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衛國人吳起,年輕時閑居家中,終日擊劍練武,不務正業,常被他的母親責備。吳起將自己手臂咬破,對母親發誓說:“我現在與母親告別,游學四方,若不能拜將入相,取得富貴,決不返回衛國與母親相見。”母親流淚挽留他,吳起頭也不回地出城北門而去。吳起來到魯國,在孔門弟子曾參門下學習,晝夜苦讀,不辭勞苦。齊國大夫田居出使魯國,他喜歡吳起勤奮好學,便把女兒嫁給他為妻。曾參知道吳起家中有老母在堂,一日問他道:“你離家游學,已有六年,卻從不回家探望自己的母親,作為兒子,你怎能心安?”吳起答道:“我曾向母親起誓:“不拜將入相,決不返回衛國。”曾參說:“你可以向別人起誓,卻怎么能向自己的母親起誓呢?”從此對吳起的為人感到不滿。不久,衛國傳信來,說吳起的母親已死,吳起仰天大哭三聲,馬上收淚,誦經讀書如常。曾參怒道:“吳起母親死去,自己卻不奔喪返家,是一個忘本之人。河水無源就會枯竭,樹木無根就會斷折,人若無本,怎能得善終?吳起不是我的弟子!”吳起被逐,從此拋棄儒學改修兵法,三年后學成,來到魯國求官。魯相公儀休常與他談論用兵之道,知道他有將帥之才,便將他舉薦給魯穆公,吳起被封為大夫。吳起既得到優厚俸祿,便買了許多姬妾,開始縱情聲色。此時齊相田和正想篡奪君位,他害怕齊、魯兩國由于世通婚姻,一旦自己篡位,魯國會興兵攻打,便先下手為強,出動軍隊攻打魯國,想用武力脅迫魯國就范。魯相公儀休向魯穆公奏道:“要想擊退齊軍,非得起用吳起不可。”穆公口頭雖答應,卻始終不肯拜吳起為將。
等到齊軍攻下成邑,公儀休再次奏請穆公說:“臣曾舉薦吳起領兵破敵,主公為何不起用他呢?”穆公答道:“我也深知吳起有將帥之才,然而他娶的妻子是齊國田家之女,世上至愛莫過夫妻,誰能保證他不起反叛之心呢?”公儀休出朝,吳起已在相府等候多時,一見公儀休回來,便問道:“齊軍已侵入我國縱深腹地,主公是否已找到能夠破敵的良將?今日不是我吳起夸口,主公若讓我統兵為將,我定能將齊軍殺個片甲不回。”公儀休說:“我向主公再三舉薦你,主公因你與齊國田家通婚,這才猶豫不決。”吳起說:“解除主公的疑心,那還不容易!”于是回家問他的妻子田氏說:“人人都愿意有妻子,這是為什么?”田氏答道:“有內有外,才能立家,娶妻子自然是為了成家立業。”吳起說:“丈夫能拜將入相,加爵進祿,功垂青史,名傳千載,這是更大的家業,夫人是不是也希望丈夫得到這些呢?”田氏答:“當然”。吳起說:“我有一事相求,請夫人成全于我。”田氏不解地問:“妾是一個女子,哪有能力幫助我夫成就功名呢?”吳起說道:“現在齊國出兵攻魯,魯君本想讓我統兵為將,只因我娶得是齊國田家的女兒,他這才猶豫不決。如果我能帶著你的人頭去拜見魯君,他必定會消除疑心,這樣一來,我的功名富貴就有望了。”田氏大驚,正想開口說話,吳起拔劍一揮,田氏的人頭已經落地。史官有詩道:一夜夫妻百夜恩,無辜忍使作冤魂?母喪不顧人倫絕,妻子區區何足論。
吳起帶著田氏人頭來見穆公說:“臣一心報國,主公因臣的妻子而對臣起疑,現在臣已將妻子殺死。”穆公心中不忍,擺手說道:“請將軍先下去。”一會兒,公儀休入朝拜見,穆公對他說:“吳起殺妻求將,實在太殘忍了。我看他居心叵測。”公儀休說:“吳起不愛妻子,熱衷功名,主公現在若不起用他,他必會助齊攻我。”穆公聽從公儀休之勸,當即封吳起為大將,泄柳、申詳為副將,命他們率兵二萬迎擊齊軍。吳起領命為將后,與軍中士卒同甘共苦,睡臥不用床席,行軍不騎戰馬,見到士卒背糧過多,行走艱難,便與他們一同背糧前進,有個小兵身上生了毒瘡,吳起便親自為他醫治調理,并用嘴為他吮吸膿血,士卒們對吳起感恩戴德,親如父子,紛紛發誓愿為吳起拼死在疆場。
再說田和領齊國大將田忌、段朋,長驅直入,這時他聽說魯國起用吳起為將,不由哈哈大笑道:“此人是我田家女婿,是個好色之徒,他又懂得什么排兵布陣。魯國讓此人率兵,怎能不一敗涂地?”等到兩軍對壘,田和見吳起不出營挑戰,便偷偷派人去魯營窺探。探子看見吳起與軍中軍階最低的士卒席地而坐,同鍋吃飯,回來報告田和,田和又大笑說:“將帥尊嚴,軍士才能敬服,軍士敬服將帥,軍隊才能有戰斗力,吳起如此領兵,怎能服眾?”于是便派愛將張丑,假稱愿意和解,來到魯軍中探看虛實。吳起將精兵強將藏在后軍,自己帶著一班老弱殘兵出來見客。吳起將張丑引入,張丑問道:“外面盛傳將軍為得兵權,不惜將妻子殺死,果真有此事嗎?”吳起假裝大吃一驚,答道:“我吳起雖不肖,但也曾在孔子弟子曾參處讀過幾天詩書,怎敢做出這等不仁不義之事?