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金融機構——利潤豐厚的“中介”(3)
- 聰明投資者的第一本金融學常識書
- 肖玉紅
- 3342字
- 2015-08-17 14:38:05
除了上述三種風險外,保險公司還面臨著由于社會、政治、法律、技術等因素帶來的雜項風險。比如,保險公司理賠的時候由于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容易產生錯賠、濫賠的風險。此外,保險公司還面臨一些外部風險,比如來自投保人的風險、不正當競爭的風險等。投保人選擇風險程度高的保險標的投保,有人故意隱瞞事實,造成賠付率過高。此外,還有投保人因為發生事故時給付的保險金遠遠高于所交納的保費,為此進行保險欺詐,騙取保險金等。
金融常識(小貼士)
從本質上講,保險體現的是一種經濟關系,主要表現為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收入再分配關系和商品交換關系。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為保險市場保駕護航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國務院在2003年決定,將中國保監會改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并相應增加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和人員編制。中國保監會內設15個職能機構,并在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計劃單列市設有35個派出機構。
早期的保險市場沒有專門的機構對其進行監管,因此,這種自由競爭的模式帶來了保險行業的一時繁榮和發展。19世紀以后,大量的人涌入保險行業,開辦保險公司或者部分人進行投機經營,他們都想從保險行業撈一筆可觀的收入。
然而,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大量保險公司破產倒閉,保險雙方損失慘重,甚至引發了社會動蕩。為了規范保險行業,讓保險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人們開始思考對保險業進行監督管理。
美國是最早建立保險監督機構的國家。1857年,由于Ohio壽險公司紐約分公司和辛辛那提信托公司經營突然失敗,引發金融恐慌。1859年,政府成立紐約州保險監督委員會,其他各州紛紛效仿,具有現代意義的保險監管機構就這樣被建立起來。
也許有人會認為不一定要設立專門的保險監管機構,人們自覺地按照市場機制的作用自發調節著自己的行為,并實現消費效用最大化和利潤最大化就能夠調節保險市場。然而,實際上,這的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調節保險市場,但是,它并不是萬能的,因此設立專門的保險監管機構是非常有必要的。
各國設立專門的保險監管機構,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考慮:
(1)保險業具有社會廣泛性。
保險服務的對象涉及千萬的企業和個人,因此其經營狀況的好壞,不僅關系到保險公司自身的利益,還關乎千萬企業和個人的利益。所以,為了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政府要對保險業實行嚴格監管。
(2)保險業具有突出的信息不對稱性。
鑒于保險行業的專業性,一些具體的細節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明白,所以“懂行”的監管者就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否則,投保人就可能掉入保險公司的陷阱。
(3)保險賠償或給付的標準是根據合同規定的,僅依靠保險公司的自律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個專門的監管機構來監督。
除了專門的監管機構外,保險監管還包括保險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以及保險公司自身的內部控制等。我國于1998年組建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保監會,來行使對保險業的監督管理職能。
中國保監會的主要職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批保險機構的設立、變更和終止。
(2)監督檢查保險公司的業務經營活動、財務狀況和資金運用狀況,查處保險公司的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監管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以保護被保險人利益。
(3)制定、修訂或備案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對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進行監管。
(4)查處和取締非法保險機構以及非法經營或變相經營保險業務的行為。
中國保監會的成立體現了我國政府對保險監督的重視。有利于排除干擾,提高保險監管的獨立性與權威性,對于保險市場的良性發育及保險企業的公平競爭有著不容低估的意義。
金融常識(小貼士)
中國保監會履行的是一種對保險業的行政管理職能,保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益,對于保險消費者與保險公司之間的保險糾紛,中國保監會沒有直接裁判的權力。
信托投資公司——受人之托,代人理財
1979年10月,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揭開了新中國金融信托業發展的序幕。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之后,信托投資公司已經成為我國金融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什么是信托投資公司呢?
