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古河文明之旅——人類文明的曙光(2)

我們能在生產剩余產品所造成的新環境中找到文字的起源,并且意識到文字的影響是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文字能幫助人們記錄和積累各種真實的情況并且世代流傳,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同樣的,文字還讓人們能用書面的形式記載社會風俗、宗教傳統以及口頭上流傳的神話和傳說,使它們以法典、圣書和古典著作的姿態永久地存在,讓各種獨特的文化更加鮮明和鞏固。在人類各種文明的文化結合成一體的過程中,文字是一種重要的手段。

蘇美爾人在各種日益復雜的社會需要中,既發展了文字,還發展了數學和一些其他學科。在最早的數學文獻中,他們記述了對家畜的計算、對谷物的計量和對土地的測量,發展了最早的計時、計量、測量距離和面積的各種方法,這是他們最主要的貢獻。而且,他們早在公元前3000年時便仔細地觀察和記錄了天體的運動,這是出于實用主義的目的。他們認為,天體的運動由諸神的意志決定,人類只要弄清了天體運動,就能洞察神的旨意,采取相應的對策。因此,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家們耗費了許多世紀,積累了大量的天文資料,這些資料后來被天文學用來發展科學。

吝嗇鬼——赫梯王朝

大約在公元前19世紀中葉,赫梯形成為一個小國,后以哈圖斯(今波加科斯)為中心形成聯盟,最終統一。在古巴比倫的后期,逐漸強盛的赫梯經常向兩河流域侵擾。公元前16世紀初發生了一次最大的入侵行動,赫梯軍隊擊潰了古巴比倫王國,攻陷巴比倫城,滿載而歸。公元前16世紀后半葉,赫梯國王鐵列平開始了改革,他制定了“長子優先,無長子歸次子,無子歸女婿”的王位繼承法。這次改革鞏固了赫梯的王權,國勢日盛。公元前15世紀末至公元前13世紀中葉,赫梯最強盛的時期到來。在這期間,赫梯人毀滅了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并在埃及埃赫那吞改革的時候,趁機奪取埃及的領地,與之爭霸。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法老們都和赫梯交過手。在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赫梯在卡迭什與埃及的軍隊會戰,雙方損失慘重。公元前1283年,兩國簽訂和約。在這次爭霸中,赫梯元氣大傷,之后又發生了內亂,偉大帝國逐漸走向衰亡。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腓力斯丁人席卷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肢解了赫梯。公元前8世紀,亞述摧毀了殘存的赫梯王國。

農業是赫梯古王國的主要生產項目。金屬冶煉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文獻記載,最早發明煉鐵技術的就是赫梯人,赫梯王將冶鐵技術視為不能外傳的專利,導致鐵的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可以說貴如黃金,所以稱赫梯人是吝嗇鬼一點不為過。當時,赫梯王朝的鐵兵器曾令埃及等國家聞風喪膽。赫梯古王國是以一個哈圖沙什為中心的城邦聯盟,貴族選舉產生國王,王位繼承也須經貴族會議承認。國王把掠奪的土地分給王子治理,被征服的土著居民有的被迫遷往他地,還有些則成為農業奴隸留在原地。一般來說,奴隸主將奴隸視為自己的財產。

天堂、地獄參半——亞述帝國

兩河流域的北部名為亞述,就是今天的伊拉克北部的摩蘇爾地區。那里河岸凸起、山多、礦產多,木材也多。居民大多數是講塞姆語的亞述人,還有一些是逐漸同亞述人融合了的胡里特人。古代的亞述文明史可以分為:早期亞述、中期亞述和亞述帝國(新亞述)三個階段。

早期的亞述是一個城市國家(約公元前30世紀末-公元前20世紀中期),是在亞述城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實行的政治與蘇美爾的城邦首領相似,權力有限,名為:貴族寡頭。除此之外,還有名年官和烏庫倫。名年官是指每年從長老會議的成員中選出一個人,用他的名字命名該年。而烏庫倫是指長老會議指派的一個管理司法和土地的小官員。

沙馬什阿達德(約公元前1815年-公元前1783年)在公元前19世紀末以暴力手段奪取了政權。奪取政權后,他繼續向外擴張,很快就吞并了瑪里,讓他的兒子在那里擔任統治者。緊接著,他把擴張的版圖推進到了地中海東岸,逼迫周圍的許多國家向他納貢。他稱得上是亞述歷史上第一位名副其實的、有別于伊沙庫的國王。沙馬什阿達德在位期間,曾為亞述城制定了物價,還將全國的領土劃分為地區或者省。他死后,亞述出現動蕩,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趁機沉重打擊亞述。到了公元前的15世紀,小亞細亞東南部和兩河西北部的米丹紀王國控制了亞述,讓其淪為藩屬達一百余年,早期亞述也就此結束了。

