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禮多人不怪,謙恭好處多(1)
-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 田偉
- 4882字
- 2016-01-07 15:17:01
在日常生活中,“禮”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這里所說的“禮”,除了禮貌,還有禮節等。沒有誰愿意與失禮的人交往,當然,也沒有人愿意因失禮而成為被眾人關注的焦點。
凡事都要講究禮數,這是尊重別人的具體體現,有禮的人會做人,他們讓人感覺到被尊重,所以他們有人緣,朋友多;有禮的人會做事,注重自身形象,有修養,不易與人樹敵,所以幫助他們的人特別多??梢赃@么說,“禮”在人的成功之路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不想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懂得禮節則是你一門必修的課程,一定不要在碰了釘子之后才想到去補課。有句俗話叫“禮多人不怪”,多注意些禮節,別人是不會嫌你多事的。
禮貌待人,學會使用謙詞和敬語
教養和禮貌對在社會上行走的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禮貌雖然不用花錢,卻可以幫助你贏得很好的人際關系。每個人在潛意識中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贊賞,于是有了禮貌。禮貌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進步,它能幫人們解決很多問題。年輕人初入社會,更應時刻注意使用謙詞和敬語。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它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高雅或粗俗。假如你想接通情感的熱流,讓自己在社會中暢通無阻,就應得體地運用禮貌謙詞。正確地運用敬語和謙詞,會讓你的語言充滿魅力,讓對方倍感溫暖。與人交談時如果能用禮貌語,就會讓人感到“良言一句三冬暖”,而不禮貌只會讓人感覺“惡語傷人六月寒”,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很難融洽。
一個不懂禮貌的人肯定不會得到別人的好感,更不會贏得他人的尊重。禮貌就如同一張形象卡,更是一個人所必需的修養。
有個年輕人一次開著車出門迷了路,恰好遇到了一個駕著馬車的老人,他就急忙上前問路:“喂,老頭,這離縣城還有幾里?”那個老人慢條斯理地說:“無禮?!蹦贻p人一聽很高興,心里想:“5里不遠了?!庇谑?,就開車繼續往前走了。但是走了5里地左右,年輕人發現還是一片荒涼,此時他心中才恍然想起自己的唐突行為。正好老人駕著馬車趕上來了,年輕人趕忙說:“老伯,請問您老知不知道這里離縣城還有幾里啊?”老人呵呵一笑,說:“小伙子,我還以為你不知道禮呢。”然后詳細地給他指了一條路。
在人際交往時,得體地使用禮貌語言和謙詞,能夠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一句簡單的“謝謝你”“對不起”或一個“請”字,如果使用得當,對調和及融洽人際關系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西方國家的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不管別人給予他的幫助是多么微不足道,他都會誠懇地道謝。而在別人道謝時,“沒什么”“我非常樂意幫忙”也讓人感到親切。另外,在西方國家,幾乎在任何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請”字都一定會掛在嘴邊,比如“請問”“請指教”“請留步”“請關照”等。頻繁使用敬語和謙詞,讓人們的話語變得委婉而禮貌,這也是把自己的位置降低,將對方的位置抬高的好辦法,所以我們不妨試著客氣一些,禮貌一些。
在中國,人們在打招呼時常常習慣性地問:“吃飯了嗎?到哪兒去?”事實上,這種問法并不禮貌,畢竟到哪兒去是人家的隱私,而且這種問候方式過于單調,同時也有些不雅,所以年輕人應該在這方面豐富一下自己的禮貌用語。比如見面時說早安或晚安,或者問候對方的家人等,這些語言都是比較合適的。在問候時,一定要溫和親切,音量適中,粗聲粗氣或奶聲奶氣的問候都會讓人感覺不舒服。在運用禮貌語時,還應注意自己的神態,在你向別人詢問時,態度要謙恭。如果此時還直呼其名,或用別人的外號稱呼他,很可能會吃“閉門羹”。
