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打動人的第一準則:看到別人的優點(2)
- 卡耐基:怎樣才能打動人
- 卡耐基
- 3241字
- 2016-01-05 17:51:28
正是這種想成為“顯要人物”的強烈渴望,激勵著林肯從一個不名一文的貧困的雜貨鋪伙計成長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正是這種渴望,推動著跛腳的拜倫寫出一部又一部偉大的作品,激勵著貝多芬即使在雙耳失聰后還能寫出《命運交響曲》這首傳世經典;正是這種強烈的渴望,使身材矮小的拿破侖率領軍隊翻越了號稱“不可逾越”的阿爾卑斯山脈,他那無與倫比的熱情與膽量讓戰敗的奧地利人在目瞪口呆之余,也不得不佩服、稱贊這位對手——“他不是人,是會飛行的動物?!边@種渴望還促使“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創造了舉世公認的財富神話,激勵著無數的后來人追求著豪華別墅、名牌汽車、奢侈服飾;也是這種渴望使很多人鋌而走險,走上犯罪的道路。前任警察總監瑪羅尼曾這樣說過:“如今的一些年輕的罪犯,在他們被捕后的第一個要求,就是看那篇有關自己的駭人聽聞的報道,他們只想看到自己的照片和那些社會名流的照片同樣在報上占到篇幅,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被判刑和坐電椅那回事兒了。”
人性中最深層的沖動就是“顯要感”,就是成為重要人物。雖然每個人獲得“顯要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無論是怎樣的方式,他們都在證明自己重要性的時候達到了自我滿足。在人際交往中,把握了這一點就等于已經成功了一半。因為天底下只有一個方法能夠指引著任何人去做任何事,就是激發他的熱情,使他樂于去做某事。所以,如果你想要別人做任何事,唯一的方法就是滿足他的需要,尊重他的“顯要感”,滿足他想要的“顯要感”,一定要記住,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告訴他,他對你是多么的重要。
拿破侖家里的一位管事經常和拿破侖夫人約瑟芬打臺球游戲,在他后來寫的《拿破侖私生活回憶錄》中,曾經提到這樣一個細節:“我很清楚自己的球藝不錯,不過我總是設法讓約瑟芬勝過我,因為我知道,這樣會使她很高興。”
帝俄時代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里住著一群養尊處優的貴族,他們非常注重禮節,當他們吃過一頓可口的飯菜后,總會讓主人把為他們烹調美味的廚師請到大家面前來接受贊美。
俄國女皇凱瑟琳干脆拒絕拆閱那些沒有在信封上稱她為“女皇陛下”的信件;華盛頓也非常喜歡有人稱他是至高無上的美國總統;哥倫布為了獲得“海洋大將”和“印度總督”的名銜,不惜遠涉重洋;林肯夫人在白宮曾經斥責格蘭特夫人,原因是在一次宴會時,格蘭特夫人沒有經過林肯夫人的邀請就坐了下來,這觸怒了林肯夫人:“在我沒有請你之前,你怎么敢坐在我面前!”大作家雨果甚至希望將巴黎改為他的名字。連滿載榮譽的莎士比亞先生,為了光宗耀祖,也想方設法為他的家族弄到一塊象征貴族榮譽的徽章。
以上講述的都是一些名人重視“顯要感”的事例。大家會不會以為普通人對受人重視的渴望就沒有名人那樣強烈?不,對普通人來說,他們對于“顯要感”也懷著極大的渴望,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名人。一位參加過我的課程的學生琳哈特夫人曾經向我講述過這樣一件非常極端的事:她的一個朋友是一個能干的少婦,但是為了要得到母親的重視,她竟然把自己裝成一個病人,在床上躺了10年。而她的母親不得不一直照顧她的飲食起居。直到母親漸漸年老,但仍然每天堅持上下三樓,捧著碟盤去侍候她。終于有一天,這位年老的母親由于勞累過度去世了,床上的這位病人在沮喪了數星期之后,居然自己穿衣起床,她身上的病也奇跡般地消失了。
人們對“顯要感”的渴求是如此強烈,以至于有的人甚至為它癲狂,美國醫院中精神病患者不在少數。這些癲狂病人在腦細胞等肌體上并沒有明顯的毛病,即使是在最高倍的顯微鏡下,他們的腦細胞也和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我曾問過一些這方面的專家,他們也坦率地說:“根本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許多癲狂病患者能夠在癲狂的狀態中找到現實世界里難以得到的顯要感?!?
