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古河文明之旅——人類文明的曙光(1)

本章從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入手,帶你到上古時期去領略一下早期人類的別樣風采。如今我們使用的文字和歷法,都能在這里找到藍本。

絕對沒忽悠——史前人類的驚人發明

一切從這里開始說起,與人類最早的祖先相比,史前人類進化了,標志就是他們已經開始制造工具。在那個時候,“制造”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但已經成了有目的的行為。他們不知道時間意味著什么,更不以任何方式記錄任何日子。盡管如此,慢慢有了思考能力的大腦還是讓他們以一種簡單的方法跟上了四季變化的步伐,四季交替的意識慢慢形成了。

此時的天氣已進入深秋,溫暖的白天變得越來越短,夜晚越發漫長寒冷。不久,山上暴發了雪崩,當人們還沉浸在美夢中時,一股摻雜冰塊、泥漿和石塊的白色雪龍,騰云駕霧,咆哮著沖向森林,奪取了很多人寶貴的生命,而這對他們來說又是何等的突然。天空中飛揚起了大雪。日子就這樣慢慢地過著,大雪仍然綿綿不斷。很多植物都死了,許多動物也都逃到了相對溫暖的南方,當然也包括人類。他們帶著全部家當,與動物們一起逃亡。

可以想象的是,他們攜帶的物品使他們行走的速度要比動物慢很多,也就是說,他們仍然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如果沒有想出對策,等待他們的將是滅頂之災。

后來的事實告訴我們,冰川紀的人們確實想出了對策,因為他們最終化險為夷了。

人類生存首先要解決的便是溫飽問題,隨著社會的發展,在與環境不斷地斗爭中,漸漸地,他們開始了各種各樣的發明,比如最早的捕獵陷阱,就是在地上挖一些大坑,在上面蓋一些樹枝和樹葉,人們已經學會了啟用智慧。只要有獵物掉進去,他們就一起用石塊砸死它們,肉可以吃,皮毛可以用來做大衣抵御寒冷。起初的住房是他們霸占了動物們的溫暖巢穴,開始了穴居的生活。

即使有了溫暖的皮毛大衣和遮風擋雨的山洞,但大部分人仍然無法抵擋冬天的寒冷。

大批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相繼被凍死,人類在困難面前沒有低頭,而是選擇了戰斗,火就是在這個時候被人們所用的。對他們來說,印象中的火一直是一個兇險分子,一直跟天災緊密相連,但在這冰天雪地里,火與他們成了朋友。當那個發明天才把干燥的枯樹枝拖進山洞后,并用一根著火的枝條將它們點燃時,一個陰森寒冷的山洞變成了明亮溫暖的房間。就這樣,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人類又一次依靠自己的智慧取得了勝利。

人們正圍著火堆取暖的時候,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只死雞掉進了火堆,人們起初并沒有感覺到什么,這種事情自從火被人們所用之后時有發生,因此沒人關注它。

直到那只“不同凡響”的雞被烤熟了散發出濃郁的香味后,人們才意識到熟食比生食更美味,而且吃起來容易,肚子還舒服。從此以后,人類開始了熟食時代。

等到幾千年的冰川紀結束的時候,只有那些聰明勤快的人們存活下來。他們為了活命,不得不時時與寒冷作斗爭,時時與突如其來的危險作斗爭。

于是,各種各樣的工具產生了。他們會磨鋒利的石斧和石錘與動物作戰,會儲存大量的食物過冬,還會制作泥碗和泥罐等。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令人恐懼的冰川紀反而促使了人類進步和發展,因為它無時無刻不迫使人類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農業鼻祖——蘇美爾文明

蘇美爾文明的發源地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相遇的產物。這塊被兩河沖積而成的平原叫美索不達米亞。最早生活在這里的蘇美爾人的語言與漢語相似,這點說明他們的原籍很有可能是東方某地。在這塊兩河沖積的平原上,雖然土壤肥沃而松軟,但是氣候干燥、降水較少。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開掘溝渠,依靠復雜的灌溉網,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湍急河水,創建了第一個文明。幾番風雨幾番新,漸漸地,兩河流域的居民越來越多,許多的小型村落也相繼建立起來。定期泛濫的兩條大河給居民們“送”來了沼澤地帶的豐盛水草、蘆葦以及黏土,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生產競相發展。生產力發展起來,城市也就跟著建立起來。就在這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里,燦爛的蘇美爾文化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古代的蘇美爾人擅長制陶,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制作出了許多精美的彩陶,那絢爛的色彩就是他們精湛技藝的最好證明。如此心靈手巧的人們,日常生活用具當然是親自動手制作的,那些酒杯、油缸、爐子以及燈盞等,無一不是出自他們之手。但是這還不算什么,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們死后用的棺材都是自己用陶土燒制的,就像一個有蓋的長方形大箱子一樣。雖然缺乏石料,但是聰明的蘇美爾人仍舊在黏土中摻上切碎的麥秸,然后制成土磚,用來修墻造房,甚至鋪路。因此兩河流域的城市建筑物大多數都是用黏土制成的土磚修建的。

