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擒將圖除了趙公明之外,關羽也是受世人敬仰的武財神。關羽作為三國時代的一員猛將,在民間聲譽極高。關公甚至被古人附會成一位全能的神仙,他不僅是武神也是行業神甚至還成了一位武財神。民間傳說關公能夠為人驅禍避災、治病救人,甚至還可以助人金榜題名、保護商賈。因此很多商賈將關公視為忠義、公平的象征,祭奠關公請求庇佑。有人猜測關羽被奉為財神可能與他生前不因金錢投靠曹操的事跡有關。
文財神——財帛星君、范蠡、比干
相傳財帛星君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其職責就是掌管世間的全部財富。比起身著戎裝,手持銀鞭,一派威嚴的黑臉武財神,錦衣玉帶,手捧金元寶的財帛星君相貌和藹可親,得到了世人的喜愛。于是,很多人都在家中供奉這位文財神。
世人供奉的文財神眾多,歷史人物范蠡也是其中一位。范蠡又稱陶朱公,是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大夫,同時也是后人稱頌的大商賈。范蠡年輕時曾輔佐越王勾踐,后來他辭官經商。范蠡生財有道,將自己的產業經營得井井有條。他常仗義疏財,從來不做愚蠢的守財奴,于是后人將他也奉為文財神。
與范蠡同為文財神的還有在歷史上被商紂挖心而亡的忠臣比干。民間傳說比干在被紂王挖心之前吃了一種神奇的靈藥,因而并沒有死。他離開了殘暴不仁的商紂王,到民間為世人廣布錢財。古人普遍認為由于比干沒有了心,也就沒有了私情,所以一定公正廉明,就將比干當成財神世代供奉。此外民間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天上的眾神憐憫比干悲慘的遭遇,就冊封他做了人間的文財神。
偏財神——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在正財神之外,民間也有一類財神被稱為偏財神。這類財神在民間傳說中相比正財神法力和官位都要小得多。比較有名的偏財神是五路神和利市仙官。
偏財并非是指通過旁門左道獲得的不義之財,而是指四面八方的“遠”財。傳說五路財神為五個結拜兄弟,其中中路神其實不能算是偏財神,因為他就是正財神趙公明,其他人才是分列四方的偏財神。據說這四路神仙分別是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和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因而人們常將五路財神一起祭拜,祈求盡享天下之財。
民間除了有五路財神之說,還有一種關于利市仙官的說法。據說所有的大財神身邊都會跟隨著一些小財神,這些小財神是大財神的侍從,但也具有散財的能力。其實五路財神中的姚少司就是最有名氣的利市仙官。民間小說《封神演義》中說,姚少司本是正財神趙公明的弟子,后來得到了姜子牙的點化,被封為納福財神。
民間對偏財神的祭祀也比較普遍,尤其是那些在外經商的人。
準財神——劉海蟾
準財神不同于聲望很大的正財神和偏財神,它專指那些未得到財神封號但又被世人作為財神供奉之人。
準財神中名氣最大的就是劉海蟾。史書中記載,劉海蟾原名劉海,是道士出身,曾拜呂洞賓為師,后來改名為劉玄英,號“海蟾子”。他之所以能夠被人們以財神相稱,主要是因為古人非常崇敬蟾蜍這種動物,并篤信金蟾吐錢之說。
據說劉海收服了一只世間罕見的三足金蟾,他帶著金蟾云游四方,每到一地就逗弄金蟾,致使它吐出大量的錢財,接濟當地的貧苦百姓。人們感恩于他為百姓做的好事,就將他奉為準財神。
如今很多商家都在店鋪中擺設金蟾即是此故。
有關財神的習俗
財神雖然在民間香火旺盛,但有人說財神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供奉的神,如果窮人供奉財神是不能得到庇佑的,相傳這與一個故事有關。據說很久以前,財神廟里并非只有一個財神爺,還有一位財神娘娘。后來財神娘娘對一個乞丐起了惻隱之心,將財神爺送給她的定情信物即一對耳環施舍給了他。財神爺知道后勃然大怒,就將財神娘娘休掉了。從此,財神廟里沒有了財神娘娘的蹤跡,千百年來窮人供奉財神也再未曾靈驗。
民間流傳著眾多關于財神的習俗,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每年正月初五的“迎財神”。據說財神爺是一位懶散的神仙,他平時都待在仙界,只有到了每年正月初五才下凡一回,因此家家戶戶在正月初五這一天都要在門口擺上供桌,放上各種供品,燃放鞭炮,恭迎他的到來。也有人說,迎財神從除夕就已經開始了,因為除夕要吃餃子,而餃子的形狀與金元寶相似,所以除夕吃餃子就被人們看成是財神下凡送元寶。
