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欣賞你周圍的人

時時用使人悅服的方法贊美人,是博得人們好感的好方法。記住,人們所喜歡別人加以贊美的事,便是他們自己覺得沒有把握的事。

——卡耐基

不要瞧不起任何人,因為誰也不會懦弱到連自己受了侮辱也不能報復的。

——伊索

贊揚是一種精明、隱秘和巧妙的奉承,它從不同的方面滿足給予贊揚和得到贊揚的人們。

——拉羅什夫科

甚至在最好的、最友愛的、最單純的關系中,阿諛或稱贊也是不可少的,正如同要使車輪子轉得滑溜,膏油是不可少的。

——列夫·托爾斯泰

欣賞別人是為了自己

欣賞和信任一樣,在職場中都是一種有回報的投資,但是,欣賞他人比起信任他人的風險要小得多。一般來說,人們更喜歡和與自己價值觀相似,有相同經歷及感悟的人相處,并且對于這些人,人們更習慣釋出善意,表達欣賞。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有被認可的心理需求,而欣賞、贊美與自己類似的人,就是間接地肯定自己。

但在職場中,更多的是與我們截然不同的人。英國劍橋大學產業培訓研究部的前主任貝爾賓博士提出了一個非常有名的“貝爾賓團隊角色”理論。貝爾賓認為一個完美的團隊至少需要8種具有不同品質和特色的人,即實干家、協調員、推進者、智多星、外交家、督導員、凝聚者以及完美主義者。

很顯然這8種人在個人性格和行為方式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其中,實干家務實,但略顯保守;協調員沉著冷靜,但缺乏創意;推進者富于探索,卻有急躁沖動的致命弱點;智多星,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睿智非凡,不過卻是團隊中最不守規矩的狂妄分子;外交家雖然活潑,但只有“3分鐘熱度”;督導員謹慎、判斷力強,卻依舊存在缺乏熱情的問題;至于凝聚者,善解人意、適應力強是其優勢,卻經常在團隊最需要執行力的時候優柔寡斷;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的精神為團隊第一,但吹毛求疵、過分關注細節的毛病會導致整個團隊的焦慮。

在職場中,雖然這8種人不一定全部存在,但“潛伏”在辦公室中的同儕們,往往可以歸屬在這8類人中。由于個性和行為方式上的不同,同事間難免會發生意見相左的情況,甚至有可能引發很多矛盾,此時此刻,如果選擇鄙視、暗中拆臺等負面方式解決,其結果不是不歡而散就是爆發辦公室戰爭。

面對如此境況,一位西班牙學者的話有很強的參考意義:“智者尊重每個人,因為他知道人各有所長,也明白成事不易。學會欣賞每個人會讓你受益無窮。”

在同事獲得上司的認可時,你是否心中產生過酸意?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尤其是在受到贊賞的對象是自己看不慣、看不起的人時。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境中,也要保持足夠的冷靜,體面地欣賞這一切。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因自己小家子氣的行為被別人看低,而欣賞有時候可以為自己增加很多職場籌碼。無論是上司還是同事,要想讓對方感覺你是一個重要的人,首先就要表示出自己對對方的欣賞,讓對方也感受到自己是一個足夠重要的人。正如西方現代人際關系教育奠基人卡耐基所說的:“使自己變成重要人物,是每個人的欲望。”

也有人說:“認可贊美和鼓勵,能使白癡變天才;否定批評和諷刺,可使天才成白癡。請永遠不要否定、不要批評、不要諷刺,請相信所有人都重要,請記住佛向心中求。”歐洲的一位教育心理學家用一項研究從理性的角度證明了這一點。

教育心理學家首先在一所大學里做了一次普查,普查的題目是讓大學生們選出自己最崇拜的名人。其中,巴爾扎克、畢加索、貝多芬為前3個選項,最后一個選項是“不知道或都不欣賞”。

這所大學一共有200位大學生參與了這次調查,結果有三成學生表示欣賞巴爾扎克,兩成學生敬仰貝多芬,而畢加索也得到了一成學生的支持,剩下的四成學生則選擇了“不知道或都不欣賞”這一項。