大約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很多以城市為中心的奴隸制城邦在蘇美爾出現。它們雖為城邦,但規模很小,主要就是以城市結合周圍若干個小村落構成的,自然人口也就不具有國家的規模了。其中最大的城邦也只不過九十平方公里而已,人口僅有區區的六千人左右。

共同的宗教信仰讓蘇美爾人之間沒有優劣之分,這也讓他們具備了統一的因素。戰爭必然導致混亂,蘇美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爭中也不例外。烏爾一烏魯克為南方同盟的霸主,而北方同盟的霸主則為基什,他們分別聯合南北各城邦,形成對峙局面。爭霸開始,南方同盟逐漸占了上風,但是北方同盟也毫不示弱,征戰依舊無休無止地進行著,直到有一天,基什王薩爾貢崛起,南北各城邦才終于統一起來。

就這樣,在薩爾貢的帶領下,公元前2371年,西亞第一個奴隸制國家——阿卡德王國建立了。

可別小看他——阿卡德帝國

已經步入文明時代的蘇美爾人有著一個才剛開始進入氏族、部落時期的鄰居——阿卡德人。在蘇美爾人眼中,剛剛步入農耕與定居生活的他們是不折不扣的“鄉下人”。誰也沒有料到,這些鄉下人在時間的流逝中卻成了蘇美爾人的主人。

公元前三千年左右,閃米特人中的一支阿卡德人陸續在兩河流域北部定居,在蘇美爾人北邊的平原上居住,在和蘇美爾人貿易、搶劫的相處中持續了幾百年。定居在兩河流域北部的時候,這些“鄉下人”如海綿一般貪婪地吸收著蘇美爾人的各種知識,除了各種文化知識外,他們還學會了使用車輪并且開始自己組建戰車方隊,這為他們將來掠奪蘇美爾人的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名叫盧伽爾·扎吉西的溫馬王于公元前2371年第一次統一了蘇美爾世界,實現了疆土“從大海擴張到了大?!?,即從波斯灣口擴展到北敘利亞的地中海沿岸的夢想。但是,盧伽爾·扎吉西尚未享受戰斗的成果就被說著閃米特語的阿卡德人薩爾貢奪走了。

“薩爾貢”一詞在阿卡德語中是“真正的王”的意思。薩爾貢出身卑賤,據史書記載,“母卑,父不知所在”。他的母親是個低能人,但是薩爾貢卻智慧過人,曾做過基什王烏爾扎巴巴的侍衛,是個為人稱道的傳奇人物。大約公元前2371年,烏瑪人侵入基什王國,國王烏爾扎巴巴無力抵抗,薩爾貢在一次武裝起義后奪取了政權,為自己戴上了王冠,但仍用“基什”的國號。薩爾貢登基之后,貧民貴族們都不服,于是薩爾貢決定用武力捍衛王位。薩爾貢在城里實行嚴格的“武器管制”,西亞史上第一支常備軍從此建立,鞏固了薩爾貢的政權。

后來,薩爾貢抓住了蘇美爾地區各城邦混戰的天賜良機,帶領阿卡德人登上了歷史的舞臺,開創了兩河流域阿卡德大帝國的神話。

全國各地的暴亂在薩爾貢去世后不斷爆發,他的兒子里姆什繼位后,大規模的起義在蘇美爾等地又多次爆發,導致阿卡德王國逐漸走向衰落。后來,里姆什長兄瑪尼什吐蘇之子納拉姆辛在位的26年里,既平定了祖父橫征暴斂所導致的一系列暴動,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征戰:重創西方的埃布拉,重征南方波斯灣的馬干,與東北山區的盧盧卑人交戰。

遺憾的是,阿卡德人的輝煌如煙花般短暫。納拉姆辛死后沒多久,其子沙爾卡利沙利被宮廷政變推翻。約公元前2230年,庫提人毀滅了阿卡德王國?!短K美爾王表》曾有這樣的悲嘆:“誰是國王,誰不是國王。”

我又回來了——烏爾第三王朝

阿卡德帝國在當時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只是它的壽命很短暫。一股來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敗了薩爾貢一世的孫子,毀滅了阿卡德,結束了其在歷史上的使命。于是,由蘇美爾人建立的城市國家又一個個重新出現,并逐步享有一定程度的獨立,一直到烏爾城邦崛起,建立起一個純粹的蘇美爾人的帝國——烏爾第三王朝。