公元前15世紀初,赫梯沉重地打擊了米丹尼,受創后的米丹尼日漸衰落。亞述趁機獨立并得以復興,中期亞述時期(約公元前15世紀-公元前9世紀)就此開始。獨立復興后的亞述不斷對外發動擴張戰爭。到了公元前13世紀,中亞述一雪前恥,終于滅亡了米丹尼。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約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1077年)統治時期是中亞述最強盛的時期。他曾率軍攻陷劫掠了南面的巴比倫城,又血腥征伐了北部的小亞細亞與亞述之間的安那托利亞部落。有盛就有衰,到了公元前11世紀,亞述地區被大批游牧的阿拉米亞人入侵,弄得亞述領土四分五裂,中亞述就此走向衰落。

在中亞述時期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出現了一部成文法典——《中亞述法典》。當時王權加強、君主制統治形式確立,經濟得以發展。法典有關條文記載,土地可以買賣,這代表著土地私有制已經出現。而對于那些破壞田界或侵占他人土地的人將給予嚴重的經濟處罰和身體懲罰。這時,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出現了,就是債務奴隸制。它與漢謨拉比時代那些關于“負債人質在債權人家只服役三年”的規定不一樣,中亞述時期的負債人質在債權人家里服役期限是無期的。由此可見,中亞述時期的奴隸境況有多么悲慘。法典中還明文規定:如果奴隸從某個自由民的老婆手中得到任何一件東西,除了追回原物外,還要受割鼻耳之刑。

歷經滄桑,起起落落,亞述終于在公元前10世紀末具備了再度崛起的條件。因為當時西亞和北非的一些強國先后衰落。此外,到了公元前9世紀,亞述經濟的迅速發展,鐵器得以廣泛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亞述軍隊武器裝備的更新,也為亞述侵略擴張、建立帝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總算該我上場了——尼羅河文明

在很早以前,非洲北部就有居民居住。那里氣候溫和濕潤,雨水充足,是打魚狩獵、耕種采集的最佳場所,自然而然,這些也就成為居民們的主要生活來源。再往前追溯到大約一萬年以前,隨著最后一次冰河期的過去,北非逐漸變成了干旱地區,因為環境、氣候的變遷,居民們陸陸續續地遷移到了尼羅河的兩岸,他們在這里安居樂業,銅石并用文化由此產生,尼羅河文明也由此發端。

說到埃及的這個銅石并用文化時代,歷史上將它分為三個階段:巴達里文化、涅伽達文化一期和涅伽達文化二期。這三種文化前后承接,被稱為“前王朝文明”。埃及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制國家的基本情況也在“前王朝文明”里得到了表現。

我們先來說說銅石并用文化的第一個階段:巴達里文化。它開始于約公元前四千五百年,當時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從事農業耕種為主,兼營畜牧和漁獵,并且已有自己固定的居所。他們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亞麻等,而畜牧則以馴養綿羊為主。為了更好地耕種,居民們在使用石鋤、石刀和石鏟之外,到了這一文化晚期的時候,還使用了少量的銅制工具,埃及由此進入銅石并用時代。除了耕種和畜牧漁獵方面,手工業的發展也不容小覷。當時的埃及居民不僅能夠燒制出質地良好的薄壁陶,而且還能夠燒制出獨具特色的黑頂陶。至于其他方面,如織布、縫衣、編籃等,也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另外,這一時期的居民已經有了靈魂的觀念,他們在埋葬尸體的時候,會為死者供奉祭品和用具。但是他們仍舊過著原始公社制度的生活,因為他們墓葬的規模和殉葬的物品差別都不太明顯。但是當時的婦女在氏族中仍然居于重要地位,這一點可以從遺址中發現的女性小雕像推斷出來。

從公元前的3600年到公元前的3500年,是銅石并用文化的第二個階段:涅伽達文化一期(也稱為阿姆拉文化)。這一時期的文化除了在生產技術上比巴達里文化有新的發展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就,那就是城市的出現,而且在居住地還出現了城堡建筑,涅伽達附近的南城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遺址。在這一時期,貧富分化出現,社會地位也逐漸有了高低之分,這一點從他們的墓地上就可以看出來,墓地的規模已經有了區別。隨著商業的發展,原始公社制被私有制所取代,從城堡建筑較具規模和雉堞墻等情況看來,文明已經在此刻萌芽,這也代表著此時已經進入了軍事民主制時期。