其實,調查本身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這次調查真正的重頭戲都在這位教育心理學家后來的舉動中——教育心理學家一直在對參與了這次調查的學生進行跟蹤分析。多年后,他匯總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

那些曾經選擇欣賞巴爾扎克的學生,多數已經成了各企業中的骨干成員;敬仰貝多芬的學生雖然很多都在生活和工作中遭受了挫折,但多數人還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并且其事業發展得有聲有色;至于選擇畢加索的學生,他們在事業上的成就比前兩者更為突出,不少人自立門戶,開創了屬于自己的公司做了老板。而那些選擇“不知道或都不欣賞”的學生大多處境堪憂,不是淪為了“上班奴”就是失業在家,很少有人在事業上取得亮眼的成績。

對于這樣的結果,這位教育心理學家在深刻的分析后認為并不難理解。

眾所周知,巴爾扎克是一位非常多產的作家,他每天工作到很晚,嚴格按照自己制定的時間表生活。而貝多芬在世界音樂史上是一位才華橫溢同時又有著非凡意志力的作曲家,他的經歷極為坎坷,貧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身體的折磨都沒有壓垮他,最終他還是站在了世界之巔。

享譽后世的畫家畢加索也是一個奇才,他在有生之年飽受非議,但時間還是證明了他和他的作品的價值。應該說,這3位都是不朽的藝術家,他們有的勤奮,有的堅定,也有的創意無限,而這些是他們成功的原因,同時也是那些學生們向往和努力的目標。

這些學生們心中有著欣賞的對象,就如同為自己創造了一種向上的動力。

正如那位教育心理學家的調查所揭示的那樣,欣賞別人可以起到匡正自己發展之路的作用。

但這往往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有所體現,實際上,欣賞別人,于己獲利,在很多時候只需較短時間就能看到成效。職場如戰場,明有激烈的競爭淘汰制度,暗有鉤心斗角的復雜人際關系,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合作遠比傾軋來得實惠,用“欣賞”迎合職場中人的心理需求,既高效又經濟,何樂而不為呢?

欣賞的另一面是成功

有一次,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到一家羊肉館吃飯。席間,羊肉館的老板走過來和林清玄搭訕,他對林清玄說:“您還認識我嗎?”林清玄仔細看了看老板,但實在想不起來,就回答說:“對不起,我不記得了。”

此時,老板突然遞給林清玄一張泛黃的報紙,而這份報紙是20年前的舊報紙,上面刊載著林清玄的一篇文章。這是林清玄在這家報社擔任記者時寫的一篇紀實報道,說的是一個犯案手段高超的小偷接連作案的事情。在這篇報道上,林清玄曾感慨過:“像心思如此細密,手法如此靈巧,風格如此獨特的小偷,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有成就的吧!”

老板對林清玄說:“我就是當年的那個小偷,正是你的這句話將我帶上了正途。現在我已經擁有好幾家羊肉館了,在這里我也算得上是頗負盛名的老板了,這一切都要謝謝你。”

在生活中,即使是惡貫滿盈的人也并非一無是處,只要人們愿意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就沒有什么是不可改變的。然而,人們在面對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同事時,卻時常忘記了這一點。

王琳是一個會計,最近她的工作很不順利,并因此辭了職。在聚會的時候,她對朋友說:“我原來的工作雖然待遇還不錯,但頂頭上司經常給我增加工作量,自己卻到老板那里邀功請賞,我的老板也是個笨蛋,竟然不知道究竟誰在為他做事,而我原來那幾個同事就更不用說了,表面和我很親密,實際上經常在背后給我拆臺,到上司那里打小報告。這份工作我實在做不下去了。”

這樣的場景,這樣的控訴你感到很熟悉嗎?其實,許多人在職場中都有類似的經歷,仿佛所有的人在這一刻都在和自己過不去,因此只好選擇黯然離去。但離開真的是最好的選擇嗎?相信很多人心中都有答案。有很多人一直在換工作,而換工作的理由最終都會歸咎為“這份工作不適合我”,但很多人頻繁跳槽的原因根本不在工作本身,而是因為一直沒有找到自己在職場中的合適位置,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怎么與人相處。

