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是調解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可以巧妙地解除人們之間的誤解、隔閡以及各種小矛盾,消除人際關系齒輪上的一些隱患,使之正常地運轉起來。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最大的魅力并不止于談吐風趣,他還能在需要時發揮機智,使無聊變成有趣,把煩惱變為歡暢,讓痛苦消于無形,將尷尬轉為和諧。
幽默是調節人際關系的潤滑劑
幽默就好比是生活的調味品,將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幽默的力量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使人際交往變得更加順利。
在一次聚會中,有幾個人突然聊著聊著就吵起來,發展到大家都僵持不下,眼看著矛盾一觸即發,圍坐在餐桌前的人們也都謹慎地閉上嘴巴,不知道該如何規勸,
這時,一個平常喜歡開玩笑的青年突然提了一個十分意外的問題:“諸位,請問剛才上來的是一道什么菜?大概是雞!”
“是的。”一位客人回答道。
“一定是公雞!”這個青年人一本正經地說,大家都一臉驚訝,不知道這個青年為何出此言,只見這個青年突然話鋒一轉,笑著說道:“哦!我說呢,原來是雞在作祟,難怪大家要斗起來。”說完他舉起酒杯:“來吧,來點滅火劑吧,諸位!”就這樣,一場餐桌上的征戰頃刻間平息了。
可見,幽默就好比是調節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在人際交往中運用恰當的幽默語言,讓自己妙語連珠、談笑風生,就會很容易接通彼此感情的熱線。一旦發生誤會、摩擦、或矛盾,那些缺少幽默感的人往往容易把事情弄得越來越僵,而如果有一位幽默的人在旁邊的話,他就會機智而敏捷地“救場“,用幽默口才使大家的誤會消除。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與那些性格開朗、幽默風趣的人在一起時,總是讓人感覺氣氛活躍,關系融洽,而當有不茍言笑、一臉莊重的人在場時,現場的氣氛則往往顯得拘謹而沉悶。這就是為什么幽默的人有更多朋友同時也更受歡迎的原因。幽默如同一塊有魔力的磁石,可以將你周圍的人都吸引過來,可以說,幽默的人往往擁有更多朋友。而朋友多了,就會給工作和生活帶來更多樂趣和幫助。
幽默是調解人際關系的潤滑劑,一句幽默的話,它可以出現在政治談判中,也可以出現在柴米油鹽中,它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化敵為友,化解尷尬。
多年前,電影導演謝晉到美國訪問,一個美國記者問他:“為什么中美之間電影的交流比較少?”謝晉說:“我是一個導演,我只拍我的影片,這方面我不大了解,你們可以問問我的同行、現任總統里根先生……”謝晉的回答顯然是一種幽默,他的親和與坦白,讓聽者也立即活躍起來,講者和聽者的關系也隨之貼近了。
有幽默感的人都具備一定的親和力,這種親和力讓別人自然而然就愿意與你談話交往,因為你的幽默給他人帶來了快樂,而不是給他人造成壓力。
當百貨公司大拍賣時,前來搶購的人又推又擠,這時,每個人的脾氣都猶如槍彈上膛,一觸即發。一位女士沒好氣兒的地對結賬小姐說:“幸好我沒有打算在你們這兒買‘禮貌’,因為我知道在這兒根本找不到。聽到這句話,結賬小姐沉默了一會兒,笑著說道:“那么,您可不可以讓我先看看您的樣品?”這位女士愣了片刻,雙方相視而笑。一場眼看即將到來糾紛就這樣化于無形。
所以,如果在日常交往中發生一點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千萬不要小題大作,這時就不妨運用幽默法,找個適當的時機,開個善意的玩笑,因為這樣就等于是先對對方做出的一種友好的姿態,于是一場即將到來的矛盾就此化解了。
有位大法官,他隔壁的鄰居喜歡聽音樂,并常常把音響的音量放大到使人難以忍受的程度,致使這位法官無法很好的休息,于是,有一天,這位大法官便便拿著一把斧子,來到鄰居家門口。他說:“我來幫你修修你的音響。它的聲音簡直太吵鬧了。”看到法官拿著斧子,這位鄰居被嚇了一跳,他急忙表示抱歉。法官說:“該抱歉的應該是我,你可別到法庭去告我,瞧我把兇器都帶來了。”說完兩人像老朋友一樣開心的笑了。
其實,這位法官并不是真的想把鄰居的音響砸壞。他只是用這個幽默的方式恰當地表達對鄰居的不滿——請注意,他完全沒有惡意,而且也只是對音響而不對人——他的和善的口吻似乎是對鄰居說:“我們是朋友,我希望和你好好相處。”而且,他口中所謂的“修理”也只不過是把音響的聲音開低些罷了。對這樣一位只對事不對人,又一臉和氣的人,誰會想著和他吵架呢?
