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化尷尬為和諧,用幽默口才擺脫困境(2)

王朔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我看金庸》來猛烈批評金庸小說的“俗”,其中的一些句子尖刻而無情,如:“而這些年來,四大天王,成龍電影,瓊瑤電視劇和金庸小說,可說是四大俗。”文章一經刊出,就如同在文壇內外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但是對于這篇猛烈攻擊的文章,金庸卻沒有拍案而起,也沒有竭力爭辯,更沒有反唇相譏,他只是心平氣和地自嘲道:“王朔先生的批評,或許要求得太多了些,是我能力所做不到的,限于才力,那是無可奈何的了。”“對于‘四大俗’之稱,聞之深感慚愧。香港歌星四大天王、成龍先生、瓊瑤女士,我都認識,不意居然與之并列。未稱之為‘四大寇’或‘四大毒’,王朔先生已是筆下留情了。我與王朔先生從未見過面,將來如到北京待一段的時候,希望能通過朋友介紹和他相識。”

金庸老先生不僅沒有指責對方的言過其實,反承認自己才力有限,不責怪對方的言辭過于刻薄,反而稱贊對方是“筆下留情”,且希望與對方交朋友。金庸的寬廣胸襟可見一斑。不僅做到了以誠待人,以禮待人,更做到了以心暖人。后來,王朔聞聽此言后大受感動,坦言道:“比起金庸來,確讓我慚愧。”

一般來來,自嘲都有它的輕重,自嘲過輕,就如隔靴搔癢,顯得過于矯情;而自嘲過重,把自己貶得不值一錢,又近于自輕自賤了。金庸的自嘲是一種胸懷,但他的寬容并非無原則的忍讓,而是一種適度的自嘲。

比如對王朔,金庸說了這樣一番話:“王朔先生說他買了一部七冊本的《天龍八部》,只看了一冊就看不下去了。香港版、臺灣版和三聯書店版的《天龍八部》都只有五冊本一種,不知他買的七冊本是什么地方出版的。我很感謝許多讀者對我小說的喜愛與熱情,他們已經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說,上天已經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這么多幸福,偶然被人罵幾句,命中該有,不會不開心的。”

這其中,金庸暗示了王朔所讀的《天龍八部》其實為盜版書,既是盜版書,文字的錯訛、內容的散亂也在所難免,因而王朔以此來斷定作者文字水平不高也就有失公道;而另一方面,金庸又巧作對比,暗示與廣大讀者很多發自肺腑的對自己作品的盛贊相比,王朔的幾句尖酸之語實在是不值一提。這番鏗鏘有力的話既表明了金庸對自己作品的自信,也道出了他淡泊的人生情懷。

總之,運用自嘲為自己擺脫尷尬,既不要顯得過分自卑,又不要太過輕佻,自嘲智者的幽默,需要有寬廣的心胸和樂觀的心態。善于自嘲的人必定熱愛生活,因為他們不舍得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爭吵中,而是珍惜生活里的每一分每一秒,用笑聲來填補生活中在所難免的溝渠,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詮釋陽光的品性。所以,自嘲者會善待自己,更會善待他人,正像盲人提燈,照亮了別人的道路也保護了自己不被撞傷。所以,既然如此,為何我們不充分開發歡樂細胞,利用一點小智慧,用幽默的笑聲將我們短暫的一生填滿呢。

借語做橋,用幽默應對嘲諷

借語做橋是一種急中生智的智慧,這個橋梁一頭要與對方的話頭相通,一頭又必須引出自己的意思,并且要銜接的天衣無縫,才算是爐火純青。

一個丈夫批評妻子總是喜歡花錢買一些打折商品,他說:“你從來不懂得錢是什么,你總以為任何特價品都是打五折的東西。”

妻子反駁道:“所以我才嫁給你,你的聰明也是打過折扣的。”

這樣的幽默就是“借語做橋”,也就是從對方的話語中抓住一個詞語,然后用它造一句對方想不到的話來為自己擺脫困境,甚至達到還擊對方嘲諷的目的。

在這里,最值得考究的就是那用作過渡的橋梁了,從對方的話語中找到這個橋梁常常是一種急中生智的智慧,這個橋梁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它必須能夠兩頭相通,而且還要銜接的自然,一頭與對方的話頭相通,一頭又必須引出自己的意思,而且要銜接的天衣無縫,這樣的幽默才可謂是爐火純青。

文章開頭處,那個聰明的妻子只是把丈夫話語中的一個詞語“折扣”接了過來,然后放到自己的話中,便引申出了自己選擇的丈夫原來也是一個“打了折扣”的丈夫。這樣的回答讓丈夫哭笑不得,但也只能啞口無言了。

英國詩人、作家理查德·薩維奇在倫敦曾一度過著貧困潦倒的活。由于缺乏食物,他患了一場大病。幸虧醫生醫術高明,才使他轉危為安。但他也因此欠下了很多醫藥費。醫生一次次送來催討診費的帳單,薩維奇都無力償付。最后,醫生著急了,只好親自來到他家里,對他說:“你知道,你欠了我一條命。我希望你能夠有所報答。”