有相關統計資料表明,人際關系與人們的工作成功率和個人幸福度密切相關。在個人成功的諸多因素中,人際關系起到的作用最大。通常來說,一個人成功約有85%取決于人際關系,而個人能力即知識水平、技術水平以及經驗等只占到了15%。某地區曾對遭解雇的人員做過一個類似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人是因為在職場中無法處理好人際關系而慘遭淘汰的,因為工作沒有達到公司要求的水平被解雇者僅占到一成。

在職場上處理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就是學會欣賞別人,欣賞別人率先改變的是自己的態度,進而才能改變自己的職場命運。

職場人時常會不滿自己的頂頭上司,認為其無才無德,卻占據了高位,具體工作還不是屈居人下的“我”完成的嗎?如果沒有“我”這樣的下屬,他怎么可能活得這么逍遙?反觀做了很多實際工作的“我”,卻是上班比他早,下班比他晚,拿得比他少,做得比他多,因此不平之心油然而生。

也許,這樣的上司的確是存在的。但更多時候,是“我”的目光太狹隘了。能者為師,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真理,如果沒有獨到的地方,又怎么能長期占據高位呢?別總把別人當傻瓜,至少不要將“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都多”的人看成傻瓜。要知道,沒有一家現代企業會白白養一個連你都認為是笨蛋的人。總將目光投射在上司的“短板”上,自然也就只能看到丑惡、看到缺點,長此以往,你的職場也就成了暗無天日的黑箱,而你也就成了徹頭徹尾的黑箱老鼠——短視而心理陰暗。

缺乏欣賞眼光的人,往往心理都比較陰暗,在處理事情時也習慣用悲觀的態度面對。就同事之間的相處來說,很多人處在“職場上正上演暗戰”的心理暗示中,總覺得別人不會無緣無故對自己好,因此對同事時刻保持戒備,自然也就不會用欣賞的態度來理性地思考別人的長處了。對個人能力一般的人而言,這樣做的弊端自不用說。即使是才高八斗的天才,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很難有所發展。21世紀的職場氛圍是講求協作精神的,在這樣一個大刮“合作風”的場合中,顧影自憐、孤芳自賞無疑會成為悲壯的絕響,因為沒有一家企業會為了一個人而拋棄整個公司的人員架構。應該說,缺乏欣賞和心理陰暗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而它們的結合只會誕下一個“孩子”——失敗。

職場人對一類人的“交好運”常憤憤不平,即學歷不高、能力不突出的人。很多人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明明學歷比某人高、能力比某人強,他卻總比“我”升得快呢?其實,這當中的道理很簡單。正因為他學歷不高、能力不突出,所以他更愿意將自己放在一個較低的位置,欣賞別人的成功之處。

在21世紀,團隊已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場概念,學習型團隊更是時常被提及,要想成為一個學習型團隊中的優秀成員,“欣賞的眼光”是最基本的配備。

獲得欣賞的前提是付出

韓國的一家大公司,在某天深夜遭遇小偷偷竊,公司的清潔工人與小偷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斗,最終使公司免于損失。事發之后,清潔工得到了公司的贊賞和獎勵。有些員工對清潔工做出此種英勇行為的動機表示懷疑,就去問這名清潔工:“你為什么會在那么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清潔工卻回答說:“每次總經理從我身邊走過時,總會對我說一句話,而這句話就是:‘你把地掃得真干凈’。”

要想得到別人的欣賞,首先要有所付出。其實,不論是清潔工還是這家公司,都是因為先付出了自己的誠意,才博得了對方的“欣賞”。就清潔工來說,如果不是他勤勤懇懇地工作,就不會獲得總經理的賞識。同樣,如果他沒有與小偷搏斗保護公司利益,也不會獲得贊譽和獎勵。而這家公司也是如此,試想如果員工每一次的付出都無法得到應有的回報,是否還會有人愿意在公司出現危急的時刻挺身而出呢?

