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是交際中重要的原則之一。如果一個人在和別人頻繁接觸后,還是得不到欣賞,讓人覺得乏味無聊,那么很容易就會產生人際危機。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應該讓別人對你產生興趣,這樣能使你的人際交往活動順利開展。
人際交往中的相悅規律
人際交往中的相悅規律是指人和人如果在情感上很融洽,那么他們之間就可以相互吸引,說簡單一些就是因為喜歡對方,所以被對方喜歡。比如你喜歡和某個人交往,那個人喜歡與你交往的幾率就很大,這是一種情感上的共鳴。這種相悅的規律在人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你能在交往中讓他人感到愉悅,對方就會情不自禁地接近你,這時,他便對你產生了興趣,你們就有可能交往得更愉快。這個規律早在春秋時期就被發現了。
春秋時期,齊國的宰相管仲臥病在床,因為齊桓公非常器重他,所以親自來探望他。管仲看到齊桓公,就把自己的憂慮告訴了他。他請求齊桓公不要重用常之巫、豎刁、易牙等人。管仲看出這些人都是勢利小人,他們為了取悅齊桓公甚至不惜傷害自己和親人,這些行為讓齊桓公不僅不計較他們的人品,反而更加寵信他們。管仲擔心以后他不在朝中,這些人會害齊桓公。當他把這些話告訴齊桓公時,齊桓公雖然不愿意這樣做,但還是把他們都趕出了宮。只是,在管仲死了幾年后,他又重新把這幾個人召回了宮中,因為他發現,沒有這幾個人在,他吃飯、睡覺都不習慣,總覺得少了點什么。當齊桓公最終被這幾個勢利小人迫害的時候,才后悔自己沒聽管仲的話。
其實,并不是齊桓公沒有聽管仲的話,他確實聽從管仲的勸告把這幾個人放逐了,只不過由于身邊少了幾個讓自己感到愉快的人,他的飲食起居都受到了影響,雖然明明記得管仲的忠告,但他仍然執意把這幾個人召回來,這便是典型的人際相悅規律。雖然這幾個勢利小人的行為不可取,但不可否認刻意取悅他人,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討人喜歡的方法,這種做法通常會引起別人的強烈共鳴。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其他人的認可,所以如果你對他的態度友好,他就會對你的態度友好,這是一種彼此強化的吸引關系。一般來看,一個喜歡你的人,你同樣也會喜歡他,而討厭你的人,你肯定也會討厭他。當僅僅知道有人喜歡你的時候,你就可能對這個人產生好感,從而促使你愿意與他交往,其他人同樣有這種感覺,在社交場合中,你要善于利用人們的這種感覺。
交際對一個人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你在交際中能否受到別人的歡迎,關鍵在于能不能讓別人感受到你的善意進而喜歡你。
1.人們在交際中都喜歡被稱贊
每個人都有被稱贊的需求,真誠的贊美不但能使人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還會讓被贊揚者產生一種動力。當人們得到贊美時,往往會感激贊美他的人,當然,吹捧和奉承是會令人反感的。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利用贊美,要盡可能地贊美他人的優點,多談愉快的事情。與別人談話要使雙方都感到愉悅,這樣的談話才有可能很好地繼續下去。
2.人們在交際中都喜歡被激勵
每個人都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并且得到其他人的認同,如果你能經常激勵別人,就會獲得他人的喜歡。
3.許多人喜歡讓人請教問題
人們往往對自己具備某種技能有一種引以為豪的心理,與這種人相處的技巧就是用求教的方法滿足他的愿望。一旦對方覺得比你技高一籌,就會樂于和你交往。
4.問候也會滿足他人的自尊心
在社交過程中,得到別人的尊重顯得尤為重要,所以不管年齡大小,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因此,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自然是受人歡迎的,而主動問候則是一種最簡單的表達敬意的行為,從親切問候開始交往的人總是很容易獲得成功。
在生活中常常有些形單影只的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找準成功交際的切入點。找出成功交際的切入點至關重要,如果你的切入點找得好,交際就很可能會圓滿成功;反之,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那么交際的切入點該怎么尋找呢?
