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說楚國太子熊完作為人質(zhì)。秦國留他十六年不讓回去。這時恰好秦國的使者到楚國去商議約好結(jié)盟之事,楚國使者朱英便與他一起來到咸陽問候秦王。朱英述說楚王病勢已重,恐怕無法痊愈。太傅黃歇便對熊完說:“大王病重,而太子您卻留在秦國,萬一大王去世,太子不在病榻前,諸公子中必定有代立者,楚國就非太子所有了。我想為太子去拜訪一下應(yīng)侯范睢,說說這個情況。”太子同意。黃歇于是去丞相府拜訪,他問范睢:“丞相知道楚王生病嗎?”范睢回答說:“已經(jīng)聽使者說過了。”黃歇說:“楚太子久留于秦,他與秦國的將相們交情都很深,倘若楚王去世,太子就能夠繼位,這件事秦國必須謹(jǐn)慎對待。丞相現(xiàn)在如果能讓太子回歸楚國,太子對丞相的感激之情將無窮無盡!如果還是不讓他回去,楚國更換其他的公子繼位,那么太子在秦國,不過只是咸陽城里的一個布衣平民而已。況且太子久不回國已引起楚國的警惕,以后必定不會再讓人質(zhì)到秦國來。為留下一個布衣平民,而使兩個萬乘大國斷絕友好,我認(rèn)為這不是好的計策。”范睢點頭同意說:“你說的有理。”便立刻將黃歇所說的,告訴了秦王。秦王說:“可以讓太傅黃歇先回去探問楚王的病情,如果真的病重,再回來接太子。”黃歇聽說太子不能與自己一同回去,暗地里就與太子計議道:“秦王留太子不放,就想同懷王那時一樣,趁危急強(qiáng)求楚國割地。楚國要是真來接太子,就中了秦王的計;要是不來接,那么太子就將終生成為秦國之虜了。”太子問:“太傅有什么計謀?”黃歇說:“以我之見,太子不如換上便服逃走。現(xiàn)在楚國使者已問候過秦王,將要回去,這個機(jī)會不可失去啊!我請求獨自留下,以死來承擔(dān)一切。”太子哭泣著說:“事情若成功,楚國當(dāng)拱手向太傅致敬。”黃歇暗中面見朱英,與他通謀,朱英答應(yīng)了。太子于是換上趕車人的衣服,與朱英共同執(zhí)鞭趕著馬車,一直出了函谷關(guān),竟然無人發(fā)覺。黃歇守在旅舍中,秦王催促他回去探問楚王的病情,他對秦王說,“太子正在生病,無人守視,等病稍好些,我會立即告辭的。”過了半個月,黃歇估計太子出函谷關(guān)已經(jīng)很久了,就來求見秦王,他叩首謝罪說:“我唯恐楚王一旦去世,太子不能繼位,已擅自讓他回國,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函谷關(guān)了。我這是犯了欺君之罪,愿請大王用死刑處罰。”秦王大怒說:“楚國人竟然狡詐到如此地步!”喝令左右捆綁黃歇,要殺他。范睢在一旁勸說道:“殺了黃歇也不能讓太子回來,而又白白斷絕了與楚國的友好關(guān)系,不如嘉賞他的忠心讓他回去。楚王死了,太子必然繼位,太子繼位,黃歇必然為相國,楚國君臣都會感念秦國的恩德,這樣的話,秦國必然能得到一個好結(jié)果。”秦王認(rèn)為他說得很對,于是厚賞黃歇,讓他回歸楚國。史臣有詩云:更衣執(zhí)轡去如飛,險作咸陽一布衣。不是春申有先見,懷王余涕又重?fù)]。
黃歇回國三個月,楚頃襄王就去世了,太子熊完繼位,這就是考烈王。
進(jìn)升太傅黃歇為相國,以淮北十二縣封他為春申君。黃歇說:“淮北邊鄰齊國,請安置為郡,以便防守。我愿遠(yuǎn)封江東。”考烈王于是改封黃歇于以前吳國之地。黃歇修繕闔閭故城,作為都邑;疏通城內(nèi)的河道,四縱五橫,用來通太湖之水;改破楚門為昌門。此時,孟嘗君雖然已死,而趙國有平原君,魏國有信陵君,正以養(yǎng)士人門客相崇尚,黃歇很羨慕他們,也招養(yǎng)門客,門客達(dá)到數(shù)千人。平原君常派使者到黃歇家,黃歇用最好的房間招待他們。趙國的使者想在楚人面前炫耀富有,就用玳瑁作頭簪,用珠玉來裝飾刀劍的鞘,等見到黃歇的食客三千多人,其中的重要食客穿的鞋都是用明珠制成的,慚愧之極。黃歇用門客的計謀,往北兼并了鄒、魯之地,任用賢士荀卿為蘭陵令,修訂完善政法,訓(xùn)練兵士,楚國因此再次強(qiáng)大起來。
