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民間諸神(4)

  • 中華民俗全知道
  • 石赟
  • 4917字
  • 2015-12-28 12:11:18

土地神又稱土地爺、土地公,在道教神仙系統中他的地位并不高,可以說是民間信仰的眾神中地位最低的小神。土地神的法力也并不強大,但卻是最受人們敬愛的一類神仙,同時也是最具有世俗氣質的神。就像各個地方都有一個地方官一樣,土地爺也不止一位,他們雖然官職權力不大,但卻能夠保一方平安。

土地神民間對土地神的信仰來源于古人對土地的崇拜,這種信仰自遠古時代就已經開始,當時的人們將這種專司土地管理的神稱為社神。社神相比后來的土地神是地位極為顯赫的大神,在古代的諸多典籍中都留有表達崇拜社神的言語。

社神到了漢朝逐漸轉化為土地神,到了明朝人們對土地神的信仰達到了頂峰,土地神也不再是“獨身一人”,人們還為他配上了土地婆。據說這與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有著很大關聯。相傳朱元璋就是在土地廟中出生的,因此土地神得到了明朝人士的垂青。據一些史書記載,明朝崇拜土地神最盛,甚至連倉庫、草場之類的地方都要建上土地廟加以供奉。在古代,無論是婚喪嫁娶還是出門訪友、經商,都要先到土地廟中向土地爺“匯報”,并祈求得到保佑。

不過土地神是小神確是不爭的事實。從民間供奉的土地神的扮相上來說,他們并沒有一般神仙的威嚴,不僅穿的是普通布衣,也不像福、祿、壽、喜、財眾神那樣手持帶有仙意的吉祥物;他們多半是發須全白、面目慈祥的老人,如果不是供奉在土地廟中,人們根本不會將他們與心中的神聯系起來。除此之外,土地廟中有幾副對聯道破了土地神的地位:

“多少有點神氣,大小是個官兒——獨霸一方(橫批)。”

“黃酒白酒都不論,公雞母雞總要肥——盡管端來(橫批)?!?

“莫笑我老朽無能,許個愿試試;哪怕你多財善賈,不燒香瞧瞧!”

土地神也是最能體現世俗情趣的神?;蛟S是因為他“神小好欺”,或許是他最平易近人,人們為土地神賦予了很多人性的色彩。

四川某地就流傳著一個故事,據說曾經有四個人在同一天到土地廟中祭拜土地爺,他們有的求雨,有的求晴,有的求風,有的求靜,土地爺都一一允諾了。事后土地婆埋怨土地公不應該隨便應允世人這么多要求,土地公卻說:“這件事并不難辦,只要白天晴天,夜晚下雨,刮風沿著岸邊,不干擾到別的地方不就行了?!痹谑廊搜壑?,土地爺是極富人情味的神仙。有的地方還將土地爺描繪成和世人一樣有各種嗜好的神。

人們對土地爺十分愛戴,但有些地方的人對土地婆卻沒有什么好感,據說這也和一個民間傳說有關。民間流傳在土地爺下凡之前,玉帝曾問過土地爺有什么愿望,土地爺不假思索就回答說希望天下的人都能過上富裕的好日子。但土地婆卻反對土地爺的說法,她說如果世間之人都是有錢人,那么將來他們兩人的女兒出嫁時就沒有人給抬轎子了。于是人們相信世間之所以有貧富貴賤之分都是土地婆這個“惡婆娘”的主意,因此也就沒有什么人愿意供奉她了。

由于土地神是地方性色彩很濃的神,中國人對土地神的信仰程度及祭祀供奉方式,根據所屬區位不同有很大的差別。不過每年各地方都要舉行祭祀土地的活動,據說過年逛廟會就來源于此。

城隍神

民間對城隍神的信仰廣泛而深刻,幾乎所有的城鎮都建有城隍廟。但城隍最早并不是一個人格化的神而是指城池。后來道教將城隍人格化為守護城池的官員,并漸漸將其奉為守護城池和居民的神。據史料記載,古人對這種守護城池的神的信奉從周朝即已開始,不過那時還沒有城隍的說法。