因此,我們說,幽默就是調解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它可以巧妙地解除人們之間的誤解、隔閡、芥蒂以及各種小矛盾,消除人際關系齒輪上的一些隱患,使之正常地運轉起來。適當的運用幽默口才,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人際關系也更加和諧。
幽默就好比是生活的調味品,可以將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幽默的力量可以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驅散人際之間的不協調之音。一個幽默風趣的人,他最大的魅力并不止于談吐風趣,他還能在需要時發揮機智,使無聊變成有趣,把煩惱變為歡暢,讓痛苦消于無形,將尷尬轉為和諧融洽。
用幽默的話語化解尷尬
機智的幽默能溝通心靈,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尷尬,填平心靈的鴻溝,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幽默是一種含蓄、溫和而又機智的態度,它可以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變得妙趣橫生。在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小尷尬,讓人無所措手足。當煩惱于這些尷尬之時,為何不靜下心來,用幽默來化解尷尬。
有一次,德國著名的霍夫曼將軍到慕尼黑去視察軍隊,慕尼黑的軍官俱樂部當晚舉行宴會,歡迎他的到來。在大家舉杯喝完酒后,一個中士服務員來給將軍斟酒。由于緊張和激動,中士居然一下子把酒灑到了將軍的禿頭上去了。當時,在場的軍官和士兵都十分緊張,不知道將軍將如何大發雷霆來懲罰那個可憐的中士。中士也嚇得臉都白了,臉上不自覺地流下了一道道汗水。這時,只見霍夫曼將軍拿出口袋里的手帕,擦了擦腦袋,笑著說:“小伙子,我這腦袋已經禿了二十年了,你這個方法我也用過的,謝謝你。可還是得告訴你,根本不管用!”就在大家一陣哄笑聲中,那個中士也終于恢復了平靜,他感激地向將軍敬了個禮,大廳里響起了一片熱烈的掌聲……
將軍的一句幽默的話,不僅給那個嚇得魂飛魄散的中士找了一個完美的“借口”,讓他走出了尷尬、害怕與自責,更融化了全場凍住的心,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快樂。
可見,幽默的話語其實是有力量的。幽默可以幫助我們化解尷尬,打破僵局,甚至還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羅斯福總統,他要求美國和英國能夠結成聯盟,共同來對抗德國法西斯的殘酷暴行,并請求美國能夠給予英國一定的物資援助。雖然英國首相丘吉爾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了白宮,但是,當時羅斯福總統并不想讓美國卷入戰爭,因此,這次談判還是陷入了僵局。
一天早上,丘吉爾正躺在浴缸里,抽著他那特大號的雪茄煙,考慮著如何才能達成談判,不巧,羅斯福總統走了進來。于是他看到了這一幕:英國首相丘吉爾正大腹便便地躺在浴缸里,白肚皮露在外面,他的手上還夾著一顆特大號的雪茄煙……兩位世界名人就在這樣的情形下碰面了,場景實在另人尷尬。
不料,英國首相丘吉爾仍掉了煙頭,朝羅斯福總統開玩笑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的首相在您面前可真是一點隱瞞都沒有啊,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真誠。”
說完,兩個人同時哈哈大笑。丘吉爾的一句話,幽默風趣,又一語雙關,不僅把雙方從尷尬的境地輕松解脫出來,還借機會再次含蓄地表達了丘吉爾渴望美國參與戰爭的誠意,意外地為這次談判打破了僵局,促進了談判的成功。于是,在羅斯福總統的支持下,英國獲得了美國的物資援助,隨后不久,美國也加入了同盟國,正式展開了反抗法西斯的戰爭。
林肯總統也是一個幽默風趣的人,有一次,林肯被邀請在某報紙編輯大會上做一次講話,但林肯覺得自己出席這次會議并講話似乎也不太合適,于是他就想拒絕這次邀請,但怎樣拒絕才不會讓對方感到尷尬呢?
于是林肯講了個小故事:“一次,我在樹林里遇到了一位騎馬的婦女,我便停下來給她讓路,可是她也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盯著我看了很久,然后,她說:‘我不得不遺憾地告訴您,您大概是我見過的最丑的人了。’我回答說:‘我想你大概是對的,每個見到我的人都這樣說,但是我又有什么辦法呢?’沒想到這位女士回答說:‘當然,你生來就這樣丑陋,這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但是你還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來嘛!’”
