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8章

  • 華嚴綱
  • (唐)澄觀
  • 5161字
  • 2015-10-09 16:10:20

佛子。如恒河岸有百千億無量餓鬼。裸形饑渴舉體燋然。烏鷲犲狼競來搏撮。為渴所逼欲求水飲。雖住河邊而不見河。設有見者見其枯竭。何以故。深厚業障之所覆故。彼大聲聞亦復如是。雖復住在逝多林中不見如來廣大神力。舍一切智。無明瞖瞙覆其眼故。不曾種植薩婆若地諸善根故。譬如有人于大會中昏睡安寢。忽然夢見須彌山頂帝釋所住善見大城。宮殿園林種種嚴好。天子天女百千萬億普散天華徧滿其地。種種衣樹出妙衣服。種種華樹開敷妙華。諸音樂樹奏天音樂。天諸采女歌詠美音。無量諸天于中戲樂。其人自見著天衣服普于其處住止周旋。其大會中一切諸人雖同一處不知不見。何以故。夢中所見非彼大眾所能見故。一切菩薩世間諸王亦復如是。以久積集善根力故。發一切智廣大愿故。學習一切佛功德故。修行菩薩莊嚴道故。圓滿一切智智法故。滿足普賢諸行愿故。趣入一切菩薩智地故。游戲一切菩薩所住諸三昧故。已能觀察一切菩薩智慧境界無障礙故。是故悉見如來世尊不可思議自在神變。一切聲聞諸大弟子皆不能見皆不能知。以無菩薩清凈眼故。譬如雪山具眾藥草。良醫詣彼悉能分別。其諸捕獵放牧之人恒住彼山不見其藥。此亦如是。以諸菩薩入智境界具自在力。能見如來廣大神變。諸大弟子唯求自利不欲利他。唯求自安不欲安他。雖在林中。不知不見。譬如地中有諸寶藏。種種珍異悉皆充滿。有一丈夫聰慧明達。善能分別一切伏藏。其人復有大福德力。能隨所欲自在而取。奉養父母賑恤親屬。老病窮乏靡不均贍。其無智慧無福德人。雖亦至于寶藏之處。不知不見不得其益。此亦如是。諸大菩薩有凈智眼。能入如來不可思議甚深境界。能見佛神力。能入諸法門。能游三昧海。能供養諸佛。能以正法開悟眾生。能以四攝攝受眾生。諸大聲聞不能得見如來神力。亦不能見諸菩薩眾。譬如盲人至大寶洲。若行若住若坐若臥。不能得見一切眾寶。以不見故不能采取不得受用。此亦如是。諸大弟子雖在林中親近世尊。不見如來自在神力。亦不得見菩薩大會。何以故。無有菩薩無礙凈眼。不能次第悟入法界見于如來自在力故。譬如有人得清凈眼名離垢光明。一切闇色不能為障。爾時彼人于夜闇中。處在無量百千萬億人眾之內。或行或住或坐或臥。彼諸人眾形像威儀。此明眼人莫不具見。其明眼者威儀進退彼諸人眾悉不能覩。佛亦如是。成就智眼清凈無礙。悉能明見一切世間。其所示現神通變化。大菩薩眾所共圍繞。諸大弟子悉不能見。譬如比丘在大眾中入徧處定。所謂地徧處定。水徧處定。火徧處定。風徧處定。青徧處定。黃徧處定。赤徧處定。白徧處定。天徧處定。種種眾生身徧處定。一切語言音聲徧處定。一切所緣徧處定。入此定者見其所緣。其余大眾悉不能見。唯除有住此三昧者。如來所現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亦復如是。菩薩具見。聲聞莫覩。譬如有人以翳形藥自涂其眼。在于眾會去來坐立無能見者。而能悉覩眾會中事。應知如來亦復如是。超過于世普見世間。非諸聲聞所能得見。唯除趣向一切智境諸大菩薩。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恒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應知如來亦復如是。在諸菩薩大集會中現大神通。諸大聲聞悉不能見。譬如比丘。得心自在。入滅盡定。六根作業皆悉不行。一切語言不知不覺。定力持故不般涅盤。一切聲聞亦復如是。雖復住在逝多林中。具足六根而不知不見不解不入如來自在菩薩眾會諸所作事。何以故。如來境界甚深廣大難見難知。難測難量。超諸世間不可思議無能壞者。非是一切二乘境界。是故如來自在神力菩薩眾會及逝多林普徧一切清凈世界。如是等事。諸大聲聞悉不知見。非其器故。

