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民間諸神(2)

后來,他不滿足于現狀,又發動大軍攻打黃帝。傳說蚩尤本領高強,在戰場上呼風喚雨,制造了一場大霧迷惑黃帝的部隊,而黃帝則借助天神之力,造出了能夠為士兵指引方向的“指南車”,最終戰勝了蚩尤部落,并將蚩尤斬殺。黃帝敬重蚩尤的勇武,就將他奉為“戰神”,并將他的相貌畫在自己的軍旗上,鼓舞士氣。

出于對黃帝的極度崇拜,后人逐漸丑化了蚩尤的形象,人們將他視為邪惡與非正義的代表。但從歷史的角度來講,蚩尤與黃帝的大戰促使九黎族乃至整個東夷與華夏族的融合,為今日中華民族格局的奠定貢獻了力量,因而蚩尤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

五、吉祥神

在眾多仙家神靈之中,中國人對吉祥神的推崇最明顯。在古代,幾乎每家每戶都要供奉財神和福、祿、壽三星,在他們看來,福、祿、壽、財是一個幸福完整的家庭必不可少的吉祥征兆。除此之外,中國古人還很重視功名,因而文曲星和武曲星也成了人們經常祭拜的吉祥神。

福、祿、壽三星

在中國古代,福星、祿星和壽星經常同時出現在人們口中并稱福、祿、壽三星。三星報喜更是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吉祥象征,為此福、祿、壽還成了經久不衰的藝術主題。

有學者說,古代人對福、祿、壽三星的推崇,既體現出了他們對日月星辰的原始自然崇拜,也展現了歷史的進步,即人們由自然神靈崇拜轉向了人物神靈崇拜的過程。

福星

福星從古書中可以得知,古人的天文知識相對匱乏。在面對一些難以解答的天象時,他們在感到畏懼的同時常為其增添神秘色彩。其中木星就被古人稱為歲星,他們認為只要木星降臨,即可為人們帶來福氣,于是,木星又被人們稱為福星。這種說法自西漢以來就一直廣為流傳,直到道教盛行之后,才衍生出新的福星傳說。

據說唐朝年間,道州出了很多侏儒,唐德宗覺得侏儒異于常人,很有意思,就要求道州每年為宮中供奉侏儒取樂。后來有一個名叫陽城的人出任道州刺史后,覺得皇上的行為不合禮法、有辱國體,就大膽諫言請求廢除了這項供奉。道州的百姓被陽城的行為感動,遂將陽城奉為道州的福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道家的大肆宣揚,陽城逐漸成為天下百姓篤信的福星。

到了元、明兩朝,民間關于福星的傳言越來越神奇,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天官賜福”的說法。天官就是道教中地位僅次于玉皇大帝的紫微大帝,據說紫微大帝也是一位能夠為世人降福的福星。他的扮相很像朝中的官員,身穿紅色蟒袍,腳蹬黑色官靴,手持如意金鉤,慈眉善目,仙氣十足。據說有的天官旁邊還有童子相伴,童子有時是一個有時是五個,他們大多手捧有吉祥寓意的花果。

在民間傳說中,天上的神仙各司其職,如果人們心中的愿望能夠通過合適的神得以表達,往往不會選擇福神作為祭拜對象。

但福星相比其他神仙卻是一位能力很強的神,幾乎世間所有的好運都可借福神而獲得。因此,福星成了專治“疑難雜癥”的神仙,當別的神仙無法解決問題時,大家就會選擇祭拜福神。因此福神也成了最有“群眾基礎”的吉祥神。

中國人對福星的尊敬時至今日依舊有所體現。中國農歷新年時,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貼“福”字,以此寄托人們渴求自家福運綿長、幸福安康的愿望。大家在貼“福”字的時候,一般都會倒著貼,有時候還要讓自己的小孩故意在門外喊上兩聲:“福倒了”,因為他們相信倒貼“福”字有“福神來到”、“福神降臨”的美好寓意。