大戲劇家莎士比亞曾經說:“幽默和風趣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機智的幽默能溝通心靈,化解矛盾和尷尬,填平人們之間的鴻溝,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所以,當你和他人的關系緊張時,即便是在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也不妨試著運用幽默來把自己和對方從尷尬的窘境中解脫出來。
適時運用自嘲擺脫難堪
勇于自嘲者都有一種大智若愚的智慧,他必定擁有一個很好的平和心態來看待眼前的尷尬局面。
生活中難免有時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意外,這些意外可能是驚喜也可能是尷尬,譬如交談時偶然的冷場或突如其來的窘境,這些情況住往使人們不知所措,而這時一句幽默的話語就成了化解尷尬的一劑靈丹妙藥。
有一次,美國的著名鋼琴家波奇受邀在密西根州的一個城市體育館開演奏會,可是等到演出快要開始的時候,臺下還有一半的位子是空著的,劇場的觀眾稀稀落落,這讓主辦單位尷尬不已,連聲向鋼琴家道歉。
面對這個尷尬的場面,鋼琴家知道,如果不穩定自己的情緒,就會直接影響演奏水平,于是他從容大方的走上了舞臺,以充滿神秘的口吻對觀眾說:“哦,朋友們,我明白了,貴市的人們一定都很有錢。”這句話讓臺下的觀眾都一頭霧水,鋼琴家接著幽默的說道:“因為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 這句話,讓臺下的觀眾都開心地笑了起來,并報以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現場的氣氛非常熱烈,演出也獲得了成功。
聰明的鋼琴家面對讓自己尷尬的局面,很好的運用了自嘲的幽默方法,活躍了場上的氣氛,既為自己擺脫了難堪,也為大家帶來了愉悅。
自嘲是一種大智若愚的方式,敢于自嘲者必定擁有一個很好的平和心態來看待面前的尷尬局面,在經過冷靜的思考后,會想出幽默的救場方法。而我們很多人在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時,常常不知所措,自己先亂了陣腳,結果只能讓場面更加混亂。所以,在尷尬來臨時,一定要先保持冷靜的頭腦。
古代有個學士名叫石曼卿,氣宇軒昂,詩酒豪放。一次,石曼卿乘馬外出,馬夫一時失控,致使馬受驚疾走,石曼卿不幸墜馬落地,摔得不輕,馬夫看了嚇得臉都白了,但石曼卿卻不慌不忙的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慢悠悠地對馬夫說:“幸虧我是石學士,如果是瓦學士的話,豈不早被摔碎啦?”一句幽默,說得兩人都笑了起來,石曼卿的自嘲既原諒了馬夫的過失也為自己免去了難堪。
魏晉文人劉伶也是個善于自嘲的高手。劉伶身材瘦小,卻非常能喝酒,但他醉酒之后,并非如死豬一般酣睡,仍能妙語如珠,令人莞爾。一次喝醉酒之后,劉伶與一個彪形大漢發生了沖突,那人捋起袖子就準備用拳頭好好“修理”一下劉伶,劉伶不甘示弱,也把衣服撩了起來,不過他可不是來動武的,而是露出了自己一排排猙獰可數的肋骨,慢條斯理地對那個彪形大漢說:“你看看,我這雞肋骨上還有您放拳頭的地方嗎?”那人看后哈哈大笑著離開了。劉伶的自嘲,產生了四兩撥千斤之效,不但使自己免了一頓皮肉之苦,還留傳下來一段佳話。
此外,自嘲還需有開闊的胸襟墊底。因為幽默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寧可取笑自己,也絕不輕易取笑別人。自嘲是自知、自娛和自信的表現,如果說幽默是只有聰明人才能駕馭的語言藝術,那么自嘲就是幽默的更高層次。
沒有豁達、超脫的心態和胸懷,是無法做到調侃、自嘲的。自嘲誰也不會傷害,它最為安全,你可用它來消除緊張,活躍談話氣氛,也可以用它在尷尬中自找臺階,保住面子,更可以在公共場合獲得人情味,相對于自嘲者而言,那些喜歡在特別情形下含沙射影,無理取鬧、自以為是、斤斤計較而又尖酸刻薄的人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大書法家啟功在66歲時自撰墓志銘,銘文曰:“中學生,副教授。博不精,專不透。名雖揚,實不夠。高不成,低不就。癱趨左,派曾右。面微圓,皮欠厚。妻已亡,并無后。喪猶新,病照舊。六十六,非不壽。八寶山,漸相湊。計平生,謚曰陋。身與名,一齊臭。”這充滿自嘲、風趣幽默的墓志銘中蘊藏著令人贊嘆的超脫、樂觀的人生態度。
詩人北島曾經說:“沒有多少中國文人懂得自嘲。”自古文人相輕,即便是一些受人尊敬的大師級人物也難免會遇到有人批評自己作品的情況,遇到這樣的尷尬,有些文人就開始了很不理智的“對罵”“論戰”,其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身與名俱下”的境地,這時候,適度的自嘲不失為一種最聰明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