大文第二佛子如恒河下喻顯。文有十喻。隨一一喻。總喻不見如來因果等境。亦喻不見菩薩境界等。然喻各有通別二義。喻二種德。初恒河餓鬼喻。通喻不見佛及菩薩潤益甚深德。別喻不見如來神力及菩薩境界。意顯二乘有所知障。故不見佛境界。如餓鬼業力。故不見水。二夢游天宮喻通喻佛及菩薩高顯廣大德。別喻如來游戲神變及菩薩大會種種莊嚴等事。以夢喻菩薩實證。則二乘如未夢見。三雪山良藥喻。通喻如來菩薩幽邃難見德。初喻菩薩安住大悲救度眾生。故如良醫。二乘無悲。故不見。四伏藏難知喻。通喻如來秘密難知德。別喻菩薩所入三昧觀察。如明智人知寶。有福能取。二乘不種福德。又無智眼。故不得見。五盲人不見寶洲喻。通喻如來逈絕難思德。別喻如來妙行積行圓妙。菩薩善根成熟。故得受記。二乘無此善根。故如盲人不見洲寶。六凈眼無障喻。通喻如來智照難量德。別喻如來威德。菩薩智眼明凈乃見如來自在。二乘智眼不明。故不見如來自在。七徧處定境喻。通喻如來周徧難思德。別喻如來凈剎莊嚴。菩薩入此三昧故見。二乘無此三昧故不見。八妙藥翳形喻。通喻如來隱顯超世德。別喻如來住持菩薩能起變化德。二乘無此解脫故不見。九二天隨人喻。通喻如來嚴好菩薩身徧十方。諸行圓滿德。二乘無悲舍生故不見。十滅定不行喻。此單喻聲聞安住自乘。絕無成就眾生凈佛國土之念。以未有如佛菩薩之因。故今不見如來菩薩勝妙境界耳。末后總結云。何故二乘不見耶。經云如來境界甚深廣大。難知難測難量。超諸世間。不可思議。無深壞者。非是一切二乘境界。是故如來自在神力。菩薩眾會。及逝多林普徧一切清凈世界。如是等事。諸大聲聞悉不知見。非是器故。此結歸本法界門。決非二乘所知見者。以非其器故也。問曰此經圓頓一乘。獨被上上根人。既云二乘非器。何容在座。既已在座而不聞見。果何意耶。答曰此有二義。一以華嚴平等法界。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若二乘果然畢竟絕分。則佛性有不徧之過。今列在座者。正顯平等佛慧。不舍一眾生故。然在座而不見聞者。以二乘人樂住自乘。不種勝上善根。正是妄想執著之過。而不證得。心智下劣。故非其器。此一義也。二者佛慧既是平等。若中下根無成佛之分。則佛有舍眾生。絕同體大悲之過。今彼劣根。既于大法無緣。必假種種方便而誘引之。故云我以無量無數方便引導眾生。欲令一切人皆得成佛。方滿本愿。既一乘難度。必要開權。將一乘法分別說三。此則雙垂兩相。現應化身。必不得已者。若如來現身人間。縱與人同事。然其所說之法。在博地凡夫及外道邪見。若無方便。亦未易化。必假大權菩薩內秘外現。示為同事。漸漸引入佛慧。是則靈山會上諸聲聞人。先從外道而來歸者。皆是此會之大菩薩權現聲聞。為影響眾。鼓簧法化。故先埋根于此本門。預為權現之機。意在與佛同垂化跡。必從此始。將為攝末之本。此二義也。然此二義。猶是約跡而論。若據華嚴法界。佛則十身充滿。法則一音演說。異類齊聞。本來平等。但隨機大小。見聞有異。如是則如來正在只園。即是端然華藏。菩薩見者乃法界身。劣機見者但見丈六。一音說法。則菩薩聞者唯是一乘。小根聞者說三乘法。斯則同時同會。異見殊聞。不待示權。如一雨普沾。三根受潤各別。如此則在座聲聞實是劣機。如經所說實如盲聾。如是知解。方入圓宗。然約雙垂兩相二始同時。但是約機所見耳。疏云既非其器。本不合列。為顯法勝。大權菩薩示為盲聾。是知盲聾于勝有力能顯勝故。方是深玄。若約后文舍利弗令六千比丘觀文殊德。即得頓證。即是示現為開權之本。權實無礙法。圓融本無定故。

