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民間諸神(1)

所謂民間諸神就是指民間普遍供奉的神靈,這些神也和世間的普通人一樣,有明確的等級和職能區分,充分展現了中國人信仰的世俗化以及對于世俗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時,民間對神靈的供奉與信仰也展示了時代演變的軌跡。

一般來說,中國信奉的民間諸神多為道教神,另外也有一些為佛教神。雖然來源不同,但古人并不看重這些細微的區別,因為中華文化是廣博、開放的世界文化的杰出代表。

一、神話的起源

中國最早的神話故事肇始于原始氏族社會,即傳說時期。面對變幻莫測的自然現象和天災人禍,遠古先民無法從已知的知識中找到準確答案,從而對未知世界產生了一種既敬畏又崇拜的心理。同時,隨著遠古先民智能的提升,他們逐漸對人類及民族本源問題產生了疑問,各種神話人物、神話故事應運而生。

這些神話故事中杜撰了天地形成、人類起源以及各種自然災害產生的原因,甚至人類之間的戰爭和部分物品的產生也都在神話故事中有所體現。

神話故事是中國遠古先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重要手段,其中蘊涵了先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先民的智慧結晶。與其他民族崇尚力量與智慧不同,中國古代神話故事除重視力量與智慧外,還極為重視“德”,這也為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及中國人的國民性奠定了基礎。

諸如此類的神話故事在《詩經》《淮南子》《山海經》等古代典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述。

二、混沌神

原始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還處于蒙昧階段,他們認為,宇宙的最初狀態即是混沌,其形就像一個混沌的大雞蛋。中國人常將不明事理之人稱為“混蛋”,即來源于此。那時天地相連,一切都在黑暗之中,世間萬物都還沒有誕生,宇宙中也只有一位神祇(qí),即混沌天神。在中國除了混沌天神外,盤古也常被人們稱為混沌神。

混沌天神

在中國的神話史上,確有一位混沌天神,不過由于年代久遠,現今流傳下來的諸多典籍中關于混沌天神的故事已經不多,但從很多傳說中依稀可見混沌天神的影子。女媧就是依照混沌天神的模樣制造了泥人。

中國道教中的元始天尊也可被視為混沌天神。

盤古

盤古開天盤古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開天神祇。有關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最早見于三國時期吳人徐整所著的《三五歷記》中。據說在盤古尚未開天辟地之前,天地混沌成一個大圓球,盤古就在這個大圓球中誕生,他將天地劈開之后,用自己的身體塑造了今日的世界——他的一只眼睛變成了太陽,另一只眼睛化成了月亮,他的身體幻化成山川,而他的血液就是河流。

盤古犧牲了自己,為后人創造了適宜生存的自然環境,是中國人極為崇敬的一位大英雄。

中國古代先民們相信盤古死后化成了靈魂,轉世投胎成了人類,故而中國才有“人是萬物之靈”的說法。

三、創世神

與混沌神一樣,每個民族也都有關于創世的傳說。如果說對于混沌之神的臆測是原始人類解釋宇宙萬物由來的需要,那么創世神傳說則表達了人們探索人類起源的渴望。中國古代的創世神展現了遠古時期人們對于起源、秩序等問題極為樸素的思想觀念。

女媧

女媧又稱女陰、女媧娘娘,是盤古之后最有影響力的一位神祇。作為一位功勛卓著的創世女神,民間流傳著很多關于她的傳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女媧造人和女媧補天。

女媧娘娘在神話故事中,女媧是一位人面蛇身的善良女性。有關女媧造人的故事,民間有許多版本流傳。其中之一說,女媧和伏羲是親兄妹,由于世間只有他們兩個人,為了能夠讓人類繁衍生息,他們結婚產下了人類,女媧和伏羲就是人類的始祖。比這個故事流傳更廣的則是女媧用黃泥造人的故事。神話故事中說,女媧依照自己和混沌天神的相貌用泥土創造出了人類,并制定了婚姻規則,為人們做媒,使人類在世間繁衍不息。因此,人們還將女媧視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和“婚姻保護神”。女媧造人的傳說其實體現了遠古社會人們最樸素的一種崇拜,即生殖崇拜。

人們對女媧的極度崇拜,使她成了一位集智慧、力量和美德于一身的大神。據說,在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的一場大戰中,共工不幸戰敗,氣憤之余,他竟然撞倒了不周山上支撐天地的大柱,導致天上出現了大窟窿,地上出現了大裂縫,由此人間天災不斷,不少人都喪了命。女英雄女媧見狀著急萬分,就四處收集五色彩石以補蒼天。古代人普遍認為他們之所以能夠過上穩定的生活,都是女媧補天的功勞。

據學者考證,神話中的女媧在歷史上是確有其原形的,她生活在黃土高原上一個鳳姓氏族中,是氏族首領。她曾率領部族逃避大洪水,廢除群婚制度并統一了各個氏族部落,受到當時人們的愛戴,故而后人將她的事跡以神話故事的形式口耳相傳了下來。

