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九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八年)
經九年,春,毛伯來求金。
【譯文】
九年春天,毛伯來要治喪用的錢物。
傳求車猶可,求金甚矣。
【譯文】
要車還可以,要錢就過分了。
經夫人姜氏如齊。
【譯文】
夫人姜氏到齊國去。
經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辛丑,葬襄王。
【譯文】
二月,叔孫得臣到京師。辛丑日安葬周襄王。
傳京,大也。師,眾也。言周必以眾與大言之也。天子志崩不志葬,舉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也。志葬,危不得葬也。日之,甚矣,其不葬之辭也。
【譯文】
京是大的意思。師是眾的意思。稱周天子的都城,一定要用大,用眾多來稱呼。天子駕崩要記載,安葬時不必記載。天下人安葬天子一個人,這道理是不容置疑的。記載安葬,表明有危難不能安葬。記載日期,就嚴重了,是不能葬的意思。
經晉人殺其大夫先都。
【譯文】
晉國殺了它的大夫先都。
經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齊。
【譯文】
三月,夫人姜氏從齊國回來告祭祖廟。
傳卑以尊致,病文公也。
【譯文】
卑者卻像尊者一樣告祭祖廟,這是責備文公(寵慣妻子)。
經晉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
【譯文】
晉國殺了大夫士縠和箕鄭父。
傳稱人以殺,誅有罪也,鄭父累也。
【譯文】
說人殺了某某,殺的是有罪的人。鄭父是被連累的。
經楚人伐鄭。
【譯文】
楚國攻伐鄭國。
經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譯文】
公子遂會合晉國、宋國、衛國和許國,一起援救鄭國。
經夏,狄侵齊。
【譯文】
夏季,狄人侵略齊國。
經秋,八月,曹伯襄卒。
【譯文】
秋天,八月,曹共公去世。
經九月,癸酉,地震。
【譯文】
九月,癸酉日發生地震。
傳震,動也,地不震者也。震,故謹而日之也。
【譯文】
震是動的意思。大地本不震動。震動了,所以慎重地記下震動的日期。
經冬,楚子使萩來聘。
【譯文】
冬天,楚王派萩來魯國訪問。
傳楚無大夫,其曰萩何也?以其來我,褒之也。
【譯文】
楚沒有天子命封的大夫,為什么提萩呢?因為他來魯國(訪問),所以稱贊他。
經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
【譯文】
秦國送來僖公和成風的襚衣。
傳秦人弗夫人也,即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譯文】
秦國不稱成風為夫人。國外不把成風看做夫人,可見是對的。
經葬曹共公。
【譯文】
安葬曹共公。
文公十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七年)
經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譯文】
十年,春天,周歷三月,辛卯日,臧孫辰去世。
經夏,秦伐晉。
【譯文】
夏季,秦國攻伐晉國。
經楚殺其大夫宜申。
【譯文】
楚國殺了大夫宜申。
經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譯文】
從正月到七月沒下雨。
傳歷時而言不雨,文不閔雨也。不閔雨者,無志乎民也。
【譯文】
過了兩個季節才記無雨,表明文公不為下雨的事憂慮。不為下雨憂慮的人,不為民著想呵。
經及蘇子盟于女栗。
【譯文】
魯公和蘇子在女栗會盟。
經冬,狄侵宋。
【譯文】
冬季,狄人侵略宋國。
經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譯文】
楚王、蔡侯臨時駐留在厥貉。
文公十一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六年)
經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譯文】
十一年,春,楚國攻伐麇國。
經夏,叔彭生會晉卻缺于承匡。
【譯文】
夏天,叔彭生和晉國的卻缺在承匡會見。
經秋,曹伯來朝。
【譯文】
秋天,曹文公來魯朝見。
經公子遂如宋。
【譯文】
公子遂到宋國去。
經狄侵齊。
【譯文】
狄人侵略齊國。
經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咸。
【譯文】
冬季,十月甲午日,叔孫得臣在咸地打敗狄軍。
