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4940字
- 2015-10-09 16:10:20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jīng)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兜率宮中偈贊品第二十四
初來意者。前明化主赴感。今明助化贊揚。及顯位體所依。故次來也。釋文者。謂十方菩薩于此宮中贊佛實德。故受斯名。三宗趣者。集眾放光偈贊為宗。為說回向為趣。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萬佛剎微塵數(shù)諸菩薩俱。從萬佛剎微塵數(shù)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其名曰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寶幢菩薩。精進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
大文分三。初集眾。二放光。三偈贊。初神力一句集因也。次十方一句舉上首。三一一下標眷屬。四從萬佛剎下來處。五其名曰下列十菩薩名。標主也。同名幢者。略有五義。一高出義。表三賢位極。二建立義。大悲大智建立眾生及菩提故。三歸向義。謂大悲攝生。智愿攝善。歸向菩提故。四摧珍義。如猛將幢。降伏一切諸魔軍故。五滅諸怖畏義。如帝釋幢。不怖惑業(yè)故。金剛等異名。即表十向行體。
所從來國謂妙寶世界。妙樂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yōu)鉢羅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五所從來國皆稱妙者。回向之力。微善彌于法界故。其別名即表十向所修法門。
各于佛所凈修梵行。所謂無盡幢佛。風(fēng)幢佛。解脫幢佛。威儀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勝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觀察幢佛。其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
六本所事佛同名幢義不異菩薩。別名即表修十向智。亦表當位之果。七其諸下到已修敬。
以佛神力。即化作妙寶藏師子之座。寶網(wǎng)彌覆周帀徧滿。諸菩薩眾隨所方來。各于其上結(jié)加趺坐。
八以佛神力下善住威儀。座體云妙寶者。十住以慧光徧照。故以毗盧遮那藏為體。十行以行凈離垢。故以蓮華藏為體。今十向大悲處于生死普該萬法。不拘乎一。故座體直云妙寶。不限色類。以教行徧周。籠攝眾生。加以寶網(wǎng)彌覆其上。
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只清凈光明。此無量光皆從菩薩清凈心寶離眾過惡大愿所起。顯示一切諸佛自在清凈之法。以諸菩薩平等愿力。能普救護一切眾生。一切世間之所樂見。見者不虗悉得調(diào)伏。
九其身悉放下放光益物。此位多游悲智益物故。
其菩薩眾悉已成就無量功德。所謂徧游一切諸佛國土無所障礙。見無依止清凈法身。以智慧身現(xiàn)無量身徧往十方承事諸佛。入于諸佛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自在之法。住于無量一切智門。以智光明善了諸法。于諸法中得無所畏。隨所演說窮未來際。辯才無盡。以大智慧開總持門。慧眼清凈入深法界。智慧境界無有邊際。究竟清凈猶若虗空。如此世界兜率天宮諸菩薩眾如是來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宮。悉有如是名號菩薩而來集會。所從來國諸佛名號。亦皆同等。無有差別。
十其菩薩下略贊勝德。有十一句。初總。余別。別中十門。次如此世界下結(jié)通十方。