禮貌用語會讓人心花怒放,在和人見面互道“你好”時看上去是件非常小的事,好像很容易的樣子。但是你可別小看了這聲問候,它傳遞著豐富的信息,一聲問候表達的是尊重和友好,也顯示著你有禮貌、有教養。你可以注意一下,社會上的一些成功人士說話時都是非常注意禮貌用語的,他們經常說:“久仰”“請”“你好”“請多包涵”“謝謝”“對不起”“打攪了”“請指教”“望賜教”“失陪了”“承蒙關照”“拜托您了”等話。這些禮貌用語在他們的成功中是占有一定比重的。
據說英國人的語言中少不了“對不起”這句話。只要是請人幫忙的時候,他們總會先說聲對不起。比如:對不起,占用您的時間了;對不起,請給我一杯水……連英國警察對違章的司機就地處理時,都會先說“對不起,您的車速超出規定”。更有甚者,即使發生了車禍,他們也是先彼此說句“對不起”再解決問題。在這種氣氛下,雙方的自尊心都得到了滿足,爭吵的概率自然也會降低。
美國人非常愛說“請”字,比如“請講”“請轉達”等。有人說,以前的美國人在打電報時,寧愿多花一些電報費,也絕不會把“請”字省略掉。所以,美國電話總局一年從“請”字上就能多收入一千萬美金。美國人寧可花錢買“請”字,而我們在和人交流時,多說個“請”字,既不花錢,也不費多少力氣,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我們在語言交際中記得使用一些敬語和謙詞,相互間一定會形成親切友好的氣氛,從而減少很多摩擦與口角,學會使用敬語和謙詞會讓我們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比如在讓別人為自己服務時,不妨在前面加個“請”字;在和別人交談時,如果涉及對方的父母,應該稱“伯父”或“伯母”,而不是直接說“你爸”“你媽”,這樣問顯然缺少禮貌的成分。一個懂禮貌的人,是不會忽略這些問題的。
另外,禮貌可以化解矛盾。同樣一個意思,會因表達方式不同給人完全不一樣的感受。比如有人擋住你的路時,假如你大聲說:“趕緊讓開,我要過去。”這句話很可能換來的是不屑一顧的白眼??墒侨绻@時你能使用禮貌用語,客氣地對他說:“不好意思,麻煩您讓一下路可以嗎?”大多數人聽到這樣的話,會面帶笑容地立刻讓開。
當然,禮貌用語雖然是一個人修養的標志,但也不表示同樣的話用在什么時候都合適,還要注意語境和場合,否則是會鬧出笑話的。
受到小小幫助,也要及時表達感謝
有些年輕人覺得,說“謝謝”只不過是敷衍,簡單的兩個字,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不得不指出的是,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點。說話本身就是一門學問,而表達感謝則更是有講究的。學會感謝讓我們在交際場合給人留下彬彬有禮的印象。人際交往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一個人的善意一定會引起另一個人的“酬謝”。比如感謝,正是這種“酬謝”使雙方產生好感,并產生新的交際。這樣,就使雙方的人際關系進一步融洽。
“謝謝”雖然是很簡單的字眼,卻是不用花錢的禮物,很多人都忽略了它。事實上它就像一個魔咒,運用好了將會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很多成功的人都說他們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但是每個登上成功頂峰的人,都受到過別人很多幫助。當然,他們也一定說過很多句感謝的話。一旦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并付諸行動后,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幫助,這時你一定要記得感謝這些幫助你的人,即使他們幫的只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忙。
當你在生活中遇到麻煩時,也許很快就能得到熱心人的幫助,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后,你自然會想到感謝。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應該的。可是,你一定要先知道怎樣表達感謝,這是有講究的。一句真誠的感謝雖然簡單,卻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配合與默契。恰當地道謝有以下幾種方法:
1.感謝時說出對方的名字
假如你想感謝一起幫助你的幾個人,一定不要僅概括性地說“謝謝大家”之類的話,而應該逐個點名道姓地道謝。在這種情況下,一定不要嫌麻煩,有幾個人幫助你,你就應該感謝幾個人。這時可以按照他們的年齡或和你的親密程度逐個“點名”道謝,這樣被感謝的人就會覺得你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以后會更喜歡和你交往。
2.表達感謝要直白
在向別人表示謝意時,最好是當面、直接地,不要委托他人感謝,也不要含糊其辭說得人云里霧里的,更不要擔心別人知道你要感謝他而不好意思。