除了“迎財神”的習俗外,民間還有“送財神”的說法。“送財神”的一般都是貧苦人家的子弟,每年春節到來的時候,他們就會拿著財神年畫走街串巷上門兜售。遇到這些上門“送財神”的人,為了圖一個“財神到了”的好兆頭,大家都會欣然買下。
作為世俗生活中極為重要的一項幸福指標,錢財成了中國人求神拜佛時的一種強烈愿望。因而關于各路財神的傳說和民間習俗在民間廣為流傳。除了上述的財神外,民間還有其他一些具有財神性質的仙神,如佛教中主管錢財的多聞天王、善財童子以及江西等地盛行的五顯財神等。
文曲星與武曲星
文曲星與武曲星都是星宿的名稱。人們認為文曲星就是北斗星中的第四顆星,它主管著天下人的功名,不過與祿星不同,它更傾向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等方面的成就。在古代人信奉的陰陽五行中,文曲星屬陰水,是一個強調應變與智慧的星宿。民間流傳的文曲星中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范仲淹、包拯等人。武曲星在陰陽五行中屬陰金,是財富和勇氣的象征。還有人將武曲星稱為寡宿星,特點是孤寡倔犟,缺乏變通,武曲星的代表人物是周武王、狄青等人。
古人認為天下間有文采的人都是文曲星“下凡”,而那些勇武剛毅的人則是武曲星“下凡”。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個關于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的故事。相傳北宋仁宗皇帝是赤腳大仙轉世投胎而生,在他下凡之前,玉帝向他許諾會派遣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輔佐他。因此他一出生就大聲啼哭,催促玉帝趕快讓二星君下界。玉帝被他煩得不行,就讓文曲星和武曲星趕快到南斗星君那里去取臉譜投胎。
文曲星和武曲星奉命到了南斗星君那里,卻發現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正在對弈,根本不理會他們。文曲星見狀直接從南斗星君的乾坤袋中拿了一個臉譜就投胎去了。武曲星卻一直靜靜地等到南斗星君與北斗星君結束了一局才對他說出了事情始末,南斗星君聽后想給他拿一個武士臉譜,但在乾坤袋中翻找了半天卻發現只剩下一個文士臉譜了,沒有辦法武曲星只好拿著文士臉譜下界投胎了。
據說文曲星下凡投胎后成了后來的開封府尹包拯,武曲星下凡則是大將軍狄青。但由于他們兩人拿錯了臉譜,包拯雖為文官卻生了一張黑面,因而備受父母的嫌棄。據說包拯為皇上和皇后伴游都要帶上面紗以防嚇到娘娘。而狄青作為武將卻長成一個俊秀的書生模樣,為了威懾敵人,每次上戰場的時候他都要效仿蘭陵王戴上一副青面獠牙的假面具。
六、保護神
中國民間信奉的神幾乎都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如武財神關公就被人們視為保護商賈之神。但由于古人相信神與人相似,各司其職,各顯神通,因而并不把所有的神都歸入保護神之列。一般來講,被古人視為保護神的主要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土地公和城隍爺等。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古人對玉帝的崇拜來源于上古時期對天的敬畏,古人普遍認為冥冥中自有一位至高無上的神統領,世間萬物都在他的支配下存在。玉皇大帝的說法來源于道教,但在道教神仙系統中,玉皇大帝卻并不是地位最尊貴的神,他的地位在三清尊神之下,只能屈居神仙地位排行榜中的第四位。當然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道教思想及其神仙幾經周折,風云變幻,各位神仙的地位也并非亙古不變。但在神話故事和百姓的世俗信仰中,玉皇大帝一直都是三清尊神的代言人,其地位至高無上,是萬物之主。
玉皇大帝又稱玉帝或昊天上帝,民間傳說天上、人間乃至地府都在他的管轄范疇。與其他各司其職的神仙不同,玉皇大帝在人們心中是一位萬能之神,他不僅統治三界,而且還掌管著世間全部的吉兇禍福,因此玉皇大帝成了世人眼中保護能力最強的神。雖然玉帝法力無邊,但民間傳說對凡間小事玉帝不屑處理,因此玉帝雖然為眾神之首但對凡間諸事干涉并不多。玉皇大帝直到宋仁宗時期才有了屬于自己的塑像,因為此前的人們認為天是寬廣無邊的,所以其形象無法具體展現。