爾時世尊從兩膝輪。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盡法界虗空界一切世界。彼諸菩薩皆見于此佛神變相。此諸菩薩亦見于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于往昔時同種善根修菩薩行。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得無差別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無所住。見無量佛悉往承事。于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無礙。心意清凈如無價寶。無量無數(shù)諸佛如來。常加護念共與其力。到于究竟第一彼岸。恒以凈念住無上覺。念念恒入一切智處。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達無礙。已得佛身與佛同住。獲一切智。從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來所行之處悉能隨入。開闡無量智慧法門。到金剛幢大智彼岸。獲金剛定斷諸疑惑。已得諸佛自在神通。普于一切十方國土。教化調(diào)伏百千萬億無數(shù)眾生。于一切處雖無所著。善能修學(xué)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無盡清凈三世一切無量功德藏諸菩薩眾。皆來集會在于佛所。因光所見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第二爾時世尊下放光。文分四節(jié)。初從兩膝。放光處言膝輪者。位漸高故。又表回因向果等。有屈伸進趣之相故。又悲智相導(dǎo)。屈伸無住故。二放百千下光數(shù)。三普照下光照分齊。四彼諸菩薩下光所作業(yè)。謂令彼此互相見故。此中分三節(jié)。初正明彼此相見。二如是下釋見所由。由二種因故彼此相見。一由宿因同行故。二由現(xiàn)德圓滿故。經(jīng)文悉已悟入下有二十句。明德圓滿之相。后如是等下結(jié)德。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不出世
亦無有涅盤
以本大愿力
示現(xiàn)自在法
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色身非是佛
音聲亦復(fù)然
亦不離色聲
見佛神通力
少智不能知
諸佛實境界
久修清凈業(yè)
于此乃能了
正覺無來處
去亦無所從
清凈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xiàn)
無量世界中
示現(xiàn)如來身
廣說微妙法
其心無所著
智慧無邊際
了達一切法
普入于法界
示現(xiàn)自在力
眾生及諸法
了達皆無礙
普現(xiàn)眾色像
徧于一切剎
欲求一切智
速成無上覺
應(yīng)以凈妙心
修習(xí)菩提行
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
當于最勝尊
供養(yǎng)勿生疑
第二偈贊中十菩薩即為十段。亦十方如次。皆先標說人及說儀式。今初東方金剛幢者。此是會主。名含總別。總顯回向不出悲智。金剛者堅利也。即悲之智。二乘實際不能壞堅也。斷難斷惑利也。故云智慧到彼岸。即智之悲。愛見不能動堅也。無所不救利也。故文中徧剎利生。七十八經(jīng)云譬如金剛唯從金剛處及金處生。非余寶處生。菩提心金剛亦復(fù)如是。唯從大悲救護眾生金剛處一切智明殊勝境界金處而生。非余眾生善根處生。是知金剛不獨喻智。攻般若者不得此意。但以標名獨將金剛喻于般若。以文中悲濟九類而無所度。悲智相導(dǎo)。方為真實般若。別名即救護眾生悲也。離眾生相智也。頌有十偈。嘆佛寂用無礙德。
爾時堅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勝無比
甚深不可說
出過言語道
清凈如虗空
汝觀人師子
自在神通力
已離于分別
而令分別見
導(dǎo)師為開演
甚深微妙法
以是因緣故
現(xiàn)此無比身
此是大智慧
諸佛所行處
若欲了知者
常應(yīng)親近佛
意業(yè)常清凈
供養(yǎng)諸如來
終無疲厭心
能入于佛道
具無盡功德
堅住菩提心
以是疑網(wǎng)除
觀佛無厭足
通達一切法
是乃真佛子
此人能了知
諸佛自在力
廣大智所說
欲為諸法本
應(yīng)起勝希望
志求無上覺
若有尊敬佛
念報于佛恩
彼人終不離
一切諸佛住