城隍廟城隍神之名是三國后才出現的,據說當時已經有人開始信奉城隍神,不過這種信仰并不廣泛,直到南北朝時期,世人對城隍神的信仰才逐漸加深。到了唐朝,城隍神的權力逐步提升,人們甚至將城隍視為掌管陰間的官員。

相傳有這樣一個民間故事:唐朝時期,洪州有一個名叫王簡易的人生了一種奇怪的病,有一天他又暈倒了。等他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到了陰曹地府,一位陰間使者告訴他:“你已經死了,我就是來抓你的。”于是王簡易就跟著使者準備到陰間報到,路上他們遇到了王簡易的一位舊識,那個人對他說:“您還不到死的時候,怎么就過來了?”王簡易聽后覺得有些不對勁,于是就到城隍神那里查問,城隍神將生死簿找出來一一核對后,對王簡易說:“確實來早了,你還有五年的陽壽呢。”說完就讓使者將王簡易送回陽間了。

由這個故事就可以看出,隨著時代的變遷,城隍神的職責和地位有了提升,竟也掌管陰間了。與土地神一樣,人們對城隍神的信仰高潮也源自明朝,據說這又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關。為了加強皇權,便于統治,朱元璋依照世俗的行政區劃,將城隍也分為了都、府、州、縣四個等級,并規定各地鑄造城隍神時,要依照等級選擇服飾裝扮,各地的最高行政長官還要定時主持祭祀城隍神的活動。由此,世人對城隍神的信仰遍及了全國,城隍神成為最受重視的一類保護神。

不過也是因為這種過于世俗化的推崇,人們有時也將城隍神視為封建官僚的化身加以諷刺。相傳甘肅地區就流傳著一個類似的故事。

有一名叫做謝生的書生經常在城隍廟中學習。一天,一個小賊到城隍廟中禱告,謝生見來人獐頭鼠目不像好人,就躲到了城隍神的塑像后面。小賊見四下無人,就對城隍神說:“希望您能保佑我成功偷到東西,事成之后我一定好好祭拜您?!敝x生聽了覺得此人實在是愚蠢,居然做壞事還想要神靈保佑。

誰曾想這個小偷第二天高高興興地提了供品來到城隍廟中還愿。謝生知道此事后,十分生氣,隨即寫了一篇諷刺城隍神的文章。

第二天,謝生的老師卻找到了他,并對他說:“昨天城隍神托夢給我了,他說你寫了一篇文章罵他,他特別生氣還說要懲罰你,你還是快點將那篇文章交出來吧?!崩蠋熞娭x生無動于衷,就親自翻查搜出那篇文章,將其燒毀了。

然而當晚謝生的老師又夢見了城隍爺,這次城隍爺對他說:“這下我完了,你在燒謝生寫的那篇文章的時候被一個多事的過路神仙看到了,他竟然將這件事告訴了東岳大帝,我剛剛被撤職了?!闭f完城隍爺就氣沖沖地走了。

不久后,謝生也因病去世了。

后來,當地的人們將原來的城隍像扔掉,將謝生奉為新一任的城隍爺,并將他的塑像供奉在了城隍廟中。

由于不同地區的情趣習俗,人們信仰的城隍神往往也不是同一位。即使是同一地區有時因歷史原因,城隍廟也會“改朝換代”,供奉不同的城隍神。世人喜歡將那些生前英勇無畏的大英雄奉為城隍,據說漢朝大將霍光、隋朝監門大將軍龐玉以及南宋名臣文天祥死后都被奉為城隍神。