祿星

祿星中國古人向來重視功名,這一點在眾多古代文學作品中即可窺見。為此,在人們臆想的仙界之中就出現了一位主管功名利祿的神,即祿星。人們對祿星的崇拜與福星相似,也是由原始的星辰崇拜演化而來。祿星也是人們常說的“文昌星”。據《史記?天官書》記載,北斗七星正上方有六顆星,由它們組成了文昌宮,其中第六顆就是古人崇拜的祿星。

人們對祿星的崇拜自西漢即已開始,但那時祿星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很低,其職能也并不清晰。祿星成為世人心中的主宰星是隋唐開科取士之后的事情,隨著讀書考取功名的人越來越多,祿星的地位逐漸得到了提升,其職能也固定在了功名利祿方面。祿星除了是士人、舉子們競相追捧的吉祥神外,也是世間崇拜文才的普通百姓供奉的文神。

后來人們逐漸將祿星人格化,出現了祿神。但民間有關祿神的形象有諸多版本流傳,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梓潼地區的祿神張亞子,他就是后人常說的“文昌帝君”。

據傳,張亞子其實是由歷史人物附會而成的,梓潼百姓將當地的梓潼神張亞子和東晉時期自封為“蜀王”的張育附會成一個人,奉其為梓潼神張亞子,并將張育的事跡渲染成了“張亞子”的傳說。張亞子本來是梓潼的地方神,他在中國范圍內的走紅則得益于唐朝皇帝的推崇。據說,安史之亂后唐玄宗外逃途經此地時曾經做過一個神奇的夢,在夢中他巧遇梓潼神張亞子,后來玄宗做了太上皇,他就將張亞子追封為丞相。史書記載,唐僖宗即位后也曾來過此地,對于這位受到唐玄宗禮遇的神仙,僖宗不敢怠慢,親自祭祀之后又追封為濟順王。此后張亞子一炮而紅,逐漸成了天下百姓崇拜的文昌帝君。

到了宋代,文昌星的形象又有所轉變。在民間傳說中,蘇軾和蘇轍兩兄弟就是受到了新一任祿神的庇護,才得以科場高中、揚名天下。

據說在蘇軾和弟弟蘇轍出生前,父親蘇洵曾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在夢里他見到了一個舉弓射天的怪人,怪人向天上射了兩下后,飄然離去。蘇洵一直不解這個夢的意思,直到兩個兒子參加科舉考試,同時高中進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出現在他夢里的怪人就是人們常說的送子神仙——張仙。

當時的人們相信這個張仙不僅能夠給人送子,而且可以助人取得功名,玄機就在他的那把弓箭上。古人相信那些能夠金榜題名的人都是天上的星官轉世而成,但天帝專門派遣了天狗控制星官的行為,所以世間很少有人能夠金榜題名。傳說張仙為了幫助世人就用自己的弓箭射傷天狗,讓星官們重新下界為人。古人對此深信不疑,由此張仙成了新一任的祿神。

不過,民間對張仙的形象并沒有統一的認識。有人說他就是后蜀貌比潘安的亡國皇帝孟昶(chānɡ),也有人說他是一位得道成仙善射箭的道士。因而在民間祿神的形象就是一個身穿大紅袍,頭戴官帽的白面書生模樣,有時候祿神騎在一只鹿上,有時候祿神懷抱嬰兒,取其送子與晉升之意。

古人對祿神的崇拜十分虔誠,除了每年在文昌帝君誕辰時要到文昌廟中祭拜,還經常將這種崇拜融入到各種民間藝術之中。據說古人在各種節日時還會表演一種名叫“跳加官”的節目,其中主角的扮相就是民間流傳的祿神模樣,大紅袍,白面具,口里還念念有詞道:“升官發財,加官晉爵。”除此之外,祿神也是民間年畫藝術中必不可少的題材。在一些年畫上祿神身邊還有兩個小童,傳說祿神主管天下人考取功名之事,為了防止出現泄題等舞弊事件,他挑選的這兩個隨侍童子,一個啞、一個聾。除了正統的文昌帝君和送子張仙之外,“鹿”因為諧音“祿”,也被視為能給人們帶來功名利祿的吉祥物,因此它也常出現在年畫中。