信托投資公司是這樣一種金融機構:它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財。它的主要業務有經營資金和財產委托、代理資產保管、金融租賃、經濟咨詢、證券發行以及投資等。信托投資公司與銀行信貸、保險并稱為現代金融業的三大支柱。
當我們說起信托投資公司的時候,就不可避免地要說到它的四個階段:
(1)起步期。
在信托業務剛剛起步的時候,信貸投資公司還處于業務經驗積累不足、資產規模較小、信托產品品種不多的狀態。信托投資公司自己設計信托產品一般要耗費巨大人力、物力和財力。需要經過市場調研、項目尋找、合作談判、品種設計、財務預算、銷售分析等一系列環節的系統工作。所以信托投資公司在業務開展上一般采用模仿其他相對成熟產品的做法。信托產品多為集合資金信托,投資領域也多集中在股東和原來固定客戶方向。這類公司在模仿中逐漸積累業務經驗,挖掘自身優勢,培養核心競爭力,形成在某一行業、某一領域的業務優勢。
(2)成長期。
成長期的信托投資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已經積累了一定經營經驗,有一定客戶基礎,資產規模達到中等水平,業務模式也不斷成熟,逐漸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業務領域。
這個時期的信托投資公司通常能夠根據自身優勢尋找優質項目資源,設計盈利能力顯著的信托產品,積極探索信托業務創新,他們一般都很注重市場形象,在市場中頻頻亮相,具有很強的發展前景。信托業務品種開始由集合資金信托業務逐漸涉足其他相關熟悉領域的投資等業務。他們多采用增加資產規模、擴大股東范圍以及與其他金融機構結成戰略聯盟的方式壯大自身勢力,尋求多方面的支持。
(3)成熟期。
步入成熟期的信托投資公司已經擁有豐富的業務經驗,雄厚的資產規模,良好的經營效益,有自己在某一行業或領域的優勢產品和核心盈利模式,具有很強的競爭實力。
這個時期信托投資公司具有穩定而忠誠的客戶群。他們立足于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為客戶提供富有特色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廣泛尋求金融機構間的戰略合作,與之優勢互補,配置最佳的發展規模。
他們在產品創新方面有了實質性的突破,并注重市場研究,根據自身優勢和地區經濟發展特征,開發更多的收益性良好的信托產品,因此有良好的信譽。
成熟期信托投資公司在穩定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涉足更多的投資領域,謀求更大發展,尤其是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進行大膽探索。有的公司還在為上市做準備,或者尋求與國際著名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
(4)高峰期。
高峰期指的是信托公司在信托市場中占有極大的份額,并且占據主導地位,被公認為市場領袖,這個時期的信托公司有前面的業務領域,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突出的業務能力。在市場上,它們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上述優勢。這類信托投資公司采取的經營戰略包括以下幾方面:
A.多樣化戰略。
信托業務門類齊全、信托產品覆蓋面廣,把信托投資公司辦成一個金融超市。
B.規模戰略。
這類信托公司占據并控制著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可以從諸多方面實現規模經濟,從而享有低成本優勢,比如,技術、人員、信息及市場營銷等方面。
C.集團化戰略。
在信托規模和業務品種均達到一定水平后,整合自身資源,擴大自身實力,使信托投資公司真正成為全能銀行。
D.國際化戰略。
在廣泛拓展國內業務的同時大力開展國外業務,到海外設立代表處或分支機構,擴大經營地域和范圍,從而實行全球化的國際營銷戰略。
此外,信托投資公司還面臨以下困難:
(1)不良資產比重高。
(2)沒有穩定的負債支撐。
(3)信托機構數量多,規模小,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管理落后。
(4)信托投資公司的業務方向不明確。
信托業務作為一種財產管理制度,是社會分工協作、資源有效配置利用的重要手段。從原則上講,你可以基于一定的財產或財產權,然后通過信托將你所期待的卻還沒有足夠能力辦到的財產權益變成現實,不管是有形或無形資產,都可以通過信托投資公司去解決財產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國的信托投資公司還需要擴大自身影響力,要有全球化的國際營銷視野,才能發展得又快又好!
金融常識(小貼士)
信托公司的終極目標是讓信托產品覆蓋面廣、業務齊全,使信托公司成為一個大型的金融超市。