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4766字
  • 2015-10-09 16:10:20

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 譯經

清涼山大華嚴寺沙門澄觀 疏義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門德清提挈

第三會忉利天宮

法慧菩薩為會主。說十住等法門。已信者令解。自十六卷起至十八卷止。共六品經。

(升須彌山頂品 須彌山頂偈贊品 十住品 梵行品 初發心功德品 明法品)

升須彌山頂品第十三

初來意者先辨會來。前信此解義次第故。正答前十住問。總有二段。前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來也。品來者。前品說信究竟。此品趣后說住故次來也。釋名者。約會名忉利天宮會。約人名法慧菩薩會。約法名十住會。品名須彌正名蘇迷盧。此名妙高。如來以自在力不起覺樹應機現彼。故云升也。表位漸增不處人間顯位清凈。故居天也。若約觀心釋者。妙高謂三昧。須彌寂然不動無思無心不收不攝任性而定。稱本心地。入佛智海。湛然不遷。是妙法樂。觸境自在。合本性凈。是四德寶而自莊嚴。是則本覺如來。升法須彌之頂也。

爾時如來威神力故。十方一切世界一一四天下閻浮提中。悉見如來坐于樹下。各有菩薩承佛神力而演說法。靡不自謂恒對于佛。

文中此會六品。分為二分。初二品方便發起。后四品當會正說。前中初二唯是由致。偈贊一品義有兩兼。一是方便。謂前品化主赴機。后品助化贊佛。主伴圓備方演法故。三天說法。皆有偈贊。欲顯三賢皆依佛智有差別故。離如來智無自體故。今初一品。長分十段。一木會齊現。二不離而升。三各見佛來。四各嚴殿座。五皆來請佛。六俱時入殿。七音樂并止。八各念昔因。九同贊如來。十殿皆廣博嚴凈也。言爾時者。即前二會時主伴齊徧演前二會之法也。今此明徧。即十重說處中第一重也。不離而升疏釋有多義。

爾時世尊。不離一切菩提樹下。而上升須彌尚帝釋殿。

第二不動而升。

時天帝釋。在妙勝殿前遙見佛來。

第三各見佛來。

即以神力莊嚴此殿。置普光明藏師子之座。其座悉以妙寶所成。十千層級逈極莊嚴。十千金網彌覆其上。十千種帳十千種蓋周回間列。十千繒綺以為垂帶。十千珠瓔周徧交絡。十千衣服敷布座上。十千天子十千梵王前后圍繞。十千光明而為照耀。

第四各嚴殿座。

爾時帝釋奉為如來敷置座已。曲躬合掌恭敬向佛。而作是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應正等覺。唯愿哀愍處此宮殿。

第五請佛居殿。

爾時世尊。即受其請入妙勝殿。十方一切諸世界中悉亦如是。

第六俱時入殿。

爾時帝釋以佛神力。諸宮殿中所有樂音自然止息。

第七音樂止息。

即自憶念過去佛所種諸善根。而說頌言。

第八各念昔因獲智益也。散緣既止勝德現前。寂然無思。發宿住智。善根者即下十佛曾入此殿聞法供養故。亦表見自心性同昔佛故。

迦葉如來具大悲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拘那牟尼見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迦羅鳩馱如金山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毗舍浮佛無三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尸棄如來離分別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毗婆尸佛如滿月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弗沙明達第一義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提舍如來辯無礙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波頭摩佛凈無垢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然燈如來大光明

諸吉祥中最無上

彼佛曾來入此殿

是故此處最吉祥

如此世界中忉利天王以如來神力故偈贊十佛所有功德。十方世界諸釋天王。悉亦如是贊佛功德。

第九同贊如來。謂三世諸佛皆于此處說十住法。獨贊此十佛者。表說十住及無盡故。所贊十佛各舉一德。后結通云如此世界忉利天王贊十佛功德十方世界亦然。

爾時世尊。入妙勝殿結加趺坐。此殿忽然廣博寬容。如其天眾諸所住處。十方世界悉亦如是。

第十殿皆廣博。如來入殿即覺智現前。忽然廣博。則身心無際。十方以下結通無盡。

須彌頂上偈贊品第十四

初來意者。既明化主赴感。今辨助化贊揚。將演住門。先陳體性。性即佛智。先贊如來故品來也。二釋名者。須彌約處。稱贊佛德。依處有贊。故立此名。亦頂之贊揀余處也。三宗趣者。以集眾放光偈贊為宗。為成正說為趣。又顯佛德為宗。令知住體為趣。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佛剎微塵數菩薩俱。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諸世界中。而來集會。其名曰法慧菩薩。一切慧菩薩。勝慧菩薩。功德慧菩薩。精進慧菩薩。善慧菩薩。智慧菩薩。真實慧菩薩。無上慧菩薩。堅固慧菩薩。所從來土所謂因陀羅華世界。波頭摩華世界。寶華世界。優鉢羅華世界。金剛華世界。妙香華世界。悅意華世界。阿盧那華世界。那羅陀華世界。虗空華世界。各于佛所凈修梵行。所謂殊特月佛。無盡月佛。不動月佛。風月佛。水月佛。解脫月佛。無上月佛。星宿月佛。清凈月佛。明了月佛。是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隨所來方。各化作毗盧遮那藏師子之座。于其座上結加趺坐。如此世界中須彌頂上菩薩來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彼諸菩薩所有名字世界佛號。悉等無別。

