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制定自己的財務目標及計劃。分析了個人的財務狀況之后,接下來就該制定你的理財目標及計劃了。由于每個人的生活背景不盡相同,所以訂立的目標也要因人而異。一般來講,影響訂立個人理財目標的因素,大致有下列幾種:①財產狀況;②收入水平;③福利待遇;④投資成本。
第四,標準實施。制訂了明確目標之后,就要付諸于實施,去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你可能要儲蓄、投資、保險,總之每一個人都要向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第五,制定新方案。有了目標并采取了相應的步驟之后,理財是否成功,仍然需要及時進行可行性評估,以確定目標是否可以達到?所采取的步驟是否妥當?目標是否訂得太高或太低?然后重新再修訂一套更完善、更適合你理財環境的理財計劃。
個人理財計劃有以下幾個步驟:
分析所處環境→分析財務狀況→制定財務目標及計劃→標準實施→事后反饋→制定新方案
工薪家庭的理財計劃
王玉蘭是某城市的公司職員,月收入1500~2000元。老公月薪2000元。王玉蘭的家境生活條件一般,雖然父母都有一定的退休金,不用她負擔父母的生活費,但她平日還是很節儉。王玉蘭生性是個生活隨緣的人,沒有理財的意識,所以既沒有買保險,也未投資于股市。
為了保證現在的生活不受影響,又能夠輕松實現自己的理財目標,她開始考慮如何打理自己的財產。在對多家理財專業公司進行了綜合考察之后,她找到了一個資信較好的理財工作室,并向那里的專家講述了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理財想法。
專家在認真分析了王玉蘭的情況后,認為她手中既有閑錢可用來投資,又沒有家庭的負擔,可以以穩健型和積極進攻型的投資方式進行理財。王玉蘭結合專家的分析,制定出如下的理財計劃:
(1)自己和老公每個月節省下2000元,一年下來,就能積蓄2.4萬元。王玉蘭計劃六年之后再要孩子,這樣在生孩子之前她就可擁有
14.4萬元的積蓄。
(2)六年之后,王玉蘭決定選擇購買一套兩居室,總價值30萬元左右。這樣,首付只需交6萬元,因為是工薪階層,王玉蘭計劃裝修用1.4萬元。因為王玉蘭生活在一個中小型城市,房價漲幅不高,即使考慮到房價上揚,六年之后,王玉蘭也能夠有實力購買到自己的房子。
(3)六年之內,王玉蘭計劃將自己和老公未來的一半積蓄,用來購買基金,如果按照年利率10%的收益,六年之后,也是一筆相當不小的收益。
(4)增加保障。為了加強保障,參加保險是必不可少的。王玉蘭決定購買10萬元保額的疾病險和20萬元保額的人壽險,每年所交保費在0.8~1.2萬元之間。有了這樣的保障,王玉蘭可以承擔得起任何投資風險。
進行了以上的安排后,王玉蘭在6年后即可擁有價值30萬元的兩居室,并擁有30萬元身價保障,并且在55歲后,每年都有固定的養老金可以領取。同時有足夠的資金裝修住房,并且還會有一筆數目可觀的投資回報。
這樣,王玉蘭的日子就會過得更自在了。
六、個人理財常見誤區
理財并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明確了理財的重要性和一些重要原則之后,還必須注意避免步入以下誤區:
1.急功近利
年輕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急躁冒進、不夠沉穩,雖然青年白領屬于高素質階層,但是,年輕人的急躁特點仍然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擺脫,這一特點在理財方面的表現就是急功近利現象。
理財的核心是合理分配資產和收入,不僅要考慮到財富的積累,更要考慮到財富的保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理財的內涵比僅僅關注“錢生錢”的家庭投資范圍更寬泛。
理財包括生活理財和投資理財兩種類型。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資產、負債等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到風險承受能力的前提下,設計出自己的理財方案。
2.盲目跟風
在缺少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隨大流已成為許多人的選擇。很多情況下,這可能是對的,但是在家庭理財方面,這卻是個不小的誤區。從家庭理財的角度來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不同的階段,在每個階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風險承受能力與理財目標各不相同,理財的側重點也不同。因此,需要確定自己階段性的生活與投資目標,時刻審視自己的資產分配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變化,不斷調整資產配置、選擇相應的投資品種與投資比例。最為重要的是,投資人要正確評價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風險偏好,在這一基礎上決定自己的投資取向及理財方式。
3.追求短期收益,忽視長期風險
