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文公卷第十一(起九年盡十八年)(2)

  • 春秋谷梁傳
  • 榖梁赤
  • 2924字
  • 2015-10-08 14:32:01

【譯文】

六月,文公會見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伯、曹伯和晉國的趙盾,癸酉日,在新城簽盟。

傳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譯文】

同,表示有共同目的,一同對付楚國。

經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譯文】

秋天,七月,有彗星進入北斗區域。

傳孛之為言猶茀也。其曰入北斗,斗有環域也。

【譯文】

孛就是指彗星。說它進入北斗,表明北斗星有一定區域。

經公至自會。

【譯文】

文公會盟后回國告祭祖廟。

經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

【譯文】

晉國送捷菑進邾國爭當國君,沒成功。

傳是卻克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長轂五百乘,綿地千里,過宋鄭滕薛,敻入千乘之國,欲變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弗克納。未伐而曰弗克何也?弗克其義也。捷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貜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譯文】

晉人指的是卻克。稱他人,是輕視他。為什么輕視他?(他率領)長長的五百輛車隊,綿延上千里,經過宋鄭滕薛四國,到遠方,想進入邾國,改換人家的君主。到了城下,才知道不對。為什么知道得這么晚。沒能把捷菑送回國。沒攻伐怎么就說不能?按道理就不能。捷菑是晉女生的,貜且是齊女生的。貜且(是太子)為君是合禮的。捷菑要當君王,是不對的。

經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

【譯文】

九月甲申日,公孫敖死在齊國。

傳奔大夫不言卒,而言卒何也?為受其喪,不可不卒也。其地于外也。

【譯文】

逃亡的大夫死了不予記載,這次為什么記?因為要取回尸體,不能不記他的死。他死在國外。

經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

【譯文】

齊公子商人殺死國君。

傳舍未逾年,其曰君何也?成舍之為君,所以重商人之弒也。商人其不以國氏何也?不以嫌代嫌也。舍之不日何也?未成為君也。

【譯文】

舍的君父死不滿一年,為什么稱他為君?稱舍為君,是用以表示商人弒君的嚴重性。商人為什么不冠以國名?不用嫌隙代替嫌隙。舍死了不記日期是為什么?他還沒正式當君王。

經宋子哀來奔。

【譯文】

宋國的子哀跑來魯國。

傳其曰子哀,失之也。

【譯文】

稱他子哀,失禮了。

經冬,單伯如齊。

【譯文】

冬天,單伯到齊國去。

經齊人執單伯。

【譯文】

齊國捉住單伯。

傳私罪也。單伯淫于齊,齊人執之。

【譯文】

是通奸罪。單伯在齊淫亂,齊國捉住他。

經齊人執子叔姬。

【譯文】

齊國抓住子叔姬。

傳叔姬同罪也。

【譯文】

叔姬和單伯一起犯罪。

文公十五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

經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

【譯文】

十五年,春天,季孫行父到晉國去。

經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

【譯文】

三月,宋國的司馬華孫來魯簽盟。

傳司馬,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來盟者何?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

【譯文】

司馬是官名。用官名稱呼,是沒有君王的意思。來盟是什么意思?是先前約定好的。不說華孫和誰簽盟,因為是以國的名義跟他簽盟。

經夏,曹伯來朝。

【譯文】

夏天,曹伯來魯朝見。

經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譯文】

齊國把公孫敖的尸體送回魯國。

經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譯文】

六月辛丑日是初一,發生日蝕。

傳鼓,用牲于社。

【譯文】

擊鼓、殺牲祭土神(來救日蝕)。

經單伯至自齊。

【譯文】

單伯從齊國回來。

傳大夫執則致,致則名。此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譯文】

大夫被抓,回國后要告祭祖廟,告祖就要記載名。這次為什么不記名?因為是天子命封的大夫。

經晉卻缺帥師伐蔡,戊申,入蔡。

【譯文】

晉國的卻缺領兵攻蔡國,戊申日,攻入蔡國。

經秋,齊人侵我西鄙。

【譯文】

秋季,齊國侵犯魯國西部邊境。

傳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介我國也。

【譯文】

提邊邑,是強調它遠。為什么要強調它遠?不讓危難接近魯國國都。

經季孫行父如晉。

【譯文】

季孫行父到晉國去。

經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譯文】

冬季,十一月,諸侯在扈地結盟。

經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

【譯文】

十二月,齊國送回子叔姬。

傳其曰子叔姬,貴之也。其言來歸何也?父母之于子,雖有罪。猶欲其免也。

【譯文】

稱子叔姬,是尊稱她。來歸是什么意思?父母對子女,即使有罪,也想赦免他。

經齊侯侵我西鄙,遂伐曹,入其郛。

【譯文】

齊國侵犯魯國西部邊邑,順路又攻伐曹國,進入曹都的外城。

文公十六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一年)

