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子儼等疏
告儼、俟、份、佚、佟: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圣,誰獨能免?子夏有言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親受音旨,發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俛辭世,使汝等幼而饑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緬求在昔,眇然如何!
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濟北氾稚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
【譯文】
告戒儼、俟、份、佚、佟:天地給人以生命,有生就一定有死,從古到今圣賢的人,有誰能夠幸免呢?子夏有話說:“死生有天命,富貴天注定。”“四友”那樣的人,親自接受言談意旨,連四友這樣的人都這么說,足見窮達與否、壽命長短都是不由人的。
我年齡已過五十,年少時窮苦,每次因為家里困乏,東西游走。本性堅強學識笨拙,參加事物多不和。自己為自己考慮,一定遺留風俗災患,勉力棄官隱居,使你們年幼就受饑寒。我曾經感嘆東漢王霸的賢妻的話,壞的棉絮自己擁有,為何要使兒子慚愧呢?這是一樣的事情。雖然遺憾沒有二仲那樣的鄰居,家里沒有像老萊子的妻子,胸懷這樣的苦心,自己心里很慚愧。
年少時學習彈琴讀書,我喜歡悠閑清凈,讀書有了收獲,就高興得忘了吃飯。看見樹木交錯著郁郁蔥蔥,不同季節有不同的鳥鳴聲,就有十分高興。常言道:五六月中,在北窗下睡著,遇到涼風剛到,自己認為是伏羲氏以前的人。意識淺見識少,以為這樣的生活可以保持下去。隨著時間的遷移,體智衰退,盛年之歡不可再來。
患疾病以來,逐漸趨向衰弱,親人故交不拋棄,每次用藥物救我,自己恐怕壽命將要到了。你們這輩從小家境貧寒,每次被驅使做砍柴挑水的勞動,什么時候可以免除啊?掛念在心里,有什么可以說的!但是雖然你們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但應當想到四海之內都是兄弟的情義。鮑叔、管仲共同做買賣,分錢的時候管仲總要多占一點,但是鮑叔不覺得他貪財,因為知道他家里窮。歸生、伍舉都是春秋時楚國人,二人交情很好,后來伍舉因罪逃到了晉國做官;歸生與他相遇,二人鋪荊而坐,共敘舊情。就是因為在鮑叔幫助下,管仲變失敗為成功,在歸生幫助下,伍舉于失敗(因罪出逃)后回國立了功。其他人尚且如此,何況同父輩的人啊!潁川的韓元長,漢朝末的名士,身份為卿佐,八十歲死了。兄弟一起居住,直到終身。濟北的氾稚春,晉國時的操行人,七世用共同的財產,家人沒有怨怒的臉色。《詩經》說:“對于古人的崇高道德則敬仰,對于他們的高尚行為則遵行、學習。”即使不能那樣,誠心誠意地崇尚他們。你們可要慎重啊!我沒什么再說的了。
【題解】
儼,和正文第一句中的“俟、份、佚、佟”都是陶淵明的兒子。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沿襲前人“與子書”的訓誡勸勉傳統,不過卻展現出個人獨特的風格。首先,陶淵明以敘說個人志趣情懷為主體,其次方為訓誡勸勉兒子。再者,書中所言之“志”,不僅傳達一個為人父者對兒子的關愛,更突破前人與子書“君父至尊”的傳統格局,而是向兒子傾訴衷腸,吐露心聲,解釋自己的立場,期盼得到兒子的諒解。字里行間流露出,自己“俛辭世”,歸耕田畝,累及兒子“幼而饑寒”,從小難免“柴水之勞”的愧疚不安;還有隱含于整封書信中,對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似乎懷著一份不確定感,還有一份歉意。這些非常私人的,屬于比較隱蔽幽微的情懷,是陶淵明之前與子書中所無,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陶淵明小傳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陶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做過太守。
陶淵明年幼時,家庭衰敗,九歲喪父,與母妹三人度日。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他的個性、修養,都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里藏書很多,為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志趣。
陶淵明少年時期有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不久即辭官。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做屬吏。元興元年(402)正月,桓玄舉兵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陶淵明此時在家鄉躬耕自資,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一談。后桓玄兵敗西走,陶淵明投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劉裕攻下建康,大力進行政治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陶淵明曾一度對劉裕產生好感。但不久就發現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無辜。他對此感到十分失望,便辭職隱居。
義熙元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遂授印去職。
陶淵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辭彭澤縣令結束。這十三年,是他為實現“大濟蒼生”的理想抱負而不斷嘗試、不斷失望、終至絕望的十三年。最后賦《歸去來兮辭》,表明與上層統治階級決裂,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
陶淵明辭官歸里,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享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田園之樂。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淵明愛菊,宅邊遍植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膾炙人口。他性嗜酒,飲必醉。朋友來訪,無論貴賤,只要家中有酒,必與同飲。
他辭官回鄉二十二年一直過著貧困的田園生活,而固窮守節的志趣,老而益堅。陶淵明一生創作了很多作品,描繪田園生活的詩作居多。他的詩從內容上可分為飲酒詩、詠懷詩和田園詩三大類。其中田園詩的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淵明還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創作飲酒詩的詩人。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龍族Ⅰ:火之晨曦(修訂版)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國度的門轟然洞開。直升機如巨鳥般掠過南方小城的天空,在少年路明非的頭頂懸停。隱藏在歷史中的那場戰爭,就要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