山神

除了土地和城隍是基于古人的土地崇拜而附會出來的神以外,古人對山川的崇拜還演化出了山神。古人對山神的信仰來源已久,《山海經》中就有類似的記載。

人們對山神的祭拜也是出于對自然的崇拜,尤其是那些“靠山吃山”的山民們對山神的信仰更虔誠。時至今日,藏民們依然保持著祭拜山神的習俗。祭山甚至成了他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例如石棉藏族人的“喚山節”。

除了山民之外,祭拜大山也是古代天子們封禪祭天時經常要做的事情,他們常常將玉石制品埋在地底或投入山谷之中,以求得到山神的保佑。

鎮鬼神鐘馗

鐘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極特殊的存在,他丑陋不堪但卻備受世人推崇,在唐朝時就已經成了聲名赫赫的鎮鬼神。據學者們考證,“鐘馗”的形象并不是自唐朝才有的,而是來源于上古先民們驅除妖魔時所帶的面具。

鐘馗但在民間信奉的神話故事中,鐘馗是唐德宗時期一個樣貌奇丑但才氣逼人的學子。據說鐘馗高中狀元后,因面貌丑陋而受到德宗和朝臣的恥笑,最后悲憤地自刎于殿上。德宗見鐘馗如此剛毅,覺得有愧于他,于是將他以狀元身份下葬,并奉為驅魔神,為世人降妖除魔,以保天下太平。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鎮鬼神鐘馗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鐘馗捉鬼。鐘馗捉鬼的故事講述的是鐘馗為唐玄宗驅魔的事情。據說有一次,唐玄宗遇到了一個名叫“虛耗”的小鬼,此鬼長著一個牛鼻子,一腳穿鞋、一腳赤腳,樣貌很奇特。這個小鬼還很囂張,竟然當著玄宗的面就要將玄宗的一只玉笛和楊貴妃的一個繡囊偷走。玄宗氣憤不已,正想叫人來驅鬼,就瞧見一個面貌丑陋的大漢跑了進來。大漢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小鬼擒住了,他還將小鬼的眼珠挖出來,吞到了肚子里。玄宗見狀十分害怕,就問大漢到底是誰。大漢對玄宗說:“我就是終南山的鐘馗,早年因科舉之事自刎,后來成了驅魔神,專殺這些禍患人間的小鬼。”

玄宗自夢中醒來后,就將著名畫家吳道子請到了宮中,由他口述鐘馗的模樣,讓吳道子作了鐘馗的畫像,并在畫像上題了“賜福鎮宅圣君”之名。之后玄宗又派人刻板印刷了大量鐘馗像送給百姓,讓他們將其貼在門上,除妖避邪。因此,鐘馗有時也被后人視為門神。

鐘馗這位鎮鬼神在世人心中不僅是英勇剛毅的象征,也是知恩圖報的良善神仙。據說鐘馗自刎之前,有一個名叫杜平的同鄉經常接濟他,他死后也是杜平幫他辦理了后事。鐘馗做了鎮鬼神之后,一心想要報答杜平的恩德,就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這個故事就是戲曲作品中經常提及的“鐘馗嫁妹”。

中國人的鐘馗信仰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影響甚廣。在福建和中國臺灣一帶還流傳著這樣一種習俗:如果某地發生了意外或恰逢節日,那么人們就會請來一個裝扮成鐘馗的道士,拿著寶劍做斬妖除魔的動作,以求取平安。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中也有鐘馗的影子。在傳統的端午節習俗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從鐘馗故里請一尊“真鐘馗”供奉在家中,這就是所謂的“請鐘馗”。據說在唐朝,甚至春節來臨時也要“請鐘馗”守門鎮宅。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在端午節當天跳“鐘馗舞”,放鞭炮的習俗,這些被人們稱為“跳鐘馗”和“鬧鐘馗”。

女神媽祖

女神媽祖由于古人經常遭受各種海洋災害的打擊,因而產生了一種針對海洋的自然崇拜,女海神媽祖也應運而生。媽祖又稱天妃、南海神女,是我國沿海地區居民十分崇敬的一位女神。在世人心中媽祖的能力極強,據說她不僅能夠保護船只和船員的平安,還能呼風喚雨,驅逐海盜,甚至助人得子得女,為世人降福。

