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不能只安于反映現在,而要搶在過去之前,從未來把現在贏到手。
——舒曼
不要為了尖銳的批評而生氣——真理總是不合口味的。
——高爾基
如果你被人批評,那是因為批評你能給他一種滿足感。這也說明你是有成就的,而且引人注意。
——卡耐基
批評你是給你進步的機會
職場上有很多人害怕聽到別人的批評,不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工作提出絲毫的意見,或者聽到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就感到不舒服。人們之所以有如此表現關鍵在于職場人的自我保護傾向。其實這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因為在職場上的確存在一些人以批評別人、搬弄是非為樂,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批評是具有建設性的,對于這樣的批評采取不聽、不接受的態度,無疑是一種損失。
韓麗目前是一家民營企業的部門領導,而她一路走來,最感謝的就是自己的老板。在剛剛進入這家公司的時候,她曾經幾次想離開,但最終都選擇了留下,并非老板有意挽留她,而是想起老板的批評,她心有不甘。
韓麗的老板白手起家,公司一步步發展到擁有幾十人的規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公司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韓麗說都是老板“苦口婆心”批評出來的。由于老板創業之初資金有限,因此非常強調員工的工作效率,對于在工作上出現問題的員工,他從來不假顏色。
很多員工也因為受不了老板的高壓政策而辭職了,本來韓麗也想走,但仔細想想,韓麗認為,老板所有的批評都屬“有的放矢”,而不是出于私人情緒。在接受了老板的批評后,韓麗發現自己的工作狀態和效率也的確有了提升。就這樣,韓麗看著公司中來來走走了很多人,卻始終留在公司里腳踏實地地工作,最終她得到了老板的賞識,自己的事業也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羞辱一個人不叫批評,真正的批評都是富有建設意義的,此時不論是頂撞還是充耳不聞,都會對自己的職場發展產生不利影響。有時候,不接受別人的批評,遠比犯錯誤的后果嚴重得多。
既然受批評是職場中在所難免的事情,那么只有正視別人的批評,才是最有價值的事情。很多人聽了別人的批評滿腹委屈或怒火中燒,其實這些都是沒必要的,認為別人批評是因為針對“我”的觀點未免太自大了。事實上,很多人批評你,也許只是出于自身的權責。例如上司批評下屬是因為職責所在,你影響了他的正常工作;同事批評你,很可能也只是因為你妨礙了他的正常工作。對于這樣的批評勇敢地接受,將有利于找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對于職場中的批評,首先應該保持理性的態度,而不是用過于感性的方式去揣測別人的用心。
同時,從別人的批評中尋找到有價值的東西,擇善而從之,也是博得上司和同事好感的一種方法。有心理學家說,在人們看到那些對于自己的錯誤表達出悔恨之心的人時,往往會產生惻隱之心,并選擇原諒對方,甚至主動提出幫助。由此可見,正確地面對批評,很有可能使人們獲得更多的職場機會。
關于批評,在管理學界還存在一個著名的“蘑菇管理定律”。所謂的蘑菇管理定律,主要講述的是企業管理者的一種心態,即喜歡將初來乍到者放到一個嚴苛的環境中,就像蘑菇一樣,人們會將其放置在陰暗的角落中種植,同時還會澆上大糞,使其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生自滅。在職場上,有不少新人抱怨說,領導對自己視而不見,同事也愛答不理,而且還經常要遭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責備和批評。其實,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企業管理者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為了讓新員工感受最嚴苛的職場環境,使其放平心態,戒除很多沒必要的幻想,從而更踏實地工作。
職場中的批評不同于人身攻擊,在對待來自職場同事和上司的批評時,欣然地接受遠比消極抵制或反抗要好得多。有時人們也會用職場人對待批評的態度來衡量他的成熟度和職場化程度,成功的職場人在面對批評時,往往心態更平和,而且他們普遍認為,職場中的批評是一種另類的禮物,越多地收藏這份禮物,就會越靠近成功。
批評有時會蘊涵在表揚中
劉菲在同學看來十分幸運,在大家還忙著找工作的時候,她已經被一家外企接收了。正式入職后,劉菲一直努力工作,因為她知道外企是一個重視成績的地方,只要有能力就有機會得到晉升。
到了年終,公司進行了員工考核,劉菲果然如愿將同期入職的其他人遠遠地拋在后面,領跑業績榜。也正因為如此,劉菲經常聽到上司的表揚,“你的個人能力真強”“你的表現很突出”等是劉菲最常聽到的評價。每當聽到上司說這些話,劉菲就會有一種前程似錦的感覺,工作表現也就更突出了,相比之下,那些同期進公司的人則表現平平。
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劉菲的優越感越來越強,有時候甚至一個人完成好幾個人的工作量。因為她想加快自己的晉升速度,爭取明年被升為小主管。
時間轉眼而逝,一年過去了,正好部門中的一個小主管調走了,劉菲認為自己苦苦等待的機會來了,放眼整個部門,還有一個比自己進步更快、能力更強、業績更好的員工嗎?