經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會齊侯于陽谷,齊侯弗及盟。

【譯文】

十六年春,季孫行父在陽谷跟齊侯會見,齊侯不跟魯簽盟。

傳弗及者,內辭也。行父失命矣。齊得。內辭也。

【譯文】

用“弗及”,是替魯隱諱的意思。季孫行父沒有完成君命。齊侯做得對。替魯國隱諱。

經夏,五月,公四不視朔。

【譯文】

夏季五月,文公四個月不聽朔。

傳天子告朔于諸侯,諸侯受乎禰廟,禮也。四不視朔,公不臣也,以公為厭政以甚矣。

【譯文】

天子向諸侯告朔,諸侯在父廟聽朔,這是禮。文公四個月不聽朔,這是不盡臣禮,認為他太厭政了。

經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師丘。

【譯文】

六月戊辰日,公子遂跟齊侯在師丘簽約。

經彳復行父之盟也。

【譯文】

又是季孫行父那次的盟約。

經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死。

【譯文】

秋天,八月辛未日,夫人姜氏去世。

經毀泉臺。

【譯文】

泉臺毀壞。

傳喪不貳事,貳事,緩喪也,以文為多失道矣。自古為之,今毀之,不如勿處而已矣。

【譯文】

在母喪時不能辦兩件事,辦兩件事就要延緩喪事。所以經文認為文公的行為是喪失正道了。古時造了臺,現在拆毀它,不如不住算了。

經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譯文】

楚國、秦國和巴國滅了庸國。

經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

【譯文】

宋人殺了他們的國君。

文公十七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年)

經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譯文】

十七年,春,晉國、衛國、陳國和鄭國攻打宋國。

經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

【譯文】

夏天,四月癸亥日,安葬君夫人聲姜。

經齊侯伐我西鄙。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穀。

【譯文】

齊國攻伐魯國西部邊邑。六月,癸未日,魯公和齊侯在穀地會盟。

經諸侯會于扈。

【譯文】

諸侯在扈地會盟。

經公至自谷。

【譯文】

文公從谷地回國,告祭祖廟。

經冬,公子遂如齊。

【譯文】

冬天,公子遂到齊國去。

文公十八年

(公元前六百零九年)

經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死于臺下。

【譯文】

十八年,春天,周歷二月,丁丑日,文公死在臺下。

傳臺下非正也。

【譯文】

臺下,不是應死的處所。

經秦伯□卒。

【譯文】

秦康公去世。

經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譯文】

夏天,五月戊戌日,齊人弒了自己的國君。

經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譯文】

六月癸酉日,安葬魯文公。

經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

【譯文】

秋天,公子遂、叔孫得臣到齊國。

傳使舉上客,而不稱介,不正其同倫而相介,故列而數之也。

【譯文】

使臣,只提正使,不必提副手。認為同等地位而分正副是不對的,所以列數出來。

經冬,十月,子卒。

【譯文】

冬季十月,太子死。

傳子卒,不日,故也。

【譯文】

太子死,不記載日期,是有緣故的。

經夫人姜氏歸于齊。

【譯文】

夫人姜氏回齊國。

傳惡宣公也。有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有待貶絕,而惡從之者。姪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一曰就賢也。

【譯文】

認為宣公壞。有的人,不貶斥他,罪惡就顯露出來。有的人,一貶斥他,罪惡才暴露出來。所謂姪娣,表明太子不是一人的。一妻生了子,許多妻妾都要為之操心。一種說法,認為宣公賢能而就位為君。

經季孫行父如齊。

【譯文】

季孫行父到齊國去。

經莒弒其君庶其。

【譯文】

莒國殺了自己的國君庶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铁岭市| 沙田区| 永靖县| 略阳县| 光泽县| 怀远县| 文昌市| 河间市| 庐江县| 镇沅| 高州市| 郎溪县| 桑日县| 德清县| 牡丹江市| 杭锦后旗| 万源市| 白沙| 富民县| 松原市| 元阳县| 大埔县| 镇安县| 卓资县| 赤峰市| 霸州市| 西昌市| 山西省| 萨迦县| 报价| 惠东县| 财经| 陕西省| 长葛市| 宁强县| 天镇县| 宾阳县| 驻马店市| 临城县|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