“是的,我明白。”薩維奇說,“我欠了您一條命,為了證明我對您的診治不是無所報答,我將把我的一生奉獻給您。”說罷,薩維奇遞給醫生兩卷書,書名是《理查德·薩維奇的一生》。

在這里,薩維奇巧妙的抓住了醫生口中的“生命”字眼,然后借語做橋,予以歪解,將“生命”變為“一生”,雖然這兩個詞在內涵上不一致,但是在概念上卻掛上了鉤。薩維奇的這句幽默的回答明顯比直接表示拒絕或懇求對方延期付款要有趣多了。

有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會比較直接,而不是向上面例子中的那樣隱晦而自制,例如在面對一些火藥味比較濃的嘲諷時,就對應辯者的對答水平要求更高了,應辯者不僅要反駁對方不懷好意的嘲諷,還要注意分寸不把矛盾擴大,這時的幽默就成為了斗智性的戲謔。

例如我們都讀到過的一個故事:一天,歌德在魏瑪公園漫步。不料,在一條小路上遇到了一個曾把他的所有作品都貶得一文不值的批評家,當時公園的這條狹窄的過道只能通過一個人,那個批評家和歌德面對面地站著。批評家顯得十分傲慢,他把頭一昂,冷冷的說:“對于一個傻子,我絕不讓路!”歌德卻微笑著,站到了一邊,說:“我卻恰恰相反。”

歌德的這種反駁幽默感更強,原因是他的答話和批評家的話掛的更緊,而意思卻完全相反,批評家說“我從不給傻子讓路”而歌德卻順著他的話說“自己正好相反”也就是“喜歡給傻子讓路”,恰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借批評家的嘴又反諷了批評家,所以,這樣的反差造成了強烈的幽默感。

與此類似的還有蕭伯納的一個例子。有一次,蕭伯納去參加一個大型宴會,一個腦滿腸肥的資本家看到瘦弱的蕭伯納,就笑著對他說:“啊,蕭伯納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現在正鬧饑荒!”蕭伯納立刻回敬道:“嗯,先生,一見到您,我就知道了世界上正在鬧饑荒的原因。”在這里,“饑荒”二字便被當做的制造幽默的橋梁。

還有一例——

英國詩人喬治·莫瑞雖然是一個木匠的兒子,但他本人也和他的詩歌一樣頗受當時英國上層社會的尊重。而且詩人也從不隱諱自己的貧窮出身,這在當時的英國社會是很少見的。

一天,一個紈绔子弟與詩人在一場高級沙龍上相遇,這個紈绔子弟非常嫉妒詩人的才華,欲中傷詩人,便高聲問道:“對不起,我想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一個木匠?”

詩人坦白回答:“是的。”

紈绔子弟便不懷好意的說道:“那你父親為什么沒有把你培養成木匠?”

詩人聽出了對方挑釁的意味,便微笑著問道:“對不起,那敢問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

紈绔子弟傲氣十足地回答:“當然!”

詩人回應道:“那你父親怎么沒有把你培養成一位紳士呢?”一句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而紈绔子弟也只好很沒面子的走掉了。

在這之中,詩人用相似的句法,只不過把主語顛倒了一下,便達到了幽默的效果,這種幽默其實應該屬于反諷一類,因為它語含反駁,但僅限于暗諷,而不是名刺,因而具有硬中有軟、軟中有硬、軟硬兼施的功效,既不會在公眾場合讓對方過分難堪,又保持了自己的風度,所以,這樣的方法在公眾場合中也是適用的,特別是當你在面對某人不友好的嘲諷時,如果不愿直接與其發生沖突,就完全可以適用這種戲謔法。

其實,借語做橋的功能很多,它不僅可以幫你擺脫困境,應對嘲諷的不友好之語,也可以用于平時的玩笑之中,例如,有個姑娘長的很漂亮,走在街上常常會有一些男生借故搭訕。某天在大街上,一個小伙突然盯著這個姑娘看,姑娘感到尷尬之余便問:“你老盯著我干嘛?”小伙說:“你太美了,我愛你。”遇到這樣的事這個姑娘會說:“我算不上美,我的妹妹在后面,她才是真的美呢。”于是這小伙轉身便往后走,卻看到了一個老太太,“你騙我。”小伙回頭來找這個姑娘,姑娘輕輕一笑,說道:“是你先騙我的。”

這個姑娘的幽默就在于先引對方說出一個“你騙我”來,然后,以此做橋,反攻過去,原封不動的奉還對方一個同樣的句子,卻表達了相反的意思,構成了高度的幽默感。

若想具有這種機智的幽默感就不妨先在日常生活中練練如何接“話頭”,主要是展開自己的想象,敢于往不可能的、不現實的、不著邊際的地方想,千萬別總是死心眼、傻乎乎的,其實越是敢于“調皮搗蛋”,敢于“胡說八道”,就越是逗人喜愛,幽默感也提高越快。所以,不妨試試吧。