何有智慧人
于佛得見聞
不修清凈愿
履佛所行道
第二南方堅固者。表不壞回向故。菩提心堅故。觀佛無厭故。十頌多明如來為物所依德。
爾時勇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明凈眼
因日覩眾色
凈心亦復(fù)然
佛力見如來
如以精進力
能盡海源底
智力亦如是
得見無量佛
譬如良沃田
所種必滋長
如是凈心地
出生諸佛法
如人獲寶藏
永離貧窮苦
菩薩得佛法
離垢心清凈
譬如伽陀藥
能消一切毒
佛法亦如是
滅諸煩惱患
真實善知識
如來所稱贊
以彼威神故
得聞諸佛法
設(shè)于無數(shù)劫
財寶施于佛
不知佛實相
此亦不名施
無量眾色相
莊嚴于佛身
非于色相中
而能見于佛
如來等正覺
寂然恒不動
而能普現(xiàn)身
徧滿十方界
譬如虗空界
不生亦不滅
諸佛法如是
畢竟無生滅
第三西方菩薩。凈心智力。見佛盡源。等一切佛。故名勇猛。十頌總顯如來見聞弘益之德。
爾時光明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人間及天上
一切諸世界
普見于如來
清凈妙色身
譬如一心力
能生種種心
如是一佛身
普現(xiàn)一切佛
菩提無二法
亦復(fù)無諸相
而于二法中
現(xiàn)相莊嚴身
了法性空寂
如幻而生起
所行無有盡
導(dǎo)師如是現(xiàn)
三世一切佛
法身悉清凈
隨其所應(yīng)化
普現(xiàn)妙色身
如來不念言
我作如是身
自然而示現(xiàn)
未甞起分別
法界無差別
亦無所依止
而于世間中
示現(xiàn)無量身
佛身非變化
亦復(fù)非非化
于無化法中
示有變化形
正覺不可盡
法界虗空等
深廣無涯底
言語道悉絕
如來善通達
一切處行道
法界眾國土
所往皆無礙
第四北方菩薩。以大悲力運智慧光朗彼重昏。無所不至。名光明幢。十頌多顯如來即體化用周普之德。
爾時智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人能信受
一切智無礙
修習(xí)菩提行
其心不可量
一切國土中
普現(xiàn)無量身
而身不在處
亦不住于法
一一諸如來
神力示現(xiàn)身
不可思議劫
筭數(shù)莫能盡
三世諸眾生
悉可知其數(shù)
如來所示現(xiàn)
其數(shù)不可得
或時示一二
乃至無量身
普現(xiàn)十方剎
其實無二種
譬如凈滿月
普現(xiàn)一切水
影像雖無量
本月未曾二
如是無礙智
成就等正覺
普現(xiàn)一切剎
佛體亦無二
非一亦非二
亦復(fù)非無量
隨其所應(yīng)化
示現(xiàn)無量身
佛身非過去
亦復(fù)非未來
一念現(xiàn)出生
成道及涅盤
如幻所作色
無生亦無起
佛身亦如是
示現(xiàn)無有生
第五東北方。于佛寂用之境決斷無疑故。又智導(dǎo)萬行出生無盡。故名智幢。十頌多嘆如來應(yīng)現(xiàn)出生無礙之德。
爾時寶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佛身無有量
能示有量身
隨其所應(yīng)覩
導(dǎo)師如是現(xiàn)
佛身無處所
充滿一切處
如空無邊際
如是難思議
非心所行處
心不于中起
諸佛境界中
畢竟無生滅
如翳眼所覩
非內(nèi)亦非外
世間見諸佛
應(yīng)知亦如是
饒益眾生故
如來出世間
眾生見有出
而實無興世
不可以國土
晝夜而見佛
歲月一剎那
當知悉如是
眾生如是說
某日佛成道
如來得菩提
實不系于日
如來離分別
非世超諸數(shù)
三世諸導(dǎo)師
出現(xiàn)皆如是
譬如凈日輪
不與昏夜合
而說某日夜
諸佛法如是
三世一切劫
不與如來合
而說三世佛
導(dǎo)師法如是
第六東南方菩薩。以圓凈智照平等理。不礙應(yīng)現(xiàn)隨順一切如摩尼寶故名寶幢。十頌多顯平等超世德。
爾時精進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一切諸導(dǎo)師
身同義亦然
普于十方剎
隨應(yīng)種種現(xiàn)
汝觀牟尼尊
所作甚奇特
充滿于法界
一切悉無余
佛身不在內(nèi)
亦復(fù)不在外
佛力故顯現(xiàn)
導(dǎo)師法如是
隨諸眾生類
先世所集業(yè)
如是種種身
示現(xiàn)各不同
諸佛身如是
無量不可數(shù)
唯除大覺尊
無有能思議
如以我難思