1.要獲得別人的喜歡,應該適當關心他和他的親人
誰都會關心自己最親近的人,而且當他們發現別人也關心自己關心的人時就很容易產生一種親近感。你在人際交往時就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傾向,從對方最親近的人入手,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日本的河野一郎曾經是個風云人物,他很善于利用人們這種心理。河野一郎在一次去紐約旅行的途中,遇到了自己多年不見的好朋友米倉近先生,彼此開始顯得有些生疏,在兩個人互道近況后,他們互換了電話號碼。當天,河野一郎回旅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個長途電話給米倉近的妻子:“我叫河野一郎,是米倉近的朋友,在紐約我們見面了,你不用擔心,他現在一切都很好。”米倉近的太太雖然不認識他,但想到丈夫有這么體貼人的朋友,感動得熱淚盈眶。等米倉近旅行完回到家后,太太告訴了他這件事,他專門登門拜訪了河野一郎,表示自己的感謝。
2.想取得他人的信任,先讓他人有同胞的意識
你應該在交際時使對方和自己建立起同胞意識,讓對方放松警惕,把你視為自己人,這樣就可以在無形中贏得他人的認同,從而使交際獲得成功。
3.在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吝嗇
熱情的幫助最能博取他人的好感。那些在交際中取得成功的人,大部分都是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可以說正是他們的好人緣幫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因為人們都很愿意和熱心的人交往,而且人們也樂于回報那些熱心的人。
自我暴露,激發別人的興趣
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但是隨著交往的深入,暴露的程度也會隨之加深,所以說人際交往的深度往往是從自我暴露發展起來的。不要覺得這種說法不可思議,當你在人際交往中把自己的一些小缺點暴露出來的時候,往往就會使你的人際關系變得更好,因為這等于坦然承認或公開表達自己的不足,往往會引起他人的興趣或好感。
自我暴露其實是一種人前不拔尖兒,不管對誰都是不卑不亢,親親切切,笑臉盈盈的態度,這種自我暴露的方法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其實你完全可以把自我暴露的方法應用于自己和他人的交往中,適當暴露自己是一種低調,它會成為你成功的得力助手。如果一個很有能力的人總是想在各種場合突出自己,就會給別人帶來非常大的壓力。聰明人是不會這么做的,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喜歡一個時刻提醒自己沒有能力的人。而一個經常適當暴露自己缺點的人則會減少對別人的壓力,從而保護了對方的自尊,縮短了和對方的心理距離,所以他們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愛。如果你想做一個懂得社交的人,就不要把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藏得太深,在適當的時候暴露一下,往往可以幫你獲得更廣的社交圈,贏得更多的朋友。
如果一個人總是鋒芒畢露,很容易讓人產生不易接近的感覺。一個完美的人是不真實的,讓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不完美的人卻很容易讓人感覺是真實可信的。當一個人適當地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別人面前時,別人反而會覺得他很誠實、可信。暴露自己同時也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手段,它是一種障眼法,可以在必要的時候保護自己免受“硬傷”。
一位記者想去拜訪一位政客,他的目的不是為了進行正面報道,而是為了獲得一些有關這個政客的丑聞資料,然后對他進行抨擊。
當他見到這位政客的時候,還沒來得及寒暄,政客就對記者說:“我們有很長時間,可以慢慢地聊。”政客不可能不知道記者的來意,所以記者對政客從容不迫的態度暗暗佩服。
時間不長,侍者就把咖啡端到了他們面前,政客馬上端起咖啡喝了一大口后嚷道:“天哪,好燙!”說完,手中的杯子也隨之滑落到地上。侍者無奈地過來收拾好一切后離開了。政客又拿起香煙倒著插入嘴中,并且準備從過濾嘴處點著。記者急忙對他說:“先生,不能抽,你的煙拿倒了。”政客聽了記者的話,看看手中的煙確實倒了,才慌忙地把香煙拿正,并向記者表示了謝意。
由于那個平日里趾高氣揚的政客接二連三地出了一些差錯,讓記者感到十分意外。在不知不覺中,記者原來那種挑戰的情緒沒有了,甚至覺得和政客之間產生了親近的感覺。當然他不會知道,這里面的每個細節都是政客特意安排的。
人們都有一種這樣的心理:當他們發現高高在上的權威人士也有弱點的時候,過去對他抱有的成見或恐懼感就會隨之消失,并且人們經常會受同情心的驅使對對方產生一種親切感。所以在平時的交際過程中,如果想讓別人對你放松警惕,只需要巧妙地在他人面前暴露一些無關痛癢的弱點,適當地表明自己并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即可。
不管是強者還是弱者,都有被別人尊重的需要,也都有超越別人獲得心理優越感的需求。這時在人際交往中擁有自我暴露的能力就十分重要了,這不僅會讓你擁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還能使你得到一個肯幫助你的人。
