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避免起錯名有講究(1)

1.不講究字義:讀來沒有意義

注重字義,是中國人起名的傳統習俗。換句話說,在習俗上,中國人主要是根據字義來起名,即根據各自不同的審美觀念,根據不同的愿望、追求,根據不同的性格、愛好,起一個文字意義很好的名字。這就是說,講究字義是起個好名字的起碼要求。有的名字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反復推敲、精心選字組詞創造出來的,而是隨意找幾個字湊起來的。“雜湊”的名字像個“拼盤”,它有如下特征:

第一,中心意思不明確;

第二,字詞的搭配不和諧;

第三,字詞之間存在著矛盾與混亂現象。關系搞不清,就造成了思維的混亂。這是“雜湊”字起名的通病。用“雜湊”起名,是極不認真、嚴肅的,其效果自然不會好。起名字,要多用些精力和時間,認真對待,反復推敲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常我們所說的起名用字含義要明朗,意思是說要通俗易懂,讓人一看便知道是什么含義,并非說起名用字可以粗俗不堪。

如為孩子起名“志堅”,意思自然是希望孩子將來的意志要堅強,做一個有主見、有魄力的人。如果為孩子起名“秀麗”,也是希望孩子長得清秀美麗,將來成為一個端莊穩重的女性。

所謂名字的字義,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名字的本意,即實實在在的含意。這種含意大多包含著起名者對被起名者的希望、祝愿,也可能包含起名者的個性特征和愛好;另一方面,名字的字義還包括寓意,即借其他事物以寄托本意。概括來說,注重字義起名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不要起太俗氣的名字

名字是人們彼此交往的一個工具,而名字在很多場合又往往構成給人的第一印象。正因為這樣,起名用字應盡量避免太俗氣、太直白的字和字義。造成直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單字名,與姓組合成一個常用詞或詞組,只表達單一的內容。如黃山、滿月、龍門、方法、正宗、陳著、羅漢、金剛等。

②雙字名,但名字構成的詞組只表達一個淺顯、簡單的意思,內容仍然沒有擺脫單一性。如方向明、張敬禮、陳建設、鄧衛生、王小姝、徐阿二、何大橋、朱衛星等。

③有些人把起名看得很隨便,喜歡用現成的字詞。如因姓則起名:高山、高原、高峰、高潮、高明、高興等。

④有些人把起名看得像排隊買東西一樣,認為搶手的就是好的。于是就有:丁冰、方冰、李冰、朱冰、徐冰、韓冰;白云、朱云、黃云、唐云、龍云等。

⑤有些人缺乏應有的常識,起的名字很不合時宜,如莫鬼、白吃、沙瓜、朱投等。

要克服直白的毛病,就必須讓名字的語義多元化,即有多向性或多維性,還有使構成名字的詞語結構要復雜化,或將姓氏也參與到組詞中,并且三個字各自成詞,每個字代表的意思都不相同,構成多層關系。

名字不同于乳名,要在孩子出生后報請戶籍機關登記的本名,要使用一輩子,以后除非具有更改本名條例規定的條件,否則,名字一般是不準隨意改動的。因此,給孩子起名一定要慎重,免得后悔和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2)要顧及到姓與名在字義上的組合

起名要注重字義。這里并不僅是講名的字義,實際上還有一個姓與名在字義上的組合問題。例如:“白如冰”這個名字就是姓與名在字義上的最佳組合。作為一個姓,“白”這個字并沒有什么意思,但將它與“冰”聯在一起,就構成了“潔白如冰”這一高雅、深刻而又完美的字義,聽到這個名字,就會覺得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反過來,如若不考慮姓與名在字義上的組合,起名時就有可能出差錯。“編文”這個名字的字義并不壞,但與姓“胡”聯在一起,就構成“胡編亂造”之意,聽起來讓人覺得很不是滋味。此外,如胡來、馬虎、吳才等,都是在起名時沒有顧及到姓及名在字義上的組合。如同建筑學中墻的構成有空心、實心一樣,便可達到姓氏的名字之間最巧妙的協調搭配,不僅結構層次新奇,而且意義深刻。

2.講究字音:要聽起來有味道

一般來說,中國人的名字是由兩個字或三個字組成。我們的漢字,常常是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個詞根,每個字都有自己的聲調和音韻,將幾個漢字拼合在一起,就會產生整體音韻效果,如果我們將其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字換掉之后,它的效果很可能會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我們會覺得有的人名字好聽,有的人名字不好聽。一個名字讀起來感覺好不好,往往取決于它的音韻搭配是不是合理。人的名字有時候是寫下來的,可更多的時候是被人叫的,所以一個名字起得好不好,最根本的一點就是念起來是不是順口清晰,讓人聽起來是否順耳、響亮、和諧。這就要求我們注意起名用字的整體音韻效果。要起一個字音講究的名字,下面有一點建議可供作參考。