傳不言帥師而言敗何也?直敗,一人之辭也。一人而曰敗何也?以眾焉言之也。傳曰,長狄也,弟兄三人,佚害中國,瓦石不能害。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眉見于軾。然則何為不言獲也?曰,古者,不重創,不擒二毛,故不言獲,為內諱也。其之齊者,王子成父殺之。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譯文】
不說叔孫得臣率領軍隊,卻直接說打敗狄人是為什么?因為狄方就一個人。一個人為什么說打敗?以眾人口氣說的。狄人指長狄,弟兄三個,輪流騷擾中原諸侯,(他們肌膚強健)瓦石都打不傷他們。叔孫得臣是最善射的人,射中狄人的眼睛。(他倒下)身子橫占了九畝地。割下頭裝在車里,眉毛碰上車前橫木。如此,那么為什么不說擒獲長狄呢?古時,不射已經受傷的人,不擒拿頭發半白的老人。所以不說擒獲,是魯國隱諱重傷長狄(射目又斷首)。那個到齊國去的,王子成父殺了他。不知去晉國侵犯的,是被誰殺的。
文公十二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五年)
經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譯文】
十二月,春,周歷正月,郕國國君跑到魯國避難。
經杞伯來朝。
【譯文】
杞國國君來朝見魯君。
經二月,庚子,子叔姬卒。
【譯文】
二月庚子日,子叔姬去世。
傳其曰子叔姬,貴也,公之母姊妹也。其一傳曰,許嫁,以卒之也。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許嫁,二十而嫁。
【譯文】
稱子叔姬,因為她尊貴,是文公的同母姊妹。又一種解釋是,訂了婚,死后要記載。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行冠禮后就列入成年,三十歲娶妻。女子十五歲訂婚,二十出嫁。
經夏,楚人圍巢。
【譯文】
夏天,楚國包圍巢國。
經秋,滕子來朝。
【譯文】
秋天,滕國國君來朝見魯君。
經秦伯使術來聘。
【譯文】
秦伯派大夫西乞術來訪問魯國。
經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
【譯文】
冬季,十二月戊午日,秦、晉在河曲作戰。
傳不言及,秦晉之戰已亟,故略之也。
【譯文】
不用及字,因為秦晉交戰已多次,所以省略不用。
經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
【譯文】
季孫行父領兵在諸鄆二地修筑城墻。
傳稱帥師,言有難也。
【譯文】
說領兵(修城),是因為有危難。
文公十三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四年)
經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譯文】
十三年,春,周歷正月。
經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譯文】
夏季,五月壬午日,陳共公去世。
經邾子籧篨卒。
【譯文】
邾文公去世。
經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譯文】
從正月就沒下雨,一直到秋季七月經大室屋壞。
【譯文】
世祖廟頂蓋壞了。
傳大室屋壞者,有壞道也,譏不修也。大室猶世室也。周公曰大廟,伯禽曰大室,群公曰宮。禮,宗廟之事,君親割,夫人親舂,敬之至也。為社稷之主,而先君之廟壞,極稱之,志不敬也。
【譯文】
世祖廟的頂蓋壞了,有壞的道理,譏斥不修繕。大室就像是世室。周公的廟叫太廟,伯禽的廟叫世廟,其他魯公的廟叫宮。禮規定,祭祀用的牲肉要由國君親自宰割,祭祀用的谷物由君夫人親自舂好,表示對神祖恭敬到極點了。做為國家的君主,先君的廟毀壞了,房梁在撐者。記載下來,表明文公不敬祖。
經冬,公如晉。衛侯會公于沓。
【譯文】
冬季,文公到晉國去,在沓地會見衛侯。
經狄侵衛。
【譯文】
狄人侵略衛國。
經十有二月,乙丑,公及晉侯盟。
【譯文】
十二月,乙丑日,文公和晉侯結盟。
經公還自晉,鄭伯會公于棐。
【譯文】
文公從晉返回,鄭伯在棐地會見文公。
傳還者,事未畢也,自晉事畢也。
【譯文】
用還字,表示事情沒辦完,在晉國的事辦完了。
文王十四年
(公元前六百一十三年)
經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
【譯文】
十四年,春,周歷正月,文公從晉回國,告祭祖廟。
經邾人伐我南鄙,叔彭生帥師伐邾。
【譯文】
邾國攻伐魯國南部邊邑。叔彭生率領軍隊討伐邾國。
經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譯文】
夏天,五月乙亥日,齊昭公去世。
經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伯、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于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