暴露自我可以是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故意以己之短比人之長。就像一個人如果在事業上處于有利地位,那么在其他小的方面,就算有條件和別人一較高下,也要盡量回避,不要為一點小名小利讓自己得不償失。
懂得交際的人會適當地讓出一部分利益給那些處于弱勢的人。不要總以為自己在某方面略高人一等就可以冷眼看人,就能忽略別人的存在和能力,要知道,愚人者愚己,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弄巧成拙。
示弱只是一種手段,通過示弱獲得成功才是最終的目的。生活中的示弱是守而不是攻,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也是謙遜為人、低調處世的制勝法寶。在社交中,懂得暴露缺點的人往往是掌握主動權的人。
自我暴露往往會把與他人的摩擦指數降到最低,如果你是強的一方,那么你的暴露可以讓弱的一方獲得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平衡。當有人嫉妒你時,你的自我暴露會讓他人覺得你不比他強,他們反而會親近你。所以在自己明顯占有優勢的時候,你應該學會淡化自己的光芒,學會尊重別人,這樣才能讓你在社交場合中更加如魚得水。
當然,這種暴露弱點的方法要掌握適度,拿捏好分寸,以免弄巧成拙,也應該注意場合。適時、適度暴露才會讓你與他人的交往更順利,否則很可能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迎合對方的興趣
迎合別人的興趣是成功交際的第一步,如果你想打動他人的心,你就必須讓他感覺你和他的興趣是相似的,這樣你們之間會產生一種共鳴,讓對方有英雄所見略同和惺惺相惜的感覺。
良好的溝通始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共鳴,善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夠留心對方的舉止和言談,從而發現一些對方所關注的事情,然后自己也關注這件事,這樣就有了共同話題,接下來的交往就順其自然了。你只有找到共鳴的因素后,才能打破與他人之間的種種壁壘,使對方愿意傾心而談,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著名相聲演員姜昆有一次到湖北十堰市演出,眾多新聞媒體的記者紛紛前來采訪,不料,低調的姜昆一一婉言謝絕,這使記者們十分失望。但是,有一個愛好相聲的記者卻再次叩響了姜昆的房門,說:“姜老師,我是一個相聲迷,我對您的演出有些意見……”姜昆一聽是為自己的節目提意見來的,便十分熱情地打開了房門,接待了他。這位記者正是用雙方對相聲的愛好及巧妙地提意見做文章,打開了姜昆的“話匣子”,順利完成了采訪任務。
此外,一個善于溝通的人還會根據相近的地域、相似的職業、相仿的年齡、雷同的處境等直接相似因素,以及對方與自己的親戚、朋友、同學、鄰居等有聯系的間接相似因素來溝通情感,找到共同話題的橋梁。
一位記者曾講述過自己采訪的一段經歷。他去某地農村采訪,住在一個老大娘家,進門打過招呼,便說:“聽口音大娘是山東人,好像是魯中南的吧?”大娘說:“是呀,老家是山東陽谷的。”他接著說:“我聽說父親在當兵時,他們連隊山東人可多啦,連長、排長、班長都是山東人,他對我說山東老鄉特別能吃苦,對國家的貢獻大著哩。”這番話引起了老大娘交談的興趣,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她講起了過去的事情,這個記者因此記錄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意外收獲頗多。
這位記者就是因為和這位山東的大娘找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才取得了采訪的好成績。
當你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一定要關注對方的興趣愛好,因為人們常常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有時候他們情愿相信自己認定的事實,也不愿意接受別人正確的指正。如果對方欣賞的東西得到認可,自然就比較好交往。這時你應該學會恭維對方,只要不和自己的原則相悖,就可以認同對方的觀點,這樣會讓對方對交往更感興趣。
不過你也要記住,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所以交際方法也要因人而異。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風采,同其交談時,可從使他引以為豪的過去談起;對于年輕人不妨從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談起,并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于經商的人,最好從他生財有道談起;對于有地位的官員,可從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談起;對于知識分子,可從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談起。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有誠意地去尋找情感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