古代人對女媧十分崇拜,他們不僅推崇女媧為人類始祖、婚姻保護神,還將她視為音樂女神。時至今日,中國云南等地的苗、侗族少數民族還將女媧視為他們的始祖頂禮膜拜。

天吳

天吳是中國的創世神之一,它也是中國原始社會時期吳氏族的圖騰,其形是一個人面虎身,長著八頭、八足、八尾的青綠色神獸。《山海經》中說:“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其大意是說,在朝陽之谷有一只名叫天吳的水神。據歷史學家考證,天吳就是后人常在文獻中提及的一種行動迅猛的珍稀怪獸,形似虎,渾身長滿了五彩的毛。由于吳人常披掛虎皮四處打獵,遂將它視為自己的大神,后來吳人遷徙到了海邊,所以天吳又被當成海神頂禮膜拜。對于天吳的崇拜,從側面反映了氏族社會壯大后,人們對血緣及社會秩序的重視。天吳這個圖騰不僅體現了吳人期盼保佑的心理,也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類似的圖騰崇拜在中國古代還有很多。

畢方

畢方的形象是一只形似丹頂鶴卻只有一只腳的怪鳥,它也是樹精。據說它渾身長滿了艷麗的羽毛,其中底色為藍,上面有一些紅色斑點,史書記載它不食五谷,專吃火焰。畢方形象的出現表達了原始人類對火的恐懼與向往。雖然原始社會時期的人類非常懼怕火災,但由于不會人工取火,每年都會有大批人因寒冷死去。

傳說中,畢方是天帝身邊的神鳥,它為了救助寒冷的人就將火種從天帝那里偷出來,送給了人類,由此人們遠離了寒冬的威脅,擁有了溫暖。畢方也因此成了中國的另一位創世之神。

據比

遠古時代的人們對死亡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時也產生了嚴重的恐懼心理。由于無法解釋人類的生死現象,人們對死亡的恐懼催生了一種新的信仰。

被古代人視為創世神之一的據比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從《山海經》中可以了解到,據比的形象并非取自“活物”,而是一具披頭散發、斷手斷腳的死尸。據說據比很像一位剛剛經歷了殺戮的戰士。由此可見人們對死亡的敬畏之深。

豎亥

豎亥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一個走路速度很快的人。《淮南子》中記載,讓豎亥從北極走到南極只需要兩億多步。故而民間有豎亥步行丈量九州的說法。據說,豎亥這項長才被黃帝發現后,他還曾為黃帝擔任過信使。

豎亥也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神之一。

燭陰

燭陰作為創世神之一,是中國神話故事中一位本領很大的龍神,又名燭龍。《山海經》中說它是人面龍身的赤龍,身長達千里,在鐘山定居。據說只要它一睜眼,世間就是白晝,而一旦它將眼睛閉上,黑夜就會籠罩大地。除此之外,它還能在瞬間變換節氣,如果它呼出一口氣,夏天就會到來;吸進一口氣,就會天降鵝毛大雪,迎來冬天,所以它很少呼吸。

人們對燭龍的敬仰,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的崇拜。

四、始祖神

始祖神作為民族的象征,幾乎所有的民族都留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在中國可以被稱為始祖神的主要有華胥氏、伏羲、炎帝、黃帝和蚩(chī)尤等人。世人對女媧極為崇拜,故而在中國神話故事中,她既是創世神也是始祖神。

華胥氏

古人認為華胥氏對人類的貢獻極大,她不但首創嫁娶制度讓人們擺脫了野蠻而落后的亂婚狀態,還發明了漁獵之術,教導人們過上了以畜牧、漁獵為主的生活。

古人甚至將結繩記事的偉大功績也歸在了華胥氏身上。

除此之外,華胥氏還是伏羲與女媧的母親,《史記》中說:“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古人認為她依靠感應受孕生下了伏羲和女媧,間接開創了中華民族的繁衍史,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始祖母。

伏羲

伏羲又稱羲皇、太昊,作為華夏子孫世代敬仰的人文始祖,其流傳于世的傳說可謂不勝枚舉。很多古籍中都記載了關于伏羲的神話故事,但這些傳說莫衷一是,分歧很多。

伏羲有人說伏羲和女媧一樣是人首蛇身的大神,也有人說伏羲并非人首蛇身,只是因為生活在以蛇為圖騰的氏族之中,常用樹葉和鹿皮等物在身上制作出蛇鱗的效果,才有了如此的誤解,中國人自稱龍的傳人就濫觴于此。

無論如何,伏羲在中國神話史上的地位都極為尊貴。據說,他是華胥氏到雷澤誤踩雷神腳印后,感應受孕生下的孩子。聰明機智的他,鑒于結繩記事的弊端,參透了世間萬物陰陽轉換之理,發明了名揚四海的伏羲八卦圖,由此開創了中國古文字的先河。還有人因此推斷伏羲是道家真正的創始人。

在傳說中,除了發明八卦,伏羲還發明了一種名叫“瑟”的樂器,并親自創作了《駕辨》之曲。他還教導族人以繩結網,捕魚網鳥,改善生活。

伏羲不僅被視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始祖之一,還被古人尊為五方天帝中的東方之帝,統治一萬二千里的土地。