公元前3500年,涅伽達文化一期阿姆拉文化被涅伽達文化二期格爾賽文化所取代,標志著埃及進入階級社會。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生產力也進步明顯。在生產技術上不僅發明了冶金術,還出現了刀、匕首和斧頭等冶煉鑄造的銅器工具和武器。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業生產,居民們在尼羅河的谷地挖渠筑壩,改進耕作技術。當時的人們非常重視水上交通和農業生產,這在他們保存至今的陶器上可以看出。在這些陶器上,最常見到的就是河上通行舟楫和水渠縱橫、阡陌連綿的圖畫。此外,人們還開始與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區進行商業往來,不再僅限于國內貿易往來。至于墓葬的規模和殉葬物品較之前兩個階段又有了明顯的差別,那就是在有些物品上出現了私人印記。如在希拉康玻里發現的“蝎王權標頭”圖刻,圖刻上蝎王頭戴象征王權的白冠,執扇的侍者立于身后,從事勞動的奴隸和以田鳧為代表的平民也在其中。從此畫中可以看出當時埃及的階級關系已經有貴族與平民、奴隸主與奴隸的階級差別。最后,文明的顯著標志——文字,也在這一時期出現。這一切都說明國家已經發展起來,氏族制度也已經走到了盡頭。

法老的轉世之夢——金字塔

埃及的金字塔舉世聞名,幾千年來依然矗立。美麗的尼羅河神秘而婉轉,兩岸居民安居樂業,在尼羅河下游的開羅附近的基澤和薩卡拉等地,大大小小79座金字塔與尼羅河風光交相輝映,也為這一景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古往今來,數不盡的游客慕名而來。站在神秘而龐大的金字塔前,人們不禁會問:這些金字塔究竟是什么時候建成的?在當時生產技術能力落后的情況下又是如何建成的呢?

眾所周知,金字塔乃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但其實在古埃及早期,金字塔并不是法老們的靈魂安息之所。法老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權力并不是很大,因此在修建他們的墳墓時用的材料跟貴族一樣,都是“馬斯塔巴”(阿拉伯語,意即“凳子”,呈長方形,用泥磚建成)。到了第三王朝的第二個法老喬塞爾在位時,埃及國力強盛,而當時法老的權力也已經變強、變大,喬塞爾認為“馬斯塔巴”完全不能體現出法老的尊貴地位,于是下令讓杰出的建筑師伊姆荷太普為其修建一個高大而不朽的王陵。伊姆荷太普接到命令后,決定從山上采下方形石塊用來代替泥磚,經過不斷地修改建造陵墓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高達61米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它的外面被精致的白色石灰巖包裹著,高大的祭祀殿堂也在周圍建了起來。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也算得上是最早的金字塔。金字塔之所以被稱為金字塔,是因為它本身是一種高大的三角形錐體建筑物,每個側面都是三角形,而底座呈四方形,看上去樣子很像漢字的“金”字,所以在中文中就把它稱之為“金字塔”。

隨著建筑技術的日益精湛,到了古埃及第四王朝時期(約公元前2650年-公元前2500年),在開羅附近的基澤出現了三座規模較大的金字塔,他們就是分別由胡夫、哈夫拉、孟考拉祖孫三代法老建造的。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所有現存金字塔中規模最大的,即使經過歲月的風霜雨雪,它的頂端被剝蝕了近10米,也仍舊高達136.59米。可不要小看了這個高度,這在當時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直到1888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成,它才“退居二線”。胡夫金字塔的正方形底座,總共占地為5.29萬平方米,足足比7個國際標準足球場還大一些。巨大的塔身大約由230萬塊巨大石塊砌成,而每一塊石頭平均約重2.5噸,其中最大的一塊巨石重約160噸,全部的巨石加起來,總重量達684.8噸。最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巨大的石塊之間居然沒用任何的黏著物,完全是靠石塊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但是塔身的表面接縫處卻非常嚴密精確,至今為止,人們也很難在石塊之間的縫隙中插入一把鋒利的刀刃。如此精心完美的設計,怎能不讓金字塔歷經千年而不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木乃县| 射阳县| 宽城| 盐亭县| 滨州市| 同心县| 达日县| 新化县| 贵德县| 渝中区| 荔浦县| 玉山县| 墨竹工卡县| 元谋县| 成武县| 忻城县| 林州市| 海伦市| 安阳市| 安溪县| 肥城市| 曲靖市| 麻阳| 山东| 赤壁市| 新竹市| 扎兰屯市| 诸暨市| 绥滨县| 浪卡子县| 崇义县| 乳源| 昌图县| 延庆县| 龙里县| 旬邑县| 玛沁县| 古丈县| 博罗县| 辽宁省|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