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職場糊涂經(1)
- 讓所有漂泊迷茫的心靠岸:懂得一點糊涂
- 安然
- 4995字
- 2015-08-20 21:21:06
——裝糊涂者得大成,犯糊涂者誤終生
世人都曉得精明好,哪知道精明過了頭便成了糊涂;世人都說糊涂不好,哪知道會裝糊涂卻是最大的精明。會裝糊涂的人面愚心智,吃得一時之虧而贏得長遠之計;犯糊涂的人心胸狹窄,目光短淺,常是錙銖必較,一點不肯吃虧,而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甚至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豈不知,為人處事,不懂心計是真愚蠢,但太工于心計反而會為心計所累。只有善于顯愚而隱智者才能贏得更多、更好的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正所謂“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寬容忍讓,和諧一生”。這正是“裝糊涂者可得大成,犯糊涂者必誤終生”的絕佳寫照。
——裝糊涂敬上得和諧,犯糊涂忤上穿小鞋
如何經營職場關系是讓很多職場人士都感到頭疼的一道難題。第一,面對的是上司,你職業命運的起伏可以說直接掌握在自己上司的手里,與上司關系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自己事業的發展;第二,面對的是同事,同事不是你的親屬,也不能等同于朋友,因而與之處關系就不能太隨便,要時時處處多加注意。所以,如何處好職場關系,就成了每位職場人士必須研究的課題。當然,對于社會現實而言,自己與上司的關系要顯得更為重要一些。有人道出這樣一條寶貴的經驗,那就是裝糊涂敬上得和諧,犯糊涂忤上穿小鞋。對上司,只能是敬,而不能忤。為了不使自己犯糊涂,有時裝糊涂也是一種極佳的策略。
1.表現欲太強的人最容易犯糊涂
很多剛畢業的學生一踏入職場,就火急火燎地想表現自己,唯恐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最聰明的。殊不知,這樣的做法恰恰是在犯糊涂,很可能會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
我們應該牢記,在職場中,哪怕是做最笨的,也千萬別做最聰明的那個人。有些人特別沒有自信,就怕別人說自己是公司里最笨的,什么都不會。但事實上,職場里混得最差、最不得人心的,一般都不是最笨的人,而是那些所謂的“最聰明”的。
因此,做什么事情都不要鋒芒畢露。在合適的時機與場合,適當地表現一下自己,偶爾露一下鋒芒,可以給新單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一個度,為人處事不可做得太絕,這個道理放之四海而皆準。世上每個人皆需依賴眾生才能生存,只有在和諧平衡的情形下,方能順利地向前發展。在職場中,不要急于提出自己的意見,更不要越位行事。要懂得如何讓上司、同事消除對自己的戒心,懂得保護自己,收斂銳氣,等待時機,蓄勢待發。
“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特點。”的確,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羽毛一樣正常。但是,刻意的自我表現會使熱忱變得虛偽,自然變得做作,最終的效果還不如不表現。因此,人們總是把那種過于自我表現的人譏諷為“老孔雀”。
很多員工,在跟同事們聊天時,總喜歡以自己為中心,突顯自己。這種人,最易招人煩,因為他們給人的感覺是“口無遮攔”,總想“引人注目”等,有過于強烈的“暴露欲”或者“顯示欲”。
卡耐基曾指出,如果我們只是要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使別人對我們感興趣的話,我們將永遠不會有許多真實而誠摯的朋友。
在辦公室里,要想出人頭地,的確需要適當表現自己的能力,讓同事和上司看到你的卓越之處。但許多心高氣傲的職員往往陷入這樣的誤區,那就是把表現自己的時機錯誤地放在了與自己同處一個地位的同事面前,不知什么是收斂,結果往往在職場競爭中輸得莫名其妙。本來同事之間就處在一種隱性的競爭關系之下,如果一味地刻意表現,不僅得不到同事的好感,反而會引起大家的排斥和敵意。
2.裝糊涂有益于更好做配角
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你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有“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魄力,同時也需要“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韌勁和智謀。人們在競爭過程中,一方面是跟事情進行挑戰,另一方面則是跟人進行協作或挑戰。通常情況下,做事容易,做人就比較難了,這需要我們能屈能伸,需要我們清楚何時屈何時伸。
一個時時處處爭當主角的人,會讓人感覺到他的進取心,同時也會讓人感覺他不夠老練,有勇無謀。其實,生活中很多情況要求我們甘當配角。比如當你剛接手一項工作時,你就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做好配角,這是一種謙虛的態度,一種合作的態度。只有當好配角,才能從主角那里學到許多東西,也才能讓主角盡心地傳授知識。如果你一上來就猛打猛沖,凡事都搶著干,別人就會對你抱有戒心甚至成見,誰都怕你來搶飯碗。因此,作為一個新手,我們要甘當配角,以求充實自己;而作為一個老手,有時也要樂于當配角,這樣才能讓新手們能有機會得到鍛煉。
另外,在工作中遇到大家都能做的事,不要搶著去表現。即使你做成了,別人也不會夸獎你,而且和別人爭做這樣的事,還容易引起矛盾。當有些事別人做不了時,你可以勇敢地爭做主角,好好地表現一下,這才能顯示你英雄本色。處處喜歡拋頭露面的人往往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那種平時踏實耐勞,在關鍵時刻一鳴驚人的人才最具競爭力。所以在生活中要學著做“黑馬”,而不要搶做“出頭鳥”。
再者,有些名利之爭,還是少去涉及為妙,以免落得個雖有能耐,卻是個勢利小人的壞名聲。因為太多的人喜歡這玩意兒,而且爭這玩意兒都會惹得不干不凈。能在名利問題上甘當配角,此種人必有遠見,必能成大事。錢鐘書先生之所以有如此高的聲望,一方面是因為學識淵博,另一方面是因為他淡泊名利。用他的話來講:一輩子姓了錢,還在乎錢嗎!