爾時毗盧遮那愿光明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等應觀察

佛道不思議

于此逝多林

示現神通力

善逝威神力

所現無央數

一切諸世間

迷惑不能了

法王深妙法

無量難思議

所現諸神通

舉世莫能測

以了法無相

是故名為佛

而具相莊嚴

稱揚不可盡

今于此林內

示現大神力

甚深無有邊

言辭莫能辯

汝觀大威德

無量菩薩眾

十方諸國土

而來見世尊

所愿皆具足

所行無障礙

一切諸世間

無能測量者

一切諸緣覺

及彼大聲聞

皆悉不能知

菩薩行境界

菩薩大智慧

諸地悉究竟

高建勇猛幢

難摧難可動

諸大名稱士

無量三昧力

所現諸神變

法界悉充滿

爾時不可壞精進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觀諸佛子

智慧功德藏

究竟菩提行

安隱諸世間

其心本明達

善入諸三昧

智慧無邊際

境界不可量

令此逝多林

種種皆嚴飾

菩薩眾云集

親近如來住

汝觀無所著

無量大眾海

十方來詣此

坐寶蓮華座

無來亦無住

無依無戲論

離垢心無礙

究竟于法界

建立智慧幢

堅固不動搖

知無變化法

而現變化事

十方無量剎

一切諸佛所

同時悉往詣

而亦不分身

汝觀釋師子

自在神通力

能令菩薩眾

一切俱來集

一切諸佛法

法界悉平等

言說故不同

此眾咸通達

諸佛常安住

法界平等際

演說差別法

言辭無有盡

爾時普勝無上威德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汝觀無上士

廣大智圓滿

善達時非時

為眾演說法

摧伏眾外道

一切諸異論

普隨眾生心

為現神通力

正覺非有量

亦復非無量

若量若無量

牟尼悉超越

如日在虗空

照臨一切處

佛智亦如是

了達三世法

譬如十五夜

月輪無減缺

如來亦復然

白法悉圓滿

譬如空中日

運行無暫已

如來亦如是

神變恒相續

譬如十方剎

于空無所礙

世燈現變化

于世亦復然

譬如世間地

羣生之所依

照世燈法輪

為依亦如是

譬如猛疾風

所行無障礙

佛法亦如是

速徧于世間

譬如大水輪

世界所依住

智慧輪亦爾

三世佛所依

爾時無礙勝藏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大寶山

饒益諸含識

佛山亦如是

普益于世間

譬如大海水

澄凈無垢濁

見佛亦如是

能除諸渴愛

譬如須彌山

出于大海中

世間燈亦爾

從于法海出

如海具眾寶

求者皆滿足

無師智亦然

見者悉開悟

如來甚深智

無量無有數

是故神通力

示現難思議

譬如工幻師

示現種種事

佛智亦如是

現諸自在力

譬如如意寶

能滿一切欲

最勝亦復然

滿諸清凈愿

譬如明凈寶

普照一切物

佛智亦如是

普照羣生心

譬如八面寶

等鑒于諸方

無礙燈亦然

普照于法界

譬如水清珠

能清諸濁水

見佛亦如是

諸根悉清凈

爾時化現法界愿月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帝青寶

能青一切色

見佛者亦然

悉發菩提行

一一微塵內

佛現神通力

令無量無邊

菩薩皆清凈

甚深微妙力

無邊不可知

菩薩之境界

世間莫能測

如來所現身

清凈相莊嚴

普入于法界

成就諸菩薩

難思佛國土

于中成正覺

一切諸菩薩

世主皆充滿

釋迦無上尊

于法悉自在

示現神通力

無邊不可量

菩薩種種行

無量無有盡

如來自在力

為之悉示現

佛子善修學

甚深諸法界

成就無礙智

明了一切法

善逝威神力

為眾轉法輪

神變普充滿

令世皆清凈

如來智圓滿

境界亦清凈

譬如大龍王

普濟諸羣生

爾時法慧光焰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三世諸如來

聲聞大弟子

悉不能知佛

舉足下足事

去來現在世

一切諸緣覺

亦不知如來

舉足下足事

況復諸凡夫

結使所纏縛

無明覆心識

而能知導師

正覺無礙智

超過語言道

其量不可測

孰有能知見

譬如明月光

無能測邊際

佛神通亦爾

莫見其終盡

一一諸方便