烏爾第三王朝建立初期,國王確立并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不管是軍事、政法還是司法大權,統統都直屬國王管轄。這還不算,國王還派人前往全國被劃分的各個地區擔任長官。這些地方長官們,雖然繼續沿襲著城邦首領的稱謂,但其實他們有名無實,因為他們并無城邦時代城邦首領應有的特權,直白地說,他們其實就是從屬于中央的地方官吏。還有,雖然貴族會議和人民大會都保留下來,但它們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了,此時此刻它們只是兩個服務于國王的機構。

其實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法制是最受國王們重視的。該王朝的締造者烏爾納姆(約公元前2113年-公元前2096年)制定了迄今所知世界歷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烏爾納姆法典》。幾千年過去了,這部法典到現在僅保存了二十多條殘篇,其中有5條是涉及女奴的,這些女奴時常會遭受到強暴、買賣和毆打。還有兩條是涉及寡婦的,寡婦的社會地位較之女奴要稍微好點,在法典的序言中曾提到:不允許任何有勢力的人支配寡婦。在正文中又提到:凡是遺棄妻子的男人都要賠償一定數目的白銀。除此之外,普通婦女法典中也提到:普通婦女的社會地位又比寡婦高了一點,但跟普通男子相比,還是卑下。法典中曾記載的“讓河神澄清妖術罪”和“妻子被控通奸罪”的規定仍然殘留,但是有關身體傷害的處罰規定卻比原始的處罰規定有了很大的進步。

說完了法制,再來說說經濟上最突出的特點,那就是:王室經濟空前繁榮。全國3/5的土地都被王室占有,在這些土地上,大規模的農莊、手工業作坊和牧場相繼建立和經營起來,在從事勞動的人中,自由民身份的依附民和奴隸占了絕大部分。由于王室的經濟管理十分嚴密,所以設有許多的監工。繁重的勞動終于讓奴隸們承受不住,死亡率極高,而在這其中又屬女奴的死亡率最高。每到農忙季節,王室的農莊就會雇傭很多無地或少地的自由民成年男子來進行耕種和收獲。這些雇工的食物報酬是按日領取的,相比之奴隸和依附民多了一到兩倍。

到了烏爾第三王朝中后期,社會分化明顯加劇。許多自由民在日益惡化的處境下淪為奴隸,有的是將妻子、兒女賣為奴隸用來償還沉重的債務,還有的是全體家庭成員自賣為奴。奴隸也分私人奴隸和王室奴隸,相比之王室奴隸,私人奴隸在待遇上要比其稍好。他們不僅可以以家庭為單位在主人家里服役,還可以贖身,也能到法庭作證。只不過,奴隸始終是奴隸,他們在法律上仍然是屬于主人的財產。

烏爾第三王朝總共歷經了5個國王。他們經常入侵周邊地區,第二、三、四、五任國王都對外宣稱自己是“天下四方之王”,還為自己建神廟,立雕像,更要求人們定期舉行跪拜儀式,奉上祭品。在最后一任國王伊比辛統治時期,東南部的埃蘭人和西部的阿摩利人聯合攻擊烏爾第三王朝。沒過多久,大約公元前2006年,歷經五代國王的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伊比辛也被埃蘭人所俘獲。

文字的祖先——楔形文字

一位著名的學者曾這樣說道:“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后的發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美爾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征?!?

圖形符號組成了最初的楔形文字。簡單的圖形被書吏用來表示牛、羊、谷物、魚等所需要記錄的事物。之后,圖形符號逐漸由固定形式取代了書吏個人的藝術想象力,這樣書寫和閱讀的一致性就得到了保證。但是,圖形符號不能用來表達抽象概念這個基本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蘇美爾的書吏們通過在圖形符號旁加上別的符號以表示新的意義這個方法來解決困難,并且他們選擇的是表示聲音,而不是表示物體或抽象觀念的音符。在歷史長河中漸漸發展起來的語音字母的精髓正是在這,遺憾的是蘇美爾人還不能系統而全面地運用語音原則。公元前2900年,圖形符號從早期的大約兩千個減少到六百個左右。盡管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是和后來由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發展起來的字母文字相比仍然麻煩得多。因為只有書吏才掌握了困難的書寫藝術,所以,他們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始县| 田林县| 应城市| 黔西县| 建宁县| 临安市| 庄浪县| 桑植县| 锡林浩特市| 丁青县| 榆树市| 西丰县| 山丹县| 晋城| 盱眙县| 云和县| 广平县| 绥棱县| 浙江省| 班玛县| 浠水县| 光山县| 土默特右旗| 贵定县| 和平县| 万荣县| 哈尔滨市| 长宁区| 丘北县| 即墨市| 广宗县| 河西区| 安仁县| 富阳市| 哈巴河县| 镇坪县| 蕲春县| 曲松县| 渭源县| 梧州市| 前郭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