨行的德國工作人員一起在大廳中吃自助早餐,像普通的客人一樣自己取食物,在取一片燕麥面包時,默克爾不小心將一片面包掉在了地上。按照酒店的慣例,酒店的工作人員會及時幫客人撿起來換一個,可是總理卻拒絕了服務(wù)人員,自己欠身撿起了掉在地上的那片面包,仔細抖掉了一下面包表面附著的灰塵,直接就放在了自己的盤子里。默克爾的早餐很簡單:煎雞蛋卷、奶酪餅、西瓜、面包——也包括掉到地上的那片面包。
這就是一個堂堂的總理的生活,沒有豪華的套間,沒有高級的會所,但卻在為整個國家、人民操勞著。
其實許多國家的元首收入是一定的,出門在外也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享盡奢華。他們有什么花費都是要精打細算,需要經(jīng)過計算和報賬的。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可謂世界政壇上的風(fēng)云人物,曾經(jīng)有許多人對他的財產(chǎn)進行估算,尤其是一些外國記者,有人猜測應(yīng)該在一千萬歐元以上,甚至有可能會上億。直到希拉克離任前的半個月,法國的相關(guān)部門才按照慣例向公眾公布了希拉克的所有家產(chǎn),其中包括他與第一夫人共有的銀行存款,共為130萬歐元。
130萬歐元,這在法國算不上有錢,許多家庭的收入都能達到這個水平。而作為總統(tǒng)的他,怎么才有這么一點錢呢?這令很多人都難以置信。不過這是事實,希拉克的家產(chǎn)清單如下:7萬多元的存款;20萬元的家具和藝術(shù)品;夫人股市資金42萬元;鄉(xiāng)村別墅50萬元;繼承其母6萬元的房產(chǎn)及贈予次女居住一處100多平方米的房產(chǎn)。
就是這些資產(chǎn),都清清楚楚楚地記錄著。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質(zhì)疑,可以去查詢。的確,作為叱咤政界的風(fēng)云人物,他的財產(chǎn)似乎應(yīng)該更多一些,這樣才會符合大眾的預(yù)想;或許再有一點“不明來源”的財產(chǎn),也應(yīng)該在人們的意料之中。可是除了這樣一份清單之外,確實再拿不出這些財產(chǎn)之外的證據(jù),不錯,130萬歐元就是總理的全部家當(dāng)。
美國歷史上還有這樣一位總統(tǒng),在他上任前的一天,家里人為了慶祝,便一起去了一家中國餐館吃飯,那頓飯全家六口人卻只花了不到400元錢,簡簡單單的一桌飯,沒有任何奢華和鋪張浪費的表現(xiàn)。
而中國卻不是如此,官員、百姓大多以奢華闊氣為榮,竟成攀比之風(fēng)。不要忘了勤儉節(jié)約,向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我們不應(yīng)該丟掉這些美德,因為這也是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
講闊氣講排場,不如講實際
生活的差別無處不在,于是,愛面子的人在虛榮心和自我心理的影響下,便開始情不自禁地產(chǎn)生攀比心理,你今天請客花千元,明天我請客就要上萬,以顯示我比你有財力,哪怕是客人只能吃掉1/10的食物,但是,這個排場還是要講的,不能讓對方和周圍的人看低我。正是這種心理,才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大肆鋪張浪費,揮霍無度。
美國有位年輕人名叫阿瑟。在他22歲時,每星期可賺取125美元,這在20世紀初的美國可是一筆相當(dāng)可觀的收入。由于他相貌英俊,收入可觀,所以,很多人都上門為他做媒。機緣巧合下,他娶了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露絲為妻。
有一天,他對父親說:“我想搬到長島去住。”父親知道兒子的意思,他是嫌家里太寒酸,配不上他公務(wù)員的身份,更與他每周賺取125美元的薪水不相符。于是,阿瑟的父親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你長大成人了,也安家立業(yè)了,所以,可以另立門戶。”緊接著,父親又語重心長地說:“阿瑟啊,你要記住:為人要誠懇,做事要勤勞,切忌炫耀。凡事從簡為好。不要和那些奢侈的有錢人一樣,那樣就會害了你。”
于是,阿瑟和妻子就搬到紐約市外的長島居住,選擇了一樁豪華的大房子,周圍居住的都是有錢人,至少看起來都是相當(dāng)有錢,因為他們每周都會舉辦一場盛大的舞會或是Party,那美輪美奐的燈光以及盛大的場面無不昭示著他們巨大的經(jīng)濟實力。
阿瑟知道這是一個鄉(xiāng)村俱樂部所組織的活動,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小鎮(zhèn)上的名人或是富商,這些人做事都愛講排場,明明家里請一個傭人就夠用了,但是,也要多請一個,為的是宴請賓客時,門的兩邊都有人夾道歡迎。
通過某種關(guān)系,阿瑟也很快加入了這個俱樂部,每天同奢侈的富人一樣不是買匹黃驃馬,就是多雇仆人,而且常常舉辦一些奢華的宴會……在這所俱樂部當(dāng)中,好像每天都在上演著這種無休止的競賽,看看誰比誰更有錢。
在這場持久的競賽中,阿瑟首先敗下陣來,不僅花光了所有的積蓄,而且為了舉辦那些奢侈的晚會,還欠下了諸多債務(wù),即使是這樣,他依舊堅持參加俱樂部的活動,直到最后舉債無門時才迫不得已退出了這場競賽,遷居到紐約一套便宜的公寓居住了。
