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最好的傾訴對象
孩子和家長一樣,同樣需要賞識和理解,更需要一個傾訴的對象,因為孩子面對很多不懂的事情,需要有人去理解他們,幫助他們。
成長中的孩子總是面臨著諸多問題,思想不成熟的他們,常常會出現違背正常邏輯的思維,所以此時就需要家長的幫助。注意,溝通不是喋喋不休的講話,那樣只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難怪有些孩子會說:“我的那個家不回也罷,每天只會對我重復一句話‘好好學習,將來成為這個家那個家’,為什么他們不當,非讓我當呢?”“父母和孩子都是同樣的人,為什么我們就得聽他們的,為什么他們就不能問問我的意見呢?”
家長整日忙于工作,回家之后還得忙于家務,疲憊不堪的他們很少理會孩子的心聲,即使孩子正在滔滔不絕地講話,家長有可能只是心不在焉地聽著,有些家長干脆表現出不耐煩的態度。
孩子也會有情緒不佳感到委屈的時候,若是家長能傾聽孩子的聲音,并正確地疏導他們的心結,就會使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明白自己該如何走出誤區。
溝通不僅在于傾聽,更在于欣賞,當家長用愛心關注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有一點進步,就會及時的表揚。所以,明智的家長即使再忙,也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是一個賞識和理解孩子的最佳好方法。
即使成人受到委屈或某些欲望得不到滿足時,也會心聲怨氣和不滿,涉世未深的孩子更是如此。不良情緒若在內心深處越積越多,一旦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
很多家長最怕孩子哭,只要看見孩子一哭,就會心疼不已,連忙上前哄勸。為了安慰孩子,甚至答應孩子一些無理的要求。疼愛孩子固然沒有錯,但是毫無原則、不分情況地疼愛,就會使孩子誤以為哭鬧可以使父母妥協。
另一種情況,有些家長只會簡單地說一句“別哭了”“有什么好哭的”“哭什么哭”等,這不僅起不到安慰孩子的效果,反而還會使孩子更加委屈和難過。所以,父母不問緣由地訓斥孩子,只會加重他難過、委屈的情緒。
一個訴說的機會,就可以輕松地化解孩子心中的委屈,也會讓孩子放棄那些無理取鬧的要求。賞識孩子的父母會給孩子多一些寬容和理解,從而使他們慢慢講出事情的原委,這種有的放矢的教子方式,不僅有利于父子之間的溝通,還能讓孩子得到信任。
粗暴地責問、無情地懲罰都不是最佳的教子方式,即使孩子迫于無奈向你承認錯誤,那也不是發自內心的;反之,家長若是選擇傾聽,并在傾聽之中融入對孩子的耐心和激勵,就會使孩子擁有一個幸福、溫暖的成長環境。
無論每天多么忙,都要給孩子留一些時間,讓他們傾訴,而這時,父母要做的只是安靜的傾聽。改變你的教育方式,告訴受委屈的孩子:“不要哭,告訴我發生了什么事情?”
為孩子營造和諧的成長氛圍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出眾,都把孩子的未來放在教育之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然而,在這種殷切的期盼之下,偏偏有些孩子就是學不好。他們的成績排名經常都處在班級的末尾,家長不由得煩惱:難道自己的孩子真的就這么笨嗎?
事實并非如此,在這個世界上,弱智和天才一樣,都是稀少的,大多數人都有不相上下的智力和潛力。每個孩子的智力水平都差不多,孩子學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缺少和諧的成長氛圍。
趙先生突然被調離了多年的崗位,情緒糟透了,下班回家后,他常沉著臉坐在沙發上抽煙、發愣。由于心情不好,他有時會為一些小事和妻子爭吵,弄得家里的氣氛很緊張。每當家里發生吵鬧時,他5歲的兒子就會一個人躲起來。
這一晚,他因為一場球賽在客廳看電視到凌晨一點才睡覺。第二天早上,他在迷迷糊糊之中,聽到客廳里妻子嘮叨的聲音:“看看你爸干的好事,冰箱門一個晚上都這么開著,太不像話了。一個大男人經點事兒就像丟了魂似的,沒出息……”
這話剛說完,原本還想睡一會兒的他“噌”地坐起身,準備下床去同妻子理論。
就在這時,客廳里響起了兒子稚嫩的聲音:“不是爸爸,是我開的。”
妻子忙問:“你什么時候開冰箱了?”
男孩支吾著說:“就是我開的……我拿酸奶嘛。”
妻子沒有再追問了。
趙先生重新坐回了床沿上,回想起昨晚臨睡前在冰箱里取飲料時正好有進球……對,那冰箱門就是自己打開后忘記關上的。
——兒子撒謊!
