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深陷泥潭:高盛交易公司的失敗(3)
- 高盛帝國
- (美)查爾斯·埃利斯
- 3271字
- 2015-08-19 14:55:32
10月23日,道瓊斯指數跌回了1月305點的水平。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里跌去20%的巨變致使整個市場都開始增收保證金,賣盤的迅速增長也無可避免。10月24日周四這一天,紐約證券交易所要求所有1100家成員都參與當天早上10點的開盤儀式。[9]股價迅速大跌,開盤后僅半個小時,報價器的紙帶就已經產生了16分鐘的延遲。到下午1點,延遲高達92分鐘,下午3點半的收盤價直到晚上7點35分才出來。當天的交易量達到了12894650股——差不多是正常交易量的3倍。第二天,增加保證金壓力下的賣出、歐洲賣盤的擴大以及一些小的經紀人為了償還短期融資而加急賣出的行為,共形成了1640萬股的交易量。大量的賣盤造成主要股票價格下跌了20%~30%,這一天直到現在還被稱為黑色星期五。(股價曾于11月14日止跌回升,5個交易日內回升了25%——隨后還微漲了6%。當年道瓊斯指數收于248點。)
隨著10月股市的崩潰,曾一度被認為是偉大創舉的高盛交易公司迅速淪為駭人聽聞的敗筆。這也是交易公司的股票第一次由326美元的高位暴跌——崩盤后最終價格為1.75美元每股,還不到其發行價的2%,甚至低于最高市場價的1%。雖然其他信托投資公司也在這次危機中蒙受損失,但是高盛交易公司——因為過度膨脹、過度融資,更因為卡欽斯把雞蛋都放到了一個籃子里——變成了20世紀規模最大、損失最快,也是最徹頭徹尾的一次金融災難。因為公眾投資者并不區分高盛與高盛交易公司,所以信托公司的壞名聲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高盛的頭上。
在股市崩盤的緊要關口,沃迪爾·卡欽斯其實并在不高盛的辦公區:他離開紐約出差去了美國西部,一方面是去視察高盛交易公司在美國西部的投資,一方面也是去辦理和他妻子離婚的手續。1930年早期,股市貌似重新走上了正軌,卡欽斯從加州給與他關系密切的溫伯格打來電話,大談特談他在太平洋沿岸看到的“極好的”機遇。當時高盛交易公司的欠債及未付紅利相加約合2000萬美元。因為固執地看好西部市場,卡欽斯提出要發行5000萬美元的可轉債來填補現有債務并為他下一步的魯莽計劃做準備:“償債后剩余的3000萬美元可以用于注資泰勒公司,通過這家公司我們可以賺個盆滿缽滿?!?
西德尼·溫伯格和沃爾特·薩克斯在這件事情上達成了一致,他們認為發行這些債券將是只虧不賺,于是否決了卡欽斯的要求。他們從這個時候起也開始重新審視卡欽斯的為人。第二天,沃爾特·薩克斯向阿瑟致歉,他說:“一直以來你對卡欽斯的判斷都是正確的,我錯了。我只怕他是永遠也學不乖了?!蔽譅柼亍に_克斯隨即動身前往芝加哥,在大學俱樂部與卡欽斯長談數小時?!拔颐鞔_地告訴他,之后如果要采取任何行動都必須征得所有合伙人的一致同意。”但是薩克斯的決定來得太晚了。
當時市場仍處于下跌態勢中,而且高盛交易公司的大部分投資流動性都還非常差,即使如此,公司還是很守原則地開始了艱難的清償債務的程序。卡欽斯回到了紐約,然后在溫伯格的提議及其他合伙人的壓力下,于5月辭去了高盛交易公司總裁一職,同時也從該公司所有的控股子公司辭職,最終于1930年年底辭去高盛合伙人的職務。在最后的光輝歲月里,卡欽斯邀約了一個投機商人的投資團購買克萊斯勒的股票。這筆交易于1929年10月至1930年7月間共損失了160萬美元。
在西德尼·溫伯格的運作指揮之下,高盛交易公司穩步退市,最后被弗洛伊德·歐德倫掌控下的阿特拉斯公司收購,這家公司專門以低于被收購方凈值很多的股價收購其股權。截至1932年,阿特拉斯共收購了18家信托投資公司,其自身的每股賬面價值逆市攀升,而且在市場上的交易價還高于其賬面價值,而同時期的其他股票都在折價拋售。這次事件讓高盛花天價學費買了一次教訓。禍不單行,在這次事件中,高盛不僅沒有賺到原來預期的財富,反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其多年積累的資金一夜回到了30年前的水平,整整一代人努力得來的成果化為泡影。建立高盛交易公司之后,高盛從未出售過其所持的原始股,因此在清算之后虧掉了1200多萬美元。由于意識到這次失敗給新進的合伙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薩克斯家族宣布將用家族資產彌補合伙人的損失。隨著大蕭條的深入,公司逐一調查了員工用于生計必需的工資額——之后他們領到的就是正好的工資,一分多余的都沒有。
沃爾特·薩克斯接任了高盛交易公司的總裁一職,毋庸置疑,他不得不面對一群又一群憤怒的股東,還得傷精費神地在法庭上應對股東的起訴。卡欽斯得到了一筆25萬美元的買斷費,他的資金賬戶虧空由其他所有合伙人一起填平。他移居加州,又撰寫了一本書——《經濟學家真懂商業嗎?》,而且還經常上廣播節目。沃爾特·薩克斯評價卡欽斯時這樣說:“多數人都能經受厄運的考驗,只有極少數人能經得起成功的考驗。很可惜他并不是后者中的一員。他……曾經一貧如洗,但他突然覺得自己身價倍增。他曾是賬面上的富翁。就在他暴富的那一年——一切都發生在短短12個月時間里——他又回到了一文不名的境況?;蛟S我們當年沒有足夠的才智應對危機——或許是我們太貪婪了——但是最大的問題是我們沒能及時收手?!?
