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集權與分權間的持續試驗(1)

真抱歉,我們是美國人

20世紀開始之際,美國最杰出的小說家,男的首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女的則是伊迪絲·華頓(Edith Wharton),然而貫串兩位杰出小說家的精彩作品,有一種共同的“抱歉”精神。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小說之所以精彩,因為他們捕捉到了那個時代作為美國人的核心情緒——“真抱歉、真遺憾,我們是美國人,不是歐洲人,和歐洲社會相比,我們過得如此粗俗野蠻。”他們寫出了對應于歐洲,美國人自我認同上的復雜慚愧心情。

在那個時候,1900年,如果有人告訴一般的美國人,說美國是世界的領導,他八成無法理解、更難認同。美國人普遍自覺處于邊緣地帶,在歐洲文明的邊陲,雖然擁有很大的土地,累積了一點財富,創造了一點成就,但也就僅止于此。

然而,一百年后,到了2000年,美國變了,講到強國、國際領導者,全世界絕大部分地區的人,都優先想到美國。美國人也理所當然把自己看做世界超強,甚至是全球唯一的霸主。

2001年發生“9·11”事件,2003年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這一連串的變化最清楚顯現美國的地位與美國的能力。入侵伊拉克時,美國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其他國家的支持,盟友只剩下英國一個國家,但美國不在乎,仍然發動了戰爭。伊拉克不是一個軍事的弱國,擁有龐大的軍隊,長年在武器發展與購買上投入龐大資源,卻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只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損失了差不多一個連的兵力,美軍就攻進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推翻了侯賽因政權。美國不需要任何幫手,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軍事上阻擋美國。

針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歐洲國家一面倒表示強烈反對,各國都瞪大眼睛疾呼:“How dare you?!”(你怎么敢做這種事情啊?!)但美國就是敢,美國不再在意歐洲的看法,也不在意歐洲的反對。

對照來看,我們就明白,20世紀真是“美國世紀”。

20世紀全球歷史最重要的現象,是美國的崛起,以戲劇性的速度爬上了國際霸主的地位。這不只是20世紀歷史的主軸,也是理解21世紀的世界局勢不能不探討的背景。

政治是“美國故事”的核心

推前一個世紀,19世紀另外有一個搶眼的國家崛起現象,那是從普魯士統一德國,到德國成為歐洲的強國。討論19世紀世界史,絕對不能漏掉德國的崛起,就像討論20世紀歷史,美國崛起必然占據中心位置一樣。

然而,對照德國和美國的崛起,我們發現還是有些微妙而關鍵的差異。普魯士是個不折不扣的軍事強權,不過統一后的德國,卻不只是政治、武力上的大國而已。德國同時是個文化大國,在哲學、文學、音樂等方面都有足以傲視歐洲的成就。德國崛起后,沒有人敢輕視德國的軍事力量,也沒有人能輕蔑德國的文化力量。

相對地,一個世紀之后,當美國成為世界的軍事超強,當美國自信滿滿地鼓吹其“單邊主義”霸權時,歐洲人的普遍態度是:“你們又來了!”你們又這樣粗魯粗暴地自以為是了。

也就是說,一百年后,美國仍然無法取得文化上的地位,相較于歐洲文化,美國文化還是給人一種不夠精致高妙的感覺。美國人整體的文化素養,還是落后于歐洲的。歐洲人毫不羞愧地這樣認為,美國大部分的人,也都接受自己這樣相對較為落后的地位。

德國的崛起,與其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拿走了文化上的貢獻與成就,就無法準確理解德國的崛起經過。美國的崛起卻不是這樣。美國的崛起,靠的不是文化,靠的毋寧是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因而要說美國崛起的故事,首先要講的第一個題目,不會有其他選擇,一定是談美國特殊的政治制度。美國對世界最大的貢獻,就是用了兩百多年的時間,貫徹實驗了一種奇特的政治制度;在美國之前,這種制度在現實上極其稀有、少見;經過了美國持續不懈的實驗,這套制度今天竟然在世界上被視為理所當然。

這是“美國故事”最重要的主題。我們可以不了解美國的文學、美術、音樂、建筑、電影,卻不能不了解美國的政治制度;或者換個方式說,恐怕得先了解了美國的政治制度,我們才有辦法貼切地欣賞、評價美國的文學、美術、音樂、建筑、電影。

