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4163字
  • 2015-10-09 16:10:20

于聲塵中入正定

于耳起定心不亂

說耳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于鼻根中入正定

于香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上妙香

諸天世人莫能知

于香塵中入正定

于鼻起定心不亂

說鼻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于舌根中入正定

于味塵中從定出

普得一切諸上味

諸天世人莫能知

于味塵中入正定

于舌起定心不亂

說舌無生無有起

性空滅寂無所作

于身根中入正定

于觸塵中從定出

善能分別一切觸

諸天世人莫能知

于觸塵中入正定

于身起定心不亂

說身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于意根中入正定

于法塵中從定出

分別一切諸法相

諸天世人莫能知

于法塵中入正定

從意起定心不亂

說意無生無有起

性空寂滅無所作

童子身中入正定

壯年身中從定出

壯年身中入正定

老年身中從定出

老年身中入正定

善女身中從定出

善女身中入正定

善男身中從定出

善男身中入正定

比丘尼身從定出

比丘尼身入正定

比丘身中從定出

比丘身中入正定

學無學身從定出

學無學身入正定

辟支佛身從定出

辟支佛身入正定

現如來身從定出

于如來身入正定

諸天身中從定出

諸天身中入正定

大龍身中從定出

大龍身中入正定

夜叉身中從定出

夜叉身中入正定

鬼神身中從定出

鬼神身中入正定

一毛孔中從定出

一毛孔中入正定

一切毛孔從定出

一切毛孔入正定

一毛端頭從定出

一毛端頭入正定

一微塵中從定出

一微塵中入正定

一切塵中從定出

一切塵中入正定

金剛地中從定出

金剛地中入正定

摩尼樹上從定出

摩尼樹上入正定

佛光明中從定出

佛光明中入正定

于河海中從定出

于河海中入正定

于火大中從定出

于火大中入正定

于風起定心不亂

于風大中入正定

于地大中從定出

于地大中入正定

于天宮殿從定出

于天宮殿入正定

于空起定心不亂

是名無量功德者

三昧自在難思議

十方一切諸如來

于無量劫說不盡

第十有勝三昧下三十四偈半。明寂用無涯三昧門。約處名為方網。約相是為寂用。亦總顯上來動寂無二故。文分為三。初一偈標名總辨。十方交絡出入縱橫。故名為網。次或于東方下三十二偈半。三顯業(yè)用。末后一偈總結難思。就業(yè)用中分三。初或于東方二偈。于十方處交絡出入。明于器世間自在。二盡于東方下有二十句。明智正覺世間自在。三于眼根下有一百零二句。通顯三世間自在。分四段。初于眼根下四十八句根境自在。次童子身中下二十六句他身自在。次鬼神身中下十句微細自在。次一切塵中下十八句器界自在。是名無量功德者下四句總結難思。

補義曰。此方網三昧理最幽玄。疏有多釋。總不出止觀定慧理事無礙。所謂欲辨無礙。先須明識定慧。此中云三昧起者觀也。入正受者定也。定慧雖多。不出理事二門。制之一處無事不辦。事定門也。能觀心性契理不動。理定門也。明達法相事觀也。善了無生理觀也。然依理成事。則十法界染凈依正事法。全一理成。故多事唯是一理。故得理事無礙。是以菩薩入定契理。由理徧故定亦徧。故一入即多入。若以觀照事。則全事全理。故一事即多事。故一處起即多處起。由理事圓徧。故入處即起處起處即入處。出入自在無礙故自他平等。大小相含。微妙難思。疏雖多番對釋。而義不出此。故總指云但能知事理無礙根境一如。念慮不生。自當趣入。此入法界之妙門。學者固當深思。久久必當悟入。