關鍵時候要爭做主角,但爭主角不是憑一時的沖動,而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首先要客觀地估計自己的能力,此外,要能處理好各種因當主角而帶來的復雜矛盾,也就是各種人際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到各種不測和意外,做好擔當相應責任的心理準備。
3.把自己包裝得越愚鈍越好
在包裝上,人與商品不同,商品不論好與不好,包裝卻是越精美越好,而人的包裝有時卻是要求包裝得越愚鈍越好。
如果你不愿或不能放棄權力與職位,脫離職場,而又要全身自保,你就有必要再多一個心眼,善于包裝自己。
要掌握這一手段,首先要做到心如明鏡。要知道,職場如戰場,所有那些和你同處一朝的人們,都是你公開或隱蔽的對手。在職場中,你的上司會猜忌你,你的權力雖然是他賦予的,可一旦他感到你的權勢膨脹到難以駕馭之時,就會想法再剝奪你的權力甚至徹底除掉你;你的同僚會嫉妒你,你的權力的擴張,就是對他們仕途發展的障礙,他們不會容忍你,會窺伺機會,尋求把柄,來扳倒你,取代你;你的下屬會怨恨你,因為你不可能使他們人人都滿意,總是要得罪一些人的,為了報復你,他們也許會投靠你的對手,向他們提供攻擊你的炮彈,或者親自出面,反戈一擊,揭發檢舉。處在這樣一個充滿危險的環境之中,你能夠掉以輕心,馬虎大意嗎?
其次,你要自抑鋒芒,千萬不要被權力和職位沖昏了頭腦,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人莫予毒,張揚權勢,氣焰逼人。這樣的人,又怎么能不招人嫉恨呢?得放手時且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退一步,乾坤大,饒一著,萬事休,永遠要表現出溫良恭讓的處世態度,才是最佳的職場包裝。
鄧綏是東漢開國大功臣鄧禹的孫女,后來被漢和帝選入宮中,封為貴人。她身材修長,姿容殊眾,艷壓群芳,在天下美人最為集中的皇宮,她也是最為出類拔萃的,贏得了一片贊嘆之聲。但她不恃美自驕,而是言語謹慎,行動小心,對于皇后陰氏的侍奉,更是日夜勤勞,毫不懈怠;即使是對于宮中的奴婢,她也待之有恩。
因此,鄧綏博得了宮內上下一片頌揚,和帝對他倍加贊許和寵愛。每當她有病時,特別破例讓她的母親、兄弟入宮探視,不受時間限制。她卻辭謝說:“后宮是朝廷禁地,至關重要,若使外家長久逗留,既會使陛下遭到行私的非議,又會使賤妾受到不知足的指責,上、下都是損失,妾實在不希望這樣。”
和帝贊嘆道:“人人都以能入禁宮為榮,貴人反以為憂,約束自己如此嚴格,實在難得。”
每當后宮宴集,其他妃嬪無不衣著華麗,服飾鮮明,互相爭寵,只有鄧綏,樸素無華,如果她穿的衣服與陰皇后的顏色相同,便立刻換掉。若與陰皇后同時召見,她總是躬身侍立皇后身后,皇帝若有問話,她總是讓皇后先回答。陰皇后身材矮小,舉止常有失禮之處,每遇到這種事,別的妃嬪不免掩口而笑,鄧綏卻悶悶不樂,仿佛自己做了什么錯事一樣。
她這樣謙和自抑,就更加得到和帝的敬重,常對人說:“貴人如此賢淑有禮,實在少見!”漸漸地,和帝便疏遠陰皇后,而將寵愛之情轉到了鄧綏身上,經常留宿于她的寢宮,這在別的妃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鄧綏卻總是以身體不適為由辭掉。
由于她在宮中的聲譽越來越高,遭到了心地褊狹的陰皇后的嫉恨。一次,和帝得了重病,陰皇后發話道:“等到皇帝一死,我掌權得意之時,決不讓鄧氏家族有一個活人!”