有一天,阿瑟對妻子說:“我現(xiàn)在才知曉父親臨別時對我說的話。切忌炫耀,切忌攀比。我要把這段教誨寫成文章,讓世人從中獲益,題目我都已經(jīng)想好了,就叫:《KeepingupwiththeJoneses》。姓Jones的人比比皆是,可以表示我們周圍的人或鄰居。”
該文章發(fā)表之后,很快在全美國流傳開來,而“KeepingupwiththeJoneses”就成了家喻戶曉的成語。時至今日,90多年過去了,這個成語的意思依舊表示為:“與人攀比,講闊氣講排場”。
太平天國因何而敗
太平天國這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革命運動,在中國歷史上可以說是婦孺皆知。但是,令人惋惜的是,這場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的運動從領(lǐng)袖洪秀全率眾起事開始,到最后占領(lǐng)南京,建立“天朝”政權(quán),前后僅僅11年的時間就覆滅了。這不得不引起后人無盡的反思,要學(xué)會以史為鑒,這其中的教訓(xùn)太多了,但最根本的教訓(xùn)則只有兩個字,那就是:“腐敗”。
太平天國從建都天京以后,以洪秀全為首的主要領(lǐng)袖人物,就開始喪失了進取心,實行“無為而治”。其中最典型的要數(shù)天王洪秀全。從1853年3月進入天京到1864年6月,也就是到他52歲去世時的11年中,他從來沒有邁出過天京城門一步,僅有的一次還是坐了64人抬的大轎出宮去探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剩下的時間,他都一直在他的太陽城金龍殿里坐享榮華富貴,盡顯帝王風(fēng)光。其生活的威儀氣派令人咂舌。
曾經(jīng)有一本記錄天王府的著作,叫做《天京游記》,這是當(dāng)時的一位對太平天國沒有敵意的英國翻譯,同時還兼代理寧波領(lǐng)事,名叫富禮賜的人所著。在這本書里,曾經(jīng)記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有一次,他在王宮前調(diào)查時,忽然間聽得雜聲四起,鼓聲、鈸聲、鑼聲與炮聲交作,原來是天王進膳的時間到了。就這樣一直到膳畢,聲音才停止。此時只見:“圣門半開,許多軟弱可憐的女子或進或出,手中各提碗盤筷子及其他用品,以備御膳用。各種器具也大都是金制品。”另外,天王戴的皇冠也是用純金制成的,有8斤重;還有金制項鏈一串,亦重8斤。更讓人嘆為觀止的是,他的繡金龍袍上用的也是金制的扣子,每天由內(nèi)宮至大殿臨朝,也是乘坐金車,名為圣龍車,用美女手牽而行。
另外,洪秀全的后宮佳麗也是少不了的。洪秀全在起義時曾經(jīng)宣稱“天下多男子,全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群”,可是在他稱王之后,這些思想都早已“煙消云散”,在太平天國內(nèi)部,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據(jù)記載,東王楊秀清有一次在答復(fù)一份美國人的外事文書中居然公開承認:“兄弟聘娶妻妾,婚姻天定,多少聽天。”而天王洪秀全擁有的妻妾是有準(zhǔn)確的數(shù)字記載的:在金田起義結(jié)束后不久,他的妻妾就已經(jīng)有15人之多,而一年之后到達永安時,據(jù)突圍時被俘虜?shù)奶斓峦鹾榇笕诠骸疤焱鹾樾闳⒂谂?6個女人。”后來更是有增無減,到1864年天京淪陷時,幼天王洪天貴被俘后說:“我現(xiàn)年16歲,我父親是老天王,我有88個母后,我是第二個賴氏所生,在我9歲的時候,父王就給了我4個妻子。”歷代封建帝王的三宮六院也只有72后妃,而一個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天王洪秀全,卻有88個后妃。這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洪秀全擁有如此多后妃的同時,還制定了許多苛刻的清規(guī)戒律并嚴格執(zhí)行。例如:禁止女子抬頭看他,《天父詩》中這樣寫道:“起眼看主是逆天,不止半點罪萬千。看主單準(zhǔn)看到肩,最好道理看胸前。一個大膽看眼上,怠慢爾王怠慢天。”洪秀全對天下的眾女子并不是“盡是姊妹之群”那樣平等地對待,相反,他對婦女只是絕對的權(quán)威和壓制。
這場聲勢浩大的農(nóng)民運動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在中國的歷史上是功不可沒的,所以從這一點出發(fā),洪秀全可說是一名出色的領(lǐng)袖人物。但是在建立政權(quán)之后,他卻沒有表現(xiàn)出很高的治國天賦,同時也暴露出了農(nóng)民起義的弊端,在江山還沒有坐牢的前提下,就一味地貪圖富貴,只知享樂,不思進取。這無疑是導(dǎo)致他悲劇結(jié)局的重要因素。
我們可以富可敵國,卻不能奢侈無度。我們可以家財萬貫,卻不可以揮霍浪費。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即使是一枚小小的硬幣,也要讓它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