一切如來咸共說

眾生業(yè)報難思議

諸龍變化佛自在

菩薩神力亦難思

欲以譬喻而顯示

終無有喻能喻此

然諸智慧聰達人

因于譬故解其義

聲聞心住八解脫

所有變現皆自在

能以一身現多身

復以多身為一身

于虗空中入火定

行住坐臥悉在空

身上出水身下火

身上出火身下水

如是皆于一念中

種種自在無邊量

彼不具足大慈悲

不為眾生求佛道

尚能現此難思事

況大饒益自在力

譬如日月游虗空

影像普徧于十方

泉池陂澤器中水

眾寶河海靡不現

菩薩色像亦復然

十方普現不思議

此皆三昧自在法

唯有如來能證了

如凈水中四兵像

各各別異無交雜

劒戟弧矢類甚多

鎧胄車輿非一種

隨其所有相差別

莫不皆于水中現

而水本自無分別

菩薩三昧亦如是

海中有神名善音

其音普順海眾生

所有語言皆辯了

令彼一切悉歡悅

彼神具有貪恚癡

猶能善解一切音

況復總持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有一婦人名辯才

父母求天而得生

若有離惡樂真實

入彼身中生妙辯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能隨行與辯才

何況菩薩具智慧

而不能與眾生益

譬如幻師知幻法

能現種種無量事

須臾示作日月歲

城邑豐饒大安樂

幻師具有貪恚癡

猶能幻力悅世間

況復禪定解脫力

而不能令眾歡喜

天阿修羅斗戰(zhàn)時

修羅敗衂而退走

兵仗車輿及徒旅

一時竄匿莫得見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變化不思議

況住神通無畏法

云何不能現自在

釋提桓因有象王

彼知天主欲行時

自化作頭三十二

一一六牙皆具足

一一牙上七池水

清凈香潔湛然滿

一一清凈池水中

各七蓮華妙嚴飾

彼諸嚴飾蓮華上

各各有七天玉女

悉善技藝奏眾樂

而與帝釋相娛樂

彼象或復舍本形

自化其形同諸天

威像進止悉齊等

有此變現神通力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諸神通

何況具足方便智

而于諸定不自在

如何修羅變化身

蹈金剛際海中立

海水至深僅其半

首共須彌正齊等

彼有貪欲瞋恚癡

尚能現此大神通

況伏魔怨照世燈

而無自在威神力

天阿修羅共戰(zhàn)時

帝釋神力難思議

隨阿修羅軍眾數

現神等彼而與敵

諸阿修羅發(fā)是念

釋提桓因來向我

必取我身五種縛

由是彼眾悉憂悴

帝釋現身有千眼

手持金剛出火焰

被甲持仗極威嚴

修羅望見咸退伏

彼以微小福德力

猶能摧破大怨敵

何況救度一切者

具足功德不自在

忉利天中有天鼓

從天業(yè)報而生得

知諸天眾放逸時

空中自然出此音

一切五欲悉無常

如水聚沫性虗偽

諸有如夢如陽焰

亦如浮云水中月

放逸為怨為苦惱

非甘露道生死徑

若有作諸放逸行

入于死滅大魚口

世間所有眾苦本

一切圣人皆厭患

五欲功德滅壞性

汝應愛樂真實法

三十三天聞此音

悉共來升善法堂

帝釋為說微妙法

咸令順寂除貪愛

彼音無形不可見

猶能利益諸天眾

況隨心樂現色身

而不濟度諸羣生

天阿修羅共斗時

諸天福德殊勝力

天鼓出音告其眾

汝等宜應勿憂怖

諸天聞此所告音

悉除憂畏增益力

時阿修羅心震懼

所將兵眾咸退走

甘露妙定如天鼓

恒出降魔寂靜音

大悲良愍救一切

普使眾生滅煩惱

帝釋普應諸天女

九十有二那由他

令彼各各心自謂

天王獨與我娛樂

如天女中身普應

善法堂內亦如是

能于一念現神通

悉至其前為說法

帝釋具有貪恚癡

能令眷屬悉歡喜

況大方便神通力

而不能令一切悅

他化自在六天王

于欲界中得自在

以業(yè)惑苦為罥網

系縛一切諸凡夫

彼有貪欲瞋恚癡

猶于眾生得自在

況具十種自在力

而不能令眾同行

三千世界大梵王

一切梵天所住處

悉能現身于彼坐

演暢微妙梵音聲

彼住世間梵道中

禪定神通尚如意

況出世間無有上

于禪解脫不自在

摩醯首羅智自在

大海龍王降雨時

悉能分別數其滴

于一念中皆辯了

無量億劫勤修學

得是無上菩提智

云何不于一念中

普知一切眾生心

眾生業(yè)報不思議

以大風力起世間

巨海諸山天宮殿

眾寶光明萬物種

亦能興云降大雨

亦能散滅諸云氣

亦能成熟一切谷

亦能安樂諸羣生

風不能學波羅蜜

亦不學佛諸功德

猶成不可思議事

何況具足諸愿者

男子女人種種聲

一切鳥獸諸音聲

大海川流雷震聲

皆能稱悅眾生意

況復知聲性如響

逮得無礙妙辯才

普應眾生而說法

而不能令世間喜

海有希奇殊特法

能為一切平等印

眾生寶物及川流

普悉包容無所拒

無盡禪定解脫者