在此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聲母、韻母究竟是什么。

聲母和韻母都是中國漢語音韻學術語。一個漢字音節中包含了韻母和聲母后面的成分,韻母處于聲母之后。韻母至少要有一個元音,也可以有幾個元音,或元音之后再加輔音。

普通話韻母共有39個,按結構可以分為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按開頭元音發音口形可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簡稱“四呼”。

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做單韻母,又叫做單元音韻母。單元音韻母發音的特點是自始至終口形不變,舌位不移動。普通話中單元音韻母共有10個:a、o、e、ê、i、u、ü、-i(前)、-i(后)、er。

由2個或3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叫做復韻母。普通話共有13個復韻母:ai、ei、ao、ou、ia、ie、ua、uo、üe、iao、iou、uai、uei。根據主要元音所處的位置,復韻母可分為前響復韻母、中響復韻母和后響復韻母。

由1個或2個元音后面帶上鼻輔音構成的韻母叫做鼻韻母。鼻韻母共有16個: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聲母和韻母拼在一起發出的聲音就是一個漢字的字音。

起名中聲母的配合以及和韻母的配合所產生的語音效應直接影響著名字讀音的好壞。專家認為:幾個聲母發音部位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讀起來就有些費力;如果同時韻母也相同,費力程度就更深。“繞口令”就是根據這個道理編制出來的。比如:蘭麗蓮就比南乃蘭好讀些,詹占山就比孫存春好讀些。像南乃蘭、李尼莉、蔡純宗、孫存春、俞玉竽、英瑩映等這樣的名字,讀起來真有點兒像繞口令了。

讀音響亮的字放在名字的末字上,那么,這個名字讀起來就響亮動聽。一個字讀音是否響亮,關鍵在韻母。哪些韻母的字讀音比較響亮呢?大致有以下兩類:

首先是鼻韻母。根據韻腹(主要元音)和韻尾的不同,又可以把鼻韻母分成幾個小類。現在我們把幾類鼻韻母和以它們為韻母的人名常用字分列如下:

(1)前鼻音韻母

①an安、凡、丹、潭、南、蘭、占、山、善、然

ian燕、年、連、蓮、堅、建、健、前、先、仙

uan端、觀、寬、歡、煥、川、傳、拴

üan淵、原、源、元、園、娟、全、泉、權、宣

②en恩、芬、奮、根、珍、貞、真、仁、森

in賓、斌、民、林、金、琴、芹、新、欣、信

uen文、聞、倫、昆、坤、春、純、存

ün云、蕓、運、蘊、軍、均、群、勛

(2)后鼻音韻母

①ang昂、邦、芒、方、芳、剛、章、昌、常、長

iang良、梁、量、亮、江、強、香、湘、相、洋

uang旺、望、光、匡、煌、莊、雙、霜

②eng鵬、孟、夢、風、逢、鳳、登、衡

ing英、平、萍、明、婷、寧、玲、晶、青、清

ueng翁

ong東、同、龍、紅、洪、宏、中、忠、崇

iong擁、涌、雍、永、勇、炯、瓊、雄

以上第一類是前鼻音韻母,第二類是后鼻音韻母,二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響亮。在1、2類內部,又各自分為兩個小類,(1)中①類和(2)中①類韻母的主要元音為開口度最大的a,(1)中②類和(2)中②類韻母的主要元音為開口度較小的e和o,二者相比,前者比后者更響亮。這樣看來,讀音最響亮的要數(2)①類的那些字了。

而名字字音聽起來是不是響亮、悅耳,起主要作用的是聲調。舊體詩詞讀起來之所以顯得抑揚頓挫,悅耳動聽,一個突出的原因是因其聲調的和諧,講究平仄,我國古代的四聲分別為陰、陽、上、入,其中陰、陽為平聲,上聲、入聲為仄聲。

現代漢字聲調也有四聲,分作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我國的姓氏從聲調來分,也就這么四類。如陰平有王、高、安、曾等,陽平有陶、顏、楊、陳等,上聲有呂、李、魯等,去聲有謝、賀、寇、趙等。因為姓氏聲調不同,就要注意名字聲調的不同組合,使之具有錯落有致的效果,千萬不要太死板、僵硬。

例如:“汪”(wāng)是由“烏”(w)“盎”(ang)所拼寫成的,起名時不宜為“汪聞微”(wāng wén wēi)三個字的聲母相同,讀起來很不順口;“李語省”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如果將兩個名字互換一個字,改成“李語清”或“李于省”,一下就顯得動聽多了,相鄰兩字的聲母盡量避免相同,讀起來才上口。同樣,韻母也要注意這個問題。

現代漢語不講平仄,而是以四聲論之。所謂四聲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我們講要注意聲調效果,也就是指名字組合在讀起來或聽起來要有平仄交錯的效果。

