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寬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
——貝爾奈
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惠特曼
對別人的意見要表示尊重。千萬別說:“你錯了”。
——卡耐基
只要你們純潔、誠實、總代表勤勉,多替別人著想,一生的成功就有把握。
——馬克·吐溫
對一個有優越才能的人來說,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正直的品質。
——理查德·斯蒂爾
平等是敲開心門的鑰匙
張明是一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后他成功地進入了一家公司。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在畢業前他就向已經參加工作的學長、學姐們“取經”了,在與他們的交流中,張明總結出了一條非常關鍵的經驗——在職場中人脈最重要。
因此,張明進入公司后,秉承各位學長、學姐的這一經驗,努力和同事們搞好關系。自從成為公司的正式職員開始,張明每天都堅持第一個到公司,為的就是幫同事打掃衛生。見到同事們來上班,他總是面帶笑容,噓寒問暖,甚至還經常給同事端茶遞水。到了中午,他還主動幫同事們訂餐。如此一番下來,張明認為自己肯定已經和各位同事成了“自己人”。
一天早晨,張明突然發現自己渾身乏力、頭暈惡心,用溫度計測量后,他發現自己發燒了。由于張明聯系不上部門主管,所以就打電話給自己的一位同事,希望他能幫自己和主管說明情況,請假一天。這位同事在電話中很爽快地答應了張明的請求。
然而,張明第二天剛一進公司,就被主管帶到辦公室中,被劈頭蓋臉地批評了一頓。主管的中心意思是說,張明無故曠工。張明聽了心中委屈,就找到了前一天答應幫他請假的那位同事。通過一番交談,張明才明白原來是這位同事忘了自己讓他幫忙請假的事情了。看著同事不以為意的樣子,張明心中十分憋悶,他實在弄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平時對他那么好,他卻不把自己當回事呢?
張明的遭遇在職場中是十分常見的,這也是很多人認為職場中人心險惡的一個原因。有時候,人們時常會困惑:“明明我對某某很好,為什么始終得不到同等的回報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很多人對別人太好,才始終讓自己處于不被認可的極端尷尬的位置上。因為維持一段健康的同事關系需要的不是單方面、不計回報的付出,而是平等。只有兩個人在人格上處于平等的狀態時,才能產生良性的交流、互動。在職場中,過分謙卑就會給自己造成一種心理暗示,使自己長期處于自卑的狀態中,而自卑的人已經喪失了獨立的人格,因此很難得到自己以及他人的尊重。
另外,在職場中,平等還有另一層含義,即不強求他人。不管一個人置身何地都有權利受到尊重,這也是平等的內涵。很多人不習慣群體行動,在團隊中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人即使與團隊格格不入,但也應該享受到平等的待遇、得到尊重。
然而,有些人錯誤地認識平等,認為平等就是等價交換,我付出一,你就不能付出零,正是因為有這種思想作祟,職場上的很多人產生了不平衡心理,認為自己的付出理應得到回報,如果這種主觀愿望無法實現,便產生“世態炎涼”的想法,其實這種觀點是存在誤區的。平等的核心就在于“尊重”二字,而尊重的主體是對方,而不是自己,一切從自我出發,自然體會不到平等的美妙,也不可能在需要時獲得自己想要的平等和尊重。
真正健康的職場關系,是離不開平等意識的。在團隊中,平等更是不可忽視的金科玉律。美國的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曾提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即“破窗理論”。破窗理論講述的是如下的一種情況:如果一棟大樓中有一個房間的窗戶被打碎,并且沒有被修好,那么不久后這棟大樓中將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碎。威爾遜與凱琳提出的這一理論意在說明這樣一個道理:環境可以對人產生強烈的暗示、誘導和慫恿的作用。如果在一個團隊中,有人不遵從平等的原則,肆意妄為,且沒有被制止,那么整個團隊也就喪失了公平,全體成員都將處于混亂與麻木不仁的狀態中。在職場中,平等地對待他人,既是對公司和團隊領導的要求,也是對所有成員的要求。平等地對待他人,可以拉近同事間的距離,同時對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有促進作用。
平等不應該只停留在嘴上,平等需要人們付出行動,看別人獲得成功而不眼紅,看別人獨樹一幟而不肆意譏諷,對事不對人,保證團隊內部程序上的公平才算得上是平等。
別看不起不如你的人
青黛是公司的新人,晴天是公司的老員工。青黛剛進入公司時,脂粉未施、稚氣未脫,有人欣賞她的清純,也有人反感她的稚嫩,而晴天是后一種。