在中國眾多史書中,伏羲都被視為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之首。伏羲對中國人及中華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炎帝

中華民族的兒女都自稱為炎黃子孫,其中的“炎”字就是指華夏族的始祖——炎帝。

相傳,炎帝牛頭人身是上古時代一個部落的首領,有人說炎帝就是民間故事“神農嘗百草”中的神農,所以炎帝又稱神農氏。也有人說,炎帝是太陽神,故而炎帝也稱赤帝。

人們對于炎帝的身世說法不一,有的說炎帝與黃帝是親兄弟,都是少典的兒子;也有人說炎帝和伏羲相似,都是其母感應受孕后生下的孩子。據后一種說法,炎帝的母親在華山瞥見了一只神龍后,感應之下生了炎帝。炎帝聰穎而神奇,剛剛生下來3天就已經能夠正常說話,5天的時候就已經能走路了。作為部落的首領,炎帝教導族民農耕和灌溉技術,并為他們講述道德禮法。為了讓族民不受病痛之苦,他甚至親自試嘗各種草藥,據說他曾經為此一天之內中毒達70次之多,這一切都使炎帝深受其族民的愛戴。在湖南株洲的炎帝陵中有一副對聯:“制耒耜奠農工基礎;嘗百草開醫藥先河。”這副對聯用最簡潔的語言概述了炎帝的功德以及對后人的影響。

據說后來炎帝、黃帝與蚩尤產生了矛盾,引發了一場大混戰,最后炎、黃二帝戰勝了蚩尤。此后炎、黃兩族結成了部落同盟,這也是華夏民族的起源。

炎帝也是三皇五帝中的一位,他的地位更甚于黃帝,是伏羲之后另一位受人尊崇的先祖,為三皇之一。據傳,炎帝作為太陽神,曾是五方帝集團中地位最高的神,但由于在坂泉之戰中敗給了黃帝,最終炎帝退居到了南方,成了南方之神。

黃帝

黃帝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一位始祖,他本是遠古時期中國的部落聯盟首領,由于他對中華民族貢獻極大,后來被人們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神,并成了后人極為推崇的一位天神。

歷史上的黃帝最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分而治之的各個部落聯盟,為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據說黃帝還首創了中國古代國家體制,并提出了“德政”的治理思想。他在“吃穿住行”方面也都有所建樹,他大力發展農牧業,著名的“井田制”和“農田耕作制”就是他的發明。后來,他還教導人們紡紗織布,制作衣服鞋帽等日用品,從此使人們逐漸脫離了食肉寢皮的原始生活。黃帝在文化領域也做出了卓絕的貢獻,傳說中國的天文歷法、婚喪嫁娶、占卜祭祀、音樂繪畫中都有黃帝的發明創造。因此,黃帝被古人尊為“五帝”之首,被視為天下共主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先祖。

黃帝陵然而僅僅將黃帝作為君主的楷模還不足以表達后人對他的崇敬之情,于是黃帝又成了中國神話故事中一位極為重要的天神。相傳,黃帝是天界的一位雷神,也是神界五方帝中最尊貴的中央之帝。風伯雨師、神皇、女魃等神都是他的輔臣。在中國的道教中,黃帝被視為一位圣人,最終從人世登仙成了一位古仙人。

〇 中國人對黃帝的尊崇表現在很多方面。著名的中醫學寶典《黃帝內經》和道教丹術奇書《黃帝九鼎神丹經》都和黃帝有著或多或少的淵源關系。而有關黃帝的遺址在中國也不鮮見,黃帝故里、黃帝陵、黃帝城、黃帝源等如今都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蚩尤

歷史中的蚩尤是上古時代的一位部落首領。據說他與炎帝曾是同一族屬,與炎黃部落同時居住在黃河沿岸,屬東夷集團,掌管九黎族。

蚩尤被人們視為中國的“戰神”。在神話故事中,蚩尤的形象是一個擁有三頭六臂八足的巨人,有關他的傳說最有名的就是“黃帝大戰蚩尤”。

據史書記載,蚩尤部落得益于當地的鹽池及其金屬冶煉技術,實力不斷增強,漸漸地蚩尤有了和炎、黃二帝一爭高下的意圖,隨即發動了一場大戰。蚩尤先打敗炎帝,間接促成了炎、黃兩族的融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屏山县| 托克托县| 芒康县| 板桥市| 宁城县| 五家渠市| 皮山县| 靖西县| 叙永县| 上饶市| 榆树市| 黄大仙区| 大英县| 扎赉特旗| 墨竹工卡县| 新闻| 南开区| 海盐县| 昌都县| 广宗县| 五原县| 长岭县| 郓城县| 马公市| 盖州市| 民丰县| 朝阳市| 陇南市| 武穴市| 平塘县| 阳山县| 景宁| 崇礼县| 克东县| 焉耆| 阳山县| 宾阳县| 孟津县| 淮北市| 呼图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