苦中作樂,化尷尬為微笑

面對失敗與痛苦,如果可以將哀傷化為笑聲,將笑聲轉化為力量,就達到了一種可貴的人生境界,達到了這種境界,即便是在失敗之中也能幽自己一默。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妻子是個有名的悍婦,她經常辱罵丈夫。有一天,蘇格拉底正在樓下教授門徒,忽然聽到“轟轟”的跺樓板的聲音,那是他的妻子抱怨他教得太久而動了雷霆之怒。蘇格拉底未加理會,繼續教課,當然這就更加惹惱了妻子。于是,妻子一氣之下將一盆臟水從樓上朝蘇格拉底潑下,蘇格拉底立馬被淋成了落湯雞。學生們都滿含歉意地安慰老師,為他擦干身上的水。蘇格拉底卻抹了一把臉,胸有成竹地說:“我就知道,響雷過后必有大雨。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于是,一場沖突便化作了一場玩笑。

有人問蘇格拉底為什么要娶這樣一位妻子。蘇格拉底回答道:“擅長馬術的人,總要挑烈馬騎,騎慣了烈馬,其他的馬就不在話下了。”

身處困境,如果一味的陷于痛苦郁悶,其實往往于事無補,在這個時候,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學會苦中作樂,化尷尬為微笑。

在一個訪談節目中,當一位身患絕癥、鬢發斑白的老人拄著拐杖蹣跚地走上臺,艱難地在椅子上就座后,看到這樣一個虛弱的老人,主持人很為他的身體擔心,便問道:“您經常去看醫生嗎?”“當然,我必須經常去,因為病人必須常去看醫生,這樣醫生才能活下去。”一句話便把臺下的人們逗樂了。

主持人接著問:“你常吃藥嗎?”“不,我常把藥扔掉,因為我也要活下去。”老人妙語連珠,引得臺下笑聲不斷,大家都為老人的樂觀精神和機智語言喝彩。

從痛苦中剝離出來的幽默是樂觀心態的體現,佛說,人活在世上,吃苦是注定的。人的一生中總會面臨各種困境,例如貧窮、苦難、疾病等等,面對那些生活所賜予的累累傷疤,與其憂愁自棄,倒不如學會苦中作樂。人人都有笑的權利。只要放下心靈的負累,其實苦中作樂也是一種享受。

美國有一位傳奇教練,名叫佩邁爾,他帶領的籃球隊曾獲得了39次國內比賽冠軍。在蟬聯29次冠軍后,他的球隊遭到了空前的慘敗。比賽一結束,很多記者蜂擁而至,記者們問他對這次失敗作何感想,沒想到佩邁爾面帶微笑,幽默地說:“好極了,現在我們可以輕裝上陣,全力以赴地爭奪冠軍,背上再也沒有冠軍的包袱了。”

面對失敗,佩邁爾沒有灰心,而是將哀傷化為笑聲,將笑聲化為力量,這是一種可貴的人生境界,也只有達到了這種境界,才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在失敗之中也能幽自己一默。

可見,苦中作樂的幽默需要急智的頭腦,佩邁爾的回答不但幽默而且具有哲學性,正是這種哲學修養幫助他看清了事物的反面,他在冠軍的稱號中看到了沉重的包袱,而一次失敗則使他獲得了某種從零開始的心靈輕松感,所以,他能夠辯證的看待失敗,為實現下一次的成功做好準備。

一般來說,現實越是嚴峻,就越難以產生幽默,當然也難以發出笑聲,在這種情況下的幽默,人們更喜歡將之稱為“黑色幽默”,因為做出這樣的幽默,其實需要很大的氣魄。但即使是面臨死亡,也沒忘了幽死神一默,這樣的人物,古今中外,也大有人在。

英國冒險家亞歷山大·布萊克韋爾的命運就十分坎坷,他曾因辦印刷廠失敗而被判入獄,后來又被牽連進的一樁神秘的陰謀案,最后被判斬首。

臨刑時,當法官宣布對布萊克韋爾執行死刑時,布萊克韋爾走到了鍘刀前,把頭偏著擱在了砧板上,這時,劊子手說他把頭擺錯了位置,于是布萊克韋爾抱歉地欠了欠身體,對劊子手幽默的說道:“這是我第一次被砍頭,難免會出點差錯,請你原諒。”

這樣的幽默回答難免讓人有點毛骨悚然,與此相似的,清代文人金圣嘆的故事更讓人感慨唏噓。

金圣嘆因“哭廟案”牽連而被判死刑,“哭廟案”是清初諸生為了抗議貪贓枉法的縣令而進行的“抗糧哭廟(即孔廟)”活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新县| 延吉市| 济南市| 绥化市| 秭归县| 通州区| 大竹县| 灌南县| 文山县| 五家渠市| 体育| 新安县| 民权县| 玉林市| 沧源| 邻水| 揭西县| 凤冈县| 利津县| 衡阳县| 雅江县| 正定县| 东乡县| 彭州市| 遂平县| 龙里县| 寿阳县| 宝坻区| 彩票| 玉树县| 宜良县| 南平市| 会昌县| 凌云县| 上杭县| 江口县| 牙克石市| 保亭| 比如县| 合水县| 阳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