在我國的封建社會,祭拜玉帝是天子的特權,旁人是沒有資格祭祀玉帝的。即使后來封建社會滅亡,民間在祭拜玉帝時也十分謹慎,人們不敢私自鑄造、供奉玉帝像,而是用玉帝牌位或天公爐代替,而且在祭拜玉帝之前,全家人都要沐浴更衣。供奉玉帝的供品要全部取用雄性牲畜和禽類,瓜果也十分講究。據說在祭拜玉帝之前還有很多忌諱,例如不能在祭祀當天晾曬女人的服裝,不能倒夜壺便桶,還要掛上天兵天將等其他神仙的畫像等。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又稱瑤池金母、西王母,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一位極重要的女神。據傳,王母娘娘生活在昆侖山的瑤池之上,每年王母娘娘都要邀請各路神仙到瑤池來參加蟠桃盛會。在明朝小王母乘鳳圖說《西游記》中,孫大圣到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上搗亂成了他大鬧天宮的開端。
據說作為玉帝的妻子,王母娘娘的本領也十分高強。因而王母娘娘也成為世人崇拜的對象,民間流傳著不少關于王母娘娘的傳說。
河北野三坡有一個著名的景點“立兒石”,每年來這里參觀游玩的青年男女絡繹不絕,據說這與王母娘娘有關。
在當地流傳著這樣一段故事:王母娘娘為玉帝一連生了七個女兒,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七仙女。但王母娘娘一心想要為玉帝生個兒子繼承其位,于是她和玉帝就去求如來佛祖。如來佛聽了王母與玉帝的煩惱,心中暗想:如果我真的幫了你們就破壞了天規,但我又不好直接拒絕你們,這可怎么辦呢?如來佛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計策,于是他讓王母娘娘到一塊大石旁投擲小石子,并告訴她三顆都砸中大石上的一個小坑則命中有子有女,只投中兩顆則是命中有子無女,如果只投中一顆就是只有女兒沒有兒子,如果三顆都沒投中就是天煞孤星的絕戶命。
王母娘娘聽了如來佛祖的話躍躍欲試,離開了如來佛處趕往大石的所在地。如來佛祖見王母娘娘走遠了,就在所說的地方弄出了一塊大石。王母娘娘和玉帝到了如來佛祖所說的地方,王母娘娘急切地拿起三顆小石子向大石投去,結果王母娘娘只投中了其中一顆,王母娘娘和玉帝見兩人注定只有女兒命,也就釋懷了,然后他們相攜回到了天庭。
然而在道教的傳統神譜中,王母娘娘并不是玉皇大帝的妻子,而是眾女仙之首,統御昆侖仙島,與她相對的是掌管蓬萊仙島的男仙首領東王公,而玉帝則是眾神之王。
自明清以來,人們對王母娘娘的崇拜逐漸加深,據說王母娘娘能夠讓人長生不老,還能保佑天下人婚姻幸福,因此王母娘娘得到了人們的普遍推崇。
碧霞元君
如果有人去過泰山,那么一定會去祭拜一位著名的女神仙即碧霞元君,也就是人們俗稱的泰山娘娘、泰山老母。古人信奉碧霞元君主要是認為她能夠分清世間善惡,庇佑九州蒼生,同時碧泰山圖霞元君也是道教中一位最重要的女神。
據說,泰山除了有碧霞元君這位神仙外,還住著另外一位名頭很大的神——泰山神,也就人們常說的東岳大帝。對兩位神仙同住在一座山中,民間流傳著一個很有名的故事。
相傳武王伐紂之后,建立了興旺的大周朝,為了獎賞那些治亂有功的臣子,武王決定將天下分成若干領地分給他們作為禮物。他特意派遣姜子牙來主管這項工作,姜子牙不負眾望將工作做得井井有條,最后只剩下泰山還沒有冊封出去,原來姜子牙早就看上了泰山的雄偉氣勢,準備將這塊風水寶地留給自己。
然而事與愿違,不等他將泰山冊封給自己,大將軍黃飛虎就找上門來討要封地,且要的就是泰山。姜子牙十分為難,正想和他爭辯一下,黃飛虎的親妹妹也就是武王最寵愛的黃妃也跑來找他要泰山,姜子牙見狀只好忍痛放棄了這塊自己看中的封地。他對黃飛虎兄妹說,想要泰山這塊寶地就要憑真本事,誰先登上了泰山頂峰,泰山就是誰的。兄妹兩人欣然答應了姜子牙的提議。
姜子牙黃飛虎雖然是武王的護駕將軍,但只有勇武之力,缺乏智慧,他聽了姜子牙的話后只知道抓緊趕路。黃妃則是一個心思縝密的聰慧女子,她心知比速度,自己絕不是哥哥的對手,于是她略施小計,先行將自己的一只鞋子用法術扔到了泰山頂上,然后才趕往泰山。
結果不言而喻,黃妃用計巧勝哥哥黃飛虎,黃飛虎不服氣,黃妃就提議自己住在山上,黃飛虎住在山下,共享泰山的俊偉與秀麗。黃飛虎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妹妹。后來黃飛虎被冊封為泰山神,而黃妃就是碧霞元君。
關于碧霞元君的來歷,民間傳說甚多,除了上文的版本外,有人說她是黃帝派遣到泰山的玉女,也有人說她是漢代一個名叫石玉葉的民女死后修成的女仙人。有關碧霞元君的故事如此之多可以看出古人對她的敬仰,其中北方地區對碧霞元君的信仰最虔誠。
據傳,碧霞元君神通廣大,不但能夠保佑天下太平、百姓安康,而且對農耕、經商、旅游、醫療乃至婚姻、孕產都有保護的作用。時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遠萬里到泰山祭拜這位泰山娘娘。
土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