為平等印亦如是

福德智慧諸妙行

一切普修無厭足

大海龍王游戲時

普于諸處得自在

興云充徧四天下

其云種種莊嚴色

第六他化自在天

于彼云色如真金

化樂天上赤珠色

兜率陀天霜雪色

夜摩天上瑠璃色

三十三天瑪瑙色

四王天上頗梨色

大海水上金剛色

緊那羅中妙香色

諸龍住處蓮華色

夜叉住處白鵞色

阿修羅中山石色

郁單越處金焰色

閻浮提中青寶色

余二天下雜莊嚴

隨眾所樂而應之

又復他化自在天

云中電曜如日光

化樂天上如月光

兜率天上閻浮金

夜摩天上珂雪色

三十三天金焰色

四王天上眾寶色

大海之中赤珠色

緊那羅界琉璃色

龍王住處寶藏色

夜叉所住玻瓈色

阿修羅中碼碯色

郁單越境火珠色

閻浮提中帝青色

余二天下雜莊嚴

如云色相電亦然

他化雷震如梵音

化樂天中天鼓音

兜率天上歌唱音

夜摩天上天女音

于彼三十三天上

如緊那羅種種音

護世四王諸天所

如乾闥婆所出音

海中兩山相擊聲

緊那羅中簫笛聲

諸龍城中頻伽聲

夜叉住處龍女聲

阿修羅中天鼓聲

于人道中海潮聲

他化自在雨妙香

種種雜華為莊嚴

化樂天雨多羅華

曼陀羅華及澤香

兜率天上雨摩尼

具足種種寶莊嚴

髻中寶珠如月光

上妙衣服真金色

夜摩中雨幢幡蓋

華鬘涂香妙嚴具

赤真珠色上妙衣

及以種種眾技樂

三十三天如意珠

堅黑沉水旃檀香

郁金雞羅多摩等

妙華香水相雜雨

護世城中雨美饍

色香味具增長力

亦雨難思眾妙寶

悉是龍王之所作

又復于彼大海中

霔雨不斷如車軸

復雨無盡大寶藏

亦雨種種莊嚴寶

緊那羅界雨瓔珞

眾色蓮華衣及寶

婆利師迦末利香

種種樂音皆具足

諸龍城中雨赤珠

夜叉城內光摩尼

阿修羅中雨兵仗

摧伏一切諸怨敵

郁單越中妙瓔珞

亦雨無量上妙華

弗婆瞿耶二天下

悉雨種種莊嚴具

閻浮提雨清凈水

微細悅澤常應時

長養(yǎng)眾華及菓藥

成熟一切諸苗稼

如是無量妙莊嚴

種種云電及雷雨

龍王自在悉能作

而身不動無分別

彼于世界海中住

尚能現此難思力

況入法海具功德

而不能為大神變

彼諸菩薩解脫門

一切譬喻無能顯

我今以此諸譬喻

略說于其自在力

第五一切如來喻況玄旨。亦名舉劣顯勝分。以上所說普賢行德。窮于佛境。蓋是信滿之位既越常規(guī)。乖于視聽。滯情封教取信無由。故舉斯近事以鏡玄趣。令開悟也。有七十九偈。分為三段。初二偈總標喻意。二有七十六偈別顯喻相。后一偈結顯說德。自聲聞現通喻起。至龍王游戲共二十喻。各喻菩薩一德。疏文具明。

第一智慧廣大慧

真實智慧無邊慧

勝慧及以殊勝慧

如是法門今已說

此法希有甚奇特

若人聞已能忍可

能信能受能贊說

如是所作甚為難

世間一切諸凡夫

信是法者甚難得

若有勤修清凈福

以昔因力乃能信

一切世界諸羣生

少有欲求聲聞乘

求獨覺者轉復少

趣大乘者甚難遇

趣大乘者猶為易

能信此法倍更難

況復持誦為人說

如法修行真實解

有以三千大千界

頂戴一劫身不動

彼之所作未為難

信是法者乃為難

有以手擎十佛剎

盡于一劫空中住

彼之所作未為難

能信此法乃為難

十剎塵數眾生所

悉施樂具經一劫

彼之福德未為勝

信此法者為最勝

十剎塵數如來所

悉皆承事盡一劫

若于此品能誦持

其福最勝過于彼

大文第三第一智慧下九頌校量勸持分。此廣大用。人皆有分。見而不習。誠為自欺。故中人可勸而進也。于中分二。初一偈結前所說。次此法下八偈明信受難得。于中初一總顯。后八別明。言希有者佛出懸遠。已難可遇。唯初成頓說故希有也。奇謂初能具后。特謂逈出諸乘。次半偈舉小喻大。次有以三千下舉事校量。后一校量余行之難。唯明誦持。

上喻況玄旨已竟。

時賢首菩薩說此偈已。十方世界六反震動。魔宮隱蔽。惡道休息。十方諸佛普現其前。各以右手而摩其頂。同聲贊言善哉善哉。快說此法。我等一切悉皆隨喜。

大文第三顯實證成分。于中有四。一動世界大機發(fā)故。二蔽魔宮唯佛境故。三息惡道利樂深故。四佛境現證契佛心故。于中摩頂贊善隨喜。即三業(yè)皆證。勸物信行。此品意彰信滿即該徹佛果功德。以顯圓融具德。以為入住勝進。故此位但名方便。

賢首品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土默特右旗| 彰武县| 长兴县| 哈尔滨市| 唐山市| 隆回县| 体育| 磐安县| 从化市| 靖西县| 镇巴县| 中超| 丰原市| 建阳市| 安龙县| 慈利县| 衡东县| 莒南县| 西华县| 泌阳县| 东港市| 土默特左旗| 花莲市| 本溪| 兴宁市| 石台县| 洞头县| 曲水县| 宾川县| 抚松县| 永州市| 如东县| 千阳县| 砀山县| 长阳| 旌德县| 景洪市| 翁牛特旗| 荃湾区| 金溪县| 甘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