這話傳到鄧綏耳中,她痛哭流涕地對左右說:“我這樣竭力侍奉皇后,還得不到她的諒解,陛下若有不諱,我當從死,上以報皇帝的恩德,中以免家族之禍,下不使陰氏有呂后晤戚姬的惡名!”說著便要自殺,被身邊的宮人所制止。
后來,陰氏因詛咒皇帝之罪被廢,鄧綏一再向皇帝請求赦免,和帝不應,并要立她為皇后,她稱病不出,堅決辭謝,可是由于滿朝大臣一致舉薦,終于還是被立為皇后。她以皇太后的身份,先后輔助幼帝主持朝政達二十余年,成為一代有名的賢后。
古代朝廷有所謂諫官,其職責就是向皇帝提意見。有的諫官過分認真,上書朝堂,直言急諫,面折廷爭,辭氣不撓,全不講究一點方式方法場合環境。這種人,十個有九個要觸霉頭。
要知道,皇帝也是人,他也好面子,而且比一般人更好面子,你那么不管不顧放大炮,弄得他下不了臺,他能饒了你嗎?
北魏的高允就是一個很善于處理君臣關系的人,他從來不在大庭廣眾等公開場合給皇帝提意見,如果有什么意見要提,也總是單獨求見,等皇帝將身邊侍奉的人都遣開以后,才痛快淋漓地陳述,毫無顧忌,毫不避諱,有時能從早說到晚。但出宮以后,對人便一字不提,大臣們誰也不知道他對皇帝說了些什么。
因此,雖然他有時意見很尖銳,言詞很激烈,魏主接受不了,但也不怪罪他,并對大臣們說:“國君如同父親一樣,父親有了過錯,做兒子的為什么不寫一封意見書當眾宣讀批評,而關起房門私下里進行規勸?這不正是為了不使父親的過錯被外人所了解嗎?大臣對于國君難道不應該也是這樣?國君有了過失,不能當面陳述,而偏要上書朝堂,當眾批評,要以此顯示國君的缺點,表明自己的忠直,這難道是一個忠臣所應該作的嗎?像高允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忠臣。我有了過錯,他從來都是找我當面提出,有些話說得很刺耳使我甚感難堪,他也無所顧忌。這樣,我知道了自己的過錯而天下的人卻并不知道,這難道不是忠君嗎?”
這位魏主是一位很坦白的人,他如實道出了一個最高掌權者的心態,他認為提意見的最好狀況是“朕知其過而天下不知”,這樣便可以保全面子。不過這樣做也很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有資格面見皇帝作競日的長談,而且有些皇帝既好面子又諱言過,即使你關起門來像說悄悄話似的給他提意見,他也會給你點顏色看的。
因此,在危險面前,盡量把自己包裝得愚笨點,傻氣點。在別人看來,也許會覺得你很愚鈍,其實愚不愚,你自己心里再清楚不過了。
4.獨享名利最易栽跟頭
俗話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在工作和事業上干出點名堂,小有成就,這當然是好事,你也應當為自己高興。但是有一點,如果這一成績的取得也得到大家的幫助,那你千萬可別獨占功勞,否則他人會覺得你這個人愛吃獨食、見利忘義,不是個可交之人。如果成績的取得確實是你個人的努力,也不宜洋洋得意,沾沾自喜,甚至是高興得過了頭,因為一方面,這可能會傷害到身邊同事們的自尊心,另一方面,現實社會中害“紅眼病”的人不少,如果你過分狂喜,別人會因眼紅而心生嫉妒。
黃一是一家大型超市電器部的主管,一個春節的前兩天,由于全部門員工的通力合作,營業額創超市以來的最高水平,為此超市總經理在“三十”這一天給了電器部發了一份很豐厚的獎金,還特意當著全體員工的面表揚了黃一,并希望大家再接再厲,再創輝煌。但令總經理始料不及的是,整個一個“正月”下來,營業額卻不如往年的了,這是為什么呢?后來他聽了員工的反映才知道,年前員工拿的獎金并沒有平常的多,原因是大部分獎金被主管獨吞了。了解到這一原因后,一出“正月”黃一就被調離了。
黃一為什么會落得這種下場?其實原因很簡單,他犯了“吃獨食”的錯誤。平心而論,電器部能得到老板的嘉獎,他的貢獻當然很大,但其他人的努力也是絕不可忽視的,他們當然也應分享這份獎勵,所以部門主管吃了“獨食”,當然會引得別人不滿。
這就是我們前面說的,當你在工作上取得成績時,千萬要記住——別獨享榮耀,否則這份榮耀將會給你人際關系的正常發展帶來障礙,繼而影響到你的工作與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