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禮多人不怪,謙恭好處多(2)
- 年輕人一定要懂得的人情世故
- 田偉
- 4871字
- 2016-01-07 15:17:01
有人說:“我也不是故意踩他的,為什么要道歉?”首先,你應該明白,道歉是一種有修養的體現,一句“對不起”能表達出你的悔意,使受到傷害的人感到一絲安慰。另外,無論你有什么原因,你的行為都給別人帶來了一定的麻煩和痛苦,你應該對此負責。“對不起”是在請求別人的諒解。有些年輕人火氣太大,經常是明擺著自己錯了還不認賬,甚至強調別人不對的地方,這著實讓人惱火。于是,我們經常看到人們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的情景。事實上,當時只要真誠地說句“對不起”,結局將是很愉快的。有誠意地說句“對不起”是你為自己的過失付出的代價。在道歉時,一定不要先辯解,在別人看來這樣其實是在推脫責任。這時,即使后面補上“對不起”,也是沒有誠意的,這樣道歉沒有任何意義。
“對不起”是能緩和氣氛的最佳話語。“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傻瓜都知道為自己的行為辯解,可是那往往只會讓事情更糟。所以不如坦然地說聲“對不起”,它表示著懺悔和尊重,同時也是勇氣和責任的象征。
有一次,張明手中拿著一份報告,謙遜而有禮貌地對老板說:“這是您讓我寫的下個月的計劃方案,我寫了3個,也詳細地寫出了它們的利弊。您看實施哪個方案比較好?”這時,老板居然勃然大怒,拍著桌子對他喊道:“你究竟選定了哪個方案?為什么不把自己的想法告訴我?是不是不想承擔責任?”張明聽后嚇了一跳,他委屈地想:就是讓您拿個主意,至于這么生氣嗎?真是不可理喻。看張明張著嘴欲言又止的樣子,老板更加生氣地大吼:“你還不服氣了,公司養你們是做什么的!”張明捏了一把汗后,做了一個出乎自己意料的決定,他對老板輕聲說:“對不起。”老板聽后,馬上閉了嘴,火氣也消了,他對張明說:“你先拿回去做個選擇再給我看吧。”
無論是什么事,只要是出了問題,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可是問題的關鍵在于這件事是誰辦的誰就該負責。也許老板是有些拍板的味道,是有些仗勢欺人了,可關鍵問題還是在于張明開始時沒有主見。如果他再一直強調原因,難免讓老板感覺他是自己給自己開脫責任。這時他做了正確的選擇,“對不起”既簡單又表示了歉意,對方便不能發火了。俗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一般只要選擇道歉,對方也會放你一馬。其實,如上文中的張明一樣,即使錯誤不是你一個人的,要息事寧人,也最好先說聲“對不起”。這樣就能避免雙方進入備戰的氣氛,以后的事情也就好辦多了。
“對不起”,本來是很簡單的一句禮貌用語,但并不是誰都會說的。衷心地說聲“對不起”不僅能彌補破裂的關系,還能夠增進感情。說“對不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不要認為說“對不起”是恥辱的。“對不起”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現。即使是大人物,也是懂得道歉的力量的。丘吉爾開始對杜魯門的印象不好,可是后來他告訴杜魯門,說開始的時候低估了他,這是以贊美的方式表示歉意。
(2)該道歉的時候立刻道歉。說“對不起”要及時,猶豫不決會失去道歉的良機。 “對不起”越拖延越難以啟齒,有時甚至追悔莫及。如果你覺得某人得罪了你,卻遲遲沒致歉,你是不是會悶悶不樂呢?對方和你的感受也一樣。
(3)除了要在口頭上道歉以外,更重要的是在行動上彌補過失。
在開會前,公司都會配給出席者一份資料,可是有一次開會時,卻漏印了一部分資料,而這個錯誤是因為負責復印的李明忽略導致的。雖然這部分資料對會議的進行不會造成什么大的阻礙,可是李明將會受到領導的批評是毋庸贅述的。
但是,結果領導并未對李明進行過多的指責,只是因為李明對領導說:“請您把資料再借我一下,我想重新復印一份。”過了一會兒,他把完整的資料拿給了出席會議的人。