再說秦昭襄王已與齊、楚結(jié)盟,于是就派大將王龁率領(lǐng)軍隊討伐韓國,從渭水運糧,東入河洛,以供應(yīng)軍餉。他們攻克了韓國的野王城,通往上黨的道路因此斷絕。上黨守臣馮亭與他的部下和百姓們商議說:“秦王占據(jù)了野王城,那么上黨就已經(jīng)不是韓國所有了。與其投降秦國,不如投降趙國。秦國怨怒趙國得到土地,必然移兵攻打趙國,趙國受到攻打,必然親近韓國,韓、趙兩國同患難,就可以抵御秦國。”于是就派使者帶著信和上黨地圖,獻(xiàn)給趙孝成王。這一年是孝成王四年,周赧王五十三年。趙王夜里作了個夢,夢見自己穿著有兩種顏色的衣服,乘龍向天上飛去,還未到天上又墜落下來,見兩旁有金山和玉山各一座,光輝奪目。趙王夢醒,召來大夫趙禹,將這個夢告訴他。趙禹說:“兩種顏色的衣服,意味著合;乘龍上天,是升騰的跡象;墜落到地,意味著得到土地;金玉成山,意味著財富充足。大王眼下必有擴(kuò)大土地增加財富的福份,此夢大吉。”趙王很高興,又召來一個名叫敢的筮史占卜。敢說:“兩色的衣服,意味著殘缺;乘龍上天,沒到天上就墜落下來,意味著事情中途有變,有名無實;金玉成山,可看而不可用。此夢不吉利,大王可要小心!”趙王心里被趙禹的話所迷惑,對筮史的話不以為然。過了三天,上黨太守馮亭的使者來到趙國。趙王打開信一看,上面寫道:秦國攻打韓國,情況危急,上黨將歸入秦國了!上黨的士卒與百姓不愿投靠秦,而愿投靠趙,我不敢違背士卒與百姓的愿望,謹(jǐn)將管轄的十七城,再拜獻(xiàn)給大王,乞求大王接受。
趙王非常高興地說:“趙禹所說的擴(kuò)大土地增加財富的福份,今日應(yīng)驗了!”平陽君趙豹勸說道:“我聽說無故得到的利益,稱之為禍殃,請大王不要接受。”趙王說:“人家是畏懼秦國而感念趙國才來歸附的,怎么能稱作‘無故’?”趙豹說:“秦蠶食韓地,攻克野王城,斷絕上黨的道路,不讓兩地相通,自認(rèn)為是掌中之物,準(zhǔn)備坐而得之,一旦被越國占有,秦國豈能善罷甘休?就如同秦國努力耕種,而趙國來收獲一樣,這就是我所說的無故得到的利益。而且馮亭所以不將土地獻(xiàn)給秦國,卻獻(xiàn)給趙國,是想嫁禍于趙國,以舒緩韓國的困境。大王為何不察覺呢?”趙王不以為然,再召平原君來裁斷。平原君說:“派百萬軍隊,攻入他國,逾年歷歲,也不見得得到一座城池。如今不費寸兵斗糧,就得到十七城,這是莫大的利益,不可失去。”趙王說:“你說的正合我的心意。”于是派平原君率兵五萬,去上黨接受土地,封馮亭為三萬戶,封號華陵君,仍為太守。十七個縣令,各封三千戶,都世襲稱侯。馮亭閉門哭泣,不與平原君相見。平原君堅持請他,馮亭說:“我有三不義,不能夠見使者。為君主守地而不能死,這是一不義;沒有得到君主的命令,擅自將地入趙,這是二不義;賣君主之地以得到富貴,這是三不義。”平原君嘆息道:“這真是忠臣啊!”于是等候在馮亭門前,三天不離去。馮亭被他的誠意所感動,就出來相見,還是垂淚不止;愿意交割地面,但讓平原君挑選別人來做太守。平原君再三安慰說:“你的心事,我已經(jīng)知道了,你不做太守,就無以慰藉士卒百姓們的愿望。”馮亭這才接受了太守的任命,但仍不接受封地和封號。平原君將要離別,馮亭對他說:“上黨所以歸趙,是因為兵力不足以抗秦。希望公子奏明趙王,多派士卒,急遣名將,為抗擊秦軍作準(zhǔn)備。”平原君回去報告了趙王。趙王只顧置酒宴慶賀得地,發(fā)兵之事一拖再拖。就在此時,秦國大將王龁率兵包圍了上黨。馮亭堅守了兩個月,趙國援兵遲遲未到,于是他就率士卒百姓逃往趙國。這時趙王才任命廉頗為上將,率兵二十萬來增援。行進(jìn)到長平關(guān),遇到馮亭,才知道上黨已失守,秦兵正日漸迫近。于是就在金門山下,列營筑壘,東西各幾十個,如眾星排列,分兵一萬,派馮亭守光狼城,又分兵二萬,派都尉蓋負(fù)、蓋同分別率領(lǐng),守東西二鄣城,又派裨將趙茄遠(yuǎn)探秦兵。
卻說趙茄領(lǐng)兵五千,探到長平關(guān)外約二十里,正巧遇上了秦將司馬梗也行探到了這里。趙茄欺負(fù)司馬梗兵少,沖向前就交戰(zhàn)。正在交鋒,秦軍第二哨探張?zhí)朴致时鴣淼剑w茄心慌意亂,被司馬梗一刀斬死,又趁機(jī)大殺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