然而,人事任免令很快就下來了,劉菲落選了,反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能力平平的同事得到了晉升。
這讓劉菲很難接受,于是她找到部門主管理論,而主管的回答卻讓她大吃一驚:“你的確是一個能力很強的員工,但我們的部門是一個團隊,一個人的成功不代表整個團隊的成功,主管的作用是帶領團隊取得進步,而不是一枝獨秀、孤芳自賞。”主管看看神色黯然的劉菲,嘆了一口氣,然后又接著說:“其實,我很早以前就提醒過你了。也許你忘了我曾對你說過,你'個人表現突出',那就是在暗示你注意團隊配合,不要有個人英雄主義情結……”
聽到這里,劉菲苦笑了一下,心中暗想:忘?怎么會忘呢?只不過她根本沒聽出上司的言外之意,誤把批評當成了表揚……
很多剛入職場的人時常會有一個誤解:職場上的事非黑即白。其實,在職場中真正屬于非黑即白的事情很少,很多時候職場人習慣說些模棱兩可的話,所以有人說,在職場中最終贏得勝利的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但一定是情商最高的。事實也的確如此,很多高材生在職場上往往過得并不如意,這倒不是因為他們工作能力不足,而是因為他們弄不懂職場邏輯,聽不懂職場“暗語”。案例中的劉菲屬其中的典型,所以最終她未能如愿。
對于這種似表揚實為批評的職場暗語在職場上很多見,在同事之間也存在這種暗語。“你挺有意思的”“觀察能力強”“工作態度堅定”等職場常用語在網上都被當做了職場暗語,而其隱含意往往與字面意思相去甚遠。
其中“你挺有意思的”是說這個人是個職場菜鳥,什么都不懂;夸獎一個人觀察能力強則是說這個人善于在背后給人打小報告;至于“工作態度堅定”則有頑固不化的含義。其實這些都只是職場暗語中比較“小兒科”的一類,有很多高級職場暗語,只有親身體會到才能有所感悟。
至于這些明褒暗貶的職場暗語是如何形成的,可能與職場的特殊環境有關。要想破譯這些職場暗語,聽懂表揚背后的批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融入職場環境。職場與學校、家庭這些地方有明顯的區別,這里的人際關系相對其他地方更復雜,因此需要積累更多的社會經驗,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
職場暗語雖然是非常規的表達方式,但現在已經充斥職場了,任何人都不能忽視,但也并非所有人在所有場合都會使用職場暗語,破譯職場暗語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由語境中判斷。人們一般不會脫離環境背景而言,因此注意“察言觀色”有助于職場人判斷別人的話到底是表揚還是批評。
受到批評要懂得減壓
職場就像武俠劇中的江湖一樣,在這里生活著的人難免都要“挨上幾刀”,被批評就是其中的一種。對于“被批評”這種無法避免的職場問題,每個職場人都要懂點減壓的方法。
一般來說,轉變心態化被動為主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被批評后的心理壓力。每個職場人都應該有一雙“火眼金睛”,從一些細微的小事中發掘上司的深層情緒。當上司用質疑的眼神看著你并緊蹙眉頭的時候,最好不要等他來“宣”你,而是要主動找到他問明情況,坦承錯誤。因為這樣遠比上司當著整個辦公室的同事狂吼一通,給你造成的心理壓力要小得多。
另外,挨了批評也要懂得為批評者“找理由”。挨了上司的批評后,不妨想想其動因。難道他是在向你釋放私人情緒嗎?一般來說,職場中很少有這樣的上司,多數做上司的人批評下屬都是出于自己的職責或公司的利益。