大州小州平起平坐

在美國,政治權力得到了完全不一樣的新安排。草根、由下而上的同意,是政治權力的基礎,權力的分配分散,而非集中集合,是其基本架構。

民主不是新鮮的觀念,早在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就建立、運作過民主制度,然而放眼歷史,一直到美國成形、興起之前,人類從來沒有將民主的原則、民主的方式,運用在大規模的土地與人口上。

美國之前的民主,像希臘城邦的民主,或者瑞士的民主,都是在小國寡民的條件下實施的。那是直接民主,少數居民面對面直接溝通,每個人都有權利表達同意或反對,影響公共事務決策。這種方式,當然無法推到較為大型、人口較多、土地分布較廣的國家。

英國成功試驗了國會代議制,每個區域選出代議士,來爭取該區域的利益。然而,在這種民主分權之上,畢竟還是有國王的更高權威,而且英國國王還同時身兼英國國教的領導人,較小的權力由民主決定,較大、較重要的權力,卻還是訴諸集中制。

出現在美國的政治權力安排方式,真的是空前的。所以今天說到Founding Fathers(建國先烈),美國人普遍都表現出極高的尊崇。盡管美國是一個不相信權威的社會,美國歷史上有過多少波推翻舊權威的大折騰,多少權威、多少偉人被翻案質疑,然而Founding Fathers 卻一直昂然站在那里。

因為這些美國Founding Fathers 當年設計出來的政治制度,含藏了許多細膩的考慮,經過時間與環境變動考驗,竟然都依然有效。時間愈久遠,環境變化愈大,對于這些Founding Fathers 的智慧,就愈加感佩。

美國Founding Fathers 的設計安排中,一個關鍵重點是“各州分權制”。這也是我們理解美國民主政治的一條進入路徑。

美國的國會有參議院與眾議院。國會分成兩個議院。英國的國會,也有兩院,上議院和下議院。日本的國會,也有兩院,上議院和下議院。但美國的兩院制,和英國、日本的兩院制,完全不是同一回事。

英國的上、下議院,是貴族制的遺留,也都是依隨著具有象征意義的國王地位而來的。下議院由一般民眾投票選出,上議院卻是榮譽指定的。形式上,法案要經上、下兩院通過,然而實質上,真正的權力在下院,上院只是象征性的。美國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卻是來自聯邦與各州的分權安排。眾議院是按照人口數選出的,將全美國三億人口分成人口數大致相等的四百多個選區,每個選區選出一名眾議員來。也就是說,每名眾議員背后所代表的民意,大約是等量的。

然而參議院呢?參議院一共有一百個席次,按照五十州,每州兩個席次的分配選出來。美國人口最多的州,加州,有三千八百萬人口,面積四十二萬三千九百平方公里,選出兩位參議員;美國面積最小的州羅得島,只有四千平方公里,跟加州的零頭差不多,人口一百萬,同樣也選出兩位參議員。

這樣的設計反映了各州的獨特地位。不管大州、小州都是組成聯邦的平等成員,在參議院里大家平起平坐,大州不能因為自己土地大、人口多、經濟發達就欺負小州,犧牲小州的利益。聯邦的法案必須經由參議院通過才能成為法律,也就是不可能由大州不顧小州反對來決定。

贏者全拿的選舉人團制

參議院的各州平權精神,也出現在另外一項美國獨有的制度,叫“選舉人團制”,一項每四年會被討論一次,每四年就搞得全球新聞媒體頭昏腦漲的制度。

選舉人團制是針對美國總統選舉而來的規定。美國公民當然擁有投票選總統的權利,每四年有一次大選,公民進到投票所領了選票,在上面圈選自己支持的總統候選人。不過和全世界其他舉行總統選舉的國家不一樣,誰當選美國總統,并不是由誰得到較多的公民票來決定的。

2000年,小布什當選總統,擊敗了民主黨提名的戈爾,但小布什獲得的公民選票,其實少于戈爾得票。他是靠著拿下了較多的選舉人團票而登上總統寶座的。美國選舉史上大部分的時刻,拿到較多公民票的候選人,同時也就得到較多的“選舉人團票”,不過偶爾也會出現像2000年這種反常狀況。雖然“反常”,卻是美國政治制度設計上本來就預想會發生、應該發生的事。

