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金融機構——利潤豐厚的“中介”(2)
- 聰明投資者的第一本金融學常識書
- 肖玉紅
- 3089字
- 2015-08-17 14:38:05
(1)從資金的來源看,政策性銀行一般不面向公眾吸收存款,主要依靠發行金融債券或向中央銀行舉債;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公眾的存款。
(2)從資本的來源看,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多由政府財政撥付,業務上由政府相應部門領導;商業銀行多采用股份制,業務方面自主經營,獨立核算。
(3)從經營目的看,政策性銀行主要考慮國家的整體利益、社會效益,不以盈利為目的,與相應部門關系密切;商業銀行的經營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業務范圍廣泛。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相互補充和配合,共同構成一個國家或地區完整、均衡、穩定、統一的金融體系。商業銀行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政策性銀行在優化資源配置、均衡經濟增長、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商業銀行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常識(小貼士)
政策性銀行是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或政府的相關決策進行投融資活動的金融機構,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
信用合作組織——銀行體系的補充和完善
信用合作組織是分散的小商品生產者為了解決經濟活動中的困難,獲得某種服務,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則組織起來的一種經濟組織形式,是對我國銀行體系的必要補充和完善,有助于城鄉企業和居民之間的資金融通。
信用合作組織一般可分為農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兩大類。農村信用合作社是與農民兄弟關系最緊密的金融機構,一般是以農民為社員,以農村為業務區域,主要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
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服務功能也進一步得到增強。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先后開辦了代理、擔保、信用卡等中間業務,嘗試開辦了票據貼現、外匯交易、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新業務。
城市信用合作社是城市居民集資建立的、以城市為其業務區域的合作金融組織。社員代表大會是城市信用社的最高權力機構。
除此之外,在美國、加拿大等國還有一種儲蓄合作社,它是一種以儲蓄為目的,服務于在同一工廠、學校、機關的工作人員專門設立的信用合作組織。
信用合作社是基于社員的需要而成立的,其組織的機關可分為以下三種:
(1)社員大會,屬于權力機關。
(2)理事會,屬于執行機關。
(3)監事會,屬于監察機關。合作組織與股份制企業相比,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實際上,合作制與股份制是兩種不同的產權組織形式,其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經營目標不同。
股份制企業:利潤的最大化;合作組織:為社員服務。
(2)管理方式不同。
股份制企業:大股東控權,強調資本權力,實行“一股一票”;合作組織:社員不論股份大小,具有同等權利,強調勞動者的權力,實行“一人一票”。
(3)入股方式不同。
股份制企業:自上而下控股,下級為上級所擁有;合作組織:自下而上參股,上級機構由下級機構入股組成并被下級擁有。
(4)分配方式不同。
股份制企業:利潤主要用于股東分紅,積累要量化到某一股份;合作組織:盈利主要用于積累,積累歸社員集體所有。我國的信用合作組織從萌芽、發展,直到現在的巔峰時期,經過了幾十年的積累。它為城鄉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業戶和居民個人積極籌集融通資金,支持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金融常識(小貼士)
中國信用合作組織作為群眾性的合作制金融組織,是對我國銀行體系的必要補充和完善,對我國城鄉集體企業、個體工商業戶和居民個人之間的資金融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保險公司——為人們提供風險保障
隨著社會的發展,早已進入千家萬戶的保險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它能夠給自己及家人一份安全保障,減輕自己的壓力,降低事業的風險。很多人都有過買保險的經歷,那么在買保險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跟保險公司打交道。關于保險公司,你有過了解嗎?
保險公司是經營保險業的經濟組織,它負責銷售保險合約、提供風險保障。保險公司是采用公司組織形式的保險人,經營保險業務。
在我國,保險公司分為人壽保險公司和財產保險公司兩大類型。保險公司的設立,必須要有充足的資金準備。設立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是兩億元。當保險公司因發展而經營規模擴大時,再保險市場的承保能力無法滿足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保險公司就得追加資本金。
保險公司是經營保險業務的企業,那么它必然以追求利潤為目標。保險公司是怎樣賺錢的呢?我們知道,保險公司每年收取大量的保費,也許你認為保險公司是靠保費來賺錢的,但是,實際上保費收入只是保險公司利潤來源的一個方面,而并不是其主要的利潤來源。保險公司的盈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承保贏利。
保險公司將大量客戶一定時期繳納的保險費收集起來,一發生保險事故,保險公司就支付約定的賠款,如果整個保險期間保險公司的賠款支出小于保險費收入,二者之間的差額就是保險公司的“承保贏利”。
例如,大量顧客購買了保險單并且向保險公司支付了保險費,如果保險事故發生,保險人根據保險條款兌現保險責任。對于部分投保人,他們繳納的保險費要比保險事故發生獲取的保險金低,也就是說,他們投入少,而得到的回報多;而其他一些人則可能因為整個保險期間都沒有發生保險事故,所以就無法獲得保險公司的賠款。平均下來,保險公司所支付的總賠款要比他們獲得的保險費收入少。它們的差額就形成了保險公司的利潤。
(2)投資盈利。
投資回報是保險公司利潤的重要來源,即保險公司將客戶繳納的保險基金進行投資,以賺取高額利潤。可以這樣說,對于大多數保險公司來講,投資回報是其利潤的唯一來源。
例如,保險公司必須支付的賠款超出保費收入的10%,而保險公司通過投資獲得的回報是保費收入的20%,那么保險公司將賺取10%的利潤。但是,由于許多保險公司認為投資無風險的政府債券或者其他低風險低回報的投資項目是謹慎的選擇,那么控制賠款支出比保險費收入超出的百分比低于投資收益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保險公司才不會賠本。
保險公司為別人承擔風險,自身就沒有風險了嗎?其實,保險公司并不“保險”,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20世紀80年代的日本經濟,極度擴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使通貨膨脹持續存在。在通貨膨脹期間,日本保險公司承諾向投保人提供很高的固定利率回報。90年代初,日本泡沫經濟破裂后,利率水平持續走低,一度長期維持零利率水平。這使得日本的保險公司出現巨額的利差倒掛,房地產市場、證券市場和外國債券投資也出現慘敗景象,保險公司損失慘重,由此引發了一次保險公司的大規模倒閉風潮。
保險公司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業,其風險也比一般的工商企業和服務行業要大得多。概括起來,保險公司面臨以下幾方面的風險:
(1)定價風險。
定價風險是由于保險公司定價過低帶來的風險。保險費率的準確確定對保險公司來說至關重要。因為保險費率定得過低,保險公司就會面臨入不敷出。另外,保險公司對于保險責任事故的概率存在僥幸心理(因為如果承保期間沒有發生保險責任事故,這份保單基本是零成本),結果發生承保質量風險。
(2)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利率波動給保險公司帶來的風險。比如,保險業務中的壽險業務是預先收取保險費,在若干年后才給付保險金。期限很長,而且,壽險費率是根據預定利率、死亡率和業務費率來計算,其中預定利率是很重要的折現因子,所以面臨的利率風險很高。如果預定利率高于銀行利率,保險公司壽險資金成本就高于銀行利率,這就會使得保險公司的利潤減少。此外,利率的波動還會引起保險公司投資資產市場價值的下降,給保險公司帶來不利影響。
(3)資產風險。
資產風險是指保險公司存在資產價值降低的風險。比如,保險公司資金的借款者可能違約,保險公司的投資資產可能由于資產價格的波動等因素造成市場價值下跌。這就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可能帶來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