欣賞是雙向的,在職場中,尤其是在一個團隊中,懂得欣賞別人是最基本的法則。在職場中,你想讓別人怎樣對待你,就要如何去對待別人。雖然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但沒有付出則一定不會有回報,欣賞即是如此。

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玫琳凱·艾施就是一個非常重視欣賞別人同時從別人那里博得欣賞的人,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金錢和性更為人們所需——認可與贊美。”“認可”與“贊美”是兩種必須借由他人而獲得的情感滿足,從他人那里獲得某種東西,首先就是要戒除孤芳自賞的情結,誠心地欣賞別人,并展示自己。

陸璐是一個工作能力強而才華橫溢的女人,她目前在一家廣告公司擔任策劃工作。上司很欣賞陸璐,但她卻有一個致命弱點——孤芳自賞。由于平日里陸璐自視甚高,因此在公司中沒有什么朋友,但陸璐對此不以為意,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強一樣可以保持在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在業界的聲譽。

然而,好景不長,最近公司剛來了一位新同事——南希。南希的策劃能力絲毫不遜色于陸璐,而且她為人謙和,與上司、同事的關系都很好。漸漸地,陸璐覺得上司沒有以前那么器重她了,而且還經常將她和南希作對比。陸璐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她一直覺得自己才是最棒的,南希只不過是因為會拍馬屁才得到了上司的重用。

不久后,上司將陸璐和南希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并交給了她們一項重要的策劃任務,而這個任務需要兩人合力完成。兩人接受了這份工作后,南希經常與上司交換意見,還時常與公司同事交流意見。但陸璐還是像以前一樣,孤軍奮戰、閉門造車。到了向上司交差的時候,南希得到了贊賞,而陸璐被上司狠狠地批了一頓。

事后,陸璐覺得心里很不是滋味,就向上司遞交了辭呈。但上司并沒有批準,而是對她說:“你看過《紅樓夢》吧?”陸璐聽了上司的話,一時間還不明白上司“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但還是點了點頭。“《紅樓夢》中林黛玉是一個才高八斗的才女,但最終卻郁郁而終。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只因為她顧影自憐、孤芳自賞。”上司看了看陸璐若有所思的表情,繼續說:“21世紀的職場是一個講求合作的地方,在這里,孤芳自賞只是一種孤獨而脆弱的美麗,只有懂得欣賞別人,博采眾長、集各家之能,才稱得上是至高的職場智慧。”

很多職場人每天都在抱怨自己“壯志難酬”“老板不懂欣賞”,然而又有多少人曾經誠心誠意地欣賞過別人、展示了自己可以令別人欣賞的才能呢?在21世紀的職場中,欣賞別人和讓人欣賞是緊密相連的。欣賞是一種開放的胸懷,只有你先向別人放開懷抱,別人才有可能走進你的世界,也向你伸出雙臂。

通常來說,在職場中博得別人的欣賞是要講求一些技巧的。例如“時刻保持微笑”“對事不對人”“堅持在別人的身上找出優點”“多用‘我們’而不是‘我’做主語”都可以讓別人有受到尊重、被欣賞的感受,同時也為自己獲得別人的尊重增加籌碼。

當然,有時候,即使真心付出了欣賞也不一定就能得到同等的回報,此時人們應該明確一點: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既然你可以選擇欣賞對方,對方自然可以選擇無視你。博得所有人的喜歡只能是一種理想的狀態,在現實職場中,做到讓多數人滿意已經是一種成功了。對于那些不可避免的失敗,最好不要將所有的責任與過錯都納于己身,因為這很可能會成為一種無望的負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馆陶县| 寿阳县| 茶陵县| 兴城市| 白山市| 酉阳| 个旧市| 临沧市| 颍上县| 嵩明县| 鄂伦春自治旗| 申扎县| 长垣县| 海伦市| 玉山县| 德钦县| 界首市| 太和县| 隆子县| 韶关市| 建阳市| 扎囊县| 蚌埠市| 琼海市| 北宁市| 文成县| 壶关县| 辽中县| 葫芦岛市| 延吉市| 农安县| 凉山| 楚雄市| 剑阁县| 商城县| 三门县| 台湾省| 田东县| 德化县| 石狮市|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