我妻子因病而亡,與我拜將統軍一事雖是同時發生卻毫不相干,請將軍不要誤聽謠言。”張丑將田和愿意與魯國和解之事說出,吳起道:“我乃是一介書生,怎敢與田氏作戰為敵?田相國愿意和解,我更是千愿萬肯的。”吳起將張丑留在軍中,歡飲三日,絕口不提發兵交戰一事,張丑臨行前,吳起又再三向他申明,愿意和齊國言和退軍。張丑離去,吳起立即暗中調兵遣將,分作三路,尾隨張丑向齊軍進擊。張丑回軍報告,田和以為魯軍又弱又無斗志,全不放在心上。田和正自得意,忽聽到營門外鼓聲大作,魯軍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來,田和大驚,齊軍營中更是一片混亂。齊將田忌見勢態嚴重,慌忙率步兵從正面迎敵,不料魯將泄柳、申詳又各率人馬從左右兩翼殺來。齊軍棄尸遍野,大敗逃去,吳起率兵一直追擊到平陸,方才班師回朝。魯穆公大喜,晉封吳起為上卿。田和因張丑誤報軍情,要將他治罪,張丑辯解說:“小將見到的確實是那樣,誰能料到吳起暗中使詐?”田和長嘆說:“吳起用兵之妙,實不下于孫武子和司馬穰苴,若他被魯國長期任用,我齊國必會后患無窮。我想派一人去魯國,與他暗中通好,你敢去嗎?”張丑答道:“小將愿舍命前去,將功折罪!”田和讓張丑帶上美女兩名,黃金千兩,裝扮成一個富商,到魯國向吳起行賄。吳起貪財好色,當即將禮物收下,對張丑說:“請轉告田相國,假如齊國不侵犯魯國,魯國決不會發兵與齊交戰。”張丑離開魯國都城,故意將行賄一事加油添醋地泄漏出去,搞得魯國沸沸揚揚。魯穆公聞聽此事,說道:“我本來就知道吳起居心叵測。”打算將吳起削爵治罪,吳起聞聽,心中驚懼,連夜棄家逃到魏國,來到翟璜家做賓起。文侯將吳起召來,問他說:“聽說將軍曾為魯國國君立下大功,如今將軍為何竟棄家逃到敝國?”吳起答道:“魯君猜忌多疑,聽信讒言,所以臣才逃命到此。聽說君侯禮賢下士,天下歸服,臣愿為君侯執鞭馬前,即使肝腦涂地也在所不辭。”文侯于是便封吳起為西河太守,吳起來到西河,整修城池,操練兵馬,對士卒關懷愛護倍至,與他做魯國將軍時無異。為防秦國入侵,吳起在西河修筑了一座新城,取名為吳城。
此時,秦惠公去世,太子出子繼位。惠公是簡公的兒子,簡公是靈公的叔父,當年靈公去世,他的兒子師隰年紀尚幼,群臣于是便共扶簡公即位為君,簡公傳惠公,惠公傳出子,至此已有三代。此時師隰年紀已大,他將群臣找來問道:“國家本來就是我父靈公的國家,我有什么罪,被你們廢掉?”群臣無辭答對,于是便相商將出子殺掉,改立師隰為君,稱秦獻公。吳起乘秦國內部動亂,發兵襲擊秦國,將黃河以西五座城池攻占。文侯因翟璜舉薦賢才有功,想把他封為相國,于是便將李克找來商議,李克答道:“封翟璜不如封魏成。”文侯點頭稱是。李克出朝,翟璜迎面問他道:“聽說主公想封一個相國,現在定下了嗎?究竟是誰?”李克答道:“已決定封魏成。”翟璜不滿地說:“主公想要攻滅中山國,我舉薦了樂羊,主公想治理鄴城,我舉薦了西門豹,主公想平定西河,我舉薦了吳起。我哪一點不如魏成?”李克說:“魏成舉薦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與主公非師即友,你舉薦的人再能干也不過是主公的臣子。魏成一心為國,每年都將俸祿的十分之九拿出,款待四方賢士,你的俸祿全都自己食用了,你怎么能比得上魏成呢?”翟璜滿臉羞愧,向李克謝罪說:“我這粗鄙之人,說話失言,請大夫原諒。”從此魏國將相各展其才,國家安定,三晉中以魏國最強。齊國相國田和見魏國強大,文侯又深得天下人心,便主動派人與魏國結好,并請文侯出面向周室請求,想效仿三晉,自立為君。這時周威烈王己死,太子周安王繼位,周室勢力更加衰微。安王同意了文侯的請求,下詔封田和為諸侯,稱田太公。
田氏從陳國公子完逃奔齊國,侍奉齊桓公,共傳十世,到田和時終于取代齊國而自立,姜氏宗祀斷絕。
當時三晉都十分注重選擇賢相,因而相國在魏、趙、韓三國權力都很大。
單說韓相國俠累,未得志時曾與濮陽人嚴仲子嚴遂為八拜之交,俠累家貧而嚴遂家富,嚴遂供他日常費用,又出千金助他游仕列國,俠累因此在韓國受到重用,官拜相國。俠累執政后,府邸門禁森嚴,嚴遂希望他能將自己舉薦給韓烈侯,結果卻一等數月,連俠累的面都見不上。嚴遂用自己的家財賄賂韓侯左右,終于得到烈侯召見。烈侯頗看重嚴遂,想加以任用,俠累卻多次在烈侯面前數說嚴遂的短處。阻止烈侯起用嚴遂。嚴遂聞聽此事,心中十分憤恨,于是便離開韓國,遍游列國,想尋訪勇士刺殺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