例如:上面“李語省”三個字全是上聲,讀起來很拗口,就不如“李語清”順暢好聽。“張書襄”都是平聲,便不如“張叔向”好聽。“紀仲憲”都是去聲,倒不如“紀忠賢”好聽。

3.講究字形:要看起來典雅美觀

漢字是一種獨特的方塊字,而且數量繁多。光是《康熙字典》收字就多達4萬余個。漢字的數量雖然繁多,可是卻并不都是同一個結構,而是分為好幾個不同的結構,除了獨體字之外,有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上合下分結構、上分下合結構、全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品字型結構等。一個人的名字一般由兩個或三個字組成,起名用的字要注意與姓氏用字在形體上和諧、平穩。按照常理來說,姓名形體和諧與否、平穩與否,首先是取決于姓氏。因為一個人的姓氏是先天帶來的、固定的,而名字則是后天的、人為的。

因此,每個人的姓也就成了整個姓名結構和形體的基準點和參照物。而字形作為組成名字的基本元素,雖然不像含義和聲音那么重要,但如果在起名時不注意字形的搭配,會使名字缺乏美感,尤其是在書寫的直觀上,如搭配不當,總會讓人覺得不能算是一個完美的名字。因此,起名字時要注意到起名用字與姓氏的合理搭配。

這里,有幾個原則是我們特別要強調的:在起名的時候,姓名中每個字的筆劃要相對均等;各種形體的字最好有些變化;用字要注意姓與名用字的平穩,看上去才顯得整體和諧、協調。

這就是姓名整體上有“建筑美”的要求。姓名中的每個字的筆劃應該相對均等,這樣才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穩定感和平衡感。否則,看起來就會失衡,產生不了美的感覺,而且這樣的名字寫起來也不是很舒服,例如:“來”字是一個穿插結構的字。如果起名為“來申吾”,單就字形講,其整體結構和形體看起來還是舒服的,不足的是姓與名的三個字,從整體來看顯得過于一致,顯得單調了一些。應該說,這一姓名是有“章法”的,講究對稱,具有一定的“建筑美”。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個姓的“來”字首先定下了“調子”。

丁是一個獨體結構的字,筆劃少。這就要求與之配合的名字,最好也是筆劃比較少的。例如:丁小卉,從整體來看,給人的感覺比較勻整、和諧、舒服;丁蘩,就會給人以頭小身子重的感覺,看起來很不和諧;丁一蘩,則給人前輕后重的感覺,看起來也不和諧。

同樣的道理,燕字筆劃較多,與之配合的字最好也是筆劃較多的。例如:燕繁雅,比較勻稱;燕一丁,就顯得頭重腳輕;燕紫一,則使人感覺失衡;燕一贏,感覺像是一條擔子挑著兩只筐,左右平穩,看上去協調。

單字名也是如此。例如:丁平,整體結構和形體和諧;丁贏,就是頭小身子重;燕一,則是頭重腳輕;燕紫,整體結構勻稱,形體飽滿。

姓名的整體結構和形體,不僅要從字的筆劃入手,還要著眼于字形的變化,要注意字形的協調與美觀。例如:國團圓這個名字,三個字都是全包圍結構,且不說語音如何,僅從字形來講,這個姓名給人的感覺是缺少變化、單調,完全是封閉式的。這就是名字的整體不協調帶給人的壞印象。

再如:丁一一這個看起來很樸素的名字。先不說語音,僅從字形來講,這一姓名給人的感覺也是顯得太蒼白,孤零零的,單調,且缺乏想象力。

另外,用字也要注意肥瘦長短、強弱虛實之分。

現舉例如下:

肥:衢、露、穗、鳳、基、泰等字,看上去較笨重,但同時也讓人感覺到堅強有力并且咄咄逼人。

瘦:七、小、干、卜、子、于、卡、千等字。看上去雖然有活力,但也有空弱的感覺。

長:早、芥、申、奇、年、平、芽、被、辛、竹等字。顯得能伸不能屈,知進不知退,缺乏忍耐力。

短:四、丑、土、正、也、企、山、丘、生、女等字。顯得毅力不佳,難得貴人扶持。

強:炎、成、威、豪、容等字。給人的感覺是強壯、向上、旺盛的,富有生氣和活力。

弱:有些字像是瘦弱的孩子帶給人輕柔、消極、缺少決斷等印象,例如:斗、平、年、市、帛、科等字。

實:國、福、昌、室、宜、風、凰、尊等字。顯得穩定,較為保守,還有一點點頑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宁市| 曲阜市| 朔州市| 当雄县| 茌平县| 扎兰屯市| 图木舒克市| 拉孜县| 湖北省| 阿坝| 阳信县| 梧州市| 和政县| 蒙阴县| 巴里| 崇文区| 张家界市| 长泰县| 新邵县| 凤山县| 怀柔区| 林甸县| 平遥县| 枝江市| 龙游县| 东乡县| 乐陵市| 浠水县| 三原县| 昌图县| 微博| 武定县| 台东县| 克什克腾旗| 咸宁市| 临颍县| 丽水市| 宜春市| 织金县| 巴林右旗|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