1931年,高盛交易公司一家虧損的資金超過了其他所有信托投資公司損失的總額。華爾街排名前14位的信托公司累計虧損1.725億美元,高盛交易公司一家就虧了1.214億美元,占70%,虧損遠遠高于排在損失榜單第二位的雷曼公司,雷曼當時損失了800萬美元。
由于其70%的資產與謝南多厄和美國信托公司捆綁在一起,且這兩家公司都無力分紅,所以高盛交易公司的收入由1930年的500萬美元減少到1932年的50萬美元。它根本無法支付600萬美元的紅利,甚至連100萬美元的債券利息都拿不出來。
對驕傲的薩克斯家族來說,高盛交易公司的失敗簡直是奇恥大辱。1932年,艾迪·坎特作為4.2萬名高盛交易公司的個人投資者之一將高盛告上了法庭,要求法庭判決1億美元的賠償金。艾迪·坎特是一位知名的喜劇演員,他經常在嬉笑怒罵的幽默劇中譏諷高盛。有一則笑話是這么說的:“他們說為了我以后養老一定得買他們的股票……這計劃簡直太完美了……買了股票才6個月,我就感覺自己半截身子已經埋進土里了!”
薩克斯家族承受的壓力以及苦惱越來越深,隨后信托公司的第三大投資項目——制造業企業信托公司,一家主要為猶太人的制衣廠貸款的銀行——終止了分紅并且引發了擠兌。最好的出路就是讓銀行加入紐約清算中心,因為其會員能相互提供存款保證。但是加入的代價很大:該銀行必須從高盛交易公司分離出來并且只能任用非猶太裔的CEO。這條殘酷的消息清晰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反猶太偏見,這也是多年來一直困擾高盛的問題。
對于薩克斯家族來說,最大的傷害莫過于對他們家族企業名聲的傷害,他們一家為高盛的成長傾注了無法計數的時間和精力。在塞繆爾·薩克斯人生中的最后幾年里,每次他兒子去看他時,這位親自見證了公司由名不見經傳的小不點兒成長為業內知名企業的老人家“只對一個方面的問題感興趣:公司的名聲怎么樣”。塞繆爾·薩克斯于1934年去世,享年84歲。
高盛交易公司在1933年4月底取消了其與高盛的管理合約,并更名為東太平洋公司。同年9月,弗洛伊德·歐德倫再次購買了501000股,由此獲得了對該信托公司控制下的許多小規模股票超過50%的控股權,然而這些小股票在日后市場回升的過程中也并未見有好的表現。
因為對沃迪爾·卡欽斯之前供職的公司都有了解,溫伯格被選定為他的繼任,這些公司包括西爾斯、大陸罐裝公司、全國乳制品公司、B·F·百路馳以及通用食品等。同時,溫伯格領導公司走上了重塑華爾街一流公司形象的艱難道路。
事情其實可能更糟,因為高盛差點兒就失去了注定是其領袖的人物。在亨利·戈德曼因為支持獨裁者而被迫辭職10年之后,西德尼·溫伯格親自上門請他出山。溫伯格說他認為薩克斯家的人不具備足夠的商業頭腦。他的原話是:“我給您打下手,因為您才是真正有商業謀略的人。”亨利·戈德曼拒絕了他的邀請:“我在這家公司已經干不出什么來了,還是你留在高盛繼續干吧?!?
[9]當天溫斯頓·丘吉爾以觀摩者身份參加了開盤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