即使是一個小孩子,他對“顯要感”的重視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的一位朋友恩尼斯特·杰安特就有這樣一次經歷。她住在紐約,一次,一群調皮的男孩踢足球,損毀了她精心打理的草坪,她為此非常生氣??墒撬龂L試了對那些調皮的孩子進行斥責、哄騙,但都沒有用。于是她聽了我的建議,她試著給那群男孩中最壞的一個起了一個名號,目的是給他一種權威感。她“任命”那個男孩做她的“探長”,由他來負責驅逐所有入侵草地的孩子,沒想到,這個方法輕易就解決了她的問題。她的“探長”在后院燃起了一堆火,并燒紅了一塊烙鐵,他舉著烙鐵威脅其他的孩子:“別踏進草地,否則就要給你烙上一記?!?
事實證明,給他人一個“顯要感”幾乎適用于我們工作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會計師馬歇爾·格蘭曾用他自己的例子告訴我:“開除員工并不是很有趣,被開除更是沒趣。但是由于我們的工作是季節性,因此,有時候不得不辭退一些員工,讓許多人走路。要是按照我以前的一些做法,我就是想盡可能快點把這件事處理掉,所以通常是依照下列方式進行:‘請坐,史密斯先生,我們最忙的一季已經過去了,再也沒有更多的工作來交給你處理。當然,畢竟你也明白,你只是受傭在最忙的季節里幫忙而已,’等等。通常這些話給他們帶來的都是失望以及‘被遺棄’的感覺。這也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他們之中的多數人對于這么快就拋棄他們的公司,當然也不會懷有特別的愛心。
“但后來,我決定以另一種圓滑和體諒的方式,來遣散我們公司的多余人員?,F在,我會在仔細考慮他們每人在冬天里的工作表現之后,把他們一一叫進來。我總是告訴他們,他們對于我的幫助是如何的重要,給他們人人都渴望得到的‘顯要感’。我是這樣跟他們說的:‘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現很好很出色。那次我派你到紐華克去,真是一項很艱苦的任務。但你仍然在遭遇了一些困難后,把公司的事務處理得很妥當,我們希望你知道,公司以你為榮。你對這一行業真的是很精通——所以,不管你到哪里工作,我們相信,你都能夠勝任,都會有很光明遠大的前途。公司對你有信心,支持你,我們也希望你不要忘記!’結果呢?雖然他們離開了公司,但他們沒有一個人會覺得‘被遺棄’。而且這樣一來,以后只要我們公司還有需要,他們還會來投效我們?!?
馬歇爾·格蘭的例子告訴我們,當我們要應付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記住:我們不是應付理論的動物,而是在應付感情的動物?!帮@要感”是每個人都終生追求的目標。
這一點在維護一個家庭的和諧中尤其重要。我們知道,每個女人都渴望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聰明的女人往往更善于傾聽和贊美自己的丈夫,她們懂得如何給丈夫帶來一種家庭中的“顯要感”,這種“顯要感”不僅能夠維護美滿的婚姻,甚至還會幫助自己的丈夫取得事業的成功。
00在19世紀末,年輕的亨利·福特先生只是一個月薪僅11美元的小職員。他在密西根底特律的電燈公司當技工,每天工作10個小時,他不滿足這種生活,下班后就繼續在一個舊工棚里工作,他想研究一種新的馬車引擎。福特的這個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嘲笑,他的農夫父親和鄰居們無不認為他是個大笨蛋,他笨拙的修修補補不可能造出什么東西,純粹是在浪費時間。只有亨利的妻子支持他,亨利太太不僅鼓勵丈夫搞自己的研究,甚至在白天的工作結束后,也一起幫助他研究。
冬天的天色總是黑得很早,為了能夠讓亨利專心工作,亨利太太總是提著煤油燈,即使她的雙手被凍得紫紅,牙齒上下顫抖,但她堅信自己的丈夫是最棒的,他的研究也是一件偉大的事情,他總有一天會成功。亨利先生親切地稱呼亨利太太為他的“信徒”。終于,亨利在舊工棚里苦熬了3個年頭后,這個從未有人見過的稀奇玩意問世了。
1893年,在亨利30歲生日到來之前的這一天,亨利的鄰居們被一連串奇怪的聲音吸引到窗口,他們看到那個大笨蛋亨利·福特和他的“信徒”太太,正坐在一輛樣子奇怪的沒有馬的馬車上,搖搖晃晃地往前開,居然還可以拐個彎后又跑回來!
正是在這一天,一個對世界有著巨大影響的新工業就這樣誕生了。如果將亨利·福特先生稱為“新工業之父”,那么亨利夫人這位忠實的“信徒”,理所當然就被稱為“新工業之母”了。亨利·福特先生在50年后接受媒體的采訪時,一個記者問:“如果有來世,您希望做什么?”福特先生回答:“做什么都無所謂,只要我能夠和我太太在一起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