郭林剛剛換了一家公司,但剛開始在新公司他做得并不愉快,因為他覺得上司總是在找他麻煩。
“你究竟是怎么回事,這么簡單的小事都無法做好?”郭林的上司又在批評他了,話語雖簡短但十分嚴厲,可是郭林卻欣然接受了上司的批評。
在原來的公司里,郭林做得還算不錯,也很少遭受這樣的批評,因此他一開始很難接受新公司的氛圍,曾幾度想過離開。
但是轉念一想,郭林覺得雖然自己總是被上司批評,但上司依舊會把很多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辦理,這說明上司還是認可和信任他的工作能力的。再仔細想想,郭林認為上司雖然語氣嚴厲,可批評他的話也是符合情理的,很多事情的確是自己考慮得不夠周詳。這樣一想,郭林感覺輕松多了,而工作中的錯誤也比以前少多了。
很多職場人大多認為批評者應該講求方式、方法,不能不顧及被批評者的尊嚴。其實對職場人來說,不過分強求批評的形式也是表現自己成熟和專業的一種方法。俗話說:“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行事風格,因此在批評和接受批評方面,就會表現出不同的喜好。對于那些自己不太能接受的批評方式,也不用過于苛求,或產生錯誤的聯想,多體諒批評自己的人,也是為自己減壓的一種好方法。
最成熟的職場人往往都具有一種獨特的能力,即把別人對自己的批評當成表揚與贊美。人們表達關注的形式無外乎兩種:一種是表揚,一種就是批評。而最可怕的就是既不批評也不表揚,因為這說明你已經被邊緣化、被別人忽略了。雖然批評會讓人產生負面情緒,但從某種意義上說,批評也帶有積極意義。所以聰明人會將別人的批評當做表揚來聽,這樣不僅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也能減輕批評造成的心理壓力。
如果實在無法做到將批評當成表揚,那么職場人最好把挨批評當成是工作的一部分。將批評帶有的情感色彩抹殺,而直接用理性的方式對待,無疑是最好的。
孫曉和宋雪是大學同學,畢業后她們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并且同樣在銷售部門工作。兩個人的工作能力都不錯,很快就成了部門精英,上司也很重視她們。
不過兩個人的性格和行事作風上卻有些不同。孫曉為人急躁、固執,而且自尊心極強,受不了別人的批評。在工作中,孫曉如果認定上司的批評是錯的,則當即就會出口頂撞,并拒絕執行上司派下來的任務。
而宋雪就內斂、謙和多了,每次領導批評她,她總是靜靜地在一旁聽著,即使對事情有不同意見,也不會當面指出,而是另外找時間和上司說清楚,但不管結果如何,宋雪都堅持按照領導所說的執行。
兩年過去了,她們的上司即將升遷,在向上級匯報新主管推薦名單時,宋雪是名單上的唯一人選。
其實每個人在受到批評時,都難免有不服氣的地方。正如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所說:“任何教訓、指責,都會使人感到傷了自尊而處于自我防衛狀態,并且往往會激起他極大的反感,促使他竭力為自己辯解。”但聰明的職場人總能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將批評去私人化,而以專業的態度,用對待工作的方式去理解和執行它。很多時候,職場人的壓力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實,但怎樣對待壓力,則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