李云剛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回來就去了隔壁的張梅家,她對張梅說:“這次我們家孩子入托,多虧你幫忙了。尤其是我家孩子年齡就差一點兒,這一關要不是有你給我疏通一下,恐怕在這一年里,我都要在家哄孩子玩呢!這下我可以出去上班了,真是太謝謝你了。”
李云的感謝就非常直白,她不但直接面向被謝者,而且把因為什么要感謝說得很清楚,讓別人從中也生出一種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的自豪感來。
直白的感謝不僅在于形式,也在于感謝中的具體內容。當然,在有外人的時候或不便直接說出感謝內容的時候還是閉口不談得好。
3.感謝時要表達出自己的誠意
當你從內心深處產生感謝對方的欲望時說出的“謝謝”才能顯示出真心實意,使“謝謝”有了生命力。最能顯示真誠的無非是“謝謝”前面的修飾詞,比如:“萬分感謝你的幫助”“非常感謝……”等,或者使用重復的句式。
4.出乎意料的感謝可以增進感情
在別人沒有想到或者覺得這件小事不值得感謝的時候,也許對方只是在無意中或順便幫助了你,你卻真誠地向他道謝,對方會很感動。對于這些小事,你其實也不必吝嗇感謝的話,這會讓你們之間的關系走得更近。
5.及時而主動地表示感謝
從時間和態度上來說,及時表達感謝可以近一步加深感情,而遲到的感謝則起不到相同的作用。在別人幫你做事后,應盡快去表示感謝,如果把感謝的話留到第二天或者以后去說,不但起不到感謝的效果,還會讓人覺得你不懂基本的禮貌和禮節,這樣是很難和人建立友好關系的。
主動當然是指親自找上別人去道謝,而不要在偶遇的時候才想起表達感謝來。雖然同樣是感謝,但主動登門道謝和被動的偶遇才想起道謝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雖然很多人幫助別人并不期望能得到什么回報,可是對受幫助的人來說,理應及時且主動地表達感謝,不能慢吞吞地一拖再拖,這是對他人的幫助不重視的表現。
6.許下的諾言不要打折扣
有時,人們為了可以盡快解除麻煩會對幫助自己的人許下承諾,一旦幫助成功了如何感謝等。這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此時一定要注意信守諾言,不要說話不算數。不論別人是出于哪種動機,只要他確實幫助了你,則應該不折不扣地兌現。
很多人見對方決意不要酬謝,就偷偷高興,把事前許下的承諾心安理得地吞下去。甚至還有的人看對方是沖著報酬來的,反過來指責人家動機不純。這兩者都是不對的。首先,即使對方堅決不要酬勞,可是如果你事先答應了,也應該以別的途徑表示感謝。另外,就算對方是沖著酬勞來的,其動機雖然不純,可如果你因此而違約,人品同樣會遭到嗤笑。
7.感謝別人是一種感情行為,不是速食品
感謝和幫助都是一種感情上的交流,它和交易不一樣。感情是值得反復品味的東西,切不可以“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態度對待。別人肯幫助你,這是一種情感的表現,感謝別人除了可以用物質來表達,還可以用同樣的情感來報答。這樣,才能建立更加密切的人際關系。
不要覺得他幫助了我,我酬謝過他,就兩不相欠了,如果這樣做人,未免太沒有人情味了。所以,對于幫助你的人,可以保持長時間的聯系。
8.合理、恰當地表示感謝
和做其他事情一樣,感謝別人也要掌握好度,不足和過量都是不好的。如果感謝不足,會讓人感覺你不尊重他的勞動;過量感謝則會讓人難以接受,甚至懷疑你有其他目的。適度感謝,可依據兩方面來判斷:首先是對方付出的勞動的多少;其次是別人的幫助給你帶來的利益有多少。綜合這兩個方面,再決定感謝的力度。僅從別人付出的勞動或僅從給自己帶來的益處一方面來判定都有失偏頗。
一句“對不起”可以解決很多麻煩
唇齒相依就會有牙咬著肉的時候,與人交往時自然也難免鬧些矛盾,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關鍵問題是發生矛盾后怎樣解決。其實,一句非常簡單的“對不起”就可以解決很多麻煩事,說它是化解矛盾的靈丹妙藥也不為過。
一只獅子不經意間闖進一間四面鑲著鏡子的屋子,它突然看到很多獅子同時出現。這只獅子大吃一驚,之后便開始齜牙咧嘴,發出陣陣低沉的吼聲。鏡子中的獅子看起來也非常生氣,每只獅子都開始怒吼。這只獅子看到后嚇壞了,它驚慌地開始奔跑,一直到體力透支,倒地死亡。
這個故事正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折射,假如這只獅子肯對著鏡子表示友善,情形就會立刻改觀,鏡子里的獅子必然會回報它相同友善的動作。而當我們對別人主動表達心中的善意時,情形一定會有所改善。人際交往本就有這個規則——你敬我,我才敬你,而說“對不起”則是尊重別人的體現。
在社交時學會向人道歉,是緩和人際關系緊張的一劑靈藥。比如在公共汽車上你踩了別人一腳,一句“對不起”就能化解對方的不快。可是如果你什么都不說,就不要怪別人火氣往上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