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威爾伍德在《愛與覺醒》中把人的內心世界比喻為一座城堡。想象一下,你的心是一座雄偉壯麗的城堡,里面有寬敞的走廊和數以千計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是完美的,里面藏有一件獨一無二的珍寶。每個房間都代表了你內心中的一種特質,整座城堡就是所有這些特質的統一體。小時候,你可以無所顧忌地進入每一個房間,無論房間里有些什么東西,你都會大膽踏進去。每個房間都與別的房間截然不同。你的整個城堡沐浴在愛的光芒之中。然后有一天,大人們進入了你的城堡,告訴你有幾個房間并不完美,不應該作為城堡的一部分。他們說,要想讓城堡變得完美,你必須把這些房間的門鎖起來。你聽信了他們的話,照他們所說的做了。隨著你的年齡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造訪你的城堡,城堡里不再是一片光明,而是出現了越來越多陰暗的角落。
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你鎖上的門越來越多。當你覺得房間里的東西達不到你的要求時,當你對房間里的東西感到恐懼或羞恥時,就會鎖上房間的門。你也會訪問別人的城堡,如果發現你所擁有的某個房間別人都沒有,你就會把這個房間鎖起來。當你所信服的人告訴你某扇門應該鎖上時,你就會照他們說的去做。
不知不覺間,你的城堡變得面目全非。你再也不能像小時候那樣自由出入于每一個房間。有的房間過去曾讓你感到自豪,而現在,你巴不得讓它們消失。但你無法否認它們的存在,因為它們是城堡本身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上鎖的房門會被灰塵和蛛網湮沒,你全然忘記這些房間的存在。你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一切的發生,因為別人總是給你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告訴你一座完美的城堡應該是什么樣的,在這一片嘈雜聲中,你很容易忽視內心的聲音。最后,你把自己的活動空間限制在不多的幾個房間里,全然忘記了城堡原本有多么大、多么雄偉壯麗。
城堡的比喻是為了讓你認識到,你的內心世界確實非常廣闊。我們每個人的心都是如此,只要我們愿意敞開心扉,就可以看到內心城堡的全貌。我們往往不敢打開那些鎖著的門,因為不知道門后面藏著什么。結果,我們不是去探索門后面的秘密,而是故意欺騙自己和別人,假裝門和門后面的房間根本就不存在。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走進城堡,把所有鎖著的門一扇扇打開。你必須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找回所有曾經被你遺棄的東西。只有這樣,你才能重新擁有完整的自我。
我們需要理解、接納和包容自己身上的一切特質,因為如果連我們自己都接受不了自己的話,又怎么能期待世界接受我們呢?要想獲得別人的愛,我們必須首先建立起自愛。有些人只注意修飾自己的外表,卻不注重內心;另一些人則太過關注內心世界,從來不肯對著鏡子照一照。只有把內與外、積極與消極結合起來,找回一個完整的自我,你才能在不同的情境下控制自己所表現出的特質,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做你認為快樂的事
陳先生有個妹妹,她總是告訴陳先生她很忙很煩惱。
于是陳先生就問她:“難道忙對你而言不是一種充實嗎?”
她回答,“不是的哥哥,我是很忙,可是很多時候我并不是在忙我自己的事情啊!”
陳先生問,“那你忙誰的忙去了?”
“哥哥,我經常忙來忙去的,都是為了應付上司的工作吩咐,應付這個同事那個同事的請求,應付于QQ上那么朋友的聊天,還要應付身邊一群八卦女同事的八卦……”
陳先生大聲喝斷她,“那你只做你自己的事情不就可以了嗎?”
妹妹卻一臉無辜地說,“都是上司同事朋友的,我怎么可以拒絕呢?”
陳先生繼續問,“那你快樂嗎?那你有升職加薪嗎?”
“都沒有。”她苦眉愁臉地說。
“那就對了。做你認為你快樂的事情吧,其他的事情,你適當去做就可以了。”
過了一段時間,他們再見面的時候,她再也沒有以前的那個苦瓜臉了,反而是比以前越來越年輕了。也找到了一個好男孩談戀愛。原來她不僅僅讓自己變得快樂,反而還讓自己在公司里擔任的職位越來越高,薪水也越來越多。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一些人,明明在公司里無所事事,卻還可以位置高位的呢?為什么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忙,一天到晚都為公司這個事情煩惱為公司那個同事擔憂的“先天下之憂,后天下之樂”的“偉人”還在“碌碌而忙”呢?
原因就在于:公司的大環境沒有把他們給“吞噬”了。他們是公司環境的創造者,而你是公司環境的接受者。這就是區別。他們是公司各種規章制度的創造者和制定者,而你卻只是公司制度的執行者和被接受者。
既然如此,那么我們這些環境的接受者是否就是永無出頭之日了呢?不是的。我們只說了其一而不記得其二了。我們細心觀察一下我身邊的“老大”,為什么他們總是過得比我們的舒適和快樂呢?我們再細心觀察和回憶一下,他們在以前還沒有成為“老大”的時候,是不是也是一直都是那么快樂的呢?是的,我們是因為工作快樂而變得快樂。因為工作快樂,所以就會更加投入和專注。最后還是因為工作快樂而升職變成所謂的“老大”。
但是如何才會把工作變得快樂呢?這里,我們就要回到我們的文章開頭的故事。陳先生的妹妹,為什么會工作不快樂呢?是因為公司的環境讓她不快樂。為什么公司的環境讓她不快樂了呢?是因為公司里的人和事讓她不快樂了。
到這里,我們應該還知道了,她的不快樂是源自于她沒有關注自我,沒有關注自己在公司里最應該做的和最本職的工作,反而去為“先同事之憂,樂同事之樂而樂”了。我們不是說我們應該天天冷漠如霜的上班,而是要把握好一個前提: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嗎?我們自己的要做的工作我們做的快樂了嗎?如果沒有,那么我們自己的自我都沒有幫到,我們還有什么資格去幫助別人呢?就比如一個超人,如果自己的生活都是亂七八糟的,他還有什么能力去幫助世界呢?
在一個公司里,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好,如果我們自己不快樂,我們又如何能給我們的同事,給我們的上司和給我們的公司帶來幫忙呢?我們又是如何能給身邊的同事和家人帶來快樂呢?
是的,環境是讓我們覺得煩躁。但是我們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通過讓自己的自我安靜而讓自己感覺到的環境不那么煩躁和熱鬧。這樣,我們的心變得涼快了,我們的自我變得快樂了,我們的快樂就會傳染出去,讓同事也變得快樂。快樂地工作,安靜地工作,專注地工作,讓我們自己本職的工作做的最好,其實對于公司而言,對于上司而言,對于身邊的同事而言,就是最大的幫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