相傳媽祖在升天成仙之前是福建莆田地區的一位大家閨秀,她自幼聰穎,并對大海有著深切的感情。民間傳說,媽祖生前善于觀測天象幫助漁民,因而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愛戴。在她過世后,沿海人民為她修建了寺廟,將她奉為女海神。

民間流傳著許多關于媽祖的傳說,其中有一個故事從側面描繪出了媽祖在世人心中的形象。據傳媽祖在世的時候,曾有一條商船遭遇暴風不幸觸礁,海水沖進了船艙,船上的人命在旦夕。岸上的人見了焦急萬分,卻又不敢冒著巨浪前去救人。這時媽祖出現了,她將幾根小草放入大海中,小草竟然化成了一排木板貼合在商船的破口上。因此商船沒有被巨浪擊沉,船上的人也都獲救了。

自宋朝至今,沿海人民對媽祖的信仰已經持續了上千年,女神媽祖不僅在中國大陸的沿海地區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港澳臺、東南亞和日本等地,媽祖也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女神。據說至今為止全世界已興建了近五千座媽祖廟,在中國臺灣,媽祖成了世人最大的信仰,全世界信奉媽祖的人也已經達到了兩億之多。

保生大帝

吳真君搬兵除妖魔保生大帝又名大道公、吳真君,是南方部分地區信仰的一位守護神。保生大帝生前是福建泉州白礁村一位名叫吳夲的神醫,他生活在宋代,懸壺濟世,妙手回春,救助了不少有病之人。據說宋仁宗曾請他到宮廷中為其母診治乳疾,太后痊愈之后,宋仁宗又邀請吳夲擔任宮廷御醫,但被吳夲拒絕了。吳夲一生行醫,救死扶傷,受到了世人的愛戴。他去世后宋高宗下旨為他修建了白礁慈濟宮,人們將他奉為保生大帝加以祭祀。

在白礁村里有一口用來煉丹的古井,當地村民一直篤信保生大帝將抓到的妖魔鬼怪都封在了這口井中,于是人們就將保生大帝的雕像放在井上鎮守,防止妖魔作祟。但泉州和漳州一帶的居民也想讓保生大帝到他們那里去巡視,進而得到保生大帝的庇佑。于是白礁慈濟宮的廟祝就讓人依照保生大帝雕像的樣子又做出了兩個同樣的雕像,并將他們分別稱為保生一大帝、保生二大帝和保生三大帝,由此解決了世人爭相供奉祭拜保生大帝的需要。

相傳保生大帝時常顯露神跡,救危扶困。據說在南宋時他還救助過一代忠臣、理學家顏師魯。顏師魯的家鄉在白礁村邊上的青礁村,身為朝廷的官員和著名理學家,他一心牽掛家鄉的教育問題,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振興家鄉,他在青礁村創辦了一個書塾。然而顏師魯的政敵將他修建書塾一事附會成他為謀反積蓄力量而上奏給了宋高宗,高宗決定先派遣欽差大人到青礁村一探究竟。

顏師魯和書塾的學子們知道后萬分著急,無奈之下他們只好將白礁村的保生三大帝像借來放在書塾中,希望能夠得到保生大帝的保佑,躲過這場災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安县| 舒兰市| 广元市| 巫溪县| 建德市| 墨竹工卡县| 永善县| 蓬莱市| 岳普湖县| 方城县| 西宁市| 育儿| 沅陵县| 冀州市| 晋江市| 自治县| 民丰县| 石嘴山市| 湖州市| 十堰市| 泽库县| 大悟县| 朔州市| 西平县| 尚义县| 加查县| 永德县| 恩平市| 镶黄旗| 浮山县| 长海县| 阿合奇县| 茌平县| 讷河市| 鄱阳县| 琼结县| 岱山县| 达州市| 师宗县| 庆云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