可是,兒子為什么要撒謊呢?
在送兒子去幼兒園的路上,他終于忍不住了。他突然蹲下身來,對兒子說:“兒子,今天早晨你為什么撒謊?”
小男孩把頭低下來,擺弄了一下衣角,然后眼睛正視父親,輕輕地說:“爸爸,你不要再和媽媽吵架了,好嗎?”
他愣住了,突然,他明白了——兒子是為了不讓父母吵架才說的謊。
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誠懇地對兒子說:“爸爸這段時間因為工作上的問題心情不好,下班后和媽媽吵架是不對的。爸爸保證,以后每天帶著笑容回家。昨天晚上是爸爸粗心忘了關冰箱門,也是爸爸不對。你能替爸爸認錯,爸爸謝謝你。但是,由于替爸爸認錯而說假話……”
“好孩子要誠實不撒謊,對吧,爸爸。”男孩連忙說。
看著男孩莊重的樣子,趙先生多日來的郁悶頓時一掃而光,他點點頭笑了,男孩也高興地笑了。
多數家長都將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歸結于孩子不勤奮。他們常常讓孩子補習,增加學習任務,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就責罵孩子,甚至體罰。有的家長則常常忙于工作而忽視孩子,造成孩子情感的缺失。也有的家長彼此之間充滿矛盾,常常爭吵,破壞了孩子心中的幸福感。
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不僅不會有學習的動力,反而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厭惡甚至恐懼心理。
請記住,孩子是需要關心的,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內心的期盼。請不要讓孩子產生孤獨感,更不要讓孩子對家庭失去依賴。
平時多關心、照顧孩子的感受,細心地去體會和呵護孩子敏感脆弱的心。對于孩子,不能批評過多,過分地批評孩子是一種不明智的做法。如果一定要批評孩子,應該采用溫和的語氣,因為過于嚴厲反而會使他感到內心緊張,讓他產生被歧視的感覺。
家長對于每一個孩子都應該抱著關愛之心,不要因為孩子頑皮、成績不好而冷落了孩子。
當孩子因為玩耍而忘記了學習時,你只需要提醒孩子,而不要責備孩子淘氣,更不要為孩子貪玩生氣。冰心曾說過:“淘氣的男孩是好的,淘氣的女孩是巧的。”孩子貪玩源于他們的天性,父母不應該強行阻止和壓制。實際上,玩耍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幸福和快樂是人生的終極目標,愛、理解和寬容共同組成了幸福和快樂的基礎。對于孩子來說,父母關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讓孩子變得更快樂。
家庭需要理解與寬容,孩子的快樂成長需要父母的理解。不要過分苛責,不要說“你怎么這么笨”之類的話,使孩子精神受到創傷。不要為孩子的成績而生氣,應該給孩子更多的關注,而不是打擊。孩子不理解父母頭腦中“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思想,是因為父母根本不理解孩子在燈下熬夜做作業的壓抑和無奈。
快樂的童年是孩子人生幸福的起點。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學業有成、事業成功就是家庭教育的最大目標,其實不然。成功并不等于幸福,健康的成長才是最大的快樂。讓孩子感覺快樂,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
為此,家長要精心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氣氛,讓孩子體會到溫暖,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家長心目中的地位。當孩子做對一件事時,家長要毫不吝嗇的贊揚,讓他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和地位。而如果孩子做了錯事的時候,家長應該三思而行,盡量采用溫和的語氣和側面點出的方式批評。
適時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是保持和諧家庭氛圍的重要方式。每一個家長都需要對孩子的心理動向有所了解,這時,適時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孩子進入青春期,心理比較敏感,也很少與人交流,如果家長不與孩子靜心溝通,就會使得他們感覺被拋棄。事實上,家長經常和孩子聊聊天,不僅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還可以增強彼此間的感情。
對孩子委以重任,讓他感到被重視,但別過火。這個重任不是要給孩子加學習任務,而是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如果他做好了應該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不僅讓孩子感到被重視,還讓他覺得自己很有價值。
此外,家長還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和老師交流,不能僅僅為了詢問成績,更應該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以及孩子身上的一些“閃光點”。在交流的基礎上,與老師協作,給孩子一個愉快、自由的成長空間。
作為一個優秀的家長,要讓孩子不斷地感受幸福和快樂。快樂是身心健康的表現,幸福是精神愉悅的結果。只有孩子的身心需求得到滿足,才會得到幸福和快樂。家長不能讓孩子的快樂不翼而飛,讓孩子快樂起來,在愉悅的氛圍中得到幸福感。作家蘇童有句話:“我要的是愛,很多很多的愛。”父母要不斷地用愛讓孩子感受快樂,并培養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