第四釋文。此品總為三分。第一集眾分。第二放光分。第三偈贊分。今初集眾文有十同。一集會同皆佛力故。二主首同皆大菩薩故。三眷屬同各與佛剎微塵數故。四來處量同從百佛剎微塵數國土外故。五表法名同慧即十解故。六從來世界名同同名華故。七所事佛同同名月故。月表位中佛果智明闇息恩益清涼應器周故。八伸敬威儀住同同體各住一方故。十結十方同若剎若人皆徧法界法界重重無盡故。

爾時世尊。從兩足指放百千億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須彌頂上帝釋宮中佛及大眾靡不皆現。

第二爾時下如來放光分。從兩足指者足指距地。得任有力。成位不退而行有恒也。數位過前加于千也。相表解顯故云妙色。普照十方。顯佛眾會一光照于一切則一切皆爾。重疊無礙。無不互見。為一法界圓明大會。

爾時法慧菩薩承佛威神普。觀十方。而說頌曰。

佛放凈光明

普見世導師

須彌山王頂

妙勝殿中住

一切釋天王

請佛入宮殿

悉以十妙頌

稱贊諸如來

彼諸大會中

所有菩薩眾

皆從十方至

化座而安坐

彼會諸菩薩

皆同我等名

所從諸世界

名字亦如是

本國諸世尊

名號悉亦同

各于其佛所

凈修無上行

佛子汝應觀

如來自在力

一切閻浮提

皆言佛在中

我等今見佛

住于須彌頂

十方悉亦然

如來自在力

一一世界中

發心求佛道

依于如是愿

修習菩提行

佛以種種身

游行徧世間

法界無所礙

無能測量者

慧光恒普照

世闇悉除滅

一切無等倫

云何可測知

爾時一切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假使百千劫

常見于如來

不依真實義

而觀救世者

是人取諸相

增長癡惑網

系縛生死獄

盲冥不見佛

觀察于諸法

自性無所有

如其生滅相

但是假名說

一切法無生

一切法無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法性本空寂

無取亦無見

性空即是佛

不可得思量

若知一切法

體性皆如是

斯人則不為

煩惱所染著

凡夫見諸法

但隨于相轉

不了法無相

以是不見佛

牟尼離三世

諸相悉具足

住于無所住

普徧而不動

我觀一切法

皆悉得明了

今見于如來

決定無有疑

法慧先已說

如來真實性

我從彼了知

菩提難思議

爾時勝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如來大智慧

希有無等倫

一切諸世間

思惟莫能及

凡夫妄觀察

取相不如理

佛離一切相

非彼所能見

迷惑無知者

妄取五蘊相

不了彼真性

是人不見佛

了知一切法

自性無所有

如是解法性

則見盧舍那

因前五蘊故

后蘊相續起

于此性了知

見佛難思議

譬如闇中寶

無燈不可見

佛法無人說

雖慧莫能了

亦如目有瞖

不見凈妙色

如是不凈心

不見諸佛法

又如明凈日

瞽者莫能見

無有智慧心

終不見諸佛

若能除眼瞖

舍離于色想

不見于諸法

則得見如來

一切慧先說

諸佛菩提法

我從于彼聞

得見盧舍那

爾時功德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諸法無真實

妄取真實相

是故諸凡夫

轉回生死獄

言辭所說法

小智妄分別

是故生障礙

不了于自心

不能了自心

云何知正道

彼由顛倒慧

增長一切惡

不見諸法空

恒受生死苦

斯人未能有

清凈法眼故

我昔受眾苦

由我不見佛

故當凈法眼

觀其所應見

若得見于佛

其心無所取

此人則能見

如佛所知法

若見佛真法

則名大智者

斯人有凈眼

能觀察世間

無見即是見

能見一切法

于法若有見

此則無所見

一切諸法性

無生亦無滅

奇哉大導師

自覺能覺他

勝慧先已說

如來所悟法

我等從彼聞

能知佛真性

爾時精進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若住于分別

則壞清凈眼

愚癡邪見增

永不見諸佛

若能了邪法

如實不顛倒

知妄本自真

見佛則清凈

有見則為垢

此則未為見

遠離于諸見

如是乃見佛

世間言語法

眾生妄分別

知世皆無生

乃是見世間

若見見世間

見則世間相

如實等無異

此名真見者

若見等無異

于物不分別

是見離諸惑

無漏得自在

諸佛所開示

一切分別法

是悉不可得

彼性清凈故

法性本清凈

如空無有相

一切無能說

智者如是觀

遠離于諸想

不樂一切法

此亦無所修

能見大牟尼

如德慧所說

此名見佛者

所有一切行

體性皆寂滅

爾時善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希有大勇健

無量諸如來

離垢心解脫

自度能度彼

我見世間燈

如實不顛倒

如于無量劫

積智者所見

一切凡夫行

莫不速歸盡

其性如虗空

故說無有盡

智者說無盡

此亦無所說

自性無盡故

得有難思盡

所說無盡中