領導因此對李明的能力重新做了肯定。李明不僅道歉了,而且他想辦法補救的態度讓領導感覺他有強烈的責任感,所以領導對他的印象很好,沒有過多地批評他。
即使我們再小心對待,也難免有犯錯誤的時候。此時,對于所犯的錯誤,及時道歉并彌補才能獲得對方的原諒。當然,前提是你一定是真誠的。
另外,“對不起”還可用于其他場景,它同樣會使你受益。比如在別人給了你一點方便和照顧時,哪怕這種照顧和幫助是對方分內的事情,你也應該說:“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在社交場合,需要麻煩別人時,說句“對不起,您能幫我……”,能體現出一個人的謙虛及修養。
坦然接受贊美,并及時“回饋”
被別人贊美是件好事,此時最禮貌的做法應該是坦然地接受贊美,并及時“回饋”對方。我們在受到贊美的時候,應該禮貌地表示感謝,不必非說出自己不行之類的話。如果你非要那么說,反而會使贊美你的人感覺很尷尬。能夠大方地接受贊美并適時地贊美別人的人,才能說明他既喜愛自己,也喜愛他人,這才是一種成熟和禮貌的表現。
許多年輕人不知道如何去面對稱贊,在面對別人的稱贊時總是感覺不自在,會不好意思,覺得如果直接接受別人的稱贊會顯得不謙遜,于是開始否認。謙遜的品質雖然被人稱頌到現在,但實際上,謙遜中常常隱藏缺乏自信。以謙遜自封的人常常會面臨這個現狀,尤其是一直生長在為人低調、謙遜的環境之中,在面對贊揚時,你難免會覺得不自在。然而,你有沒有想過,在接受贊美時推脫是一種假謙遜,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過分的謙虛是一種虛偽,在與人相處時,虛假的謙遜隨處可見,這種現象并不是你想要的,也不是贊美你的人想看到的。
王華自己承擔了一項任務,任務完成后,他受到了獎勵和領導在大會上的表揚。可是他卻再三謙讓,把自己通過勞動取得的成績全歸結于偶然因素,歸功于其他人的幫助。再三推辭的時候,他的臉上還會掛著有些害羞的微笑。
看到一個大男人這副表情,底下的人有的笑了起來,有的甚至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他們覺得王華是在“裝”。領導雖然覺得王華謙虛,但這任務明顯跟其他部門的人沾不上什么邊,臺下人的哄笑讓領導覺得后悔表揚了王華。
王華雖然有這個功勞擺著,卻沒為自己換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是年輕人進入謙虛誤區的表現,而且這還是一種雙重的誤區,既讓自己被忽視,又讓別人尷尬,同時還讓人看輕。
中國人在別人贊美自己的時候通常表現得比較謙虛,而在許多情況下,西方國家的人則會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贊美。在這一點上,我們是需要向西方國家看齊的。接受別人的贊美和鼓勵是讓自己變得自信的快捷方式,不妨大方地接受別人的贊美,過分的謙虛會讓你看輕自己。
芳芳是一家化工企業的技術人員,她剛剛在本公司舉行的業務競賽中拿了幾項大獎。同事們紛紛向她表示祝賀,后來部門組織為慶祝她拿獎聚餐的時候,公司領導當著眾人的面夸她非常棒時,芳芳謙虛地回答:“其實也沒什么,不過是公司頒發的幾個獎而已。”領導聽了這句話,舉起來的酒杯頓了一下,臉上頓時有了尷尬的神色。很明顯,領導誤會了,因為芳芳用了“沒什么”這個詞,這讓領導以為這些獎對芳芳而言是可有可無的。于芳芳而言呢,這句話馬上弱化了她取得的成就的意義。
初入社會的年輕人難免會有類似的舉動,故意對自己的成就輕描淡寫,以示自己的謙虛,對于贊美之詞不愿大方接受。要知道,在別人贊美你時,如果你用“只不過……”“我非常意外……”是會讓稱贊你的人感到沮喪的。此時,你不妨坦然地接受,然后說:“謝謝您,對此我也感到非常高興。”這才是回應贊美的好方法,也是禮貌之道。
有句俗話叫“來而不往非禮也”,在贊美面前不要只是欣然接受,更要記得回贈對方。接受贊美的時候,一定要記得對人說聲“謝謝”,并及時進行“回饋”。樂于接納贊美和回饋贊美會讓自己和別人都得到愉悅,畢竟你需要贊美和尊重,別人同樣需要。在你獲得成就感的時候,你的身心是愉快的。這時,慷慨、及時地送上回饋不失為一種有教養的行為。
看看以下兩組對話,哪種讓你感覺舒服呢?