相關鏈接:魁星

除了祿星,魁星有“奪魁”之意,也是人們祭拜的對象,不過其影響力與知名度比祿星要小。魁星也是天上的星宿,有人說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顆星即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就是魁星,也有人說魁星是北斗七星之中最遠的那顆。在古代神話故事中,魁星被人們視為掌管文運的星官,據說他也是文昌帝君的侍從。

民間對魁星的崇拜起源于宋朝,如今仍有些地方保有為祭奠魁星而建成的魁星閣。在魁星閣中,魁星的形象與其他的吉祥神不同,他不僅面貌丑陋,頭上長角,還拖著一條瘸腿,比起神仙反倒更像民間傳說中的鬼。魁星手中還拿著一支朱紅色的大毛筆,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朱筆,據說這支筆是專門為了金榜題名用的。由于魁星瘸了一條腿,人們還在他的瘸腿下面鑄造了一只名叫鰲的海龜,從此以后科舉高中又有了“獨占鰲頭”的說法。

民間流傳著一個關于魁星的傳說。相傳魁星本是古代的一個讀書人,他聰明伶俐,學富五車,但由于面貌丑陋又有殘疾在身,竟然多次高中后又被革除功名。幾次之后,他不甘心決定再試一次。這一次,他過關斬將,竟然走到了最后一關——殿試。在殿試時,皇帝見到他丑陋的外貌和奇怪的走路姿勢,十分不滿,就問他怎么這個樣子還來考取功名。魁星睿智地回答說,自己的臉預示著“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而瘸腿則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上聽了覺得魁星的確頗有文才,但還想再出題考考他,就說:“你說說天下間誰的文采最佳。”魁星聽了不慌不忙地答道:“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吾鄉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聽后哈哈大笑,就讓魁星做了狀元。

此后魁星與文昌帝君一樣深受讀書人崇敬,世代受人供奉。

壽星

壽星福與祿固然重要,而人活一世最基本的保障還是身體安康,對壽的渴求從普通百姓到王公貴胄乃至以“天子”相稱的皇帝都是一樣的。因而古人在福星、祿星之外又杜撰出了一個壽星。

壽星也是天上星宿,它的亮度極高,是古人能夠看見的第二亮的恒星,其亮度僅次于天狼星。這顆恒星處于南極上方,于是古人將其稱為“南極老人星”。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修建了一座壽星祠,壽星逐漸演化成了人格化的神仙,民間稱其為南極仙翁、壽老。據傳壽星原是封建國家掌管國運興衰的大神,到了明朝才廢除了這項祭祀,使壽老成為民間供奉的主掌人壽的仙家。在民間傳說中,壽星的形象一般為長臉、大耳、高突額頭,且身材矮小,手上捧著靈芝或仙桃的老人。

據說,壽星的身世十分離奇,他的母親懷胎達83年才生出了他,而且他一出生就是老頭的相貌,不僅駝背而且白發蒼蒼更甚其母。相傳壽星本來沒有高高的腦門,是因為和孔子打賭輸了,被彈了腦門,才變成了后人見到的模樣。

當然這些僅僅是民間的傳說,現代的學者們認為壽星之所以會以大腦門形象示人主要與道教有關。在道教中,仙鶴和蟠桃都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而仙鶴頭部突起,蟠桃本就是又圓又突的,因此壽星也就有了那突兀的大腦門。