無眾生可得

知眾生性爾

則見大名稱

無見說為見

無生說眾生

若見若眾生

了知無體性

能見及所見

見者悉除遣

不壞于真法

此人了知佛

若人了知佛

及佛所說法

則能照世間

如佛盧舍那

正覺善開示

一法清凈道

精進慧大士

演說無量法

若有若無有

彼想皆除滅

如是能見佛

安住于實際

爾時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我承最勝教

即生智慧光

普照十方界

悉見一切佛

此中無少物

但有假名字

若計有我人

則為入險道

諸取著凡夫

計身為實有

如來非所取

彼終不得見

此人無慧眼

不能得見佛

于無量劫中

流轉生死海

有諍說生死

無諍即涅盤

生死及涅盤

二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

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實

不知圣妙道

若生如是想

此佛此最勝

顛倒非實義

不能見正覺

能知此實體

寂滅真如相

則見正覺尊

超出語言道

言語說諸法

不能顯實相

平等乃能見

如法佛亦然

正覺過去世

未來及現在

永斷分別根

是故說名佛

爾時真實慧菩薩聞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寧受地獄苦

得聞諸佛名

不受無量樂

而不聞佛名

所以于往昔

無數劫受苦

流轉生死中

不聞佛名故

于法不顛倒

如實而現證

離諸和合相

是名無上覺

現在非和合

去來亦復然

一切法無相

是則佛真體

若能如是觀

諸法甚深義

則見一切佛

法身真實相

于實見真實

非實見不實

如是究竟解

是故名為佛

佛法不可覺

了此名覺法

諸佛如是修

一法不可得

知以一故眾

知以眾故一

諸法無所依

但從和合起

無能作所作

唯從業想生

云何知如是

異此無有故

一切法無住

定處不可得

諸佛住于此

究竟不動搖

爾時無上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無上摩訶薩

遠離眾生想

無有能過者

故號為無上

諸佛所得處

無作無分別

麤者無所有

微細亦復然

諸佛所行境

于中無有數

正覺遠離數

此是佛真法

如來光普照

滅除眾闇冥

是光非有照

亦復非無照

于法無所著

無念亦無染

無住無處所

不壞于法性

此中無有二

亦復無有一

大智善見者

如理巧安住

無中無有二

無二亦復無

三界一切空

是則諸佛見

凡夫無覺解

佛令住正法

諸法無所住

悟此見自身

非身而說身

非起而現起

無身亦無見

是佛無上身

如是實慧說

諸佛妙法性

若聞此法者

當得清凈眼

爾時堅固慧菩薩承佛威力。普觀十方。而說頌言。

偉哉大光明

勇健無上士

為利羣迷故

而興于世間

佛以大悲心

普觀諸眾生

見在三有中

輪回受眾苦

唯除正等覺

具德尊導師

一切諸天人

無能救護者

若佛菩薩等

不出于世間

無有一眾生

而能得安樂

如來等正覺

及諸賢圣眾

出現于世間

能與眾生樂

若見如來者

為得大善利

聞佛名生信

則是世間塔

我等見世尊

為得大利益

聞如是妙法

悉當成佛道

諸菩薩過去

以佛威神力

得清凈慧眼

了諸佛境界

今見盧舍那

重增清凈信

佛智無邊際

演說不可盡

勝慧等菩薩

及我堅固慧

無數億劫中

說亦不能盡

第三爾時法慧下十方菩薩偈贊。即為十段。初一為總。余九為別。以法慧是說法主故。總敘此會本末事義。總顯佛德。余九嘆佛差別之德。總別共顯如來無礙之會。此十菩薩名亦表十住。其所說法表位勝進。今初東方法慧。總了佛法故。南方一切慧者了一切法真實之性。凈心地故。西方勝慧者。以解佛勝智隨空心凈故。北方功德慧者。生在佛家善解佛德故。東北方精進慧者。以勤觀真理。集無量善俱無住故。東南方善慧者。以成就般若。慧監不動可謂善矣。西南方智慧者。決斷不動所以名智。西北方真實慧者。謂心不顛倒是真實慧。下方無上慧者。謂從法王教生當紹佛位。故名無上。上方堅固慧者。智力成就不可壞故。此十方菩薩各說十頌。贊佛總別之德。頌義微妙。疏有廣釋。茲取大綱。故不具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鸡西市| 柘荣县| 克什克腾旗| 赣榆县| 福贡县| 当雄县| 迭部县| 巴林左旗| 宁陕县| 奇台县| 邢台市| 调兵山市| 东莞市| 贵溪市| 沅江市| 屯昌县| 苗栗市| 西丰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丹寨县| 宕昌县| 永寿县| 永德县| 拉萨市| 榆树市| 玛曲县| 察隅县| 博罗县| 潮安县| 新闻| 长丰县| 汉中市| 青龙| 抚松县| 竹溪县| 浏阳市| 江北区| 定西市| 黑河市| 五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