晴天在公司里地位很高,是部門經理,而青黛只是一個小助理。青黛對待工作總是很認真,晴天交給她的工作,她總是在規定時間前就完成了,有時她還做很多本職以外的工作。然而晴天卻始終看不起青黛,因為在她們這個行業里,很少有非科班出身的人,而青黛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外行人。面對這樣的助理,晴天一點都不放心,所以舉凡重要的資料,從來不假青黛之手。
但青黛是一個既認真又執著的人,每當自己手頭的工作做完,她總是要找晴天再討點事情做。一次,青黛在工作之余做了一份企劃案交給了晴天,想讓晴天指點她。然而晴天接過青黛遞過來的資料,只是看了看,就說:“下次吧。”青黛難掩失望,但還是得體地離開了晴天的辦公室。從此之后,青黛每天都會交給晴天一份不同的企劃書。其實,這些企劃書晴天都看了,但她覺得青黛的企劃書做得根本不符合公司的標準,而且檔次明顯不高,一看就是外行人照貓畫虎的作品,所以每次晴天看過之后,都會隨手將其扔進垃圾箱中。
一天,青黛又做了一份企劃書交給晴天,晴天見青黛如此堅持,就直接對她說:“其實我一直想和你說,你還是放棄吧。因為你根本不懂企劃,你不適合做這份工作。”晴天看到了,當她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青黛的眼角閃過了淚光。“也許您是對的,但我相信我每一次都有進步。即使在您眼中它們只是垃圾,但在我心里它們是我成長的印記,所以每次您將它們扔進垃圾箱后,我都會把它們撿回來。”晴天愣住了,因為她從來沒有看到過下屬那么執著卻又帶著受傷的淚光的眼睛。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天生的奴隸,也沒有一個人天生具有指使、貶低他人的權利。人與人之間的平等,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分配上的平等,精神上的平等其實更珍貴。晴天看不起青黛,而且她從沒有平等地對待過青黛,雖然晴天沒有在經濟上剝奪青黛應有的權利,卻選擇在精神上藐視她。這無疑加重了她們之間的矛盾,從而也更刺激了青黛要求上進的心理。故事還沒有結束。
青黛在晴天那里碰了釘子后,很長一段時間不再交企劃案給晴天了。
晴天以為青黛已經放棄了,于是心中暗想:她也和別人沒有什么區別,受了一點傷就放棄了。不過這樣也好,這回她再也不會好高騖遠地給自己添麻煩了。然而不久后的一件事徹底改變了晴天對青黛偏頗的想法,也改變了她原有的職場生活。
5月份是公司業務的旺季,晴天這個部門的工作量也因此多了起來。老板甚至親自交代晴天,最近公司要有一筆大生意,企劃案必須做到完美無缺。本來,晴天是非常有信心拿下這筆生意的,因為這筆大生意來自她們的老客戶,雙方此前的合作非常愉快。但這次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即將簽約的時候,對方以不滿意她們的企劃案為理由要與她們停止合作,晴天非常沮喪。
青黛見狀,小心翼翼地問:“難道真的不能挽回了嗎?”晴天氣沖沖地反問道:“對方背信棄義,已經要和另一家公司簽約了,你說還能挽回嗎?”青黛見晴天如此生氣也沒有再說什么。
第二天,青黛史無前例地缺席了,晴天并沒有太在意,因為在她眼中,青黛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助理而已。中午休息時,昨天才在電話中狠批了晴天一頓的老板喜氣洋洋地走進了企劃部,然后大聲地對員工們說:“大家先靜一靜,我要向大家公布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我們公司之前被搶走的生意被追回來了。”晴天聽了感到很驚訝,昨天對方還表示沒有轉圜的余地,怎么今天就松口了?“而我們之所以能夠再次奪回這筆生意,都要感謝一個人。她就是咱們的青黛,她用自己出色的企劃案,使對方對我們重拾信心,決定再次與我們公司合作。”說完,辦公室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不久后,晴天從公司辭職了,因為她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再也不是公司中不可缺少的人物了,那個原來她最看不起的人已經成了她事業上最大的威脅,對此她只能選擇黯然讓賢。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遭遇過滑鐵盧,而讓他們最耿耿于懷的莫過于輸給自己眼中遠不如自己的人,正如有些人說的那樣,在職場里最讓人不能接受的就是輸在兩種人手里,一種是自己的朋友,另一種就是自己看不起的人。
前一種會讓人們心中揚起莫名的嫉妒,而后一種會讓人感到極度的恥辱與羞愧。
晴天辭職后,想了很久,后來她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問題:以前的她太過驕傲了,從來沒有用平等的態度面對過自己的同事和下屬,這種心態上的不平等蒙蔽了她的心智,使她從未感受到別人的進步,也漸漸地失去了競爭的意識。
2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與合作的時代,沒有人可以阻止新生事物的誕生、阻止別人的進步,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事情僅有一件,即努力讓自己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代表最進步的力量。而平等地對待他人,是令人保持頭腦清醒、尋找自己和他人差距最好的辦法,永遠別看不起那些此時不如你的人,也許在不久之后,他就會成為你的“職場殺手”。