心業(yè)莫能取
佛難思亦爾
非心業(yè)所現(xiàn)
如剎不可思
而見凈莊嚴
佛難思亦爾
妙相無不現(xiàn)
譬如一切法
眾緣故生起
見佛亦復(fù)然
必假眾善業(yè)
譬如隨意珠
能滿眾生心
諸佛法如是
悉滿一切愿
無量國土中
導(dǎo)師興于世
隨其愿力故
普應(yīng)于十方
第七西南方菩薩。勤觀如來真應(yīng)皆同。故能平等。隨順一切眾生。名精進幢。十頌顯此同義。
爾時離垢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光
普凈諸世間
世間既凈已
開示諸佛法
設(shè)有人欲見
眾生數(shù)等佛
靡不應(yīng)其心
而實無來處
以佛為境界
專念而不息
此人得見佛
其數(shù)與心等
成就白凈法
具足諸功德
彼于一切智
專念心不舍
導(dǎo)師為眾生
如應(yīng)演說法
隨于可化處
普現(xiàn)最勝身
佛身及世間
一切皆無我
悟此成正覺
復(fù)為眾生說
一切人師子
無量自在力
示現(xiàn)念等身
其身各不同
世間如是身
諸佛身亦然
了知其自性
是則說名佛
如來普知見
明了一切法
佛法及菩提
二俱不可得
導(dǎo)師無來去
亦復(fù)無所住
遠離諸顛倒
是名等正覺
第八西北方菩薩真如體凈。能成白法。復(fù)凈世間故名離垢。十頌多嘆如來凈德。前六凈他。后四自凈。
爾時星宿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無所住
普住一切剎
一切土皆往
一切處咸見
佛隨眾生心
普現(xiàn)一切身
成道轉(zhuǎn)法輪
及以般涅盤
諸佛不思議
誰能思議佛
誰能見正覺
誰能現(xiàn)最勝
一切法皆如
諸佛境亦然
乃至無一法
如中有生滅
眾生妄分別
是佛是世界
了達法性者
無佛無世界
如來普現(xiàn)前
令眾生信喜
佛體不可得
彼亦無所見
若能于世間
遠離一切著
無礙心歡喜
于法得開悟
神力之所現(xiàn)
即此說名佛
三世一切時
求悉無所有
若能如是知
心意及諸法
一切悉知見
疾得成如來
言語中顯示
一切佛自在
正覺超語言
假以語言說
第九下方菩薩。解佛徧應(yīng)法界之身。而不離法性若彼星宿燦然羅空。不可縛著。故以為名。十頌顯佛此德。
爾時法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可恒具受
一切世間苦
終不遠如來
不覩自在力
若有諸眾生
未發(fā)菩提心
一得聞佛名
決定成菩提
若有智慧人
一念發(fā)道心
必成無上尊
慎莫生疑惑
如來自在力
無量劫難遇
若生一念信
速登無上道
設(shè)于念念中
供養(yǎng)無量佛
未知真實法
不名為供養(yǎng)
若聞如是法
諸佛從此生
雖經(jīng)無量苦
不舍菩提行
一聞大智慧
諸佛所入法
普于法界中
成三世導(dǎo)師
雖盡未來際
徧游諸佛剎
不求此妙法
終不成菩提
眾生無始來
生死久流轉(zhuǎn)
不了真實法
諸佛故興世
諸法不可壞
亦無能壞者
自在大光明
普示于世間
第十上方菩薩知真實之法。普入法界。則行修行皆無分量故名法幢。知法名佛。故先贊見佛之益。十頌雙顯佛法難聞。
?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一
?
初來意者。當會序分已彰正宗宜顯故。又已總示所依佛智。次別顯能依行位。故次來也。二釋名者。回者轉(zhuǎn)也。向者趣也。轉(zhuǎn)自萬行趣向三處故。回向不同。有其十種。十之別名本分當釋。回向通稱今當重明。隨境所向義有眾多。以義通收不出三處。謂眾生菩提及以實際。上二隨相。實際即離相。開三為十。一回自向他。二回少向多。三回自因行向他因行。四回因向果。五回劣向勝。六回比向證。七回事向理。八回差別行向圓融行。九回世向出世。十回順理事行向理所成事。十義中初三皆回向眾生。次三皆回向菩提。次二回向?qū)嶋H。后二義通于果及實際。三宗趣者。以無邊行海順無邊大愿為宗。成就普賢德用為趣。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入菩薩智光三昧。
釋文大分。有十。一三昧分。二加分。三起分。四本分。五說分。六瑞應(yīng)分。七結(jié)通分。八證成分。九偈贊勸修分。十校量功德分。今初三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