念念所變化

盡于無量劫

思惟不能了

思惟一切智

不可思議法

一一方便門

邊際不可得

若有于此法

而興廣大愿

彼于此境界

知見不為難

勇猛勤修習

難思大法海

其心無障礙

入此方便門

心意已調伏

志愿亦寬廣

當獲大菩提

最勝之境界

爾時破一切魔軍智幢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智身非是身

無礙難思議

設有思議者

一切無能及

從不思議業

起此清凈身

殊特妙莊嚴

不著于三界

光明照一切

法界悉清凈

開佛菩提門

出生眾智慧

譬如世間日

普放慧光明

遠離諸塵垢

滅除一切障

普凈三有處

永絕生死流

成就菩薩道

出生無上覺

示現無邊色

此色無依處

所現雖無量

一切不思議

菩提一念頃

能覺一切法

云何欲測量

如來智邊際

一念悉明達

一切三世法

故說佛智慧

無盡無能壞

智者應如是

專思佛菩提

此思難思議

思之不可得

菩提不可說

超過語言路

諸佛從此生

是法難思議

爾時愿智光明幢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若能善觀察

菩提無盡海

則得離癡念

決定受持法

若得決定心

則能修妙行

禪寂自思慮

永斷諸疑惑

其心不疲倦

亦復無懈怠

展轉增進修

究竟諸佛法

信智已成就

念念令增長

常樂常觀察

無得無依法

無量億千劫

所修功德行

一切悉回向

諸佛所求道

雖在于生死

而心無染著

安住諸佛法

常樂如來行

世間之所有

蘊界等諸法

一切皆舍離

專求佛功德

凡夫嬰妄惑

于世常流轉

菩薩心無礙

救之令解脫

菩薩行難稱

舉世莫能思

徧除一切苦

普與羣生樂

已獲菩提智

復愍諸羣生

光明照世間

度脫一切眾

爾時破一切障勇猛智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無量億千劫

佛名難可聞

況復得親近

永斷諸疑惑

如來世間燈

通達一切法

普生三世福

令眾悉清凈

如來妙色身

一切所欽嘆

億劫常瞻仰

其心無厭足

若有諸佛子

觀佛妙色身

必舍諸有著

回向菩提道

如來妙色身

恒演廣大音

辯才無障礙

開佛菩提門

曉悟諸眾生

無量不思議

令入智慧門

授以菩提記

如來出世間

為世大福田

普導諸含識

令其集福行

若有供養佛

永除惡道畏

消滅一切苦

成就智慧身

若見兩足尊

能發廣大心

是人恒值佛

增長智慧力

若見人中勝

決意向菩提

是人能自知

必當成正覺

爾時法界差別愿智神通王菩薩。承佛神力。觀察十方。而說頌言。

釋迦無上尊

具一切功德

見者心清凈

回向大智慧

如來大慈悲

出現于世間

普為諸羣生

轉無上法輪

如來無數劫

勤苦為眾生

云何諸世間

能報大師恩

寧于無量劫

受諸惡道苦

終不舍如來

而求于出離

寧代諸眾生

備受一切苦

終不舍于佛

而求得安樂

寧在諸惡趣

恒得聞佛名

不愿生善道

暫時不聞佛

寧生諸地獄

一一無數劫

終不遠離佛

而求出惡趣

何故愿久住

一切諸惡道

以得見如來

增長智慧故

若得見于佛

除滅一切苦

能入諸如來

大智之境界

若得見于佛

舍離一切障

長養無盡福

成就菩提道

如來能永斷

一切眾生疑

隨其心所樂

普皆令滿足

大文第六。十方新集菩薩說偈贊佛。每方各說十偈。通贊如來三昧神變境界種種功德。總顯云集皆神力加持疏各有義。在文可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凤城市| 玉田县| 苏尼特右旗| 盱眙县| 绥宁县| 陇川县| 定西市| 承德市| 长春市| 丰顺县| 荆门市| 汤阴县| 鄱阳县| 建瓯市| 晋中市| 收藏| 怀柔区| 广元市| 莱阳市| 石嘴山市| 卢龙县| 洛宁县| 苗栗市| 怀化市| 中牟县| 泽普县| 丹阳市| 保山市| 广丰县| 吉木萨尔县| 仲巴县| 运城市| 云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靖边县| 曲阳县| 洪江市| 卓尼县| 广宗县| 靖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