除了壽星的大腦門,他手上的手杖也極具特色。關于壽星手杖的來源,有人說與漢明帝有關。《漢書》中說,在漢明帝舉行祭祀壽星的盛典上,曾將全國70歲以上的老人匯集在一起同樂,漢明帝還賜給他們每人一柄刻著斑鳩鳥的手杖,這種手杖在當時是一種權力的象征,賜予手杖即是賦予特權,其中也表達了對壽星的尊崇。隨著時光的流逝,壽星在國家祭祀中的地位下降,這種斑鳩鳥手杖也被桃木手杖所取代,其權力的意味逐漸淡化,不過手杖一直是壽星形象中的重要元素,后來人們將壽星手杖視為益壽延年的吉祥寶物。《西游記》中還將這柄手杖說成是能夠降妖除魔的仙杖,是元始天尊賜給壽星的禮物。

在民間故事和年畫中,壽星身邊有時還會跟著兩名弟子,即金鹿和白鶴,它們也是良善長壽的吉祥物。

中國人自古就有養生求壽的習俗,壽星作為主管人壽之神,自然得到了不同凡響的禮遇。在老人過壽的時候要在家中的顯要位置貼上壽星掛畫和“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壽聯,同時還要吃壽桃和長壽面。家境富裕的人家還會請來戲班子為老人唱“祝壽戲”。雖然現在很多習俗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中國人對壽星的崇拜依然有所遺留。比如人們常將過生日的人稱為“壽星”即是如此。

相關鏈接:麻姑

麻姑也是中國的一位神話人物,她與壽星都是民間祈求長壽時祭拜的神仙,被人們稱為女壽星。不過與壽星的白發蒼蒼相比,麻姑則是以貌美的少女形象著稱于世。據說她三次目睹東海由滄海變成桑田的過程,自己卻絲毫未見衰老。“麻姑獻壽”是民間流傳最廣的關于麻姑的傳奇。故事中說麻姑在每年的三月初三都要帶著自己釀造的靈芝草酒與眾仙齊聚天庭,為西王母祝壽。在古代,《麻姑獻壽圖》是為婦女祝壽必備的禮物。

財神

中國人對財神的崇拜由來已久,時至今日仍有部分人在家中或店鋪中供奉財神。其實,“財神”在中國并非特指某一個神仙,而是眾多仙神的統稱。一般情況下人們將財神分為正財神、偏財神和準財神,正財神中又分為文財神、武財神兩類。

正財神——趙公明

財神趙公明在眾多的財神之中影響力最大、最受人敬仰的就是趙公明即玄壇真君。趙公明屬于武財神一類,但人們一般稱呼他為正財神或月財神。據說,趙公明法力高強,身為財神卻能呼風喚雨、懲奸除惡、消災解難,因而受到了百姓的一致擁戴。目前粵港等地民眾對這位正財神的崇拜依舊很虔誠。

在神話故事中,趙公明其實并非財神出身。據傳趙公明本是玉帝麾下的一位武將,其職責與黑白無常相似,主要是負責勾魂取命。隨著時代變遷,神話故事中趙公明的權限也增大了,但他依舊只是一位世人懼怕的兇神惡煞。直到明朝,趙公明才得以擺脫兇神之列,成為享譽后世的一代財神。后人還為他“配”上了兩個侍從即“招財”和“進寶”二童子。

武財神——關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含山县| 山东| 武威市| 祁门县| 金寨县| 温泉县| 芒康县| 稷山县| 汉沽区| 靖安县| 阿拉善左旗| 正蓝旗| 新乡市| 迁西县| 新疆| 厦门市| 安溪县| 灌阳县| 杭锦后旗| 车致| 青冈县| 拜泉县| 陈巴尔虎旗| 乌审旗| 嵊泗县| 靖远县| 开远市| 乐平市| 黄大仙区| 石首市| 香格里拉县| 修水县| 囊谦县| 仙桃市| 沧州市| 内黄县| 昭平县| 榆社县| 辉南县| 老河口市|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