什么是選舉人團?選舉人團是以州為單位,每一州有一個理論上的選舉人團,他們接受公民賦權,代表該州的州民去投他們的“選舉人票”來選總統。換句話說,美國政治制度設計上,總統其實是經由兩個階段的間接選舉,而非由公民直接投票選出的。理論上,公民投的票,是選“選舉人”,是決定要叫“選舉人”如何投票,而不是直接選總統。

不過在實際的運作上,并不存在“選舉人”和“選舉人團”的投票,那是幽靈選舉人團。因為這些“選舉人”沒有自由意志,不能自主決定要將他的選舉人票投給哪個總統候選人。而且沒有所謂個別選舉人的投票,而是每州的選舉人團形成一個統一的單位,將他們的票數集體投給一個總統候選人。

實際的運作是:先按照人口比例,算出每次總統大選時各州擁有多少張選舉人團票。這點的邏輯,和眾議院是一致的,數人頭,人口愈多的,就有愈多張選舉人團票。然后公民投了票,票開出來,以州為單位,在這個州的公民投票上獲得最多票數的總統候選人,就取得了這州全部的選舉人團票。

選舉人團以州為單位,這點原則,類似國會的參議院。各州的選舉人團票是不可分割的。要么都投給奧巴馬,要么都歸于羅姆尼。假設這里有兩個州,人口規模相等,都擁有十張選舉人團票,奧巴馬在A州大勝羅姆尼三十萬票,他當然就取得A州的十張選舉人團票;羅姆尼卻在B 州只以一百票險勝奧巴馬,但他還是拿下了B州全部的十張選舉人團票。兩州加起來,從公民票上看,奧巴馬領先二十九萬九千九百張票,然而在真正決定誰當選的選舉人團票上,兩個人卻是十票對十票,打成平手。

這樣公平嗎?B州明明有49.9%的選民支持奧巴馬,然而最后他們的選票一點效果都沒有,徹底被取消了,完全沒有反映在選舉人團票上,豈不等于他們的投票效力被剝奪了嗎?

還有,這樣不會產生政治上的后遺癥嗎?既然是贏者全拿,如果我是候選人,我估計在A州我落后對手十個百分點,若想要追上,得投注大量資源和時間,那么我會決定干脆徹底放棄A州,反正輸十個百分點和輸三十個百分點,反映在選舉人團票上的結果完全一樣,我何必還要去顧慮A州選民,還要去爭取他們呢?既然我不爭取A州,那么我的對手一定也不會把競選重點放在A州,他也沒有任何動機想要去擴大自己在A州的領先地位。如此一來,A州州民不就在選舉中被冷落忽略了嗎?

是的,這項制度有很多問題,每四年都會被拿出來反復討論。然而,即便經歷了2000年的大騷動,總統大選的結果遲遲無法確定,最后是由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投票決定小布什在佛羅里達州獲勝,讓小布什得以在公民票落后戈爾的情況下,依靠較多的選舉人團票當選;而且選舉爭議還導致該屆美國總統無法如期在200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得延期到3月才上任……但直到今天,選舉人團制仍然沒有被廢除,美國仍然沒有采取較簡單又較公平的公民直接選舉來決定誰當選總統。

一項好處就抵消了選舉人團制的種種缺點。那就是選舉人團制保留了各州分權的原則,顯示了美國仍然是個由各州組成的聯邦,而不是所有公民混同在一起的一般國家。州站在公民和聯邦之間。或者說,美國公民不是直接隸屬于聯邦,他們是以某州的公民身份,透過州而和聯邦發生關系的。

一百多年來,聯邦政府的權力不斷上升,實質上,聯邦政府對美國公民的管轄、交涉愈來愈頻密,但在政治理論的架構上,美國從來不曾放棄各州平等的立國精神,這份精神也正是使得民主能夠運用在大國眾民環境上的關鍵因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南县| 克东县| 绍兴县| 西昌市| 榆林市| 永仁县| 三台县| 台山市| 荔浦县| 江陵县| 威海市| 泰兴市| 湟中县| 武定县| 金乡县| 宜春市| 城步| 嘉义县| 东阿县| 盐池县| 永定县| 贵阳市| 建昌县| 麦盖提县| 澄迈县| 滨海县| 登封市| 长海县| 湘潭县| 社会| 新乡市| 岚皋县| 聊城市| 万安县| 西丰县| 涞水县| 婺源县| 铜鼓县| 临海市| 金乡县| 福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