第一組:A小姐對B小姐說:“你的新發型看上去很棒,很適合你。”
B小姐回答:“謝謝你,短頭發比較容易打理。我覺得你的發型看上去也非常好,燙發很適合你,顯得非常有女人味。”
第二組:A小姐對B小姐說:“我覺得你在鋼琴獨奏會上的表演真是太棒了。”
B小姐說:“什么呀,真是太糟糕了。我緊張得把第5小節都忘了,只好在彈完第4小節后結束。我想我不該上臺表演。”
A小姐有些尷尬地說:“我沒聽出什么不對勁兒的地方,聽上去很好,我要能彈得那么好就好了。”
B小姐說:“真不知道當初我為什么會想去學鋼琴。”
A小姐無語了。
第一組對話顯然比第二組成功得多,相信第一組對話的兩個人那天都會有個好心情。而第二組對話者則沒有那么幸運了,以無語的場面草草收場會有什么好心情呢?我們也應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一方面我們應學會恰到好處地贊美別人,根據所贊美對象的客觀事實或具體表現,在恰當的時間、地點和場合贊美別人;另一方面要學著接受別人的贊美,并發現對方值得贊美的地方。當然,成功地贊美還有另外一個因素——及時。
在一個小鎮上,一位誠實的送貨員常常給一家百貨店送貨,不管刮風下雨,只要撥一通電話,他就馬上送到。直到有一天送貨人換了一個人,老板感覺非常奇怪,問道:“以前送貨的那個人怎么不來了呢?”這個人告訴老板:“他是我的哥哥,一個星期前他因車禍去世了。”這時那位老板不禁感嘆道:“他是個好人,我非常感激他。可是這個謝字一直放在我心中沒說出口。”這個人看了看老板,說:“我哥哥要是早知道有人這么贊美他該多好。”從這件事以后,這位老板總是不忘對一些人及時表達贊美之情。
不要吝嗇開口贊美別人,發現別人的優點應及時贊美,尤其是在別人贊美過你之后,即使是基于禮貌,回饋也是應該的。而且,贊美別人會摒除你和他人之間很多心理上的障礙,給他人帶來很多安慰和鼓勵,讓你能和別人的關系親近。
伸手不打笑臉人
人們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都不能免俗,在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遇到矛盾是很自然的,這時你難免會遇到三種情況:自欺、欺人和被人欺。
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欺或欺人是不可取的,應盡可能少為或不為。最要緊的是做個聰明人,學會最大限度化解被人欺的情況,而笑臉則是屢試不爽的一招。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這的確是一句至理名言,即便我們沒有很多能鎮住對方的資本,但一臉親切的笑容能讓對方怎么也舉不起鞭子。
張小姐是個好脾氣的人,不過她有一個缺點,就是做什么都很慢,時間觀念也不是很強。朋友和同事若是和她一起吃飯,常常是等到頭頂快冒煙了她才到,而且她總是最后吃完的一個。朋友們每次見到她都想大罵一頓。可她出現的時候卻從來都不辯解什么,而是做個鬼臉說:“不好意思,你們別生氣。你看我笑得多甜美呀,人家都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嘛’。”
果真,朋友和同事都拿這招沒辦法。還有一次,因為張小姐一時疏忽惹老板生氣了,老板大罵張小姐,而且罵得很兇。同事看在眼中,很怕場面不可收拾。結果張小姐卻一直微笑著不斷道歉,重復了很多次以后,老板也罵不下去了。也許這是張小姐的修養和本事。一年之后,比她功勞大的同事都沒有升遷,結果她升遷了。
在別人發火時,不妨笑著應對。如果是你的錯誤,應該立刻主動道歉,這就等于你已經舉起了白旗,此時對方一定不忍心對準你開槍了。即使是兩軍交戰,還有優待俘虜的政策,何況兩個人是很難到真正敵對地步的。總之,要先以一張笑臉把別人的怒火壓下去,把一場可能發生的風暴消滅后再想其他。假如自己感覺并沒有錯誤,等對方怒氣過后再想辦法為自己申冤也不遲。因為在別人發火時,無論你怎么解釋,對方都會認為你的“解釋”是在推卸責任,這會讓對方的怒火漲得更快。
徐先生所租的房子快到期了,周邊的房租價格已經漲了許多,徐先生不想再搬家,又不想讓房東提高房價。他認為總是搬家太麻煩,只希望房東能夠按照原來的價位將房子繼續租給他。但是,徐先生估計成功的希望不太大,因為身邊的很多房客都失敗了,而且自己的房東是難以應付的。不過徐先生決定按他的方法試一試。
第二天房東登門拜訪,徐先生在門口很客氣地迎接了他,沒有一開口就提及租金的事,而是說他如何喜歡這個房子。他稱贊房東真有眼光,買房子的位置好,短短幾年房價漲了不少,隨后又恭喜房東發財了。他還恭維房東管理房屋得法,不像有些房東看房客看得很緊。徐先生本著“誠于嘉許,寬于稱道” 的原則對房東進行了一番適時的贊美后,才提出自己因為實在喜歡這所房屋,希望房東能按原來的價位繼續租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