友善地面對比自己成功的人
在職場上,人們時常會聽到一個詞,即“冷暴力”。顧名思義,冷暴力屬于暴力的范疇,不過與一般的暴力相比,冷暴力并不會造成直接的身體傷害,主要以給人精神造成傷害為主,其表現形式多為藐視、冷淡、故意遠離等,其目的是在精神上為某人制造心理壓力,以起到制裁某個人的作用。從實質上看,冷暴力就是精神虐待。
每個職場人可能都曾遭遇過冷暴力。例如“上司給下屬小鞋穿”“同事之間冷如冰”都可以劃歸在冷暴力中。很多人對此抱怨頗多,但卻很少有人從自身的角度尋找問題的所在。
看不起不如自己的人,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了,與此同時,職場上還存在一種“看不得別人好”的情感傾向,即無法友善地接受別人的成功,尤其是當自己處在失敗者地位的時候。然而,這種“看某人不順眼”的心理很容易發展成冷暴力的施暴者。從某種意義上說,職場中的冷暴力是很奇妙的,因為幾乎所有遭遇過冷暴力的人本身也曾經對別人實施過冷暴力。也就是說,冷暴力之所以在職場中泛濫,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員工自己身上,冷暴力往往處在惡性循環之中。
若想讓自己從這種職場冷暴力中解脫出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平等友善的態度面對同事和上司。雖然上司在職位上要高于普通員工,但在人格上所有人都是一致的平等,因此在日常交往中還應該秉持著平等友善的原則。
在職場上還有不少人存在著“遠交近攻”的問題,即與其他部門的員工關系良好,卻始終不能與同部門的同事打好關系。這是因為離得越近,利益關系越密切。在對待這些與自己有直接利益關系的人時,人們常常顯得不夠寬容,尤其是不能友善地面對同部門中比自己更優秀、更成功的人。其實,這種傾向對職場人來說是很不健康的,遠交近攻的心理會加重職場冷暴力的惡性循環。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那些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進行友善的良性競爭。
沈童和蘇琳是同一年進入公司的,同時又在一個部門任職,在公司里她們之間一直存在著競爭。不久前,部門主管公開了自己要跳槽的消息,而他主張在沈童和蘇琳中挑選一位,繼任部門主管的職務。
一時間,部門里議論紛紛,既有支持沈童的也有支持蘇琳的。沈童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在人際關系處理方面,進公司幾年了,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對她的評價都很高。而蘇琳最大的優勢是工作能力超強,在該部門中,蘇琳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在主管眼中,蘇琳一直是他手下可以獨當一面的愛將。
這場部門主管的競爭一直持續了3個月。3個月后,部門主管宣布了公司高層決定的任免通知——沈童當選為新一任部門主管。此言一出,很多看好蘇琳的同事紛紛表示不滿,但蘇琳本人卻表示完全接受這樣的結果,并表示自己認為這樣的結果是合情合理的,蘇琳甚至還當眾贊揚了沈童的優點。蘇琳如此坦然、大度的舉動,博得了同事與公司領導的一致好評,尤其是沈童。
其實,沈童很清楚,自己的工作能力遠不如蘇琳,而自己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競爭,完全是因為自己的人脈關系,對此她始終覺得愧對蘇琳。而蘇琳當眾贊美她的行為,更是讓沈童感動。不久后,沈童當上了部門主管,而她任主管后始終不忘提攜蘇琳,在當年的績效考核中,她還為蘇琳爭取到了最高額度的加薪。
公司領導將蘇琳的一切都看在眼里,眾多領導一致認為她有大將之風,而且工作能力強,因此公司決定重用她——把她調到另外一個部門做了主管。
在職場中,蘇琳這樣的聰明人是不多的。很多人在面對類似的情況時,往往不會像蘇琳那樣坦然。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失敗、坦然地屈居在自己的競爭對手之下,對很多人來講,宛如在地獄般難以忍受,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坦然,將蘇琳的大度放大了無數倍,并最終使她得到了競爭對手和領導的賞識,獲得屬于自己的成功。
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也都有缺點,作為一個職場人,抓住別人的缺點是容易的,放大自己的優點則是困難的。但一個成熟的職場人就應該具有平等友善地對待那些比自己更成功的人的勇氣與能力。比自己成功的人,雖然有可能是橫亙在職場路上的威脅,但不可忽視的是,他們在多數情況下也代表讓人們修煉和凸顯個人能力的機會。
平等友善地對待那些比自己更成功的人并不容易,因為這需要人們擁有寬廣的胸懷和坦然的心,但這樣做卻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人們遠離職場冷暴力,同時還能起到修煉自己能力的作用,孰輕孰重,相信聰明的職場人自會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