現在北京望京地區有許多業主已經開始感受到了投資房產的風險,而經歷了“房產泡沫”的日本和我國香港公民,已經開始意識到房產投資帶來的巨大風險。但是,很多追求短期收益,忽視長期風險的人仍然前仆后繼地往這條路上擠。在此,建議各位在進行理財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長期的風險,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狀況。
4.過于保守
過于保守是在理財投資過程中最為普遍的一個誤區。許多人都把存款當成惟一的理財工具。的確,在諸多投資理財方式之中,儲蓄風險最小、收益最穩定。但是,央行連續降息加上征收利息稅,已使目前的利率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外匯存款利率更是降至“冰點”。處于這種情況下,依靠存款實現家庭資產增值幾乎不可能。一旦遇到通貨膨脹,存在銀行的家庭資產還會在無形中“縮水”。存在銀行里的錢永遠只是存折上顯示的一個空洞的數字,它既沒有股票的投資功能又缺乏保險的保障功能。所以,普通百姓應轉變只求穩定不看收益的傳統理財觀念,尋求既穩妥、收益又高的多樣化的投資渠道,最大限度地增加家庭的理財收益。
5.追求廣而全的投資理財組合
分散投資、避免風險是許多人在整個理財過程中堅持的原則。于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買一點股票,買一點債券、外匯、黃金、保險,將家庭資產平均或不平均地分配在多種投資渠道中,認為“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有一處能賺錢。
廣而全的理財方式,確實有助于分散投資風險。然而,在實際運用中,這樣做的直接后果往往是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降低了預期收益。因為,對于大多數人而言,由于籃子太多,因而沒有足夠的精力關注每個市場的動向,結果極有可能因為照顧不周而在哪兒都賺不到錢,甚至有資產減值的危險。所以,對于掌握資產并不太多的普通百姓來說,只有保持優勢兵力的相對集中,才能使有限的資金實現最大的收益。當然,也不是說應該把所有的余錢都買了股票,或者把全部家當都用來作房產投資,而應該多聽聽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建議:要把雞蛋集中放在優質的籃子中,這樣才會使有限的資金產生的收益達到最大化。
6.不懂未雨綢繆,不按時交社保費
隨著就業方式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需要由自己辦理、交納社保費,但是,在種種原因的制約下,繳納社保費被現今的很多年輕人忽視了。
殊不知,這是很不妥當的,江小姐的遭遇應該使人們引以為戒:幾年前江小姐從南方辭職來到北京工作,當時把所有關系都放在原來所在地的人才中心,后來因為嫌麻煩而沒有及時將關系轉到北京,結果,原來放在人才中心的賬戶已無法找回,只好在新單位重開賬戶。這樣一算下來,包括以前賬戶上的資金及這幾年欠交的錢,損失竟達好幾萬元。這個例子提醒年輕一族,必須在工作之初就按時繳納社會養老保險,并且半途不能中斷。
7.不考慮通貨膨脹
大眾家庭投資常見的誤區是家庭資產呆滯,多數家庭皆出于安全考慮,將大部分積累進行儲蓄,殊不知儲蓄投資安全有余,卻增值不足,在利息趕不上通貨膨脹的增長速度時,家庭資產的價值在無形之中就被通貨膨脹蠶食掉了,名義上我們得到了正的數字變化,實際上,得到的卻是虧損。
8.過分自信
過分自信也是人們步入的一個較常見的誤區,尤其是當人們有過某些經驗或知道一些具體信息時——無論所知是多么有限,都習慣于自作主張。這就是一些小的投機商根據有限的信息或者某人透露出的一點某公司的產品情況就搶購股票,結果卻一敗涂地的內在原因。
小測試:測試你是否具有理財意識
每個人對于金錢的態度會直接表現在對金錢的處理和參與各種金融活動的熱心程度上。愛財的人,賺錢的機會也較多。
在這里,我們為你的“理財觀”準備了一個測試。只要你回答完以下的17道題,就會知道自己對待理財的態度。每道題的答案只有是“√”、否“×”和不知道“?”,答案因人而異,并沒有標準答案,下面請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選擇填入括號中。
()1.你是不是已經制定好了個人和家庭的理財目標?
()2.你平時在家里管錢嗎?
()3.你了解自己的財務情況嗎?
()4.你進行智力投資了嗎?
()5.你經常注意有關理財的那些信息嗎?
()6.你會為了100元錢去儲蓄嗎?
()7.你經常入不敷出嗎?
()8.你知道自己的投資風險有多大嗎?
()9.你會分散自己的投資嗎?
()10.你覺得你和家人的壽險保額夠嗎?
()11.你是不是自己報稅?
()12.你會不會節稅?
()13.你有沒有舒舒服服的退休計劃?
()14.對孩子將來的教育費用,你有沒有做出相應準備?
()15.你能區分消費與儲蓄嗎?
()16.你覺得自己的遺產安排妥當嗎?
()17.整體而言,你對自己的投資滿意嗎?
分析
在你給的答案中,如果答“×”和“?”的數目是9~18個,表示你對理財還是漠不關心,有必要學會正確理財知識;4~8個,表示你對理財有了一定程度的關心,但需要更進一步學習;0~3個,表示你很關心你的家庭財務狀況,如此很好,請繼續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