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陶淵明家書(2)

陶淵明的詩歌題材和內容貼近平淡的日常生活,平淡之中見神奇,樸素之中見綺麗。陶淵明的高潔志趣和不朽詩篇,影響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蘇東坡、辛棄疾等幾代文人的思想和創作,為中國文學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不為五斗米折腰

陶淵明從小喜歡讀書,不想求官,但是后來,靠自己耕種田地,也養不活一家老少。親戚朋友勸他出去謀一官半職,他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當地官府聽說陶淵明是個名將后代,又有文才,就把他派到彭澤(在今江西省)當縣令。

當時做個縣令,官俸是不高的。陶淵明一不會搜刮,二不懂貪污,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是比起他在柴桑家里過的窮日子,當然要好一些。再說,他覺得留在一個小縣城里,沒有什么官場應酬,也還比較自在。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郵到彭澤視察。縣里的小吏聽到這個消息,連忙向陶淵明報告。陶淵明正在他的內室里捻著胡子吟詩,一聽到來了督郵,十分掃興,只好勉強放下詩卷,準備跟小吏一起去見督郵。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還是便服,吃驚地說:“督郵來了,您該換上官服,束上帶子去拜見才好,怎么能穿著便服去呢!”

陶淵明向來看不慣那些依官仗勢、作威作福的督郵,一聽小吏說還要穿起官服行拜見禮,更受不了這種屈辱。他嘆了口氣說:“我可不愿為了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號小人打躬作揖!”

說著,他也不去見督郵,索性把身上的印綬解下來交給小吏,辭職不干了。

陶淵明回到柴桑老家,覺得這個亂糟糟的局面跟自己的志趣、理想距離得太遠了。從那以后,他下決心隱居過日子,空下來就寫了許多詩歌文章,來抒發自己的心情。

名人評陶淵明

蕭統:蕭統是第一位發現陶淵明文學價值的人,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孟浩然:孟浩然對陶淵明十分崇拜,他在《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中寫道:“賞讀《高士傳》,最佳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李白:李白十分仰慕陶淵明的人品和詩作。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無弦,漉酒用葛巾。清風北窗下,自謂羲皇人。何時到栗里,一見平生親。”

杜甫:杜甫把陶淵明視為知己,他在《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中寫道:“寬心應是酒,譴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白居易:白居易非常敬仰陶淵明的為人。曾這樣頌揚陶淵明高尚的人格:“柴桑古村落,栗里舊山川。不見籬下菊,空余墟里煙。子孫雖無聞,族氏猶未遷。每逢陶姓人,使我心依然。”

歐陽修:歐陽修盛贊《歸去來兮辭》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蘇軾在《與蘇轍書》中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辛棄疾:辛棄疾把陶淵明引為知己。他在《念奴嬌》中稱:“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給予了陶淵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評價。

元好問:元好問稱贊陶淵明的詩:“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魯迅:“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

梁啟超:認為:“自然界是他(陶淵明)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

陶淵明作品精選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和字。房子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先生閑適安靜且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富貴。喜歡讀書,但只求領會要旨;每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愛好喝酒,但家境貧寒而不能常喝。親戚朋友知道他有此嗜好,有時擺了酒席來招待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期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空蕩蕩,不能遮蔽風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喝水用的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經常以寫文章來自我娛樂,稍微表露出自己的志向。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有人稱贊道: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就是五柳先生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的志趣而感到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也或是葛天氏時候的百姓吧?

【題解】

本文是作者托言為五柳先生寫的傳記,實為自傳,從傳中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的性格相同。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展現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注釋】

適俗:適應世俗。韻:情調、風度/性本愛丘山: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性:天性、本性/塵網: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羅。這里指仕途。

三十年:吳仁杰認為當作“十三年”。陶淵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仕為江州祭酒,到義熙元年(405)辭彭澤令歸田,恰好是十三個年頭。

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閑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于鉆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方:讀作“旁”。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余畝/蔭:蔭蔽/羅:羅列/曖曖:暗淡的樣子/依依:輕柔的樣子。墟里:村落。

“狗吠”兩句: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的“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之意/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虛室:閑靜的屋子。馀閑:閑暇。

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說自己象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題解】

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后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下面四句是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全詩便以這樣兩句收結:“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西| 桃江县| 盐城市| 资阳市| 家居| 井研县| 怀来县| 福建省| 江门市| 黔南| 武乡县| 三河市| 台安县| 宁安市| 宁明县| 兴宁市| 仁寿县| 蓬莱市| 江陵县| 新乡市| 漳州市| 鄂托克前旗| 新绛县| 深州市| 游戏| 离岛区| 镇宁| 抚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 神农架林区| 黎川县| 红原县| 澄迈县| 通辽市| 巧家县| 庆安县| 瑞丽市| 辽宁省| 江西省| 绥江县| 叶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